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懿;陈青山;罗恒;曾爱能;徐曼
近视是生活中常见的眼科疾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眼部健康.目前,很多研究者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测量近视的视网膜结构变化,视网膜结构变化则是由屈光增加引起的眼轴增长导致的.另外,人们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进行视网膜功能的测量.全局闪光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mf-ERG)可以同时测量视网膜内层和外层的功能.有些研究者在同一个研究中联合应用OCT和mf-ERG,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近视引起的结构与功能变化的联系.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以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
作者:强薇;张小娟;曹楠珏;张帆;夏丽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Densiron 68硅油作为眼内充填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6-01我院眼科因复杂视网膜脱离接受重硅油充填术的患者30例30眼.观察分析术前及术后的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术前与硅油充填术后BCVA的差异,术前与取硅油术后3mo BCV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98,P=0.028;z=-2.682,P=0.007).平均术前眼压为16.067±4.025mmHg,硅油充填术后为20.233±8.00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P=0.005);而硅油取出术后眼压14.933±3.423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35,P=0.430).重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复位率90%,常见并发症为硅油乳化、并发性白内障.结论:重硅油Densiron 68作为眼内充填物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有效及安全,但由于重硅油乳化率较高、术后易并发白内障,因此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王爽;崔浩;赵艳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预防和治疗PCO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一类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RNA.已有研究证明非编码RNA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不同的非编码RNA在PCO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PCO的防治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作者:张冰钰;丁芝祥;陈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现代对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疗法的研究深入,使活血化瘀疗法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广泛,并且在西药难以奏效的眼底疾病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提高了眼底疾病的治愈率.从眼睑、结膜、泪囊、眼肌、玻璃体到脉络膜和视网膜、视神经、黄斑,不管疾病位于眼内还是眼外,或病变涉及到炎症、变性、萎缩、增生、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就近些年来活血化瘀中药在眼科的研究基础以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总结概述.
作者:王英;彭俊;覃艮艳;项宇;刘家琪;陈向东;周亚莎;彭清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评估视觉系统同源框1(VSX1)基因的突变和圆锥角膜(KCN)以及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之间的关联.方法:对一个同时患有KCN和GCD的四代伊朗人家系进行了直接测序,鉴别出一个包含四代人同时患有GCD的伊朗KCN家系.从全血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然后,为了研究KCN和GCD之间可能的连锁关系,通过PCR在每个样品中扩增VSX1基因的整个编码区和内含子-外显子边界.随后,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在患者和对照组中进行突变分析.结果:VSX1基因突变分析未发现KCN和GCD疾病与VSX1基因相关的证据.我们的数据排除了VSX1作为该特定家系中KCN / GCD致病基因的可能性.结论:尽管患有GCD的KCN患者与VSX1基因变异无关联,但是仍需要对其它可能与KCN合并GCD发病机制相关的基因进行研究.
