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膜松弛症结膜组织及泪液中黏蛋白的表达变化

项敏泓;陈星星;周欢明;贾元玲;李青松;张兴儒;盛霞

关键词:结膜松弛症, 黏蛋白, 结膜组织, 泪液
摘要:目的:观察结膜松弛症松弛结膜组织和泪液中黏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结膜松弛症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结膜松弛症组38例38眼和正常对照组36例36眼的结膜组织和泪液标本,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膜组织中黏蛋白(MUC2、MUC4、MUC5AC、MUC16)表达情况,ELISA检测泪液中黏蛋白(MUC2、MUC4、MUC5AC、MUC16)A值,结果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结膜松弛症组的结膜上皮细胞中MUC2、MUC4与正常对照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P=0.315、0.156);结膜松弛症组的结膜上皮细胞中MUC5AC、MUC16阳性表达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1).结膜松弛症组泪液中MUC2的A值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651),结膜松弛症组中MUC4、MUC5AC的A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膜松弛症组中MUC16的A值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结膜松弛症患者结膜组织和泪液中MUC5AC和MUC16均下降,对其进一步研究可能揭示结膜松弛症的发病机制.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阿尔茨海默病与青光眼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与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4例48眼,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30例60眼,所有入选者C/D<0.6,C/D差<0.2.入选者双眼进行眼压检测和傅里叶阈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AD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AD患者眼压为12.7±2.8mmHg,低于正常对照组(14.36±3.3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与正常对照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上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患者眼压较正常偏低,可能对AD患者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是一种保护机制.

    作者:吴越;李臻;韩璎;牟大鹏;王宁利;卢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针刺对青光眼眼压控制及患者眼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维持原有眼压控制方案后辅以针刺治疗对青光眼眼压控制稳定患者的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视野平均缺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01/10收治的48例62眼青光眼眼压控制稳定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31眼,对照组23例31眼.对照组继续保持原有眼压控制治疗方案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除继续保持原有眼压控制治疗方案治疗外,辅以针刺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12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视野平均缺损及综合疗效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视野平均缺损,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视野平均缺损,显著优于治疗前,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视野平均缺损,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29,P<0.05).结论:针刺对青光眼眼压控制稳定患者的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视野平均缺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控制眼压者,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术前注射曲安奈德联合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PDR

    目的:探讨术前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治疗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需行VRS治疗的PDR患者108例108眼随机分为两组,VRS+TA组:VRS术前1wk行玻璃体腔注射TA的患者54例;VRS组:直接行VRS治疗患者5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3mo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术前、术后1wk,1、 3mo眼压和并发症情况.结果:VRS+TA组手术时间、电凝率、医源性裂孔率和术中出血率显著短于或低于V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眼内填充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mo裸眼视力和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S+TA组术后1、3mo眼压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S+TA组前房渗出率显著低于V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R患者行VRS治疗前1wk注射TA,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改善.

    作者:訾世莉;杨安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及并发症

    目的:评价不同的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PDR患者72例8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联合方式不同,分为A组28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同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4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及玻璃体切割术,同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30眼,Ⅰ期行玻璃体切割术,Ⅱ期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3组术后佳矫正视力(BCVA)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mo.A组、B组、C组的术后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1.007±0.455、1.000±0.482、1.033±0.531,3组较术前均有较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6、5.113、5.496,P<0.05).A组、B组和C组的术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70,P=0.195).术后并发症:A组发生前房渗出性反应6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黄斑水肿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玻璃体再出血2眼;B组发生一过性高眼压4眼,玻璃体再出血1眼.C组发生前房渗出性反应1眼,一过性高眼压10眼,玻璃体再出血3眼.3组间前房渗出性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6,P=0.008),A组与B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4,P=0.016);A组与C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69,P=0.035).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两种联合方式均可较早恢复患者视力,避免再次行白内障手术.同期联合方式与二期联合方式相比,术中观察眼底清晰,便于后节操作;同期联合方式前房渗出性反应较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减轻同期联合方式的前房渗出性反应.

    作者:王萍;陈松;何广辉;郭婧;李翠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联合和单一术式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下睑缩肌移位术及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4-10我科收治的64例85眼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1例42眼)、B组(33例43眼),A组采用下睑缩肌移位术,B组采用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及术后2a的复发率.结果:B组的短期有效率(98%)高于A组(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长期有效率(95%)高于A组(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2a的复发率(5%)低于A组(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较下睑缩肌移位术的临床疗效好.

