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燕;张敏;杜驰;萧玉莹;刘清洋;黎嘉丽;温秀媚
目的:探讨氢对氧化应激诱导的视网膜衰老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NaIO3处理组)和治疗组(H2水灌胃组).模型组通过鼠尾静脉注射NaIO3溶液建立视网膜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予富含H2的饮用水灌胃后造模.利用SA-β-gal染色检测视网膜衰老情况.收集小鼠视网膜,western-blot检测DNA损伤反应相关蛋白ATM、NF-κB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DNA修复相关蛋白HMGB1的表达.结果:SA-β-gal染色显示,治疗组蓝绿色沉淀较模型组相比减少.western-blot结果显示治疗组中DNA损伤反应相关蛋白ATM、NF-κB、Cyclin D1相对表达量(0.10±0.009、0.32±0.01、0.19±0.002)较模型组(0.77±0.08、0.70±0.02、0.36±0.01)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治疗组中DNA修复相关蛋白HMGB1相对表达量(0.927±0.06)较模型组(0.383±0.07)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氢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DNA损伤减弱视网膜衰老.
作者:李睿婵;刘华;李丽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筛查统计新生儿眼底病变的基本情况,并探讨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01-01/2018-05-31于我院产科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采用儿童数字化广域成像系统(RetcamⅢ)进行眼底筛查的新生儿,记录其性别、胎龄、分娩方式、窒息史、母孕史等临床资料,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新生儿289例,其中早产儿97例,足月儿192例.检出眼底病变者64例(22.1%),其中视网膜出血者34例(11.8%)、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23例(8.0%).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分娩方式、经阴产情况、有无窒息史、有无母孕期妊高征史、分娩史是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经阴道分娩、有窒息史、母孕期妊高征史是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率较高,其与胎龄、分娩方式、窒息史、母孕期妊高征史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诊疗中应高度重视新生儿眼底病变的筛查.
作者:陈艳丽;徐洁;纪淑兴;唐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侧翼状胬肉患者90例9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45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45例45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不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对比两组患者角膜愈合时间,术后1、3、5、7d角膜刺激症状评分,术后24、48h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对照组角膜愈合时间(5.38±1.67d)长于观察组(3.10±1.12d);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评分、VA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翼状胬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术后角膜刺激症状,同时对胬肉复发率无影响.
作者:林海波;李雯霖;卓晓;何爱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五苓散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采用五苓散水煎液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大鼠右眼球内注射康柏西普.给药12wk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伊文思蓝(EB)渗漏试验观察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和视网膜组织EB渗透量、CRP和sICAM-1表达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组织EB渗透量、CRP和sICAM-1表达均低于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结构紊乱,视网膜水肿,VEGF表达明显升高;与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神经节细胞排列较清晰,水肿减轻.结论:五苓散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视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减轻水肿,保护血-视网膜屏障.
作者:陈茜;王菁;魏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房水中IL-8及其受体1、2(CXCR1、CXCR2)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04/2018-03本院收治的PCV患者67例作为PCV组,另选取白内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患者房水中IL-8、CXCR1、CXCR2 mRNA表达量,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量所有受试者BCVA,OCT检测CMT,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L-8、CXCR1、CXCR2对PCV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PCV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V组患者房水中IL-8、CXCR1、CXCR2 mRNA表达升高,BCVA降低,CMT升高(均P<0.05).PCV组患者房水中IL-8、CXCR1、CXCR2水平与BCVA(LogMAR)呈正相关(r=0.438、0.346、0.385,均P<0.05),与CMT呈正相关(r=0.378、0.606、0.357,均P<0.05).IL-8、CXCR1、CXCR2、BCVA、CMT是PCV发生的危险因素.IL-8、CXCR1、CXCR2诊断PC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0.860、0.812.结论:PCV患者房水中IL-8、CXCR1、CXCR2表达均升高,其不仅与患者BCVA和CMT相关,且与PCV的发生有关,可能成为PCV的潜在预测指标.
