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α-2b干扰素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观察

张小央

关键词:重组人α, 干扰素治疗, 多发性跖疣, 现报告如下, 注射液, 疗效
摘要:本院于2002年6月~2003年12月采用重组人α-2b干扰素注射液治疗多发性跖疣,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性病门诊患者单纯疱疹病毒血清型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目的了解本地区性病门诊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血清学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864例性病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血清HSV1及HSV2抗体检测.结果性病患者血清HSV1-IgM,HSV1-IgG,HSV2-IgM,HSV2-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8%,90.3%,15.4%,42.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的5.0%,82.0%,0,4.0%.女性患者HSV 1型和2型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3%和23.0%,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的11.0%和9.0%;男女患者HSV1型和2型 IgG抗体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性病门诊患者HSV感染严重,尤其是HSV2感染.对血清HSV-2抗体阳性者采取行为干预及预防性治疗,对降低HSV传播的危险性及复发频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进波;方小娴;杨启平;林晓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非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

    患者女,62岁,左下肢胫前黄红色硬性斑块7年,无糖尿病史,组织病理符合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作者:罗婧莹;肖嵘;邱湘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巨大尖锐湿疣围手术期护理

    对4例巨大尖锐湿疣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总结.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自卑、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及认真做好术区皮肤准备;术中严格消毒隔离措施,杜绝医源性感染及损伤;术后认真做好创面的护理.4例患者3~5周痊愈出院.

    作者:宋世兰;张祖莲;雷山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咪唑斯汀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咪唑斯汀的抗炎活性及抗炎机制.方法建立花生四烯酸诱导耳部肿胀的小鼠模型,了解咪唑斯汀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耳部肿胀的抑制作用;酶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液中的白三烯浓度.结果咪唑斯汀可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小鼠耳部水肿,但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均不能;白三烯可减弱咪唑斯汀在花生四烯酸诱导小鼠耳部水肿中的抗炎作用,但前列腺素不能.结论咪唑斯汀具有抗炎症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5-脂氧合酶的活性,阻止白三烯的产生而抑制炎症.

    作者:应作霖;吴瑞勤;白海涛;徐晓寅;朱光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新进展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以皱褶部位水疱、糜烂性皮损为特征,由ATP2C1基因突变所致,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分子遗传学方面近年来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朱亚刚;张学军;杨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重组人α-2b干扰素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观察

    本院于2002年6月~2003年12月采用重组人α-2b干扰素注射液治疗多发性跖疣,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孕妇下生殖道支原体阳性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

    目的了解孕妇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法对204例晚期妊娠孕妇进行了支原体检测并追踪分娩时的情况 ,支原体阳性者对其新生儿进行呼吸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结果孕妇支原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早产、胎膜早破、低体重新生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是否感染支原体5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晚期妊娠孕妇下生殖道中检测出支原体对围产结局可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陈丽;吴红宣;石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皮内痣的特殊病理改变

    本文列举了皮内痣的一些特殊的病理特征,如乳头瘤样痣、假血管瘤或假淋巴管瘤样痣细胞痣、神经样痣、气球状色素痣等.了解皮内痣的一些特殊病理特征不仅有利于我们进行正确的病理诊断,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色素痣的发生机制.

    作者:常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包头地区寻常性银屑病与HLA-Cw*0602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包头地区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HLA-Cw*0602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法,检测5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的等位基因频率,并相互比较.结果①HLA-Cw*0602与包头地区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OR=3.47,P<0.01);②HLA- Cw*0602在Ⅰ型、Ⅱ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中分布无差异(χ2=0.006,P>0.05).结论 HLA-Cw*0602可能是寻常性银屑病易感基因或与易感基因相连锁.

    作者:白利平;闫秀兰;秦文斌;睢天林;王媚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一期梅毒(硬下疳)患者血清RPR检测假阴性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一期梅毒患者血清RPR假阴性的原因,为临床选择梅毒血清学检查项目和全面分析梅毒提出建议,并为实验室规范检测RPR找出依据.方法选择一期梅毒硬下疳患者进行血清RPR,TPPA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97例一期梅毒患者中2例出现前滞现象致血清RPR假阴性,9例为方法灵敏度缺陷引起的RPR假阴性;而97例患者血清TPPA全部呈强阳性.结论血清RPR对早期梅毒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低于TPPA,此外随意改变实验试剂及操作会降低RPR应有的灵敏度,导致RPR结果呈假阴性.

    作者:夏志杨;杨飞兰;徐良;崔柳春;张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白癜风患者血清抗人黑素浓集素受体-1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分析

    目的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浓集素受体-1(MCHR1)的自身抗体,探讨其在白癜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CHR1,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后,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CHO细胞,经G418筛选,利用ELISA,RT-PCR及蛋白印迹法鉴定表达MCHR1蛋白的阳性克隆.采用活细胞ELISA法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抗MCHR1及抗黑素细胞(MC)膜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结果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MCHR1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7.1%,抗MC膜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41.4%,所有抗MCHR1自身抗体阳性的血清抗MC膜表面抗原自身抗体均为阳性,正常人血清中抗MC膜表面抗原及抗MCHR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存在抗MCHR1的自身抗体,MCHR1是MC膜表面的白癜风相关抗原.

