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侯晓双;韩芳;侯宁宁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对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与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清白蛋白(SAB)、三头肌皮褶厚度(TSF)、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的变化幅度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呕吐、便秘、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提升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吴霞;蒋智;李红涛;张小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治疗急性CO中毒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15例CO中毒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对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tDC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上肢反应时间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综合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常规康复治疗和tDCS治疗后患者MMSE评分明显升高,上肢反应时间明显缩短且正确率显著升高,P300检测中P3波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tDCS有助于提高急性CO中毒患者认知功能.
作者:于国华;帅浪;孙伟铭;冯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母亲产生的抗体破坏胎儿血小板导致其血小板减少的一种免疫性疾病.在胎儿和新生儿重症血小板减少症中,该病是常见的一种,虽然发生率不高,但由于其主要发生在第一胎,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危害及影响都较大.其中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严重的并发症,可造成脑神经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发生新生儿死亡.本文就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疰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罗彬瑞;郭天虹;黄远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术后加速康复(ERAS)策略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评估肝胆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82例老年患者病历资料.分为常规腹腔镜手术的对照组37例与ERAS策略行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45例,分析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AS)、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在VAS评分、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总住院天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术前正确评估重要器官功能,应用ERAS策略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加快术后恢复,且并不明显增加患者住院总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甦;崔卫东;郜宇;宋伟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患者194例,随访1年,终点事件为出院后1年内出现心力衰竭再次发作、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各项检查指标.根据性别不同分层研究,绘制ROC曲线并进行生存分析来评价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终点事件组左室射血分数、血钾、血尿酸、ALT、NT-proBNP与未发生终点事件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性患者UA的佳预测值为464 μmol/L,灵敏度为71.9%,特异性为60.4%:女性患者UA的佳预测值为384 μmol/L,灵敏度为74.5%,特异性为61.7%;不同性别患者生存分析均显示高尿酸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尿酸组(P<0.05).结论:血清尿酸能有效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高尿酸者(男性UA >464 μmol/L,女性UA> 384 μmol/L)预后差.
作者:徐光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开环式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脱垂性内痔和混合痔的疗效及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86例脱垂性内痔及混合痔患者,TST组43例采用TST术式,PPH组43例采用PPH术式.比较两组术后疗效、手术情况、肛肠动力学指标,于手术前后采用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表评估患者肛门功能,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PPH组比较,TST组术中出血量显著性降低,住院时间显著性缩短,术后24 h、48 h疼痛的NRS评分显著性降低(P<0.01),手术时间及术后120 h的NR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排便梗阻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ST组总有效率为100.00%,PPH组为97.67%,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Wexner评分显著性高于术前(P<0.01),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TST组出院时Wexner评分低于PPH组(P<0.01),术后3个月与6个月两组Wexn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TST组肛肠动力学指标与术前无显著性变化(P >0.05);PPH组肛管静息压显著降低,直肠静息压较TST组显著性升高(均P<0.01).术后TST组有初次排便急促感及吻合口狭窄的患者显著性少于PPH组,术后第1天尿潴留评分显著性低于PPH组(均P<0.01).结论:TST术与PPH术治疗脱垂性内痔和混合痔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但TST术后患者疼编感相对更低,更有助于肛门功能及肛肠动力的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李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microRNA-34a(miR-34a)对人食管鳞癌(ESCC)细胞Eca109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iR-34a模拟物/抑制剂转染Eca109,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ca109细胞中miR-34a的表达;MTT法、流式细胞仪和Westem blot分别检测转染miR-34a模拟物/抑制剂后对Eca10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变化.结果:(1)转染miR-34a模拟物/抑制剂后miR-34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降低(P<0.05).(2)转染miR-34a模拟物组细胞的吸光度明显下降(P<0.05)且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而转染miR-34a抑制剂组细胞的存活率高于NC组(P<0.05)且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3) miR-34a过表达能够使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促凋亡基因Bax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1)过表达miR-34a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2)抑制miR-34a能促进食管癌的增殖,抑制其凋亡.(3) miR-34a在食管癌中可能发挥着抑癌基因的作用.
作者:李梅;朱建波;姬玉;吴菲;杨兰;李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钉和钢板螺钉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腓骨骨折患者分成弹性髓内钉组(31例)和钢板螺钉组(24例)进行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各项指标.结果:与钢板螺钉组比,弹性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出血量少,透视次数显著多于钢板螺钉组(均P<0.05);2组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腓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应是在同等适用条件下优于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腓骨骨折的一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祁雷;赵耀;李子煜;姚运峰;许新忠;荆珏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75例,根据住院号末尾数字奇偶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术,观察组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术后均给予甲状腺激素片替代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采用简明健康测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97.30%,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均可有效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次全切术对患者机体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更光;张聪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功能性便秘通常缺乏器质性的病因,患者无结构异常或代谢障碍,同时属于排除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类慢性便秘,该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粪菌移植是提取健康人粪便中的相关功能菌群,并移植入患者的胃肠道中,重新建立出新型肠道菌群,从而使肠道内外症状得以控制的一种措施.近年来,将粪菌移植应用到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此进行综述,旨在为有效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参考.