作者:Hossein Aghamollaei;FarhadNejat;Seyed Aliasghar Mosavi;Saeed Morovvati;Khosrow Jadidi;Mohammad Sadegh Nadimifar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深度增强成像光断层扫描(EDI-OCT)技术以探究体温如何影响脉络膜厚度.方法:前瞻性研究.通过EDI-OCT检测9∶00~17∶00中心凹(SF-CT),中心凹鼻侧500μm(N-CT)和中心凹颞侧500μm(T-CT)正常人(41例)的脉络膜厚度(CT).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逐时检测体温(BT),以评估CT和BT日间变化的相关性.结果:SF-CT值在9∶00和13∶00(P=0.021),9∶00和14∶00(P=0.012), 9∶00和16∶00(P=0.048),及9∶00和17∶00(P=0.002)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N-CT值在8h内(均P>0.05)无显著性变化,9∶00和13∶00(P=0.004)则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CT与BT从9∶00~17∶00之间逐时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Mehmet Gurkan Tatar;Feride Aylin Kantarci;Bulent Gurler;Hasim Uslu;Hasan Goker;Hatice Nur Colak;Aydin Yildirim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 后用1g/L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部分替代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对患者104例208眼高度近视眼,根据术后用药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1g/L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联合1g/L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1g/L氟米龙滴眼液,对照组仅给予1g/L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1g/L氟米龙滴眼液.观察两组术后患者疼痛感、术后视力、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 变化以及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2、3d疼痛感评分,研究组分别为1.70±0.35、1.25±0.34、0.82±0.32分,对照组分别为2.30±0.43、1.68±0.44、1.12±0.3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wk,1、3mo,研究组裸眼视力分别为0.035±0.02、0.71±0.13、0.89±0.17、0.88±0.18,对照组各个时间点分别为0.037±0.015、0.73±0.15、0.87±0.14、0.86±0.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1、2wk,1、3mo时眼压分别为17.33±1.58、7.54±1.28、7.23±1.58、7.26±1.47、7.30±1.36mmHg,对照组分别为17.53±1.43、7.57±1.32、7.73±1.55、7.80±1.38、7.86±1.43mmHg,术前、术后1wk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k,1、3m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mo haze≤1级的分别占全部haze的91.7%、93.3%,对照组术后1、3mo haze≤1级的分别占全部haze的92.0%、92.9%,各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L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部分替代糖皮质激素在LASEK术后效果安全、有效,术后眼压水平更低,术后视力、抗炎等方面获得与糖皮质激素相似的效果.
作者:李庆和;李岳美;宋学英;王浩;齐绍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抑素腺病毒注射液(Ad-Es)玻璃体注射对半导体激光诱导的BN(Brown Norway)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方法: 雄性BN大鼠30只,右眼眼底采用激光光凝建立CNV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单次给药组、重复给药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光凝后21d,单次给药组玻璃体腔内注射Ad-Es 0.01mL;重复给药组玻璃体腔内注射Ad-Es 0.01mL,并于1wk后重复给药;生理盐水对照组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01mL.观察各组末次给药后7d荧光眼底血管造影荧光素渗漏情况,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脉络膜血管平铺法测量各组CNV面积,光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NV组织中CD105的表达.结果:FFA造影显示给药组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重复给药组渗漏发生率低于单次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焦显微镜下CNV定量分析显示给药组CNV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重复给药组CNV面积低于单次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光凝部位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给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复给药组低于单次给药组;CNV组织中CD105的表达,给药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重复给药组低于单次给药组.结论:Ad-Es可以有效抑制动物模型的CNV生成,重复给药组抑制效果优于单次给药组,为治疗CNV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途径.
作者:陈丽娟;宋鹤翔;苗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国北部地区患有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家长对该病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问卷于2013-01/2013-04发放并回收,问卷对象为230名患有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家长.问卷收集了患儿的基本情况和家长对该病认知度的信息.结果:回收有效问卷共计221(96.1%)份,其中128(57.9%)名患儿曾在住院期间接受过眼底检查,208(94.1%)名患儿家长曾被儿科医生告知并建议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而13(5.9%)名患儿家长并未曾被告知进行眼底筛查.仅有159(71.9%)名患儿家长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所了解,而62(28.1%)名患儿家长对该病一无所知.由于晚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Ⅳ期或Ⅴ期病变)预后极差,患儿家长是否被医生告知需要进行眼底检查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01),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的预后.然而,医院的级别与家长是否知情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P=0.625).结论:中国北部地区的儿科医生和早产儿家长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儿科医生与眼科医生对于患儿家长进行更多的沟通和宣教将有助于改善现状.
作者:冯婧;孙摇遥;孟宪芬;邓洵;陈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老年湿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7/2016-01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湿性黄斑变性患者98例98眼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雷珠单抗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康柏西普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每月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mo,对比两种药物治疗老年湿性黄斑变性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NV渗漏面积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mo裸眼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CNV渗漏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1mo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NV渗漏面积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m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眼部严重并发症发生,如眼压持续升高、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撕裂、眼内炎,均无全身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期间研究组发生球结膜下出血10眼,对照组8眼,均于治疗后 15d 内恢复,研究组发生暂时性眼压升高7眼,对照组9眼,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老年湿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与雷珠单抗治疗方式相比,康柏西普治疗前期效果不明显,但是后期效果相当,并且更加经济实惠.
