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珠沙星治疗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疗效观察

杨正凤;YU Hong-xia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 帕珠沙星
摘要:目的 探讨帕珠沙星注射液治疗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17例解脲脲原体感染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应用帕珠沙星和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5.00%)明显优于对照组(61.40%)(P<0.01),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帕珠沙星治疗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安全有效.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卤米松乳膏联合20%尿素软膏治疗慢性角化性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卤米松乳膏联合20%尿素软膏局部热膜倒模治疗慢性角化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1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外用卤米松乳膏联合20%尿素软膏局部热膜倒模,2次/周;对照组80例单纯外用卤米松乳膏联合20%尿素软膏,3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3.35%和73.75%,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卤米松乳膏联合20%尿素软膏局部热膜倒模治疗慢性角化性湿疹安全有效.

    作者:TIAN Wen-ying;史义军;LU Nan;王永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股部巨大基底细胞癌1例

    患者男,72岁.右大腿结节、破溃、侵蚀性溃疡、逐渐扩大34年.组织病理示基底细胞癌.

    作者:LI Yan-xia;王莉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肿瘤抑制因子P33ING1b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因子F33ING1b在尖锐湿疣(CA)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取30例CA皮损和10例正常包皮的石蜡标本切片,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其P33ING1b的表述;在临床分别取10例新鲜CA皮损和正常包皮标本,提取组织蛋白后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其P33ING1b的表达.结果 所有标本免疫组化均检出P33ING1b阳性细胞,CA组P33ING1b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CA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P33ING1b的表达异常可能与CA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陈兴平;HE Qi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对白癜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皮肤科门诊白癜风患者40例,色素减退面积均占全身皮肤总面积的10%以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304 nm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NB-UVB治疗.结果 经12次治疗,治疗组显效6例,进步9例,无效5例.对照组进步5例,无效15例.两种方法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304 nm中波高能紫外线比NB-UVB的早期疗效显著,治疗顺应性好.

    作者:冯舸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浸液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58例均为20晒年3月~2007年10月本院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男30例,女28例;年龄60~85岁,平均68.5岁,80岁以上9例.皮损分布于头颈部12例,胸背腰腹部36例,臀部四肢者10例;病程1~6天,平均3.7天.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玉玲;翟航荣;郭志平;解放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银屑病患者性功能障碍的调查

    目的 了解银屑病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分析银屑病严重度和面积评价指数(PASI)与性功能障碍相关性.方法 用IIEF对90例男性(银屑病患者中PASI≤10者37例,PASI>10者23例,健康志愿者30名)性功能进行评价.用FSFl对90例女性(银屑病患者中PASI≤10者35例,PASI>10者25例,健康志愿者30名)性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女性银屑病患者组FSFI总评分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0);同时女性银屑病PASI≤10者和PASI>10者FSFI总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银屑病患者组IIEF总评分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0);并且男性银屑病PASI≤10者和PASI>10者IIEF总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银屑病对男性和女性的性功能均有影响,并与银屑病病情相关.

    作者:ZHANG Xia;刘业强;ZHANG Qiu-ling;贺勤;涂亚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阿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和吲哚美辛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阿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和吲哚美辛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 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均口服阿昔洛韦片,治疗组同时加用匹多莫德片3月和吲哚美辛1月,3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未复发率分别为87.5%,40.0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和吲哚美辛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是有效的.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皮肌炎肺纤维化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2岁.2004年1月无明显诱因颜面及眼睑出现水肿及紫红色斑,2个月后病情加重,皮疹增多,伴四肢无力,关节及肌肉酸痛,呼吸困难.入院查体:颜面水肿,紫红色斑,以双眼睑和前额为重.

