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涛;刘玉清;王俐
阿达帕林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增生和调节表皮细胞分化的能力,笔者就阿达帕林的药理学特性、药代动力学特性、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进行了综述.阿达帕林外用除对痤疮有较好的疗效外,还可用于治疗其它角化异常性皮肤病.
作者:李丽;王宝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镀银染色法在一期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生殖器溃疡患者经刮片取材后作镀银染色和暗视野镜检检测梅毒螺旋体(TP),同时对血清进行RPR和TPPA检测.结果146例患者中镀银染色法阳性检出率为39.7%,高于暗视野镜检阳性检出率的23.9%(P<0.001).螺旋体经镀银染色后清晰易辨,特别是部分患者溃疡期较长或局部用药后的标本,仍有较好的检出率.结论镀银染色法是早期梅毒实验室诊断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对病期相对较长或局部用药的患者标本,镀银染色法检出率优于暗视野镜检.
作者:章楚光;胡伟忠;顾伟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甘草甜素联合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治疗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甘草甜素注射液20 ml、维生素C注射液2 g、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50例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m l加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维生素C注射液2 g静脉滴注,1次/d.根据皮损面积和瘙痒程度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0.0%,对照组为3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含甘草甜素的联合疗法治疗荨麻疹疗效显著.
作者:刘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皮肤硬化及内脏损害在系统性硬皮病中的意义及两者的关联.方法回顾分析112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Rodnan修定皮肤评分、Furst's内脏评分、首发症状、加重因素、病程、免疫学指标.结果83例(74.1%)以雷诺现象为首发症状,加重因素为感染,弥漫型脏器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局限型,并且弥漫型更易发生肾损害.弥漫型Rodnan修定皮肤评分、Furst's内脏评分均较高,分别为(19.7±14.2),(29.7±20.5),与局限型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且二者呈正相关(b=3.38).结论系统性硬皮病常见的首发症状是雷诺现象,其常见加重因素为感染.弥漫型硬皮病皮肤及内脏评分均较高,且二者呈正相关,提示广泛皮肤损害的患者常有较重的内脏损害.
作者:贾丽梅;曲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肛周尖锐湿疣(CA)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详细询问62例肛周CA患者病史及基本情况.结果肛周CA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病程长,疣体大;男性患者多数家庭稳定,文化程度较高;女性为性活跃期人群.结论肛周CA男性较多,与文化程度、职业有一定的关系.除直接传染外,间接传染也是其发病的原因之一,儿童为密切接触传染.
作者:傅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本区婚检对象性病感染特点.方法对1996年1月~2003年9月来本院婚检者进行性病的有关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 500名婚检对象中,共检出性病22例(0.26%),其中梅毒14例(占63.64%),尖锐湿疣7例(占31.82%),淋病1例(占4.55%).结论婚检中梅毒的检出率高;婚检没有做为强制性项目后,孕检应常规做梅毒筛查,以防止先天梅毒的出现.
作者:刘跃高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67例为本科2000年2月~2002年3月门诊确诊为生殖器疱疹的患者,其中男52例,女15例;年龄18~45岁;病程2周~8个月.其中初发49例,复发18例.男性患者皮损位于包皮、冠状沟、龟头、阴茎、肛门周围,女性位于大小阴唇等部位;表现为散在丘疱疹,基底红,部分破溃糜烂,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者均有不洁性交史或配偶感染史.
作者:苏燕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STD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率及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应用支原体IST2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支原体总感染率29.18%,UU、MH及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8.84%、1.52%、8.81%.交沙霉素、原始霉素、强力霉素对支原体的敏感性高;所有的分离株均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高度耐药.结论本地区泌尿生殖道的支原体感染首选交沙霉素或强力霉素治疗.
作者:竺璐;徐新美;严丽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国产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国产伊曲康唑胶囊200mg,1次/d,共3天,治疗99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结果痊愈率81.82%例,有效率90.91%.结论国产伊曲康唑可有效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舒焰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78例为2000年1月~2004年1月本院性病门诊患者,符合卫生部防疫司制定的尖锐湿疣(CA)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16~52岁,平均26.5岁;病程1周~15个月,平均3.5周;皮损1~26个不等,多散在分布,个别融合成斑块.皮损部位男性常见于龟头近冠状沟处和系带两侧隐窝内,其次是包皮内板、龟头、尿道口内外、肛周;女性常见于阴道壁和处女膜,其次为小阴唇、尿道口及前庭、肛周、宫颈.所有患者近1个月内未接受免疫药物治疗,不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
作者:刘科峰;焦晓敏;牛素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分析隐翅虫皮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00年~2003年来本科就诊的1 724例隐翅虫皮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隐翅虫皮炎发病时间跨度大约为239天,每年8,9,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结论本组隐翅虫皮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文献报道一致,但其发病时间及发病高峰期有所不同.