作者:张志琴;白宁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印度规范化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anual small-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M-SICS)的学习曲线.方法:收集2012-12/2014-1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53例295眼,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A、B、C三组,A组为培训组,B、C组为强化组.所有病例均由同一初学白内障手术者行M-SICS.分析三组术后佳矫正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评价手术效果,探讨SICS的学习曲线.结果:术后1wk三组脱盲率均为100%,脱残率分别为93.7%、93.0%、91.0%.A、B、C三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7.0%、3.0%;后囊膜破裂占到所有并发症的50%.未发生核块或IOL坠入玻璃体腔、眼内炎、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驱逐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印度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安全有效,规范化培训可缩短学习曲线,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作者:尹明;徐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囊肿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于2013-08/2015-08住院接受手术的翼状胬肉患者126例188眼,其中翼状胬肉合并区域结膜囊肿者11例11眼作为观察组,余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照相、眼前节OCT检查,并采用翼状胬肉颈部宽度×遮盖角膜的长度计算翼状胬肉的大小,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移植的手术方式,切除物均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术后随访4~28mo.结果:观察组术后病检结果均证实为翼状胬肉合并结膜囊肿,囊壁完整,内附单层上皮细胞.观察组翼状胬肉大小平均为6.9±1.7mm2,对照组大小平均为6.3±1.8mm2,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为2.1±0.9d,对照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为1.9±0.8d,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内观察组术后未见翼状胬肉复发,对照组术后2例2眼复发.结论: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膜囊肿术后对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无显著影响.
作者:王金华;伍志琴;苏凡凡;陈乔;聂尚武;李贵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单泪道置管与环形泪道置管联合泪道注入5-氟尿嘧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收集2015-08/2016-09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治疗的泪道阻塞患者74例9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在泪道探通成功后,A组(46眼)行单泪道置管术,B组(46眼)行环形泪道置管术并联合泪道注入5-氟尿嘧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术后治愈率61%,好转率22%,B组治愈率89%,好转率4%,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A组发生并发症8眼,B组发生并发症2眼,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泪道置管相比,环形泪道置管联合泪道注入5-氟尿嘧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王越;张艳艳;张宏光;王华;申晓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调查江苏海门地区重度视力残疾(白内障除外)状况,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方法:2009-04/12对海门市视力残疾情况进行全面普查,由经过残疾评定培训的眼科副主任以上医师进行眼科检查,确定残疾等级及主要致盲原因.结果:共检出重度视力残疾3 266例,其中残疾一级2118例,二级1148例;男1308例,女1958例;前三位的致盲性眼病是视网膜色素膜疾病、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角膜病,分别占31.58%,23.47%,14.49%.结论:视网膜色素膜疾病、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角膜病是重要的致盲原因,应该加强早期防治,降低残疾的发生率.
作者:袁东兵;袁士超;沈玉华;于明玉;吴祖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CM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佳矫正视力(BCVA)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60例60眼病理性CNV患者分为观察组(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治疗)与对照组(单纯康柏西普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T、眼压(IOP)、CNV面积、BCVA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情况,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wk视力恢复总有效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wk时CMT、IOP、CNV面积及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BCVA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术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局部并发症及全身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能有效降低CMT及IOP,缩小CNV面积,显著提高视力.
作者:黄鹤龄;方一惟;陈欣华;李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应用IOL Master观察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PACS)患者的双眼对称性.方法:横断面观察性研究.纳入可疑PACS患者56例112眼,测量双眼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角膜白到白距离(white to white,WTW Distance),并比较其差异;分析左右眼差值(△AL、△ACD和△WTW)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左右眼AL、ACD、WTW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L、△ACD和△WTW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ACS患者ACD、WTW、AL具有双眼对称性,且该对称性不随年龄、性别而改变.
