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注射曲安奈德联合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PDR

訾世莉;杨安怀

关键词: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曲安奈德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治疗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需行VRS治疗的PDR患者108例108眼随机分为两组,VRS+TA组:VRS术前1wk行玻璃体腔注射TA的患者54例;VRS组:直接行VRS治疗患者5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3mo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术前、术后1wk,1、 3mo眼压和并发症情况.结果:VRS+TA组手术时间、电凝率、医源性裂孔率和术中出血率显著短于或低于V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眼内填充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mo裸眼视力和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S+TA组术后1、3mo眼压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S+TA组前房渗出率显著低于V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R患者行VRS治疗前1wk注射TA,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改善.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方法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降眼压药物+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复合式小梁切除+ 全视网膜光凝(PRP)]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4例24眼纳入研究,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7眼正常眼压,17眼高眼压.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0.50mg/0.05mL,7d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予以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18mo,观察联合治疗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眼压、视力变化,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虹膜新生血管1wk内完全消退.治疗前平均眼压41.38±3.16mmHg,治疗后6mo平均眼压12.69±1.52mmHg,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25.592,P<0.05).治疗前佳矫正视力>0.1者3眼,视力0.01~0.1者10眼,无光感~指数者11眼,治疗后佳矫正视力>0.1者5眼,视力0.01~0.1者16眼,无光感~指数者3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1,P<0.05) .结论:不同方法联合治疗NVG患者能有效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作者:周林;李芳芳;冯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

    目的:对比Ahmed引流阀植入术和23G 532nm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05/2016-01就诊于我院的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48例4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Ahmed引流阀植入术(25眼),试验组采用23G 532nm激光行睫状体光凝术(23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控制率、角膜内皮细胞情况及相关并发症. 结果:术后3mo眼压控制率:试验组为83%(19/23),对照组为72%(1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19).术后1wk试验组并发症为39%(9/23),对照组并发症为68%(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3).术后3mo,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有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2,P<0.05);两组之间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比较,试验组减少13%,对照组减少21%,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Ahmed引流阀植入术和23G 532nm睫状体光凝术对于治疗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性青光眼都能很好地控制眼压,手术相对较为安全,但23G 532nm睫状体光凝术更为经济实用,并发症更少.

    作者:周小平;邝国平;欧玉仑;秦牧;冯少颖;李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激光笔致视网膜光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目的:总结激光笔致视网膜光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6-06来我院眼科就诊的因激光笔照射后导致视网膜光损伤的病例10例11眼,所有患者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OCT检查.结果:双侧或单侧视力下降,视力0.3~0.8.眼底见黄斑区色素不均匀、黄斑区暗黄色斑或未见明显异常.OCT图像特征主要是视网膜内层断裂、视网膜外核层高反射、神经上皮层脱离、IS/OS层中断或缺损.在治疗1mo后复诊,7例7眼(64%)患者视网膜解剖结构得到改善,其中2例2眼(18%)患者视力恢复1.0.结论:激光笔视网膜光损伤导致的视力下降是暂时性的或者永久性的,仍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毕晓达;樊旭;司艳芳;周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前列腺素衍生物类药物降眼压的作用机制

    病理性眼压升高是青光眼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针对青光眼的手术及药物治疗都旨在降低眼压.前列腺素衍生物因具有降眼压作用而成为治疗青光眼的首选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素衍生物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增加房水从葡萄膜巩膜通道外流来降低眼压的,新的研究发现贝美前列腺素还可以通过增加房水从小梁网通道外流来降低眼压.目前关于前列腺素衍生物类药物降眼压作用机制仍然在不断地了解、观察、研究中.