作者:张晓彬;姜其学;谢霞;徐继鹏;刘磊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近期复发和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近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5年内性伴数多、疣体数多、常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吸烟量多、伴发其他疾病、职业为教师和个体工商业者的患者近期复发率较高;首诊未到正规医院、年龄大、二氧化碳激光加干扰素治疗次数多、5年内性伴数多者远期复发率较高,初次发病年龄小和首次治疗方案为二氧化碳激光加干扰素者远期复发率较低.结论减少性伴数、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和积极治疗其他疾病可降低近期复发率,到正规医院就诊、减少性伴数和首次治疗用二氧化碳激光加干扰素治疗可降低远期复发率.
作者:刘沐桑;刘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大黄素与黄芪甲甙对BXSB狼疮样小鼠肾脏病变的影响及其免疫药理学机制.方法将BXSB雄性小鼠40只随机、均等分成5组(Ⅰ~Ⅴ组).Ⅰ组当即检测各项指标;Ⅱ~Ⅴ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大黄素、黄芪甲甙和两者混合物,40天后检测24 h尿蛋白浓度、血清抗核抗体(ANA)滴度和肾脏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结果与Ⅰ组相比较,生理盐水组的各项指标都上升;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胃饲药物组的各项指标皆下降,其中以混合药物胃饲组下降明显;肾小球ICAM-1表达与24 h尿蛋白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大黄素和黄芪甲甙均对狼疮性肾炎有治疗作用且存在协同效应;抑制肾小球ICAM-1表达可能是其免疫药理学机制之一.
作者:夏育民;徐世正;付继成;何萍;熊腊元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求Toll样受体4(TLR4)在白念珠菌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264.7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中的作用.方法①体外培养RAW 264.7,设置处理组(抗TLR4单克隆抗体组)、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白念珠菌刺激.②刺激1 h,3 h,6 h,8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分泌的TNF-α水平.③刺激6h后Griess法检测各组产生NO的水平.结果①刺激1 h后抗体浓度为20μg/ml处理组分泌的TNF-α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3h,6h,8h后各浓度处理组TNF-α水平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均<0.01),且呈浓度依赖性;②6h后各浓度处理组NO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LR4在白念珠菌刺激小鼠巨噬细胞释放TNF-α中发挥作用,而对NO释放没有直接作用.
作者:陈兴平;熊瑛;黄朝卫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和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非淋菌性尿道炎联合组30例采用BCG-PSN注射联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对照组28例单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生殖器疱疹联合组22例采用BCG-PSN注射联合万乃洛韦口服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万乃洛韦口服治疗.结果非淋菌性尿道炎联合组的痊愈率(93.33%)显著高于其对照组(67.86%)(P<0.05);生殖器疱疹联合组的复发率(31.82%)显著低于其对照组(65.00%)(P<0.05).结论BCG-PSN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好;治疗生殖器疱疹的复发率低.
作者:张江安;谭升顺;张美芳;刘安;雷小兵;袁景奕;冉立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诊断夫妻隐性梅毒.方法在诊断夫妻一方患显性梅毒的同时,对其配偶通过病史调查、体检及实验室检测,诊断有无隐性梅毒.结果两对夫妻均查出其配偶患隐性梅毒.结论须重视夫妻隐性梅毒患者的诊治,防止其危害性.
作者:陈华根;高锦;刘冰;杨道琼;欧阳晓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饮药酒后全身起红点15天于2002年3月10日就诊.20天前患者饮用药酒(自己泡制,用普通白酒泡枸杞子、海马、红参、干黑蚂蚁1个月)连续2天,1次/d,1两/d.
作者:李干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治疗组35例为2001年3月~2002年12月本科门诊患者,均具有典型尖锐湿疣(CA)皮损,醋酸白试验阳性.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龄16~63岁;病程1个月~2年.对照组38例为同期在本科就诊的CA患者,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16~65岁;病程1个月~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皮损大小及数目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全身情况良好,3个月内未使用过抗病毒药及免疫调节剂.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晚期肿瘤患者均不列入本观察.
作者:曾招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阶段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5和IL-18水平的改变.方法分别抽取29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其中进行期18例,静止期11例)和1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样,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L-15和IL-18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IL-15和IL-18水平分别为13.38±4.41 pg/ml和168.98±45.54 pg/ml;银屑病患者静止期组血清IL-15和IL-18水平分别为26.04±6.16 pg/ml和367.08±109.75 pg/ml,而进行期组血清IL-15和IL-18水平分别为30.86±7.43 pg/ml和471.76±114.12 pg/ml.进行期组及静止期组的IL-15和IL-18血清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IL-15和IL-18的血清水平与皮损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结论IL-15和IL-18对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懿娜;匡凯英;方红;李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低流行状态下深圳市基层医务人员和居民麻风病知识水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麻风病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76.34%的基层医务人员不知道如何治疗麻风病人;68.75%的居民认为麻风病传染性极大,56.25%的居民认为与麻风病人一起工作学习十分可怕.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对于麻风病知识的掌握并不全面,在居民中还存在对麻风病人的严重歧视现象;需要进一步对基层医务人员和居民进行麻风病专业知识培训及广泛的宣传教育.
作者:刘晖;黄俊新;黄志明;蔡于茂;周华;董时富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