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及散光

马代金;张青松;蔡望;朱睿玲

关键词:近视, 散光, 飞秒激光, 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
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及散光的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547例1 080眼,按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组285例560眼,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组262例520眼.术后随访12mo,分别于术后第1d,1wk,1、6、12mo复查,检查裸眼及矫正视力、屈光度、裂隙灯及角膜地形图,并测量偏中心切削值.结果:术后第1d,1wk,1、6、12mo,SMILE组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以LogMAR视力表示)分别为0.029±0.13、0.001±0.11、-0.019±0.11、-0.020±0.08、-0.011±0.10;FS-LASIK组分别为-0.017±0.08、-0.019±0.09、-0.031±0.10、-0.024±0.09、-0.002±0.12;术后1d和1wk,SMILE组视力低于FS-LASIK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mo,SMILE组的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分别为-0.03±0.29、-0.04±0.28、-0.06±0.32D;FS-LASIK组分别为0.02±0.20、-0.01±0.29、-0.08±0.33D,两组比较术后1mo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SMILE组测量的偏中心切削值为0.21±0.11mm,FS-LASIK组为0.20±0.08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有良好的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但与FS-LASIK比较,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慢.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区厚度改变机制的现况研究

    近年来,虽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日臻完善,为当今世界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但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仍然存在,始终是困扰术者和患者的一大重要问题.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老年患者同时患有老年型白内障和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研究的重要性则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主要集中概括了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视网膜基础,及白内障手术对其产生的后续影响,为早期发现并干预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出现提供了有益的临床参考.

    作者:丛玮霞;张仲臣;郝晓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国产5种PHMB多功能护理液搭配硅水凝胶隐形眼镜的基准评价

    目的:针对搭配市售硅水凝胶隐形眼镜使用的5种中国产含聚六亚甲基双胍(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e,PHMB)多功能护理液,通过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眼部反应(角膜染色、眼部充血)、角膜浸润、眼部舒适度来评估和比较其临床表现.方法:前瞻性、开放、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选取18岁以上受试者162名,并随机分为5组,分别使用5种中国产含PHMB多功能护理液:全能多功能护理液,海昌水感觉润护理液,保视宁护理液,卫康新视护理液及卫康2000多功能护理液(分别缩写为C,H,B,W,和W2).所有受试者都配戴月抛型硅水凝胶隐形眼镜(博士伦纯视)3mo,并每日使用指定的多功能护理液.在配戴前,配戴后2wk,1和3mo进行随访.统计每百人每月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及角膜浸润事件.眼部反应分0-4级,小梯度为0.5(0=无反应,4=严重反应);眼部舒适度通过数字量表评定(分1-10级,小梯度为1,1=差,10=优).眼部舒适度和眼部反应采用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分析.角膜浸润及护理液相关角膜点染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有36名(22%)受试者中途退出试验.每组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发生率为:H组26.3%,B组20.8%,W组19.4%,W2组13.4%,C组12.8%,其中H组的发生率分别与W2组(P=0.012)、C组(P=0.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组间眼部反应、角膜浸润及眼部舒适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在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的受试者在白天及结束时相比于不存在护理液相关角膜点染的受试者舒适度明显较低.结论:对于不同的护理液,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发生率存在差异,但角膜浸润、眼部反应及眼部舒适度不存在差异.PHMB多功能护理液引发的角膜染色与眼部舒适度相关.

    作者:馬銘良;宋寅翼;Daniel Tilia;Varghese Thomas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PEDF对大鼠视神经急性损伤后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对大鼠视神经急性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只.采用视神经夹伤方法,建立大鼠视神经急性损伤模型.模型组制作视神经损伤模型成功后即刻向玻璃体腔注射平衡盐溶液5μL,之后的1、2wk分别向玻璃体腔注射平衡盐溶液5μL;而实验组在视神经损伤模型制作成功后即刻向玻璃体腔注射PEDF 5μL,同样在1、2wk时分别向玻璃体腔注射PEDF 5μL.通过HE 染色,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并且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计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的方法对Bcl-2和Bax的表达进行检测,观察PEDF对受损视神经的影响.结果:HE染色观察,实验组神经节细胞从细胞形态上要好于模型组,且RGCs数量较模型组多.实验组的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下降.结论:PEDF可通过上调视网膜Bcl-2蛋白的表达、减弱Bax蛋白表达,以减弱或抑制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细胞凋亡,减轻视神经损伤.

