学术投稿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不同填充物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比较

侯敏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撕除术, 消毒空气填充
摘要: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联合C3F8与消毒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效果.方法:连续选取2011-01/2016-01就诊于我院的IMH孔径≤600μm的患者51例51眼,接受我院同一医师独立完成的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内填充术,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7例为16% C3F8 填充组,B组24例为消毒空气填充组.所有患者在术后1wk,1、3、6mo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末次复查时裂孔的闭合率(黄斑裂孔闭合率按照孔径≤200、>200~400、>400~600μm区间进行比较)、裂孔闭合形态、俯卧时间、佳矫正视力(BCVA)、视物变形的改善情况以及术后白内障进展情况.结果:在各孔径区间内,两组患者裂孔闭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黄斑裂孔闭合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俯卧位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BCVA较术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视物变形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白内障进展率较A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孔径≤600μm的特发性黄斑孔患者,与C3F8 填充组相比,消毒空气填充组在获得同样较高的裂孔闭合率、良好的裂孔闭合形态以及视功能改善的同时,也明显缩短了俯卧时间,降低了术后长期俯卧位而诱发全身疾病的风险.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眼轴长度眼的前房形态学观察

    目的:分析不同眼轴长度眼的前房形态学差异及其相关因素,寻找其变化规律.方法:选择门诊就诊患者697例697眼,使用IOL Master 500进行眼生物测量.将研究对象按照眼轴长度分为五组:短眼轴组,正常眼轴组,轻、中和重度长眼轴组.使用Pentacam 70900眼前节测量评估系统进行眼前节检查,分析各眼轴长度组前房参数及各组间关系.结果:短眼轴组:前房容积与年龄呈负相关,前房深度与年龄呈负相关.正常眼轴组:前房容积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前房角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与角膜曲率呈正相关;前房深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轻度长眼轴组:前房容积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与角膜曲率呈负相关;前房角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与角膜曲率呈正相关;前房深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中度长眼轴组:前房容积与年龄呈负相关,前房角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前房深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重度长眼轴组:前房容积与年龄呈负相关.轻、中及重度长眼轴组间前房容积、前房角、前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轴长度介于22~27mm眼,前房容积、前房角及前房深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随着眼轴变短或变长,它们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消失.前房容积、前房角和前房深度随眼轴长度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在眼轴长度>27mm时停止.各组中,随着年龄增长,前房容积变小.

    作者:方薇;张健;杨惠青;赵立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强脉冲光治疗作为一项新技术因其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上具有无创、无痛、效果好等优点,在眼科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强脉冲光治疗的现状、作用机制、操作步骤、治疗结果、安全性等方面对强脉冲光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柯兰;杨燕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妊娠性高血压视网膜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妊娠性高血压(PIH)患者视网膜变化的患病率,视网膜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横断面研究.共收集2014-12/2015-05妊娠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眼底检查.单眼或双眼眼底发生变化视为阳性.妊娠性高血压分级为轻度子痫前期(血压>140/90~160/90 mmHg),重度子痫前期(血压>160/90 mmHg)和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和抽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23.05(19~34)岁.妊娠期为28~41wk.其中62例初产妇以及38例经产妇.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前期患者占比分别为62%,26%,12%.8例患者发生视网膜变化.观察得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Ⅰ级(1%),Ⅱ级(0%),Ⅲ级(2%),Ⅳ级(2%),浆液性视网膜脱离(1%)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视网膜变化与PIH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8%的PIH患者视网膜发生变化,视网膜变化与PIH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Sahana Raviraj Manipur;Pavana Acharya;Kavitha Chikkanayakanahalli Venugopal;Lakshmi Bomalapura Ramamurthy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3/2016-06在我院治疗的BRVO合并黄斑水肿患者67例67眼,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31眼)和对照组(36例36眼),观察组采用眼底激光治疗联合雷珠单抗,对照组单纯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观察两组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黄斑区渗漏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3mo BCVA分别为0.41±0.07、0.42±0.05、0.48±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mo CMT分别为203.11±59.13、201.41±56.22、204.22±60.13SymbolmA@_m,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mo血管渗漏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无渗漏比例为71%;两组未观察到术后感染、无菌性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视力,消除黄斑水肿,安全可靠.