    作者:贺秋豪;高天文;王刚;李春英;齐显龙;刘玉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30%尿素霜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尿素可溶解角蛋白,增加蛋白质的水合作用,从而使角质软化和溶解.本院将其制备成30%的尿素霜,用于鱼鳞病、手足皲裂的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现将其处方、制备方法及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杜伟奇;施秀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5%百部酊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25%百部酊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三组,A组35例用25%的百部酊加氯雷他定治疗,B组27例单用25%百部酊治疗,C组20例用复方硝酸咪康唑治疗.分别于用药2,4,6天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 2天观察:A,B,C三组痊愈率分别为31.43%,18.52%,0,差异有显著性(χ2=8.03,P<0.05);有效率分别为45.72%,37.04%,10.00%,差异有显著性(χ2=7.37,P<0.05). 4天观察A,B,C三组痊愈率分别为57.14%,51.85%,55.00%,差异无显著性(χ2=0.17,P>0.05);有效率均为100%.6天观察A,B,C三组痊愈率分别为85.71%,81.48%,80.00%,差异无显著性(χ2=0.35,P>0.05);有效率均为100%.结论终疗效A,B,C 3组相近,但使用百部酊治疗的A、B组起效快于C组.25%的百部酊可作为治疗丘疹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宋益兴;魏俊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他扎罗汀凝胶和卤米松乳膏联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他扎罗汀凝胶和卤米松乳膏联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法,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有效率为69.4%,观察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他扎罗汀凝胶和卤米松乳膏联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安全、有效.

    作者:汪刚;刘效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更昔洛韦治疗眼带状疱疹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眼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静滴更昔洛韦0.25 g,1次/d;对照组38例,静滴阿昔洛韦0.75 g,1次/d,共7 天.用药前及用药后每天观察、记录、评分、计算疗效指数,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73.68%,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疼痛消失时间、眼部损害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及虹睫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更昔洛韦是治疗眼部带状疱疹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赵琴;刘勇宁;丁宗晃;陈永年;陈友桂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药非淋康饮液对解脲支原体耐药菌株敏感试验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中药非淋康饮液对解脲支原体的抑菌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配制中药非淋康饮液系列培养基,对70例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的解脲支原体耐药菌株进行抑菌实验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非淋康饮液对解脲支原体的MIC范围为0.96~15.36 mg/ml,MIC50≤19.2mg/ml,MIC90≤3.84 mg/ml.70例均经非淋康饮液治疗,病原菌转阴率为81.4%,治愈率为68.6%.结论中药复方对解脲支原体可以发挥综合的药理药效作用.

    作者:张晓东;张建新;张庆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硬皮病小鼠皮损TGF-β1I,III型胶原含量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硬皮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COL-I,COL-III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例硬皮病小鼠模型的皮损中TGF-β1蛋白及I,III型胶原蛋白含量,以7例正常小鼠皮肤组织作为对照(不加BLM的PBS液处置);并对I,III型胶原及TGF-β1的含量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TGF-β1及I,III型胶原在硬皮病小鼠皮损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相关分析表明I型胶原的含量与TGF-β1的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硬皮病小鼠皮损中有较多的TGF-β1,且硬化皮肤中TGF-β1与I型胶原的含量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其在小鼠皮肤硬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可能与硬皮病的病理纤维化的形成有关.

    作者:赵凯;屠文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倍他米松局部用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倍他米松局部用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的疗效.方法 OLP患者4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应用倍他米松糊剂,疗程4周;B组口服强的松联合应用倍他米松糊剂,疗程8周,综合分析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A组有效率75.86%,B组有效率36.8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治疗后复发间隔多在6~12个月,以斑块损害为主;B组复发间隔多在3~6个月,以充血糜烂为主.结论倍他米松局部注射联合应用倍他米松糊剂治疗OLP疗效好,复发间隔时间长,复发症状轻.

    作者:马杰云;张伟玲;李桂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前列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开放性对比研究观察,治疗组128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104例用氟喹酸和阿奇霉素静滴,连用半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07%)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两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持续时间较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前列腺炎效果好.

    作者:刘绍先;范红卫;刘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伏立康唑与其他5种抗真菌药体外抗念珠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与其他5种抗真菌药在体外抗深部致病念珠菌的活性.方法按NCCLS推荐的M27-A方案(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伏立康唑等6种抗真菌药对6种共52株深部致病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的抗真菌活性.结果对受试菌株总体而言,伏立康唑的活性高(MIC90≤0.5 μg/ml).伏立康唑对6种念珠菌的MIC90从小到大依次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伏立康唑对各受试菌种的MIC90均低于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MIC90低于伊曲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的MIC90低于两性霉素B.结论伏立康唑在体外能有效抑制深部致病念珠菌的生长,其抗菌谱较广,尤其对唑类药耐药的两种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也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部分菌种抗真菌活性甚至优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作者:王建钊;王英;顾军;张丽娟;李秀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