    作者:赵军波;蒲卫星;霍楠;马玉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后不同房角关闭状态患者的早期并发症

    目的:观察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各类房角关闭状态患者中出现的早期并发症,分析激光虹膜周切术的并发症风险和适应证选择.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为2013-01/2015-06来我院就诊后行激光虹膜周切术的患者362例512眼.统计分析激光虹膜周切术中和术后3mo内各类并发症的情况.主要指标为虹膜出血、眼压、虹膜睫状体炎、角膜和晶状体损伤等发生率.结果:患者中女274例416眼,男88例9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48眼、原发性房角关闭108眼、原发性房角关闭可疑7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尚无任何青光眼体征的对侧眼66眼、存在瞳孔阻滞因素的继发性青光眼或高眼压18眼.并发症包括虹膜出血107眼(20.9%)、暂时性眼压升高85眼(16.6%)、虹膜睫状体炎14眼(2.7%)、角膜损伤10眼(2%)、晶状体损伤2眼(0.4%)、减压性视网膜病变1眼(0.2%)、渗出性视网膜脱离2眼(0.4%).虹膜出血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发生率高(33.7%,P=0.019),暂时性眼压升高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发生率高(23.0%,P=0.047).结论: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虹膜出血和暂时性眼压升高.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否更容易发生这两种并发症,还需要更大样本量做进一步分析.需重视减压性视网膜病变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少见严重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激光虹膜周切术的适应证和时机.

    作者:侯旭;胡丹;张鹏;王海燕;张自峰;李曼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联合和单一术式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下睑缩肌移位术及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4-10我科收治的64例85眼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1例42眼)、B组(33例43眼),A组采用下睑缩肌移位术,B组采用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及术后2a的复发率.结果:B组的短期有效率(98%)高于A组(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长期有效率(95%)高于A组(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2a的复发率(5%)低于A组(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较下睑缩肌移位术的临床疗效好.

    作者:顾志敏;郑广瑛;周利晓;齐若;孙成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视觉功能检查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

    如今,随着人们对视觉功能的认识日益增强,视觉功能检查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在临床中,除了眼科和视光学常规检查外,视觉功能的检查也非常重要.它是眼视光医师日常诊治的基本手段,主要分为常规的视觉功能临床检查和基于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室测量两种.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它们的适当结合和分工,能使视觉功能检查更全面,更恰当地为临床及科研服务.

    作者:卓佐跑;汪育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京尼平交联治疗兔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京尼平交联治疗兔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将已建立大泡性角膜病变动物模型的9只雌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n=3),对照组(n=3),空白对照组(n=3).其中治疗组:刮除角膜上皮后,应用0.25%的京尼平浸泡实验眼角膜40min(24℃);对照组:刮除角膜上皮后,应用生理盐水浸泡实验眼角膜40min(24℃);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处理后2wk内进行以下检查:裂隙灯检查、中央角膜厚度(CCT)测量、体质量和应激反应评估、组织学检查和利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基质层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角膜水肿明显减轻、角膜上皮逐渐修复完整、角膜大泡消失、中央角膜角膜厚度显著下降(P<0.05)、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的实验动物活动性较处理前增加,反抗行为减少,攻击性减低.治疗组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更为紧致、规则,可见蓝色条索状交联产物.治疗组角膜基质层均偶见凋亡细胞,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未明显见凋亡细胞.结论:京尼平交联治疗可使兔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水肿减轻,疼痛症状缓解,其可能的机制为京尼平交联使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紧密,从而阻止角膜水肿和大泡的形成.