    作者:宋伟;余其智;杜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10/2015-10住院部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82例122眼,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61眼和对照组43例61眼,对照组采取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对比术前、术后1、3mo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和Schirmer I试验(SⅠt),比较术后2mo 两组患者眼球表面温度及干眼症状评分.结果: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BUT和SⅠ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观察组BUT为5.79±1.53s,明显高于对照组(4.28±0.9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8,P=0.012),观察组SⅠt为4.39±1.69mm/5min,高于对照组(3.51±0.89mm/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9,P=0.079);术后3mo,观察组的BUT为7.49±1.79s,明显高于对照组(6.71±1.8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1,P=0.026),观察组的SⅠt为9.58±1.30mm/5min,高于对照组(8.91±1.49mm/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7,P=0.068);术后2mo,观察组眼球表面温度为34.29℃±0.67℃,对照组为34.18℃±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3,P=0.278);术后2mo,观察组干眼症状评分为3.87±0.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34±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63,P<0.0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能有效改善干眼症,有利于泪膜功能的稳定.

    作者:姚江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两种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新型RS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6/2016-06我院75例93眼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50眼置入新型RS泪道引流管,对照组35例43眼行环形硅胶管置入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拔管后随访3~12mo,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90%、96%,对照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治疗组8%、对照组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RS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易拔管、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好.

    作者:廖润斌;张世华;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区厚度改变机制的现况研究

    近年来,虽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日臻完善,为当今世界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但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仍然存在,始终是困扰术者和患者的一大重要问题.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老年患者同时患有老年型白内障和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研究的重要性则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主要集中概括了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视网膜基础,及白内障手术对其产生的后续影响,为早期发现并干预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出现提供了有益的临床参考.

    作者:丛玮霞;张仲臣;郝晓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玻璃体腔内注射术中行前房穿刺对术后早期眼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术中行前房穿刺对术后早期眼压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房穿刺组(A组)和未行前房穿刺组(B组),A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同时行前房穿刺,B组仅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应用AccuPen手持式回弹眼压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30、60min,1d,1wk测量眼压,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眼压比较,A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2min眼压骤升至42.4±9.3mmHg,与A组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min时降至17.4±5.0mmHg,与A组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术中行前房穿刺能够有效控制注射后的早期眼压升高.

    作者:周跃;宋愈;朱妍;蔡骐;张慧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人群眼轴和角膜曲率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neal Visualization Scheimpflug Technology,Corvis ST)研究不同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和角膜曲率的老年人角膜生物力学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拟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20例(426眼),将其中AL在22-24 mm之间、K值在42-44 D范围之间的研究对象按性别进行分组,男性44眼,女性49眼.进而对K值在42-44 D之间的研究对象按AL值的不同进行分组: 22-24 mm,共99眼;24-26 mm,共22眼;大于26 mm,共12眼.对AL在22-24 mm之间的研究对象按K值的不同分组: 42-44 D,共88眼;大于44 D,共102眼.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测量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并对不同性别、不同眼轴、不同角膜曲率患者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比较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各组生物力学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男女之间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角膜曲率间平均第一压平长度、平均第二压平长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眼轴长间:AL为22-24 mm和AL为24-26 mm两组间只有第二压平长度、角膜中央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为22-24 mm和AL大于26 mm两组间第二压平长度、大形变幅度、中央角膜厚度、第一压平时间、眼压、矫正眼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为24-26 mm和AL大于26 mm两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眼轴长度与大形变幅度、眼压、矫正眼压值均呈线性正相关(r=0.263,P=0.002;r=0.463,P=0.000;r=0.449,P=0.000),与角膜厚度、第二压平长度均呈线性负相关(r=-0.240,P=0.006;r=-0.344,P=0.000).结论: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可能是影响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一个因素,眼轴长度越长,角膜厚度越薄,角膜越容易发生形变,而且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眼压也升高.在探讨白内障手术切口的选择是否受到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应该考虑其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的不同.

