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羊膜移植治疗睑球黏连的临床观察

Ahmed Tamer Sayed Saif;Passant Sayed Saif;Amr El Deeb

关键词:羊膜移植, 睑球黏连, 翼状胬肉, 斜视, 穹窿重建
摘要:目的:评估羊膜移植(AMT)在治疗睑球黏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这项无对照干预性病例研究于2013/01~2015/12,包括连续就诊的12名患者共14眼.患者均接受永久性羊膜移植,以治疗睑球黏连,使用冷冻保存或冷冻干燥的羊膜(AM).这12例(14眼)患者,年龄在26~62岁,平均43.38±11.25岁,其中8例(4名男性,4名女性)10眼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继发,4例患者(1名男性,3名女性)斜视手术后继发.所有患者距上次手术至少6mo.术后以恢复深度稳定的穹窿为手术成功,无瘢痕或炎症发生,6mo的随访期间无眼球运动的限制.结果:随访期平均为7±4.2mo(6-9mo).在所有14只眼中,手术后3wk均观察到AM完全上皮化,手术部位无炎症表现.总共14眼中有8眼(成功率57%)显示穹窿重建成功,穹窿深,无复发.有4眼(29%)表现出部分成功,中度深度的穹窿和中度瘢痕.有2眼(14%)显示重建失败,穹窿完全闭合.有7眼手术后视力改善,7眼视力保持稳定.AMT术后并发症少,14眼中1眼(7%)发生严重的结膜反应和眼球运动受限.而在术后前3mo中,14眼中有2眼发生化脓性肉芽肿(14%),予以手术切除,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结论:单用AMT是一种治疗睑球黏连安全有效的方法.考虑到与角膜缘切除有关的潜在不良反应,AMT也是一种有效的重建穹窿以修复各种眼表疾病所致睑球黏连的方法.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新型RS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6/2016-06我院75例93眼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50眼置入新型RS泪道引流管,对照组35例43眼行环形硅胶管置入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拔管后随访3~12mo,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90%、96%,对照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治疗组8%、对照组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RS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易拔管、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好.

    作者:廖润斌;张世华;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三种客观评价泪膜的方法探讨

    干眼是以泪液质和量以及动力学异常为特征的一种多因素疾病.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评价泪膜的方法为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实验,两种方法均只能获得单一时点数据,主观性强,且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因此,单纯使用上述指标诊断干眼及其亚型对干眼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不利.本文总结了目前已经在临床应用的3种无创的、客观的泪膜评价方法,即角膜地形图、波阵面像差和泪膜干涉仪的测量原理和检测指标,比较正常人群和干眼患者之间测量值的差异,为干眼的精确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殷鸿波;田颜;邓应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针刺对青光眼眼压控制及患者眼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维持原有眼压控制方案后辅以针刺治疗对青光眼眼压控制稳定患者的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视野平均缺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01/10收治的48例62眼青光眼眼压控制稳定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31眼,对照组23例31眼.对照组继续保持原有眼压控制治疗方案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除继续保持原有眼压控制治疗方案治疗外,辅以针刺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12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视野平均缺损及综合疗效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视野平均缺损,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视野平均缺损,显著优于治疗前,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视野平均缺损,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29,P<0.05).结论:针刺对青光眼眼压控制稳定患者的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视野平均缺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控制眼压者,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和弱视调查研究

    目的:观察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和弱视调查情况及解决对策.方法:随机抽取中山市市区及镇区34所幼儿园3~7岁学龄前儿童7291名14582眼进行屈光筛查,对于屈光异常者采用浓度为10g/L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测定儿童的矫正视力,确定弱视.采用检影验光测定屈光性弱视,采用角膜映光法、交替遮盖法等完成斜视的筛查,分析中山市学龄前儿童的斜视、弱视情况.结果:入选的7291名学龄前儿童中有687名屈光异常,异常率为9.42%,236名弱视,检出率为3.24%,13名斜视,检出率为0.18%.3~<5岁及5~7岁年龄段屈光异常、弱视及斜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6名弱视中215名屈光不正性弱视,占总弱视的91.10%;13名儿童斜视性弱视,其中8名共同性内斜视,5名共同性外斜视;8名形觉剥夺性弱视,斜视性弱视与形觉剥夺性弱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6名中3~<5岁轻度弱视儿童构成比高于5~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中度和重度弱视儿童构成比低于5~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发生率相对较高,应该早期筛查,对于异常儿童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提高儿童视力.