作者:田艳;周艳;周景刚;黄思思;李小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利用体外分离培养的种植体周围炎来源和正常组织来源人成骨细胞(osteoblast,OB),观察炎性微环境对其增殖、分化成熟的影响.探讨种植体周围炎对OB功能的影响,期望能为临床种植修复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方法:首先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然后对细胞爬片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光镜下观察计数ALP阳性OB数,并将细胞爬片用茜素红进行钙结节染色,光镜下观察钙结节,计数并拍照,均用于成骨细胞鉴定;传代第三代细胞,收集细胞上清液分别进行ALP活性检测及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骨钙素(osteocalcin,OCN)含量.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呈现OB的形态学特征,ALP染色阳性,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呈橘红色钙化结节,此两项结果证实培养细胞为OB;传代细胞种植体来源的细胞,ALP阳性OB数量减少,钙结节数量及骨钙素数值降低.结论:种植体周围炎引发的炎性微环境降低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成骨功能.
作者:孙华;李仲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结肠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以指导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2016年结肠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资料,同时选择同期未发生血栓的结肠癌患者的资料与之进行比较,分析结肠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然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龄、性别、术前辅助的放疗、并发症等因素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3h、持续卧床时间>2d、合并感染、高脂血症等因素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Logistic回归显示手术时间>3h、持续卧床时间>2d、合并感染、存在输血史、术前辅助化疗是结肠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3h、持续卧床时间>2d、合并感染等是结肠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可能的危险因素.
作者:吴利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我院产后抑郁症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Roy适应模式护理干预,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价干预前后两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分值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分值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oy适应模式应用于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方新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产前门诊健康教育改善孕产妇认知行为的效果.方法:选取280例孕产妇,给予观察组158例进行产前门诊健康教育,给予对照组122例常规健康教育,并利用孕产妇健康行为调查表,收集2组孕产妇的健康行为.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在减少妊娠高血压症、巨大儿、恐惧紧张情绪、产后乳汁淤积及提高顺产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孕产妇的健康认知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门诊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帮助孕产妇掌握不同孕期的注意事项,保证母婴的健康,具有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姜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以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结果作为标准,比较简易微型营养评价(MNA-SF)、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用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适用性.方法:对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254例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分别采用NRS2002、MNA-SF、MUST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计算MNA-SF、MUST两者与NRS2002的Kappa系数,并以NRS2002筛查结果为标准,绘制MNA-SF和MUST的ROC曲线,比较两者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结果:NRS2002、MNA-SF及MUST筛查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分别为102例、98例、97例,MNA-SF、MUST两者的筛查结果与NRS2002一致性一般(Kappa =0.637,Kappa =0.448);以NRS2002为标准,MNA-SF和MUST两者的AUC分别为0.815、0.707(P <0.05),灵敏度分别为0.764、0.647,特异度分别为0.868、0.796,Youden指数分别为0.868、0.796.结论:以NRS2002作为标准,MNA-SF较MUST更适用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
作者:赵珈;李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及医师对治疗方案的要求逐渐提高,治疗方案趋于精准化、个体化.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数字化医学应时而生并迅猛发展,使精准化、个体化的术前模拟成为可能.尤其是随着3D打印技术的出现,更使得术前操作实现了从虚拟到现实的转变.本文介绍3D打印的发展及原理,总结其在足踝外科领域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优势,以期为该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足踝外科领域提供参考.
作者:崔建强;徐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具有慢性、易复发、易致残性的特点.难治性强迫症指经2种SRI至少治疗3个月后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YBOCS)下降率仍<25%的强迫症.难治性强迫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本文对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4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陈小燕;董碧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在颈动脉硬化狭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经颈动脉彩超或者CTA发现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36例,共计72条颈动脉,入院均行常规2D-DSA、3D-DSA检查,比较二者在狭窄程度判断、溃疡斑块的检出、手术适应证评估上的差异.结果:2D-DSA与3D-DSA在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上的诊断价值相当,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697),其中2D-DSA得出的狭窄度平均值(42.59%)稍低于3D-DSA(49.86%);2D-DSA与3D-DSA在颈动脉溃疡斑块检出能力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7);2D-DSA与3D-DSA在颈动脉狭窄手术适应证评估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症状组(P =0.031)及无症状组(P=0.03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D-DSA作为2D-DSA进一步的检查方法,在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适应证评估能力上存在更大的优势.
作者:杨书瀚;万圣云;丁洋;孔令尚;叶琨;常聪聪;刘彪;沈奥林;魏凯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在食管支架植入术后评估以及复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食管支架植入术后67例患者,术后3次采用MSCT扫描并通过后处理技术对图像重建,时间分别为:术后3~5d、3~5个月及第12个月;重建方式有: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仿真内镜(VE)、大密度投影(MIP)及表面阴影显示(SSD).观察支架的形态、大小、位置及毗邻结构,评估其通畅程度,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结果:后处理图像中均能较清晰显示支架,绝大部分可见少许金属伪影,但均能够多方位观察支架的结构,了解其周围以及内部情况.结论:对于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及复查患者的评估,MSCT的后处理技术是一种简单、快捷且无创的方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莫云海;陈馨;杜涛明;程培;冉隆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加用芪甲利肺胶囊对复治肺结核患者痰涂片转阴率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复治肺结核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标准的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芪甲利肺胶囊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痰涂片转阴情况与免疫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痰涂片转阴进程显著性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免疫学指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甲利肺胶囊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痰涂片转阴率及免疫学指标的疗效显著,可明显加快痰涂片转阴进程,促进免疫学指标改善,是辅助抗结核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俊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