    作者:宋沙沙;李军;宋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改良Ⅰ期重睑成形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索一种设计简单、操作灵活、效果确实的Ⅰ期重睑成形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新方法,以期达到自然、美观的眼部外形.方法:选取2011-09/2015-05采用Ⅰ期重睑成形术联合内眦赘皮开大术矫治单睑合并内眦赘皮患者62例124眼,包括对双上睑单睑常规行切开法重睑术,向内眦部延长重睑线切口,将内眦切口隐蔽在重睑线内;随后松解纵形内眦韧带,并重新定位理想的内眦形态,以减少内眦部皮肤张力;再根据新定位内眦形态适度去除多余皮肤组织,同时矫正双上睑单睑合并内眦赘皮外形.术后3mo~1a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点分别为3、6mo,1a,在以上时间点对患者双上睑重睑的形态及内眦形态、内眦瘢痕等进行观察.结果:患者57例114眼获得3mo~1a的完整随访.通过对随访的57例114眼患者的重睑形态进行评估,永久性重睑、内眦赘皮矫正充分,形态满意者51例102眼,内眦赘皮部分矫正、形态改善者6例12眼,所有随访患者均未见内眦赘皮复发及严重瘢痕增生.结论:将内眦开大术与重睑成形术同期施行,内眦开大充分,切口隐蔽,可按实际皮肤量切除皮肤,术后切口瘢痕隐蔽,能够有效地解决内眦部皮肤的张力分布,获得永久性重睑和自然的内眦开大效果,是矫正单睑合并内眦赘皮的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李丹;刘志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致黄斑部出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目的: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致黄斑部出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2-01/2016-01在我院就诊的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致黄斑部出血患者7例7眼,3眼出血位于视网膜前的患者,1眼观察,2眼给予532nm激光玻璃体后皮质切开引流术;3眼出血位于视网膜内的患者,给予抗VEGF治疗;1眼合并有视网膜前及视网膜内出血的患者,给予球内注气+激光玻璃体后皮质切开引流+抗VEGF治疗.结果:患者7例7眼视网膜前及视网膜内出血均吸收,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针对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致黄斑出血的治疗,应根据出血范围和位置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较好的预后.

    作者:胡笳;王建明;刘子瑶;冯海晓;郑玉萍;王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后不同房角关闭状态患者的早期并发症

    目的:观察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各类房角关闭状态患者中出现的早期并发症,分析激光虹膜周切术的并发症风险和适应证选择.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为2013-01/2015-06来我院就诊后行激光虹膜周切术的患者362例512眼.统计分析激光虹膜周切术中和术后3mo内各类并发症的情况.主要指标为虹膜出血、眼压、虹膜睫状体炎、角膜和晶状体损伤等发生率.结果:患者中女274例416眼,男88例9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48眼、原发性房角关闭108眼、原发性房角关闭可疑7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尚无任何青光眼体征的对侧眼66眼、存在瞳孔阻滞因素的继发性青光眼或高眼压18眼.并发症包括虹膜出血107眼(20.9%)、暂时性眼压升高85眼(16.6%)、虹膜睫状体炎14眼(2.7%)、角膜损伤10眼(2%)、晶状体损伤2眼(0.4%)、减压性视网膜病变1眼(0.2%)、渗出性视网膜脱离2眼(0.4%).虹膜出血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发生率高(33.7%,P=0.019),暂时性眼压升高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发生率高(23.0%,P=0.047).结论: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虹膜出血和暂时性眼压升高.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否更容易发生这两种并发症,还需要更大样本量做进一步分析.需重视减压性视网膜病变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少见严重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激光虹膜周切术的适应证和时机.