作者:李臻;王少杰;刘国立;简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圆锥角膜(keratoconus,KC)是一种渐进性角膜变薄性疾病,通过角膜膨隆,导致锥状外观,瘢痕形成以及视力下降.各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眼摩擦,隐形眼镜磨损,紫外线照射)都与其病因相关.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在此过程中炎性发病机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重视.本文涵盖了与之相关和近发表的关于炎症生物标志物,以进一步阐述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以期为圆锥角膜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苏渲迪;汪阿美;张文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和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不断发展,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估成为了研究热点,而像差正是影响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IOL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在光学设计上做出了很大改进,由于传统的球面IOL具有正球差,不能矫正正常人角膜存在的正球差,因此改良为具有负球差、零球差的非球面IOL,前者可矫正角膜正球差、提高对比敏感度、改善视觉质量,但如果光学位置不匹配,将形成对视觉效果影响更大的其他高阶像差;后者虽然对偏中心和偏位有很好的耐受性,但仍不能抵消来自角膜的正像差.非恒定像差IOL的问世为白内障医生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本文拟对像差的概念、不同种类非球面IOL的设计原理及优缺点、非恒定像差非球面IOL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等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刘彧琦;王静;张劲松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检测miR-130b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并初步探究其促癌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miR-130b在人RB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人RB细胞系(HXO-Rb44与Y79)中的表达;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实验检测miR-130b过表达及干扰前后HXO-Rb44与Y79细胞中PTEN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miR-130b与PTEN的靶向关系;采用共转染实验考察PTEN与miR-130b影响RB细胞系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关系.结果:miR-130b在RB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ACBRI-181细胞比较,miR-130b在HXO-Rb44与Y7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RB癌组织比较,PTEN在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miR-130b表达水平与PTE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P<0.001).过表达miR-130b后的HXO-Rb44细胞PTEN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干扰miR-130b后的Y79细胞PTEN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miR-130b mimics+PTEN-NC组比较,miR-130b mimics+wt-PTEN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共转染miR-130b mimics+PTEN-NC HXO-Rb44细胞p-Akt 308与p-Akt 47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共转染miR-130b mimics+PTEN HXO-Rb44细胞中,以上三种蛋白表达水平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miR-130b在RB组织及细胞系中呈高水平表达,PTEN为miR-130b的靶基因,miR-130b可能是经负向调控PTEN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产生影响,终发挥促癌作用.
作者:杨夏;吴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互联网的感视知觉训练系统与同视机训练对斜视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01/10于我院行斜视手术后进行双眼单视功能训练的斜视患者100例,根据术后训练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试验组(50例)采用互联网的感视知觉训练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同视机训练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后3、6、12mo进行眼位及视功能检查.结果:治疗后12mo,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0%vs 56.0%,P<0.05),且6~17岁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6%vs 45.7%,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互联网的感视知觉训练系统治疗斜视术后双眼单视功能丧失效果明显优于同视机训练,其疗效与斜视发病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健;柴丽芳;晋丽红;杨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持续高眼压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期行白内障手术的影响与其相关因素分析,并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武汉同济医院眼科收治的284例293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期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前眼压,将病人分为三组,术前用全身及局部药物眼压可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组1),共188例;术前眼压不能用药控制在正常范围,但行一次前房穿刺治疗后,眼压在用药物或不用药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的(组2),共61例;术前多次前房穿刺放液仍不能维持正常眼压(组3),共44例.组1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组2和组3行白内障摘除和房角分离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以及房角镜检查结果.术前及术后测量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各组术后一周眼压控制率分别为:组1(100%),组2(95%),组3(82%)(组2眼压控制率高于组3,χ2=4.795,P<0.05).视力提高率分别为:组1(92%),组2(84%);组3(52%).各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加深,但组3中术后房角粘连范围显著高于组1和组2.组1和组2未出现术后前房积血,而组3中18%患者术后出现前房积血.结论:对于持续高眼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术前各种措施将眼压降至正常后再行白内障手术有较好的疗效,但是术前多次前房穿刺放液仍不能维持正常眼压眼,术后存在较大的房角粘连和前房出血风险.