    作者:王丽波;周欣;吴苏敏;王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渗糖点眼联合局部给氧治疗白内障术后重度角膜水肿的疗效

    目的:观察高渗糖点眼联合局部给氧治疗白内障术后重度角膜水肿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01/2015-12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重度角膜水肿的患者68例68眼,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53~80(平均64.45±4.24)岁.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高渗糖点眼联合局部给氧治疗;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高渗糖点眼治疗.治疗期间观察患者BCVA及角膜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平均为11.62±0.53d,对照组为15.23±0.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两组患者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mo两组患者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糖点眼联合局部给氧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疗效显著.

    作者:张娟;祁晓君;丁文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潜视力预测的准确性分析

    目的:分析LAMBDA100视网膜计在预测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LAMBDA100视网膜计测定91例91眼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患眼视网膜视力,与术后2wk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预测视力与术后视力相差2行对数视力表以内为符合.结果:患者91例91眼预测的总符合率为62%,假阳性率2%,假阴性率36%.晶状体混浊度影响预测准确性,混浊愈重,准确度愈低.眼轴≥32mm预测准确度明显低于眼轴<32mm预测准确度,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佳矫正视力≥4.0组预测准确率为75%,佳矫正视力<4.0组为4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合并非成熟性白内障的高度近视患者,LAMBDA 100可以作为预测术后视力的辅助工具,眼轴、术前视力和白内障程度会影响预测的准确度.

    作者:龚铠;解云;袁媛;王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PEDF对视神经夹伤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O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分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rd factor,PEDF)对视神经夹伤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PEDF组各2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建立视神经夹伤大鼠模型,均取左侧眼球为标本,造模成功后,模型组玻璃体腔内注射平衡盐溶液5μL,PEDF组玻璃体内注射5μL PEDF(浓度0.2μg/μL).2wk后取视网膜组织,行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形态的变化,采用比色法测定NO含量的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发现,空白对照组视网膜组织排列整齐且清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呈单层细胞排列,细胞为卵圆形,大小均匀,分布均匀,细胞核清晰,排列紧密,边界清晰;模型组视网膜组织结构稀疏,RGCs呈空泡样变化,整体细胞数量减少,残留RGCs细胞核见固缩,染色不均.PEDF组视网膜组织残留神经节细胞轻微水肿,但RGCs细胞层排列尚且紧密,且受损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模型组、PEDF组Caspase-3 mRNA和蛋白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EF组Caspase-3 mRNA和蛋白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PEDF组NO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F组NO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EDF干预可下调视神经损伤大鼠Caspase-3、NO的表达,减轻RGCs细胞损伤.

    作者:严肖啸;贾海波;尹晓玲;崔翠;蒲卫星;霍楠;赵军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不同填充物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比较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联合C3F8与消毒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效果.方法:连续选取2011-01/2016-01就诊于我院的IMH孔径≤600μm的患者51例51眼,接受我院同一医师独立完成的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内填充术,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7例为16% C3F8 填充组,B组24例为消毒空气填充组.所有患者在术后1wk,1、3、6mo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末次复查时裂孔的闭合率(黄斑裂孔闭合率按照孔径≤200、>200~400、>400~600μm区间进行比较)、裂孔闭合形态、俯卧时间、佳矫正视力(BCVA)、视物变形的改善情况以及术后白内障进展情况.结果:在各孔径区间内,两组患者裂孔闭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黄斑裂孔闭合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俯卧位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BCVA较术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视物变形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白内障进展率较A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孔径≤600μm的特发性黄斑孔患者,与C3F8 填充组相比,消毒空气填充组在获得同样较高的裂孔闭合率、良好的裂孔闭合形态以及视功能改善的同时,也明显缩短了俯卧时间,降低了术后长期俯卧位而诱发全身疾病的风险.

    作者:侯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人晶状体厚度在体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晶状体厚度的在体精确测量对眼内调节及屈光不正发展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同时对于青光眼、白内障诊断及治疗方面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本文对目前用于晶状体厚度在体测量的超声法和光学法等多种仪器的测量原理、优劣势及准确性进行归纳总结,其中OrbscanⅡ、Pentacam、Lenstar、AS-OCT等可以代替A超测量晶状体厚度,而UL-OCT可以准确而动态地监测随调节改变晶状体厚度的变化.选择测量准确性较高的方法测量晶状体厚度,可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更为准确可信的晶状体厚度数据.