    作者:侯旭;胡丹;张鹏;王海燕;张自峰;李曼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PEDF对大鼠视神经急性损伤后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对大鼠视神经急性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只.采用视神经夹伤方法,建立大鼠视神经急性损伤模型.模型组制作视神经损伤模型成功后即刻向玻璃体腔注射平衡盐溶液5μL,之后的1、2wk分别向玻璃体腔注射平衡盐溶液5μL;而实验组在视神经损伤模型制作成功后即刻向玻璃体腔注射PEDF 5μL,同样在1、2wk时分别向玻璃体腔注射PEDF 5μL.通过HE 染色,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并且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计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的方法对Bcl-2和Bax的表达进行检测,观察PEDF对受损视神经的影响.结果:HE染色观察,实验组神经节细胞从细胞形态上要好于模型组,且RGCs数量较模型组多.实验组的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下降.结论:PEDF可通过上调视网膜Bcl-2蛋白的表达、减弱Bax蛋白表达,以减弱或抑制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细胞凋亡,减轻视神经损伤.

    作者:赵军波;蒲卫星;霍楠;马玉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CD105评价脉络膜新生血管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D105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变化评价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氪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建立实验性CNV模型.24只雄性BN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与模型组(18只).模型组行659nm氪激光视网膜光凝,功率360mW,曝光时间0.05s,光斑直径50μm.光凝后7、14、21d行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观察CNV形成率及渗漏光斑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变化.处死大鼠,获得眼球标本,观察CNV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CD105因子的表达.结果:光凝后7d,CNV开始形成,14d和21d达到高峰.光凝后7、14、21d的CNV形成率分别为77.08%、85.42%、89.58%.光凝后7~21d,荧光素渗漏AOD值逐渐增高(P<0.05),7d与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与2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7~21d,CD105因子表达先升高后下降,7d与14d比较AOD值差异有统计学变化(P<0.05),14d与21d比较AOD值差异无统计学变化(P>0.05).结论:CD105免疫组织化学与眼底血管造影对CNV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CD105免疫组织化学评价CNV具有准确、易操作的优点.

    作者:陶方方;亢泽锋;刘健;褚文丽;周志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和弱视调查研究

    目的:观察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和弱视调查情况及解决对策.方法:随机抽取中山市市区及镇区34所幼儿园3~7岁学龄前儿童7291名14582眼进行屈光筛查,对于屈光异常者采用浓度为10g/L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测定儿童的矫正视力,确定弱视.采用检影验光测定屈光性弱视,采用角膜映光法、交替遮盖法等完成斜视的筛查,分析中山市学龄前儿童的斜视、弱视情况.结果:入选的7291名学龄前儿童中有687名屈光异常,异常率为9.42%,236名弱视,检出率为3.24%,13名斜视,检出率为0.18%.3~<5岁及5~7岁年龄段屈光异常、弱视及斜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6名弱视中215名屈光不正性弱视,占总弱视的91.10%;13名儿童斜视性弱视,其中8名共同性内斜视,5名共同性外斜视;8名形觉剥夺性弱视,斜视性弱视与形觉剥夺性弱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6名中3~<5岁轻度弱视儿童构成比高于5~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中度和重度弱视儿童构成比低于5~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发生率相对较高,应该早期筛查,对于异常儿童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提高儿童视力.

    作者:张春玲;黄永权;师利农;廖景丽;叶伟明;李永忠;倪梅;梁端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Ex-press引流钉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目的:评估Ex-press引流钉联合微切口白内障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随机的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药物控制不理想的62例70眼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随机分为试验组34眼,行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对照组36眼,行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收集术前、术后1d,1wk,1、3、6、12mo的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前房深度、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等基本数据,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12mo平均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53± 0.19,优于术前的0.83± 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术前眼压为31.3±6.85mmHg,术后1d,1wk,1、3、6、12mo分别降至7.37±2.94、9.88±3.18、10.84±2.68、12.28±2.81、12.82±2.84、14.14±3.41mmHg,试验组术后各期平均眼压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眼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术后12mo时手术相对成功率分别为97.1%、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press引流钉联合微切口白内障术用于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安全而有效的,且能有效控制患者眼压和提高视力,是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又一适应证.