    作者:张春玲;黄永权;师利农;廖景丽;叶伟明;李永忠;倪梅;梁端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青年高度近视患者三年眼底形态特征变化研究

    目的:评估中青年高度近视眼近视弧和视网膜形态的3a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2例32眼35~45岁过-9.00D的高度近视眼,对比3a前、3a后视盘、近视弧、脉络膜萎缩弧、近视弧种类、平均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总体积的变化.结果:经统计3年前、后视盘面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5,P=0.35);3年后近视弧和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分别增加0.69±0.71mm2、0.57±0.9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P=0.001;t=-2.33,P=0.03).3年前、后近视弧种类、平均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总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于-9.00DS的中青年高度近视患者三年主要改变指标是近视弧和脉络膜萎缩弧面积的增加,可作为临床随诊监测的形态学指标.

    作者:刘莉莉;刘维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假性剥脱综合征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前节参数变化的评估

    目的:运用Pentacam Schiempflug成像系统研究假性剥脱综合征(PES)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前节形态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共收集31例(42眼)白内障合并PES患者接受白内障摘除术,选27例(42眼)无PES的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Pentacam检测术前和术后1~3mo的眼内压(IOP),前房深度(ACD),前房容量(ACV),前房角宽度(ACA)和瞳孔直径(PD).t检验检测术前和术后的变量.结果:PES组术前平均IO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两组在术前和术后的ACD,ACV,ACA,IOP值差异在1~3mo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PES组的IOP下降更为显著;两组ACD,ACV和ACA的增量相似.PES组术前PD值明显高于术后(P<0.05).两组IOP,ACD,ACV,ACA和PD的变化在术后3mo均趋于稳定.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均可显著降低患眼的IOP,增加ACD,ACV和ACA的值,无论患眼是否患有PES.ACD,ACV,ACA,PD和IOP的变化在术后3mo趋于稳定.尽管PES组IOP下降更为明显,但无论白内障眼是否患有PES,术后均表现出相似的眼前节特征.PES患者早期接受白内障摘除术不仅能加深前房,且可使IOP稳定在正常范围.

    作者:Yonca Asfuroglu;Ozlem E.Kemer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视觉功能检查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

    如今,随着人们对视觉功能的认识日益增强,视觉功能检查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在临床中,除了眼科和视光学常规检查外,视觉功能的检查也非常重要.它是眼视光医师日常诊治的基本手段,主要分为常规的视觉功能临床检查和基于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室测量两种.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它们的适当结合和分工,能使视觉功能检查更全面,更恰当地为临床及科研服务.

    作者:卓佐跑;汪育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国产5种PHMB多功能护理液搭配硅水凝胶隐形眼镜的基准评价

    目的:针对搭配市售硅水凝胶隐形眼镜使用的5种中国产含聚六亚甲基双胍(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e,PHMB)多功能护理液,通过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眼部反应(角膜染色、眼部充血)、角膜浸润、眼部舒适度来评估和比较其临床表现.方法:前瞻性、开放、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选取18岁以上受试者162名,并随机分为5组,分别使用5种中国产含PHMB多功能护理液:全能多功能护理液,海昌水感觉润护理液,保视宁护理液,卫康新视护理液及卫康2000多功能护理液(分别缩写为C,H,B,W,和W2).所有受试者都配戴月抛型硅水凝胶隐形眼镜(博士伦纯视)3mo,并每日使用指定的多功能护理液.在配戴前,配戴后2wk,1和3mo进行随访.统计每百人每月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及角膜浸润事件.眼部反应分0-4级,小梯度为0.5(0=无反应,4=严重反应);眼部舒适度通过数字量表评定(分1-10级,小梯度为1,1=差,10=优).眼部舒适度和眼部反应采用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分析.角膜浸润及护理液相关角膜点染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有36名(22%)受试者中途退出试验.每组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发生率为:H组26.3%,B组20.8%,W组19.4%,W2组13.4%,C组12.8%,其中H组的发生率分别与W2组(P=0.012)、C组(P=0.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组间眼部反应、角膜浸润及眼部舒适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在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的受试者在白天及结束时相比于不存在护理液相关角膜点染的受试者舒适度明显较低.结论:对于不同的护理液,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发生率存在差异,但角膜浸润、眼部反应及眼部舒适度不存在差异.PHMB多功能护理液引发的角膜染色与眼部舒适度相关.