    作者:顾志敏;郑广瑛;周利晓;齐若;孙成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和弱视调查研究

    目的:观察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和弱视调查情况及解决对策.方法:随机抽取中山市市区及镇区34所幼儿园3~7岁学龄前儿童7291名14582眼进行屈光筛查,对于屈光异常者采用浓度为10g/L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测定儿童的矫正视力,确定弱视.采用检影验光测定屈光性弱视,采用角膜映光法、交替遮盖法等完成斜视的筛查,分析中山市学龄前儿童的斜视、弱视情况.结果:入选的7291名学龄前儿童中有687名屈光异常,异常率为9.42%,236名弱视,检出率为3.24%,13名斜视,检出率为0.18%.3~<5岁及5~7岁年龄段屈光异常、弱视及斜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6名弱视中215名屈光不正性弱视,占总弱视的91.10%;13名儿童斜视性弱视,其中8名共同性内斜视,5名共同性外斜视;8名形觉剥夺性弱视,斜视性弱视与形觉剥夺性弱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6名中3~<5岁轻度弱视儿童构成比高于5~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中度和重度弱视儿童构成比低于5~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发生率相对较高,应该早期筛查,对于异常儿童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提高儿童视力.

    作者:张春玲;黄永权;师利农;廖景丽;叶伟明;李永忠;倪梅;梁端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两种联合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两种联合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患者68例6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B组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所有患者均随访1a.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B组为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面部肿胀发生率为6%、面部瘢痕发生率为0,B组分别为47%、100%,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度为82%,B组为59%,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安全性高,损伤小,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风月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前列腺素衍生物类药物降眼压的作用机制

    病理性眼压升高是青光眼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针对青光眼的手术及药物治疗都旨在降低眼压.前列腺素衍生物因具有降眼压作用而成为治疗青光眼的首选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素衍生物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增加房水从葡萄膜巩膜通道外流来降低眼压的,新的研究发现贝美前列腺素还可以通过增加房水从小梁网通道外流来降低眼压.目前关于前列腺素衍生物类药物降眼压作用机制仍然在不断地了解、观察、研究中.

    作者:宋伟;余其智;杜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80例13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0例67眼(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40例71眼(单纯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wk,3、6mo,两组患者的BCVA(LogMAR)、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BCVA(LogMAR)、CM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wk,3、6mo,两组患者眼压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效果良好,并可以改善患者视力.

    作者:章欣怡;郑小薇;吴锐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人群眼轴和角膜曲率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neal Visualization Scheimpflug Technology,Corvis ST)研究不同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和角膜曲率的老年人角膜生物力学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拟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20例(426眼),将其中AL在22-24 mm之间、K值在42-44 D范围之间的研究对象按性别进行分组,男性44眼,女性49眼.进而对K值在42-44 D之间的研究对象按AL值的不同进行分组: 22-24 mm,共99眼;24-26 mm,共22眼;大于26 mm,共12眼.对AL在22-24 mm之间的研究对象按K值的不同分组: 42-44 D,共88眼;大于44 D,共102眼.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测量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并对不同性别、不同眼轴、不同角膜曲率患者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比较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各组生物力学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男女之间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角膜曲率间平均第一压平长度、平均第二压平长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眼轴长间:AL为22-24 mm和AL为24-26 mm两组间只有第二压平长度、角膜中央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为22-24 mm和AL大于26 mm两组间第二压平长度、大形变幅度、中央角膜厚度、第一压平时间、眼压、矫正眼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为24-26 mm和AL大于26 mm两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眼轴长度与大形变幅度、眼压、矫正眼压值均呈线性正相关(r=0.263,P=0.002;r=0.463,P=0.000;r=0.449,P=0.000),与角膜厚度、第二压平长度均呈线性负相关(r=-0.240,P=0.006;r=-0.344,P=0.000).结论: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可能是影响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一个因素,眼轴长度越长,角膜厚度越薄,角膜越容易发生形变,而且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眼压也升高.在探讨白内障手术切口的选择是否受到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应该考虑其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的不同.