    作者:吴晓兰;邬一楠;周宏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国产5种PHMB多功能护理液搭配硅水凝胶隐形眼镜的基准评价

    目的:针对搭配市售硅水凝胶隐形眼镜使用的5种中国产含聚六亚甲基双胍(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e,PHMB)多功能护理液,通过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眼部反应(角膜染色、眼部充血)、角膜浸润、眼部舒适度来评估和比较其临床表现.方法:前瞻性、开放、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选取18岁以上受试者162名,并随机分为5组,分别使用5种中国产含PHMB多功能护理液:全能多功能护理液,海昌水感觉润护理液,保视宁护理液,卫康新视护理液及卫康2000多功能护理液(分别缩写为C,H,B,W,和W2).所有受试者都配戴月抛型硅水凝胶隐形眼镜(博士伦纯视)3mo,并每日使用指定的多功能护理液.在配戴前,配戴后2wk,1和3mo进行随访.统计每百人每月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及角膜浸润事件.眼部反应分0-4级,小梯度为0.5(0=无反应,4=严重反应);眼部舒适度通过数字量表评定(分1-10级,小梯度为1,1=差,10=优).眼部舒适度和眼部反应采用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分析.角膜浸润及护理液相关角膜点染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有36名(22%)受试者中途退出试验.每组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发生率为:H组26.3%,B组20.8%,W组19.4%,W2组13.4%,C组12.8%,其中H组的发生率分别与W2组(P=0.012)、C组(P=0.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组间眼部反应、角膜浸润及眼部舒适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在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的受试者在白天及结束时相比于不存在护理液相关角膜点染的受试者舒适度明显较低.结论:对于不同的护理液,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发生率存在差异,但角膜浸润、眼部反应及眼部舒适度不存在差异.PHMB多功能护理液引发的角膜染色与眼部舒适度相关.

    作者:馬銘良;宋寅翼;Daniel Tilia;Varghese Thomas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结膜松弛症结膜组织及泪液中黏蛋白的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结膜松弛症松弛结膜组织和泪液中黏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结膜松弛症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结膜松弛症组38例38眼和正常对照组36例36眼的结膜组织和泪液标本,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膜组织中黏蛋白(MUC2、MUC4、MUC5AC、MUC16)表达情况,ELISA检测泪液中黏蛋白(MUC2、MUC4、MUC5AC、MUC16)A值,结果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结膜松弛症组的结膜上皮细胞中MUC2、MUC4与正常对照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P=0.315、0.156);结膜松弛症组的结膜上皮细胞中MUC5AC、MUC16阳性表达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1).结膜松弛症组泪液中MUC2的A值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651),结膜松弛症组中MUC4、MUC5AC的A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膜松弛症组中MUC16的A值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结膜松弛症患者结膜组织和泪液中MUC5AC和MUC16均下降,对其进一步研究可能揭示结膜松弛症的发病机制.

    作者:项敏泓;陈星星;周欢明;贾元玲;李青松;张兴儒;盛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ILMP及玻璃体腔注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MHRD合并脉络膜脱离

    目的:观察内界膜剥除(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ILMP)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患者28例28眼,均行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吲哚菁绿辅助的ILMP以及硅油填充手术,术中将曲安奈德注射于玻璃体腔,术后随访6~24mo,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24mo,患者手术后平均LogMAR矫正视力为1.01± 0.31,与手术前平均LogMAR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8,P<0.01).黄斑裂孔闭合19眼(68%),黄斑裂孔未闭合9眼(32%),26眼视网膜复位(93%),6眼出现高眼压.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ILMP及硅油填充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可阻止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再生,提高视网膜复位率.

    作者:温晓英;张海燕;张月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视觉功能检查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

    如今,随着人们对视觉功能的认识日益增强,视觉功能检查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在临床中,除了眼科和视光学常规检查外,视觉功能的检查也非常重要.它是眼视光医师日常诊治的基本手段,主要分为常规的视觉功能临床检查和基于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室测量两种.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它们的适当结合和分工,能使视觉功能检查更全面,更恰当地为临床及科研服务.

    作者:卓佐跑;汪育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