    作者:刘晓明;谭雪晶;侯素春;周梅娟;于晓红;张振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男性尿道炎两种取样法衣原体检测结果比较

    目的 比较男性尿道炎患者麻醉取样法与经典取样法的衣原体检测结果.方法 分别以经典取样法与麻醉取样法采集428例男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分泌物,用免疫层析法检测衣原体抗原,观察两组的阳性率;再分别取2%利多卡因液25 μL,50 μL,100 μL,150 μL加入阳性对照液内,观察其对衣原体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麻醉取样标本与经典取样标本的衣原体阳性数均为28例,阳性率6.5%(28/428),当阳性对照试管内含2%利多卡因溶液小于150μL时,衣原体抗原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免疫层析法检测衣原体抗原时男性尿道麻醉取样方法与经典取样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麻醉取样方法可以取代经典取样方法以便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WANG Guo-jiang;陈艳华;ZHANG Hai-qing;李婷;HU Yang;董达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淋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性与mtrR/mtrC基因变异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mtr系统若干基因变异与淋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淋球菌阿奇霉素耐药性代表株mtrR基因序列及mtrR启动子区域回文结构序列的突变进行分析,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结构基因mtrC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所有中等以上耐药菌株均发生mtrR基因H105Y的变异,伴随mtrR启动子区域回文结构的缺失突变;敏感株有一株出现G450的突变,mtrR启动子区域回文结构未检测出突变;中等以上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相比mtrC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trR基因的H105Y变异和回文序列碱基缺失与mtrC表达有负向相关关系,与淋球菌阿奇霉素耐药性显著相关.

    作者:张铁军;ZHOU Xiao-ming;张涛;姜庆五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硬皮病皮损CTGF,COL-ⅠⅢ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研究硬皮病(SD)发病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Ⅰ,Ⅲ型胶原(COL-Ⅰ,Ⅲ)表达的关系,探讨硬皮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SD患者皮损中CTGF蛋白及COL-Ⅰ,Ⅲ蛋白表达,18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①CTGF在SD患者皮损的表达强于对照组,在系统性硬皮病(SSc)表达高于局限性SD(P均<0.001);②COL-Ⅰ在sD患者皮损的表达强于对照组,但在SSc组、局限性SD组间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COL-Ⅲ在SD患者皮损的表达与对照组相近(P>0.05);相关分析表明COL-Ⅰ与CTGF的表达呈正相关(r5SC=0.728,rSD=0.71,P均<0.01).结论 COL-Ⅰ与CTGF在SD患者皮肤硬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可能与SD的病理纤维化形成有关.

    作者:周茂松;YAN Yu-lin;罗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雷帕霉素对Colo-16细胞系Stat3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olo-16细胞系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处理Colo-16细胞,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ting法检测Colo-16细胞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雷帕霉素能够诱导Colo-16细胞凋亡,荧光染色可见细胞核染色质凝聚、核裂解的形态学改变;在雷帕霉素作用后Colo-16细胞Stat3,P-Stat3表达显著下调.结论 雷帕霉素能诱导Colo-16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3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魏志平;LI Yuan;刘彦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支原体液体培养结果的分析

    目的 探讨支原体液体培养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标本接种液体培养基,置37℃培养8~12h,再接种支原体固体培养基(A7),于37℃,5%~10%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2~7天,进行确认.结果 从支原体液体基浑浊度和颜色改变来判断结果的阳性不可靠性较大,与固体培养基鉴定结果比,其灵敏度为82.6%、特异度95.3%、假阳性4.7%、假阴性17.4%、符合率90.2%(P<0.05),方法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支原体培养都采用液体培养增菌和固体培养方法,使得支原体培养的假阳性、假阴性得到较好的控制.

    作者:邱东海;WANG Xiu-rong;叶艺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先天性厚甲征Ⅱ型一家系6例

    先证者男,22岁.自幼指(趾)甲增厚,呈褐色.10年前颈部出现粟粒大小丘疹,8年前颈部出现同样皮疹,6年前双手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甲变薄,后又增厚,5年前全身出现大小不等浅白色丘疹、结节,质硬,逐渐增大.诊断:先天性厚甲征Ⅱ型.