    作者:宋沙沙;李军;宋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原理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白内障手术已从简单的复明手术发展成为更具挑战的屈光手术,手术需求者希望通过手术提高视力并摘掉眼镜,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虽能解决患者视远问题却无法解决脱镜问题,由此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应运而生.在双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基础上,目前市场上新产生的几款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成为了热门.本文将综述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几款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原理及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杨琉舒;耿宇;赵剑峰;李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玻璃体腔内注射术中行前房穿刺对术后早期眼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术中行前房穿刺对术后早期眼压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房穿刺组(A组)和未行前房穿刺组(B组),A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同时行前房穿刺,B组仅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应用AccuPen手持式回弹眼压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30、60min,1d,1wk测量眼压,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眼压比较,A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2min眼压骤升至42.4±9.3mmHg,与A组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min时降至17.4±5.0mmHg,与A组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术中行前房穿刺能够有效控制注射后的早期眼压升高.

    作者:周跃;宋愈;朱妍;蔡骐;张慧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后不同房角关闭状态患者的早期并发症

    目的:观察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各类房角关闭状态患者中出现的早期并发症,分析激光虹膜周切术的并发症风险和适应证选择.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为2013-01/2015-06来我院就诊后行激光虹膜周切术的患者362例512眼.统计分析激光虹膜周切术中和术后3mo内各类并发症的情况.主要指标为虹膜出血、眼压、虹膜睫状体炎、角膜和晶状体损伤等发生率.结果:患者中女274例416眼,男88例9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48眼、原发性房角关闭108眼、原发性房角关闭可疑7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尚无任何青光眼体征的对侧眼66眼、存在瞳孔阻滞因素的继发性青光眼或高眼压18眼.并发症包括虹膜出血107眼(20.9%)、暂时性眼压升高85眼(16.6%)、虹膜睫状体炎14眼(2.7%)、角膜损伤10眼(2%)、晶状体损伤2眼(0.4%)、减压性视网膜病变1眼(0.2%)、渗出性视网膜脱离2眼(0.4%).虹膜出血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发生率高(33.7%,P=0.019),暂时性眼压升高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发生率高(23.0%,P=0.047).结论: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虹膜出血和暂时性眼压升高.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否更容易发生这两种并发症,还需要更大样本量做进一步分析.需重视减压性视网膜病变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少见严重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激光虹膜周切术的适应证和时机.

    作者:侯旭;胡丹;张鹏;王海燕;张自峰;李曼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激光笔致视网膜光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目的:总结激光笔致视网膜光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6-06来我院眼科就诊的因激光笔照射后导致视网膜光损伤的病例10例11眼,所有患者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OCT检查.结果:双侧或单侧视力下降,视力0.3~0.8.眼底见黄斑区色素不均匀、黄斑区暗黄色斑或未见明显异常.OCT图像特征主要是视网膜内层断裂、视网膜外核层高反射、神经上皮层脱离、IS/OS层中断或缺损.在治疗1mo后复诊,7例7眼(64%)患者视网膜解剖结构得到改善,其中2例2眼(18%)患者视力恢复1.0.结论:激光笔视网膜光损伤导致的视力下降是暂时性的或者永久性的,仍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毕晓达;樊旭;司艳芳;周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10/2015-10住院部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82例122眼,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61眼和对照组43例61眼,对照组采取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对比术前、术后1、3mo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和Schirmer I试验(SⅠt),比较术后2mo 两组患者眼球表面温度及干眼症状评分.结果: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BUT和SⅠ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观察组BUT为5.79±1.53s,明显高于对照组(4.28±0.9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8,P=0.012),观察组SⅠt为4.39±1.69mm/5min,高于对照组(3.51±0.89mm/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9,P=0.079);术后3mo,观察组的BUT为7.49±1.79s,明显高于对照组(6.71±1.8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1,P=0.026),观察组的SⅠt为9.58±1.30mm/5min,高于对照组(8.91±1.49mm/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7,P=0.068);术后2mo,观察组眼球表面温度为34.29℃±0.67℃,对照组为34.18℃±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3,P=0.278);术后2mo,观察组干眼症状评分为3.87±0.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34±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63,P<0.0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能有效改善干眼症,有利于泪膜功能的稳定.