    作者:乔静;白静;荣蓓;晏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结膜松弛症结膜组织及泪液中黏蛋白的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结膜松弛症松弛结膜组织和泪液中黏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结膜松弛症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结膜松弛症组38例38眼和正常对照组36例36眼的结膜组织和泪液标本,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膜组织中黏蛋白(MUC2、MUC4、MUC5AC、MUC16)表达情况,ELISA检测泪液中黏蛋白(MUC2、MUC4、MUC5AC、MUC16)A值,结果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结膜松弛症组的结膜上皮细胞中MUC2、MUC4与正常对照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P=0.315、0.156);结膜松弛症组的结膜上皮细胞中MUC5AC、MUC16阳性表达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1).结膜松弛症组泪液中MUC2的A值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651),结膜松弛症组中MUC4、MUC5AC的A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膜松弛症组中MUC16的A值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结膜松弛症患者结膜组织和泪液中MUC5AC和MUC16均下降,对其进一步研究可能揭示结膜松弛症的发病机制.

    作者:项敏泓;陈星星;周欢明;贾元玲;李青松;张兴儒;盛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局限性脉络膜凹陷39例的临床和OCT特征

    目的:观察局限性脉络膜凹陷(focal choroidal excavation,FCE)的临床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特征.方法:收集2014-01/2016-01经OCT确定的FCE患者39例42眼,对其临床表现和OCT特点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系统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屈光度、裂隙灯、检眼镜、OCT等.结果:患者39例中共有男24例26眼,女15例16眼(左眼20例,右眼16例,双眼3例)接受了检查.患者平均年龄50.4±16.7岁,屈光度为-2.51±2.60D,佳矫正视力0.60±0.26,单眼发病36例(92%).39例42眼患者中共46个病灶,其中紧密型37个(80%),分离型9个(20%).病灶平均宽度为648.4±249.2μm,平均深度为128.0±50.4μm.黄斑中心凹下病灶16个(35%),其患者视力低于中心凹外FCE,有统计学差异(P<0.05).3例患者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1例合并黄斑前膜、1例合并黄斑裂孔伴前膜、1例合并黄斑板层孔伴前膜.运用直线回归方法,分别计算患者年龄、视力和FCE的宽度、深度,发现两两间没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FCE好发于轻中度近视的中老年人,单眼发生及紧密型多,可以合并黄斑裂孔、黄斑前膜以及脉络膜新生血管.FCE位于中心凹下可能影响患者视力,其发病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振;王应利;周玉梅;靳扬扬;李猷娜;刘玉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强直性脊柱炎伴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08/2015-08就诊并终确诊为AS伴葡萄膜炎的患者40例46眼,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诊治情况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AS伴发葡萄膜炎患者40例46眼,其中男28例32眼,女12例14眼.平均发病年龄29.68±7.83岁,平均病程6.95±6.12a;葡萄膜炎病史3d~6a,平均病程28±15d.X线或CT检查显示均有骶髂关节炎.患者37例(93%)人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B27)检查阳性,27例(68%)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升高,18例(45%)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经过系统治疗后,患者的葡萄膜炎得到治愈或控制,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结论:AS伴发葡萄膜炎多累及中青年男性,多单眼发病,易复发;临床医生需警惕葡萄膜炎患者AS的发生.该类患者需及时、足疗程地系统治疗.

    作者:杨秀梅;陈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硅油与重硅油对兔眼视网膜电生理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硅油和重硅油两种眼内填充物对兔眼视网膜电生理的中长期影响.方法:选用标准家兔28只,右眼为术眼,随机分成3组, A组12只,B组12只,C组4只.A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硅油组;B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重硅油组;C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平衡盐溶液组.对实验动物术眼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段测得的视网膜后极部厚度、眼压及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A、B组及对照C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得的术眼眼压经过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组经两两比较,在术后第24wk时经OCT测得的术眼视网膜后极部厚度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24wk时术眼ERG的b波振幅均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硅油或者重硅油在作为玻璃体腔内填充物后,对兔眼术后眼压中长期内的影响无明显差别;重硅油在填充后对兔眼视网膜视觉信息传导功能的负面影响,导致视网膜变薄的程度要明显大于普通硅油.

