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生物共振技术检测过敏原的准确率及对过敏性皮肤病进行脱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88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中男156例,女132例;年龄4~68岁,平均36.6岁;病程0.5~20年,平均1.6年.其中荨麻疹198例,湿疹42例,异位性皮炎28例,过敏性鼻炎20例.采用生物共振技术对其进行了过敏原检测和脱敏治疗.结果 288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过敏原阳性率为92.2%;脱敏治疗的治愈率为45.1%,有效率为70.5%.结论 生物共振技术对于过敏性皮肤病的检测和治疗有一定作用.
作者:曹俊;孙洁;张琼;何晓;周小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3岁.面部、四肢远端及肛周红斑、糜烂、结痂伴腹泻2年.息儿出生9个月时躯干、四肢远端及肛周无明显诱因出现片状红斑,逐渐扩大,后出现糜烂、渗出和结痂,反复发生腹泻,3~5次/d,呈蛋黄色.
作者:郑亮;董佩晶;高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是一组较少见的以皮肤和黏膜起疱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发生于新生儿期的EB更少见,原因不明.
作者:汪五清;高志祥;吴建华;顾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1岁.左下腹出现黑褐色结节3月.3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下腹出现-黄豆大小黑褐色结节,逐渐增大至花生米大小,无不适,一直未治疗.
作者:王松挺;许长春;彭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睑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谷维素口服,局部外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口服药均2周为1疗程,局部外用药1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8.00%和57.50%;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75.00%;远期复发率分别为11.36%和39.13%.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眼睑神经性皮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熊晓刚;赖雪花;雷晴;宋秋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荨麻疹患者T淋巴细胞及亚群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法)检测48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结果 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T淋巴细胞、CD4+/CD8+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荨麻疹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
作者:许飏;曾世华;黎昌强;陈德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对该人群实施行为干预的模式.方法 采用国家性病艾滋病中心编制问卷对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随机、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250人,收回有效问卷240份,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关键问题知晓率较低,仅为21.05%,婚外性行为发生率较高为92.5%,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近1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40.42%.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网络、书籍、报刊、宣传栏、亲友同事.结论 性病门诊就诊者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安全套使用率低,应扩大安全套获取途径,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作者:丁训奇;陆洪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银屑病是一种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NB-UVB是波长在290~320 nm之间的紫外线,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影响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起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作者:穆震;邱静;乔锰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