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性病艾滋病感染者HIV-1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意义

洪卫国;王福生;金磊;侯静;雷周云;刘明旭;王哲;崔为国;韩卫国

关键词:HIV-1, 遗传易感性, 基因多态性, 协同受体, 性传播疾病
摘要:目的研究HIV-1相关等位基因CCR5、CCR2b和SDF1在性病、艾滋病感染人群中的分布,为分析这些宿主遗传因素在HIV-1感染、艾滋病发病进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性病、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或PCR-RFLP分析,计算突变基因频率.结果 CCR2b-64I和SDF1-3'A的突变频率较高.215例性病患者和75例艾滋病感染者CCR2b-64I的突变频率分别为18.60%和15.33%,SDF1-3'A的突变频率分别为24.42%和23.33%.但CCR5△32的突变频率较低(0.23%),而CCR5m303等位基因突变率为0,这与中国普通汉族人和该地区普通汉族人的结果一致.结论提示在遗传机制上艾滋病对中国人构成的威胁比西方人更大.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必麦森与痤疮王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比较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共观察临床确诊为寻常痤疮患者187例.皮损以丘疹、脓疱、囊肿结节为主,主要分布在面部,其中丘疹型76例,脓疱型64例,囊肿结节型47例.男90例,女97例;年龄14~33岁,平均22.7岁;病程2周~6年,平均2.3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87例,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大致相同.

    作者:赵新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联苯苄唑溶液治疗花斑癣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1%联苯苄唑溶液对花斑癣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9例花斑癣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使用1%联苯苄唑溶液、2%酮康唑洗剂进行治疗,观察治疗2周、3周、4周时的疗效.结果 1%联苯苄唑溶液与2%酮康唑洗剂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1%联苯苄唑溶液治疗花斑癣安全有效.

    作者:刘超;瞿锐;唐吉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理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277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治疗,应用PASI评分法判定疗效,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及显效者的复发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71、50;66、59;11、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两组显效者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46.5%(33/71)和68.0%(34/5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咨询是控制银屑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田洪青;路麒;王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紫癜性肾炎36例临床分析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约有50%的患者可出现肾脏损害[1],这种类型称为或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型.我科1999年1月~2000年6月收治紫癜性肾炎3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捷;张松青;陈银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机理探讨

    目的探讨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CA)的作用机理.方法对15例CA患者进行ALA-PD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5h取标本,共55份,其中,40份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15份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1)治疗前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活跃,可见较多空泡细胞.(2)治疗后1h真皮水肿,有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且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表皮;线粒体一端肿胀、嵴断裂、消失.(3)治疗后3h表皮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角质形成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明显,并可见角质形成细胞变性和坏死;电镜下可见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特征,如染色质异常聚集呈花环状、新月状等.(4)治疗后5h表皮明显变薄,大量角质形成细胞变性、坏死.结论ALA-PDT可以通过细胞调亡和坏死两条途径选择性的杀伤CA病变区域内的角质形成细胞.

    作者:王秀丽;徐世正;张春荣;王宏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冷冻干扰素万乃洛韦联合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在性传播疾病中,尖锐湿疣占相当大比例,尽管治疗方法很多,但都存在着复发问题.我科在2000年1月~6月之间,对门诊的尖锐湿疣患者,采取冷冻加干扰素、冷冻加万乃洛韦及冷冻加干扰素、万乃洛韦联合治疗观察,并于1999年2季度单用冷冻方法治疗的30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小丽;何旭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2b涂膜剂治疗单纯疱疹2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涂膜剂治疗单纯疱疹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以0.5%酞丁安搽剂外用作对照组,干扰素α-2b涂膜剂外用作为治疗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单纯疱疹治愈和总病程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α-2b涂膜剂治疗单纯疱疹有效.

    作者:郗彦萍;王冬云;郑焱;徐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波紫外线诱导表皮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中波紫外线作为日光紫外线的组成部分,可在表皮细胞引起多种生物学效应,也是诱导细胞凋亡的一种有效刺激因子,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p53、bcl-2等基因表达的改变,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c-jun N-末端蛋白激酶、蛋白激酶C、白介素-1β转换酶等蛋白激酶的激活以及多种因子和抗氧化物的产生等.这种过程在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均可发生,在防止皮肤肿瘤发生中起着一定作用,与诱导皮肤局部免疫抑制也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周敏;周光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外阴阴道尖锐湿疣48例疗效观察

    科自1998年12月~2000年2月采用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女性外阴、阴道尖锐湿疣患者4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尖锐湿疣共48例,为我科1998年12月~2000年2月门诊患者.全部病例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及醋酸白试验阳性诊断,其中8例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年龄20~65岁,平均31岁;病程0.5~7年.