    作者:段文华;蒋云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羊膜移植治疗睑球黏连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估羊膜移植(AMT)在治疗睑球黏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这项无对照干预性病例研究于2013/01~2015/12,包括连续就诊的12名患者共14眼.患者均接受永久性羊膜移植,以治疗睑球黏连,使用冷冻保存或冷冻干燥的羊膜(AM).这12例(14眼)患者,年龄在26~62岁,平均43.38±11.25岁,其中8例(4名男性,4名女性)10眼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继发,4例患者(1名男性,3名女性)斜视手术后继发.所有患者距上次手术至少6mo.术后以恢复深度稳定的穹窿为手术成功,无瘢痕或炎症发生,6mo的随访期间无眼球运动的限制.结果:随访期平均为7±4.2mo(6-9mo).在所有14只眼中,手术后3wk均观察到AM完全上皮化,手术部位无炎症表现.总共14眼中有8眼(成功率57%)显示穹窿重建成功,穹窿深,无复发.有4眼(29%)表现出部分成功,中度深度的穹窿和中度瘢痕.有2眼(14%)显示重建失败,穹窿完全闭合.有7眼手术后视力改善,7眼视力保持稳定.AMT术后并发症少,14眼中1眼(7%)发生严重的结膜反应和眼球运动受限.而在术后前3mo中,14眼中有2眼发生化脓性肉芽肿(14%),予以手术切除,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结论:单用AMT是一种治疗睑球黏连安全有效的方法.考虑到与角膜缘切除有关的潜在不良反应,AMT也是一种有效的重建穹窿以修复各种眼表疾病所致睑球黏连的方法.

    作者:Ahmed Tamer Sayed Saif;Passant Sayed Saif;Amr El Deeb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重硅油填充治疗极重度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治疗极重度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us retinopathy,PVR)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筛选2012-06/2015-12我科收治的极重度PVR患者13例13眼,分析对其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术及后期重硅油取出联合C3F8填充术的临床疗效.13眼于重硅油填充术后10~17wk行重硅油取出联合C3F8填充术.13眼观察随访时间为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术后第1~7d、出院后1、2、4~17wk,重硅油取出术后第 1~7d、出院后1、2、4、8、12、24wk复查,取油术后随诊时间不少于24wk.观察指标包括视网膜复位、佳矫正视力、眼压、人工晶状体及并发症等.结果:患者13眼于重硅油填充术后随诊期间,下方裂孔均封闭、视网膜均平复;13眼分别于重硅油填充术后10~17wk行重硅油取出联合C3F8填充术,其中第5例患者于取油术后4wk因黄斑裂孔再次视网膜脱离,第8例患者于取油术后8wk因颞上方新的裂孔再次视网膜脱离,余11眼于取油术后随诊24wk,下方视网膜裂孔均封闭、视网膜平复.患者13眼于重硅油填充术前佳矫正视力为光感~手动,于重硅油取出术后24wk随诊时佳矫正视力为手动~20/250,其中重硅油取出术后再出现视网膜脱离的第5例及第8例患者于末次随诊时视力为指数和手动.4眼于重硅油填充术后1wk内出现高眼压,经抗炎和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降至10~21mmHg,后期因重硅油乳化5眼出现药物难以控制的高眼压,对其及时行重硅油取出术,取油术后3眼曾出现一过性高眼压,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控制在10~21mmHg,后期3眼停用降眼压药物未再出现眼压升高情况.13眼于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前房炎症反应、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对极重度PVR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及后期重硅油取出联合C3F8填充术,可获得满意的视网膜复位率,并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预后视力.

    作者:高瑞莹;李仕永;陈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ILMP及玻璃体腔注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MHRD合并脉络膜脱离

    目的:观察内界膜剥除(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ILMP)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患者28例28眼,均行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吲哚菁绿辅助的ILMP以及硅油填充手术,术中将曲安奈德注射于玻璃体腔,术后随访6~24mo,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24mo,患者手术后平均LogMAR矫正视力为1.01± 0.31,与手术前平均LogMAR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8,P<0.01).黄斑裂孔闭合19眼(68%),黄斑裂孔未闭合9眼(32%),26眼视网膜复位(93%),6眼出现高眼压.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ILMP及硅油填充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可阻止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再生,提高视网膜复位率.