作者:傅婷;周雄武;刘康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妥布霉素眼液对角膜上皮损伤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5/2016-03来我院就诊的角膜上皮缺损患者80例100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妥布霉素眼液治疗,对照组患眼仅应用妥布霉素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4wk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0%,有效率为94%.对照组痊愈率为70%,有效率为78%,两组患者之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P<0.05).SⅠt以及BU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时间显著延长(P<0.01).治疗组的患者治疗2wk后的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治疗4wk后,两组的症状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妥布霉素眼液能够明显改善眼干症状,且能够有效缩短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是一种治疗角膜上皮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慧瑜;严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5/2017-05抚顺市眼病医院糖尿病眼病专科门诊在社区筛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912例,进行眼底照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等检查,应用我国eGFR课题协作组改良的简化MDRD方程估算eGFR.结果:选取的9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DME、轻度DME、中度DME、重度DME患者分别为815例、29例、21例、47例,随着DME病情的加重,患者eGFR逐渐降低(F=8.8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降低是DME发生的危险因素,且eGFR每下降20.3mL/(min·1.73m2)(1个标准差),发生DME的风险增加1.84倍,肾功能受损及肾功能不全者发生DME的风险是肾功能正常者的1.60及2.46倍.结论:eGFR为DME发生的危险因素,与DME严重程度相关,临床治疗中应关注DME患者肾功能情况.
作者:张继祥;温良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索联合用药的优势.方法:选取6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一次常规抗VEGF注射治疗,联合组在抗VEGF注射治疗同时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每天注射1支,14d休息2d,再注射14d,共28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联合组患者在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85.05,P时间<0.01;F分组=3.34,P分组=0.025),联合治疗后在第30、90d的矫正视力提高程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联合组患眼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86.2,P时间<0.01;F分组=12.46,P分组<0.01),两组患者的视力及CRT在治疗第15d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可提高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辉;李焕丽;庞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视物变形程度的影响.方法:对31例31眼IMEM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进行治疗,并检查患者手术前后BCVA、CMT、椭圆体带(IS/OS)连续性和黄斑形态,评估治疗效果并研究BCVA与手术前后黄斑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可能对手术结果造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术前平均BCVA和CMT分别为0.59±0.14和429.35±86.17μm,术后6mo时分别降低至0.38±0.09和304.87±62.54μm(P<0.05).术后患者视物变形程度逐渐减轻,且术后1、3、6mo时患者视物变形程度低于术前水平(P<0.008).术后1mo时患者IS/OS连续比例为65%,与术前(52%)比较无差异(P>0.008),术后3、6mo时IS/OS连续比例分别为81%和90%,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008),术后1、3、6mo时正常型黄斑形态患者比例为26%、52%和77%,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008),术后6mo时正常型黄斑形态患者比例与术后1mo比较有差异(P<0.008).IMEM患者术后BCVA与术前IS/OS连续性、术前黄斑形态、术后IS/OS连续性和术后黄斑形态均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与术前BCVA、术后CMT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治疗可明显降低IMEM患者CMT,改善IS/OS完整性和黄斑形态,从而提高患者视力,减轻视物变形程度.
作者:骆贵军;姚莎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是一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其具有的眼毒性是EMB重要且严重的并发症.早期的乙胺丁醇相关视神经病变(ethambutol optic neuropathy,EON)是可逆的,延迟的诊断会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早期检测在EON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EON的危险因素、早期检测、治疗和预防做一综述.