    作者:聂六六;董美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420例女性生殖系感染者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脲支原体(UU)与人型支原体(MH)是人类生殖系常见且有致病作用的支原体.为了解支原体感染及临床耐药情况,我们用支原体IST系列试剂对420例疑为生殖系感染的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了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仁瑞;甘月滨;周友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与处理(二)

    梅毒螺旋体致神经系统病变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梅毒性闭塞性动脉炎、动脉内膜炎、动脉周围炎和动脉瘤.神经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而CSF-VDRL试验的低敏性,要求医师对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脑脊液资料等作综合分析.对高危病人腰穿并作脑脊液梅毒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施辛;张秉正;包仕尧;黄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1例

    患者男,27岁.胸部、背部、右季肋部出现丘疹、结节9年,伴阵发性疼痛5年.9年前发现胸部粟粒大丘疹,无不适感,后逐渐增多、增大,常因摩擦、寒冷时发生疼痛.发病初皮损呈隐痛,后疼痛呈阵发性难以忍受.在当地医院将胸部2处疼痛重的大结节切除(未做病理),具体诊断不详.术后局部疼痛消失,未见新生皮损,但胸背部、右季肋部皮损渐增大,疼痛依旧,患者不能平卧,常在梦中疼醒,服止痛药无效.

    作者:丛慧;刘晓;高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口服泛昔洛韦肌注金葡菌素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泛昔洛韦联合金葡菌素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在口服泛昔洛韦的同时肌注金葡菌素.结果治疗后观察3、6、9、12个月的复发率明显降低,分别为9.9%、17.3%、14.3%和13.3%.结论泛昔洛韦联合金葡菌素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三泉;曾抗;王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切除加邻近带蒂皮瓣移行植皮治疗广泛性肛门尖锐湿疣30例

    1996年~2000年间,我院肛肠科采用切除加邻近带蒂皮瓣移行植皮治疗广泛性肛门尖锐湿疣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志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尖锐湿疣36例疗效观察

    锐湿疣(CA)发病人数日渐增多.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CA 36例,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56例CA为本科门诊病人.男38例,女18例;年龄21~52岁,平均34岁;病程7天~36月,平均4.04月.皮损多位于肛周、外生殖器,具有典型皮损,醋酸白试验阳性31例,组织病理证实18例.随机抽取36例为治疗组(A组),20例为对照组(B组).

    作者:程学兰;徐春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白癜风同种异体黑素细胞移植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同种异体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可行性.方法用负压吸疱法在白癜风患者白斑区吸疱,注入纯培养的同种异体黑素细胞悬液,连续观察外观效果,并做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查,通过PCR扩增Y染色体特异性片段方法确定异体黑素细胞的转归.结果 1月后移植区出现部分色素,两个半月时色素恢复明显,至半年时恢复的色素稳定存在,且颜色与邻近正常皮肤接近.组织病理显示移植区基底层有黑素细胞存活,黑素细胞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内有黑素颗粒.疱皮组织DNA检查有Y染色体特异性片段.结论同种异体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具有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卢涛;高天文;刘玉峰;李春英;孙林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青少年风疹255例临床分析

    在我市发生的1次风疹流行中,青少年患者明显增多,255例均为12~21岁在校学生.其特点为前驱期长,前驱症状明显,出血性皮疹增多,中度以上发热多见,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症状突出,严重并发症少,预后良好.提示应注意青少年风疹的鉴别诊断,计划免疫对预防流行有一定作用.

    作者:黄忠;邓春颖;刘丛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万乃洛韦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应用万乃洛韦治疗玫瑰糠疹30例,结果痊愈率43.4%,显效率50%,有效率6.7%,总有效率93.4%;与阿昔洛韦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本病与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万乃洛韦治疗本病效果显著,可缩短治愈时间(平均7.5天).

    作者:王晓哲;王宝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酵母相马尔尼菲青霉菌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

    目的用E-test法测定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酵母相的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M27-p方案中的E-test法测定6株PM的酵母相(yeast)对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的MIC值.结果伊曲康唑MIC值范围0.002~0.016μg/ml,无耐药株;酮康唑MIC值范围0.016~0.160μg/ml,耐药株1株;5-氟胞嘧啶MIC值范围0.032~0.380μg/ml,耐药株1株;氟康唑MIC值范围1.500~6.000μg/ml,无耐药株;二性霉素BMIC值范围0.047~1.500μg/ml,耐药株2株.结论伊曲康唑敏感性强,其次是酮康唑和5-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敏感性相对较弱,酵母型PM对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

    作者:梁伶;邱实;韦高;程鹂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康体多注射液治疗寻常性银屑病40例疗效观察

    2000年1月~9月,我们应用康体多注射液(西安长城制药厂生产)对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显平;杜明;李志英;左兴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