    作者:杨玉焕;张婕;严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SMILE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超高度近视患者64例 128眼,随机分为SMILE组与FS-LASIK组各32例 64 眼,分别给予VisuMax飞秒激光系统下SMILE治疗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 (femtosecond laser LASIK,FS-LASIK),观察术前,术后1d,1wk,1、3、6mo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计算有效性指数及安全性指数等.结果:安全性指数:SMILE组与FS-LASIK组术后6mo时分别为1.10±0.10和1.08±0.1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性指数:SMILE组与FS-LASIK组术后6mo时分别为1.08±0.12和1.06±0.1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时的等效球镜SMILE组为0.09±0.36D,FS-LASIK组为0.36±0.46D,两组患者等效球镜在±0.50D 者SMILE组有58眼(90.1%),FS-LASIK组有49 眼(76.6%);在±1.0D 者SMILE组有64 眼(100%), FS-LASIK组有60眼(93.8%).结论:采用SMILE 治疗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与FS-LASIK相比SMILE术后视力和屈光度能更早稳定下来.

    作者:陈国府;赵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角膜保存方法现状及进展

    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CEC) 是保证角膜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角膜移植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与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有很大关系,保持供体角膜正常的自净状态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内外目前有多种经典的角膜保存方法,明显延长了角膜保存的时间,提高了供体角膜的质量.本文将就供体角膜的保存方法的现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丽;陆佳骏;盛敏杰;李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印度规范化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学习曲线

    目的:探讨印度规范化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anual small-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M-SICS)的学习曲线.方法:收集2012-12/2014-1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53例295眼,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A、B、C三组,A组为培训组,B、C组为强化组.所有病例均由同一初学白内障手术者行M-SICS.分析三组术后佳矫正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评价手术效果,探讨SICS的学习曲线.结果:术后1wk三组脱盲率均为100%,脱残率分别为93.7%、93.0%、91.0%.A、B、C三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7.0%、3.0%;后囊膜破裂占到所有并发症的50%.未发生核块或IOL坠入玻璃体腔、眼内炎、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驱逐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印度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安全有效,规范化培训可缩短学习曲线,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作者:尹明;徐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家长对眼部筛查的认知调查

    目的:分析中国北部地区患有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家长对该病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问卷于2013-01/2013-04发放并回收,问卷对象为230名患有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家长.问卷收集了患儿的基本情况和家长对该病认知度的信息.结果:回收有效问卷共计221(96.1%)份,其中128(57.9%)名患儿曾在住院期间接受过眼底检查,208(94.1%)名患儿家长曾被儿科医生告知并建议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而13(5.9%)名患儿家长并未曾被告知进行眼底筛查.仅有159(71.9%)名患儿家长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所了解,而62(28.1%)名患儿家长对该病一无所知.由于晚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Ⅳ期或Ⅴ期病变)预后极差,患儿家长是否被医生告知需要进行眼底检查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01),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的预后.然而,医院的级别与家长是否知情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P=0.625).结论:中国北部地区的儿科医生和早产儿家长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儿科医生与眼科医生对于患儿家长进行更多的沟通和宣教将有助于改善现状.

    作者:冯婧;孙摇遥;孟宪芬;邓洵;陈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Apelin-13体外促进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及管腔形成

    目的:通过观察apelin-13对体外培养的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增殖、迁移和毛细血管样管腔形成的影响,探讨apelin-13是否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取生长状况良好的RF/6A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0.1μmol/L apelin-13)和高剂量组(1μmol/L apelin-13).培养细胞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基质胶法检测管腔形成. 结果:不同浓度apelin-13作用24h的细胞增殖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apelin-13组RF/6A细胞24h的迁移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apelin-13组毛细血管样管腔形成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均随着apelin-13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Apelin-13能够明显促进RF/6A细胞的血管生成过程,提示apelin-13是一种促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

    作者:谢坤鹏;刘平;王新;杜军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人血管内皮抑素腺病毒注射液抑制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抑素腺病毒注射液(Ad-Es)玻璃体注射对半导体激光诱导的BN(Brown Norway)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方法: 雄性BN大鼠30只,右眼眼底采用激光光凝建立CNV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单次给药组、重复给药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光凝后21d,单次给药组玻璃体腔内注射Ad-Es 0.01mL;重复给药组玻璃体腔内注射Ad-Es 0.01mL,并于1wk后重复给药;生理盐水对照组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01mL.观察各组末次给药后7d荧光眼底血管造影荧光素渗漏情况,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脉络膜血管平铺法测量各组CNV面积,光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NV组织中CD105的表达.结果:FFA造影显示给药组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重复给药组渗漏发生率低于单次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焦显微镜下CNV定量分析显示给药组CNV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重复给药组CNV面积低于单次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光凝部位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给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复给药组低于单次给药组;CNV组织中CD105的表达,给药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重复给药组低于单次给药组.结论:Ad-Es可以有效抑制动物模型的CNV生成,重复给药组抑制效果优于单次给药组,为治疗CNV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途径.