    作者:姚江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Ex-press引流钉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目的:评估Ex-press引流钉联合微切口白内障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随机的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药物控制不理想的62例70眼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随机分为试验组34眼,行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对照组36眼,行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收集术前、术后1d,1wk,1、3、6、12mo的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前房深度、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等基本数据,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12mo平均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53± 0.19,优于术前的0.83± 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术前眼压为31.3±6.85mmHg,术后1d,1wk,1、3、6、12mo分别降至7.37±2.94、9.88±3.18、10.84±2.68、12.28±2.81、12.82±2.84、14.14±3.41mmHg,试验组术后各期平均眼压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眼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术后12mo时手术相对成功率分别为97.1%、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press引流钉联合微切口白内障术用于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安全而有效的,且能有效控制患者眼压和提高视力,是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又一适应证.

    作者:吴晓兰;邬一楠;周宏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重硅油填充治疗极重度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治疗极重度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us retinopathy,PVR)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筛选2012-06/2015-12我科收治的极重度PVR患者13例13眼,分析对其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术及后期重硅油取出联合C3F8填充术的临床疗效.13眼于重硅油填充术后10~17wk行重硅油取出联合C3F8填充术.13眼观察随访时间为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术后第1~7d、出院后1、2、4~17wk,重硅油取出术后第 1~7d、出院后1、2、4、8、12、24wk复查,取油术后随诊时间不少于24wk.观察指标包括视网膜复位、佳矫正视力、眼压、人工晶状体及并发症等.结果:患者13眼于重硅油填充术后随诊期间,下方裂孔均封闭、视网膜均平复;13眼分别于重硅油填充术后10~17wk行重硅油取出联合C3F8填充术,其中第5例患者于取油术后4wk因黄斑裂孔再次视网膜脱离,第8例患者于取油术后8wk因颞上方新的裂孔再次视网膜脱离,余11眼于取油术后随诊24wk,下方视网膜裂孔均封闭、视网膜平复.患者13眼于重硅油填充术前佳矫正视力为光感~手动,于重硅油取出术后24wk随诊时佳矫正视力为手动~20/250,其中重硅油取出术后再出现视网膜脱离的第5例及第8例患者于末次随诊时视力为指数和手动.4眼于重硅油填充术后1wk内出现高眼压,经抗炎和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降至10~21mmHg,后期因重硅油乳化5眼出现药物难以控制的高眼压,对其及时行重硅油取出术,取油术后3眼曾出现一过性高眼压,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控制在10~21mmHg,后期3眼停用降眼压药物未再出现眼压升高情况.13眼于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前房炎症反应、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对极重度PVR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及后期重硅油取出联合C3F8填充术,可获得满意的视网膜复位率,并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预后视力.

    作者:高瑞莹;李仕永;陈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BMP4对眼部细胞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是1965年由Urist等首先从脱钙骨基质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独特异位骨和软骨诱导活性的酸性蛋白质.BMP4作为BMPs家族成员之一,不仅促进软骨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还对眼部细胞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在角膜上皮细胞、角膜细胞和角膜内皮细胞中表达,可以介导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并抑制血管的生成,且对角膜上皮细胞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等.本文总结近年来BMP4在眼部组织的研究进展,对BMP4在眼不同发育阶段的功能情况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梁家铭;汪倩;刘晓贺;王淑荣;张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疗效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在我院行超声乳化吸除术的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18例18眼,术中观察并发症的情况,术前及术后测量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观察眼内炎症反应程度、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9.8±3.3mo.术中唯一的并发症为周边虹膜出血(17%).佳矫正视力(LogMAR)术前为0.98±0.85,术后6mo为0.08±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眼压术前为15.11±2.63mmHg,术后有2眼一过性高眼压,术后6mo为14.94±2.49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0%±6%.术后2眼出现轻度的瞳孔区纤维素样渗出,1眼囊袋收缩综合征以及4眼后发性白内障.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贾晓丹;李方园;王炳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区厚度改变机制的现况研究

    近年来,虽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日臻完善,为当今世界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但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仍然存在,始终是困扰术者和患者的一大重要问题.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老年患者同时患有老年型白内障和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研究的重要性则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主要集中概括了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视网膜基础,及白内障手术对其产生的后续影响,为早期发现并干预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出现提供了有益的临床参考.

    作者:丛玮霞;张仲臣;郝晓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