    作者:赵秀萍;XING Yu-mei;齐焕英;ZHANG Jian-zhong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帕珠沙星治疗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帕珠沙星注射液治疗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17例解脲脲原体感染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应用帕珠沙星和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5.00%)明显优于对照组(61.40%)(P<0.01),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帕珠沙星治疗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杨正凤;YU Hong-xia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银杏石榴煎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及其对VEGF,Pl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银杏石榴煎治疗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其时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EGF)及皮损组织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表达的影响.方法 治疗前后对银屑病患者皮损进行PASI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和正常人皮肤中PIGF表达变化.结果 ①银杏石榴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前PASI评分(32.814±14.768)较治疗后(2.858±1.813)明显下降(P<0.01);②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115.185±36.379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40.489±10.955pg/mL)(P<0.01),治疗后(68.012±23.016pg/mL)其水平明显下降(P<0.01);③患者皮损表皮及真皮中内皮细胞、炎症细胞可见明显PlGF阳性表达,治疗后阳性细胞表达减少(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及皮损中PlGF呈高表达,银杏石榴煎可明显降低它们的表达,是治疗银屑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QIANG Jian-feng;曹双林;CHEN Wei;姚登福;傅琳玲;符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残毁性掌跖角皮症1例

    患者女,38岁.双掌跖皮肤弥漫增生肥厚、双手(足)小指(趾)逐渐环缩35年.查体见双掌跖皮肤弥漫增生肥厚,双足小趾脱落,双手小指第一关节处缩窄呈圆环形深沟,收缩环远端指头红肿呈球状,右手小指疼痛明显,并伴有缩窄环处糜烂、渗出、结痂.诊断为残毁性掌跖角皮症.予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类中药口服,消炎止痛膏外敷治疗.1周后疼痛明显缓解,在随访中.

    作者:吴卫平;JING Hui-ling;卢晓;冯立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黄连等6味中药提取物对皮肤癣菌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目的 观察两种方法提取6味中药的成分对皮肤癣菌抑菌和杀菌作用,筛选抗真菌中药.方法 采用药基琼脂稀释法测定两种方法提取6味中药的成分对常见皮肤癣菌的MIC和MFC;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水提黄连、醇提蛇床子对红色毛癣菌抗真菌作用的形态学.结果 醇提蛇床子MIC范围0.020~0.156mg/mL,均值0.04mg/mL;醇提白藓皮分别为0.04~0.156mg/mL,0.156mg/mL;醇提黄连为0.156~1.250mg/mL,0.313mg/mL.醇提蛇床子MFC范围为0.080~0.313mg/mL,均值0.156mg/mL;醇提黄连分别为1.250~≥2.500mg/mL,2.500mg/mL.水提黄连和醇提蛇床子与红色毛癣菌分别作用2,8和24h,均表现出菌丝与孢子的连续性破坏过程.结论 醇提蛇床子、白藓皮和黄连对皮肤癣菌有较强抑制作用,醇提蛇床子对皮肤癣菌有较强杀菌作用.

    作者:王玲;LV Xue-lian;孙令;沈永年;刘维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组外用他扎罗汀乳膏,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8.89%,对照组为66.67%,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22.2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李小红;YU Jian-bin;张江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弥漫性非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6岁.双手、足角化过度20余年.2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十指发白,皮肤粗糙增厚,逐渐蔓延至指腹、手掌、手背、腕部、双足底、足背及踝部;约20余年前手、足皮肤增厚明显,呈蜡黄色斑块状,反复脱屑、皲裂,伴有疼痛,偶有瘙痒,双手活动受限,以右手为著;18年前出现指(趾)甲增厚、浑浊,口唇黏膜鲜红,口周出现红斑,伴少量脱屑;6年前左肘关节出现角化性红斑,上覆薄层片状鳞屑;3年前双手活动显著受限;1年前鼻背出现红斑,伴轻微瘙痒.

    作者:汪治国;曹碧兰;陈晓红;袁伟;黄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