    作者:陈丽娟;宋鹤翔;苗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非编码RNA在后囊膜混浊中的研究进展

    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预防和治疗PCO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一类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RNA.已有研究证明非编码RNA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不同的非编码RNA在PCO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PCO的防治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作者:张冰钰;丁芝祥;陈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评价VSX1突变与圆锥角膜合并角膜颗粒状营养不良在伊朗家族中的关联

    目的:为了评估视觉系统同源框1(VSX1)基因的突变和圆锥角膜(KCN)以及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之间的关联.方法:对一个同时患有KCN和GCD的四代伊朗人家系进行了直接测序,鉴别出一个包含四代人同时患有GCD的伊朗KCN家系.从全血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然后,为了研究KCN和GCD之间可能的连锁关系,通过PCR在每个样品中扩增VSX1基因的整个编码区和内含子-外显子边界.随后,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在患者和对照组中进行突变分析.结果:VSX1基因突变分析未发现KCN和GCD疾病与VSX1基因相关的证据.我们的数据排除了VSX1作为该特定家系中KCN / GCD致病基因的可能性.结论:尽管患有GCD的KCN患者与VSX1基因变异无关联,但是仍需要对其它可能与KCN合并GCD发病机制相关的基因进行研究.

    作者:Hossein Aghamollaei;FarhadNejat;Seyed Aliasghar Mosavi;Saeed Morovvati;Khosrow Jadidi;Mohammad Sadegh Nadimifar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囊肿

    目的:观察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囊肿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于2013-08/2015-08住院接受手术的翼状胬肉患者126例188眼,其中翼状胬肉合并区域结膜囊肿者11例11眼作为观察组,余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照相、眼前节OCT检查,并采用翼状胬肉颈部宽度×遮盖角膜的长度计算翼状胬肉的大小,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移植的手术方式,切除物均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术后随访4~28mo.结果:观察组术后病检结果均证实为翼状胬肉合并结膜囊肿,囊壁完整,内附单层上皮细胞.观察组翼状胬肉大小平均为6.9±1.7mm2,对照组大小平均为6.3±1.8mm2,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为2.1±0.9d,对照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为1.9±0.8d,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内观察组术后未见翼状胬肉复发,对照组术后2例2眼复发.结论: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膜囊肿术后对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无显著影响.

    作者:王金华;伍志琴;苏凡凡;陈乔;聂尚武;李贵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在家中及在医院监测24小时眼压波动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在家中及在医院监测24h眼压波动的情况.方法:前瞻性调查研究.本研究共纳入成都地区五个社区共计120名中国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人均接受了临床调查并在家中及医院进行眼压监测,用同一型号眼压计测量了2点、6点、8点、10点、12点、14点、16点、18点、20点、22点的坐位眼压.结果:在医院监测的24h眼压平均值略低于在家中测量值,平均差为0.27 mmHg,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医院监测的24h眼压的波动值略高于在家中测量的波动值,平均差为0.01 mmHg.14点在家中测量的眼压平均值(16.04±5.95 mmHg)显著高于在医院测量的眼压平均值(15.43±5.1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中及在医院24h眼压监测对于临床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一致性为85%(K系数:0.68).结论:在医院进行的24h眼压监测的结果与在家中的结果相似.医院24h眼压监测可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

    作者:李满;陈晓明;王冬梅;甘露;乔羽;吕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

    目的:评价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32例32眼,屈光度为-12.00~-20.00(平均-15.78±2.16)D.平均佳矫正视力(LogMAR) 4.1±0.4.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内界膜采用吲哚菁绿染色并顺利剥除,术毕进行气体填充.术后随访1~9(平均4.5)mo,观察术后视力及黄斑劈裂愈合效果.结果:共30例30眼(94%)患者劈裂腔消失,视力较术前提高,视物变形改善.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1,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有效保存视功能,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的视力.

    作者:吴志勇;姚宜;刘欣怡;闵云花;陈志义;韩丽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