作者:江媛;吴小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散瞳验光配镜联合弱视治疗对混合性散光弱视患儿屈光状态变化和弱视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01/2011-05期间收治的混合性散光弱视儿童163例289眼,所有患者均采用散瞳验光配镜联合弱视治疗,随访5a并观察患者5a内的弱视疗效和屈光状态变化.结果:5a内患儿远视主径线屈光度逐年降低,其中第1a平均降幅为0.55DS,第2a平均降幅为0.56DS,第3a平均降幅为0.72DS,第4a平均降幅为0.95DS,第5a平均降幅为1.89DS;患儿的等效球镜平均由远视1.12DS向近视0.78DS转变.所有患儿的初诊矫正视力均0.2~0.8,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弱视.经过5a的戴镜治疗配合弱视训练后,有268眼(92.7%)有效,其中165眼(57.1%)进步,103眼(35.6%)基本痊愈,戴镜时间越长视力恢复效果越好.1.50~2.50DC组有36眼(37.5%)进步,60眼(62.5%)基本痊愈;2.50~3.50DC组118眼(74.2%)进步,41眼(25.8%)基本痊愈;>3.50DC组11眼(32.3%)进步,2眼(5.9%)基本痊愈,21眼(61.8%)无效.各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正确的配镜是临床上治疗弱视的基础,散瞳验光配镜联合弱视治疗对大多数混合性散光弱视患儿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田燕;郑爱玲;张海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apelin-13对体外培养的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增殖、迁移和毛细血管样管腔形成的影响,探讨apelin-13是否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取生长状况良好的RF/6A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0.1μmol/L apelin-13)和高剂量组(1μmol/L apelin-13).培养细胞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基质胶法检测管腔形成. 结果:不同浓度apelin-13作用24h的细胞增殖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apelin-13组RF/6A细胞24h的迁移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apelin-13组毛细血管样管腔形成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均随着apelin-13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Apelin-13能够明显促进RF/6A细胞的血管生成过程,提示apelin-13是一种促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
作者:谢坤鹏;刘平;王新;杜军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比23G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11/2016-05于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128例195眼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G+组64例97眼,23G组64例98眼.25G+组应用25G+玻璃体切割术,23G组应用23G玻璃体切割术.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d,1wk,1mo.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的眼压、佳矫正视力及医源性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G+组手术时间短于23G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mo的视力分布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的视力分布(P<0.01);两组同期的视力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5G+组术前的眼压分别与手术1d,1wk,1mo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3G组亦然.两组同期的眼压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25G+组的医源性损伤率为4.1%,显著低于23G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G+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显著低于23G组的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G和25G+玻璃体切割术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PDR,但是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示出更好的优势,是治疗PDR的更好选择.
作者:张泽华;徐晖;莫小花;李迎芬;李海连;王燕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黄斑中心凹的厚薄改变及黄斑部图片特点.方法:选取2014-09/2016-09在本院门诊确诊的RP患者74例148眼,同时选取50例100眼正常人作为对照.对两组进行OCT检测和眼底拍照,观察患者视网膜黄斑部位的图像特征,并对患者眼底拍照的结果进行对比,测量黄斑中心凹颞侧面4mm位置、乳头黄斑束中点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对两组研究对象测量视网膜厚度显示,RP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和中心凹颞侧部4mm厚度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患者乳头黄斑束中点厚度变薄,与正常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患者黄斑区OCT检测图像表征有5种类型:视网膜黄斑区域水肿者19例38眼;视网膜色素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和上皮层变薄者18例36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发生萎缩者12例24眼;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正常者12例24眼;色素上皮层厚薄表现不一者13例26眼.结论:OCT能在前期及时地发现RP患者黄斑部位的病变,帮助患者深入了解病情发展,为患者早期诊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作者:危文哲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