作者:吕亚男;宫媛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的视网膜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NPDR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降血糖,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降血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mo糖化血红蛋白、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的P100波幅值和P100潜伏期、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ull field electroretinogram,F-ERG)的震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总波幅值和明、暗适应3.0的a波、b波的振幅变化.结果:治疗后6mo,试验组和对照组Ops总波幅值较治疗前均增加(均P<0.01),试验组Ops总波幅较对照组高(P=0.049).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明、暗适应3.0的b波振幅较对照组高(P=0.001、0.014);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暗适应3.0的a波振幅无差异(P=0.505、0.441、0.193).治疗后试验组明、暗适应3.0的b波振幅较治疗前增加(P<0.01、P=0.019),明、暗适应的a波振幅较治疗前增加,然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0.147).结论:利拉鲁肽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轻、中度NPDR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功能,对DR的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郑宏华;雷雨;陈小红;梅雪;叶倩;徐琳琳;陈梅珠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直肌边缘切开术治疗不同类型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的变化.方法:将外斜视患者59例根据斜视类型分三组:间歇性外斜视组(组1)为27例、恒定性外斜视组(组2)为21例及外斜V征组(组3)为11例.手术前后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觉三级功能.随访6mo,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各组双眼视觉的比较:(1)术后Ⅰ级同时视功能:术后1mo,组1(22例,81%)同时视的恢复优于组2(11例,52%)及组3(5例,46%)(P<0.05).(2)术后II级融合功能:术后1、3、6mo,三组融合功能均有差异(P<0.05).术后6mo组1间歇性外斜视(20例,74%)融合功能的恢复优于组2恒定性外斜视(9例,43%)及组3外斜V征(4例,36%).术后6mo组1(17.15°±9.19°)融合范围显著大于组2(9.00°±8.64°)(P=0.004).(3)术后III级远立体视:组1(9例,33%)术后远立体视的恢复较好,但三组术后远立体视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0.05),且恢复时间较长.(4)直肌边缘切开术后患者双眼视觉三级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术前(P<0.001).且术后1mo恢复较为稳定.结论:直肌边缘切开术治疗斜视安全有效,且术后双眼视觉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在术后1mo左右双眼视觉恢复基本稳定.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觉功能的恢复优于恒定性外斜视以及外斜V征,而恒定性外斜视及外斜V征对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的影响一致,因此手术时机选择应考虑斜视类型,更有效地恢复和重建双眼视觉.
作者:刘育榕;张繁友;张立军;张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湖南省三甲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防治现状及其制约因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湖南省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中抽取设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三甲医院20家.对医院新生儿科负责人派发《医院ROP防治情况调查表》,以此了解三甲医院新生儿氧疗监测情况、ROP筛查和治疗情况、医院开展ROP培训和管理情况、卫生行政部门督导情况及开展ROP防治工作的制约因素.结果:本研究有效回收调查表20份.20家(100%)医院均开展了氧疗监测,12家(60%)医院开展了ROP筛查,3家(15%)医院开展了ROP治疗,2家(10%)医院同时开展了ROP筛查和治疗,5家(25%)医院进行了ROP防治专项培训,4家(20%)医院所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了ROP防治督导工作.省部级三甲医院开展ROP治疗、专项培训及督导情况均好于地市级三甲医院.ROP防治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防治设备、规范化培训及重症患儿治疗风险大.结论:湖南省三甲医院新生儿氧疗监测情况较好,但ROP的筛查及治疗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开展ROP防治专项技能培训及督导工作,进一步提高ROP整体防治水平.
作者:刘琳;段宣初;李旭英;郑华;宋薇;吴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压贴三棱镜联合脑力影像网络训练对共同性内斜视(CS)术后双眼视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8-01本院收治的CS术后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三棱镜组,每组60例,三棱镜组给予压贴三棱镜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脑力影像网络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mo后,两组患者双眼同视机视觉功能、Titmus近立体视功能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双眼同视机视觉功能、Titmus近立体视功能明显优于三棱镜组(均P<0.05);两组患者远距离融合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远距离融合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三棱镜组(93.3%vs 70.0%,P<0.05).结论:压贴三棱镜联合脑力影像网络训练可有效促进CS术后患儿双眼视觉功能恢复.
作者:陈玲;刘彦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调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当地汉族小学生斜视弱视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差异性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集中的勐腊县7214名6~15岁在校小学生,检查包括裸眼视力和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位、眼前节和眼底情况等,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所有研究对象中,斜视患病率为2.12%(外斜视占85.62%),弱视患病率为0.60%(屈光性占74.42%);(2)斜视患病率在性别、年龄和民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斜视患病率在民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祜族比汉族发生外斜视风险高(OR=1.86,95%CI:1.12~3.09).直系亲属斜视或外斜视者、近视、远视均是斜视的危险因素(P<0.05,OR>1),其中近视是外斜视的危险因素(OR=2.13,95%CI:1.32~3.44);随近视度数增加,外斜视的OR值增大(P<0.05);(3)弱视的患病率在性别、年龄、民族方面无差异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视和远视均是弱视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青少年儿童直系亲属有斜视者发生斜视的危险性高,外斜视有一定民族差异性;近视和远视均是斜视、弱视的主要危险因素,斜视、外斜视的患病风险随近视屈光度的增加而加大.当地的低弱视率和屈光不正患病率较低有关.
作者:李建华;张乾;张扬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