    作者:馬銘良;宋寅翼;Daniel Tilia;Varghese Thomas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原理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白内障手术已从简单的复明手术发展成为更具挑战的屈光手术,手术需求者希望通过手术提高视力并摘掉眼镜,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虽能解决患者视远问题却无法解决脱镜问题,由此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应运而生.在双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基础上,目前市场上新产生的几款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成为了热门.本文将综述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几款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原理及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杨琉舒;耿宇;赵剑峰;李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及散光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及散光的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547例1 080眼,按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组285例560眼,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组262例520眼.术后随访12mo,分别于术后第1d,1wk,1、6、12mo复查,检查裸眼及矫正视力、屈光度、裂隙灯及角膜地形图,并测量偏中心切削值.结果:术后第1d,1wk,1、6、12mo,SMILE组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以LogMAR视力表示)分别为0.029±0.13、0.001±0.11、-0.019±0.11、-0.020±0.08、-0.011±0.10;FS-LASIK组分别为-0.017±0.08、-0.019±0.09、-0.031±0.10、-0.024±0.09、-0.002±0.12;术后1d和1wk,SMILE组视力低于FS-LASIK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mo,SMILE组的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分别为-0.03±0.29、-0.04±0.28、-0.06±0.32D;FS-LASIK组分别为0.02±0.20、-0.01±0.29、-0.08±0.33D,两组比较术后1mo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SMILE组测量的偏中心切削值为0.21±0.11mm,FS-LASIK组为0.20±0.08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有良好的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但与FS-LASIK比较,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慢.

    作者:马代金;张青松;蔡望;朱睿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睫状神经生长因子与眼病的相关研究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是神经保护因子中被研究的多的因子之一,细胞包囊技术(encapsulated cell technology,ECT)为CNTF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CNTF对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神经损伤等眼部疾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CNTF与眼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淑琴;徐国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白内障手法碎核后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术后视觉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法碎核后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术后视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5/2016-05我院接诊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35眼,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68眼)和对照组(50例67眼).观察组给予小切口手法碎核摘除+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3mo时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mo时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视力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观察组角膜散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角膜散光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患者中应用手法碎核摘除术后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效果显著,可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并发症低,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作者:黄晓飞;韩正胜;孙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激光笔致视网膜光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目的:总结激光笔致视网膜光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6-06来我院眼科就诊的因激光笔照射后导致视网膜光损伤的病例10例11眼,所有患者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OCT检查.结果:双侧或单侧视力下降,视力0.3~0.8.眼底见黄斑区色素不均匀、黄斑区暗黄色斑或未见明显异常.OCT图像特征主要是视网膜内层断裂、视网膜外核层高反射、神经上皮层脱离、IS/OS层中断或缺损.在治疗1mo后复诊,7例7眼(64%)患者视网膜解剖结构得到改善,其中2例2眼(18%)患者视力恢复1.0.结论:激光笔视网膜光损伤导致的视力下降是暂时性的或者永久性的,仍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毕晓达;樊旭;司艳芳;周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CD105评价脉络膜新生血管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D105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变化评价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氪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建立实验性CNV模型.24只雄性BN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与模型组(18只).模型组行659nm氪激光视网膜光凝,功率360mW,曝光时间0.05s,光斑直径50μm.光凝后7、14、21d行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观察CNV形成率及渗漏光斑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变化.处死大鼠,获得眼球标本,观察CNV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CD105因子的表达.结果:光凝后7d,CNV开始形成,14d和21d达到高峰.光凝后7、14、21d的CNV形成率分别为77.08%、85.42%、89.58%.光凝后7~21d,荧光素渗漏AOD值逐渐增高(P<0.05),7d与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与2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7~21d,CD105因子表达先升高后下降,7d与14d比较AOD值差异有统计学变化(P<0.05),14d与21d比较AOD值差异无统计学变化(P>0.05).结论:CD105免疫组织化学与眼底血管造影对CNV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CD105免疫组织化学评价CNV具有准确、易操作的优点.