    作者:温晓英;张海燕;张月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疗效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在我院行超声乳化吸除术的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18例18眼,术中观察并发症的情况,术前及术后测量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观察眼内炎症反应程度、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9.8±3.3mo.术中唯一的并发症为周边虹膜出血(17%).佳矫正视力(LogMAR)术前为0.98±0.85,术后6mo为0.08±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眼压术前为15.11±2.63mmHg,术后有2眼一过性高眼压,术后6mo为14.94±2.49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0%±6%.术后2眼出现轻度的瞳孔区纤维素样渗出,1眼囊袋收缩综合征以及4眼后发性白内障.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贾晓丹;李方园;王炳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前列腺素衍生物类药物降眼压的作用机制

    病理性眼压升高是青光眼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针对青光眼的手术及药物治疗都旨在降低眼压.前列腺素衍生物因具有降眼压作用而成为治疗青光眼的首选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素衍生物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增加房水从葡萄膜巩膜通道外流来降低眼压的,新的研究发现贝美前列腺素还可以通过增加房水从小梁网通道外流来降低眼压.目前关于前列腺素衍生物类药物降眼压作用机制仍然在不断地了解、观察、研究中.

    作者:宋伟;余其智;杜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改良Ⅰ期重睑成形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索一种设计简单、操作灵活、效果确实的Ⅰ期重睑成形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新方法,以期达到自然、美观的眼部外形.方法:选取2011-09/2015-05采用Ⅰ期重睑成形术联合内眦赘皮开大术矫治单睑合并内眦赘皮患者62例124眼,包括对双上睑单睑常规行切开法重睑术,向内眦部延长重睑线切口,将内眦切口隐蔽在重睑线内;随后松解纵形内眦韧带,并重新定位理想的内眦形态,以减少内眦部皮肤张力;再根据新定位内眦形态适度去除多余皮肤组织,同时矫正双上睑单睑合并内眦赘皮外形.术后3mo~1a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点分别为3、6mo,1a,在以上时间点对患者双上睑重睑的形态及内眦形态、内眦瘢痕等进行观察.结果:患者57例114眼获得3mo~1a的完整随访.通过对随访的57例114眼患者的重睑形态进行评估,永久性重睑、内眦赘皮矫正充分,形态满意者51例102眼,内眦赘皮部分矫正、形态改善者6例12眼,所有随访患者均未见内眦赘皮复发及严重瘢痕增生.结论:将内眦开大术与重睑成形术同期施行,内眦开大充分,切口隐蔽,可按实际皮肤量切除皮肤,术后切口瘢痕隐蔽,能够有效地解决内眦部皮肤的张力分布,获得永久性重睑和自然的内眦开大效果,是矫正单睑合并内眦赘皮的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李丹;刘志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比较

    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4-01/2016-05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并行两种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的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与小梁切除术术后6mo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两组间各个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mo,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小梁切除术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小梁切除术为43%,两组间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相似,但前者对于角膜内皮的影响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作者:朱玄生;陶黎明;蒋正轩;刘贺婷;张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两种联合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两种联合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患者68例6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B组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所有患者均随访1a.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B组为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面部肿胀发生率为6%、面部瘢痕发生率为0,B组分别为47%、100%,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度为82%,B组为59%,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安全性高,损伤小,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风月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阿尔茨海默病与青光眼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与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4例48眼,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30例60眼,所有入选者C/D<0.6,C/D差<0.2.入选者双眼进行眼压检测和傅里叶阈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AD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AD患者眼压为12.7±2.8mmHg,低于正常对照组(14.36±3.3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与正常对照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上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患者眼压较正常偏低,可能对AD患者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是一种保护机制.

    作者:吴越;李臻;韩璎;牟大鹏;王宁利;卢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