    作者:陶方方;亢泽锋;刘健;褚文丽;周志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隐形眼镜使用者的依从性调查

    目的:从卫生和镜片、镜片盒及镜片护理液的更换来调查隐形眼镜配戴者的依从性.方法:以每天配戴镜片至少8h、持续配戴≥6mo的隐形眼镜配戴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化、经过预先测试和验证的问卷调查表,在接受口头知情同意后评估软性隐形眼镜配戴者的依从性.每位受试者都接受访问,收集有关戴隐形眼镜使用历史的信息.年龄、性别、使用的镜片类型、配戴经验(a)、配戴时间和习惯、一天中持续使用镜片的时间和护理方法的细节都进行了记录.结果:共73名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23.63±5.23y.观察到:依从性高的项目为镜片清洁和消毒程序(98%);依从性低的是隐形眼镜配件护理(81%).依从性较差的是:更换镜片盒(41%),检查并丢弃过期的护理液(22%)和未能进行后续随访(22%).镜片配戴的性别、配戴方式、配戴类型以及隐形眼镜使用年限依从性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这项研究结果证明总体上配戴者依从性良好.然而,在隐形眼镜盒和护理液等镜片配件的护理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遵嘱执行.我们认为有必要考虑改善镜片护理操作依从性的方法.

    作者:Asik Pradhan;Raju Kaiti;Purushottam Dhungana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方法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降眼压药物+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复合式小梁切除+ 全视网膜光凝(PRP)]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4例24眼纳入研究,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7眼正常眼压,17眼高眼压.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0.50mg/0.05mL,7d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予以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18mo,观察联合治疗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眼压、视力变化,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虹膜新生血管1wk内完全消退.治疗前平均眼压41.38±3.16mmHg,治疗后6mo平均眼压12.69±1.52mmHg,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25.592,P<0.05).治疗前佳矫正视力>0.1者3眼,视力0.01~0.1者10眼,无光感~指数者11眼,治疗后佳矫正视力>0.1者5眼,视力0.01~0.1者16眼,无光感~指数者3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1,P<0.05) .结论:不同方法联合治疗NVG患者能有效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作者:周林;李芳芳;冯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不同教学模式的培训效果.方法:将60名于2015-01/2016-06在我中心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平均分为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基于问题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基于团队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共三组,教学前后进行考核,对比考核成绩的变化.结果:教学后各组的成绩均有提高,TBL组成绩优于LBL组(P<0.001)和PBL组(P<0.001).亚组分析显示LBL可提高研究对象的基础知识(LBL vs PBL,P=0.002;LBL vs TBL,P=0.001);TBL有助于强化研究对象的临床思维能力(TBL vs LBL,P<0.001;TBL vs PBL,P<0.001).结论:TBL有助于强化培训对象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其更适用于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作者:韩静;闫小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80例13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0例67眼(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40例71眼(单纯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wk,3、6mo,两组患者的BCVA(LogMAR)、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BCVA(LogMAR)、CM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wk,3、6mo,两组患者眼压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效果良好,并可以改善患者视力.

    作者:章欣怡;郑小薇;吴锐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JNK信号通路与眼部胞外刺激的关系研究

    JNK,即c-Jun氨基末端激酶,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家族中一员.近些年有关它的研究一直相当活跃,它被发现与生物细胞增殖、凋亡、分化有着紧密联系,同时,许多疾病的发生也与它的活化密切相关.本文将通过详细阐述JNK信号通路与眼部结构所受各胞外刺激的关系,介绍新研究进展,从而为治疗眼部疾病找到新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絮莹;王淑荣;梁家铭;汪倩;张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BMP4对眼部细胞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是1965年由Urist等首先从脱钙骨基质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独特异位骨和软骨诱导活性的酸性蛋白质.BMP4作为BMPs家族成员之一,不仅促进软骨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还对眼部细胞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在角膜上皮细胞、角膜细胞和角膜内皮细胞中表达,可以介导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并抑制血管的生成,且对角膜上皮细胞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等.本文总结近年来BMP4在眼部组织的研究进展,对BMP4在眼不同发育阶段的功能情况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梁家铭;汪倩;刘晓贺;王淑荣;张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