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服及肌注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1对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疗效比较

陈前明;吴波;蒋存火

关键词:口服, 维生素, 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 疼痛, 感染性皮肤病, 皮肤症状, 疱疹病毒, 神经痛, 抗病毒, 水痘, 临床, 病人
摘要: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皮肤病,它以水疱及疼痛为主要表现,临床上采用抗病毒等治疗后,其皮肤症状基本可以得到缓解.但部分病人神经痛却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而传统治疗方法是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5例余肺切除术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余肺切除是同侧剩余肺的全部切除,指患侧曾经接受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原始肺叶切除、再次开胸将该侧剩余肺叶全部切除的手术方式.虽其终结果也属于一种全肺切除,但其手术指征、手术操作和术后并发症均与一期全肺切除有所不同.

    作者:张顺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爱母环与母体乐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爱母环与母体乐两种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对比性研究,以随机方法为824例健康育龄妇女分别放置两种不同IUD,其中爱母环420例,母体乐404例,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IUD 24个月的妊娠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和续用率分别为爱母环0.48%、0.48%、1.91%、95.7%,母体乐0.5%、5.2%、5.94%、86.38%.经统计学处理,两种IUD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爱母环脱落率、因症取出率低于母体乐(P<0.01);爱母环续用率高于母体乐 (P<0.01).副反应:爱母环异常出血率低于母体乐(P<0.01),爱母环白带增多率低于母体乐(P<0.05);腰腹痛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爱母环具有脱落率及因症取出率低、续用率高、副反应少的优点,是效果比较理想的 IUD.

    作者:郭芳;刘露;何雯;李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76例疗效观察

    柯沙奇病毒、埃可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因严重心律失常致阿斯综合征或急性泵衰竭而猝死,其潜在发展者致扩张性心肌病.

    作者:周敬荣;陈诚;孙绍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教育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办法,以往的人工流产手术几乎都在无麻醉下进行,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恐惧,且易致人工流产综合征.采用无痛人流术可有效地缓解疼痛及减少或避免人流综合征的发生,能解除早孕妇女人工流产时的痛苦,提高对手术的顺应性.

    作者:徐艳琼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对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干预

    20世纪70年代带锁髓内钉的出现使胫骨骨折的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胫骨骨折,以往考虑糖尿病本身并发症多、手术耐受性差、易感染等因素,而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治疗效果极差.为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合并糖尿病胫骨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我院2002年2月至2005年3月对16例该类病例使用自带锁髓内钉治疗,经过临床护理配合,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就该类病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敬雪梅;刘俊英;何平;周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显微镜下输卵管吻合术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宫外孕保守性手术新途径. 方法:回顾我院2002~2004年收治的21例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宫外孕患者,对其行切除病灶、显微镜下输卵管吻合术.结果:21例手术,19例吻合成功,17例输卵管通液及碘油造影证实再通,再通率88.9%.结论: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切除妊娠区域的同时行输卵管吻合术是一种积极、有效、可行的途径,值得推广.

    作者:牛剑峰;李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微创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2002~2005年,我院外二科进行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微创术36例,笔者将微创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田霞;刘代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的CT表现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l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骨科常见的难治病,致残率高,早期诊治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收集了18例临床证实的ANFH,对CT表现进行分析.

    作者:刘军;赖华;饶中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电针结合中药治疗面瘫 90例临床观察

    面瘫是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是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痿病类疾病,相当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周围性面神经炎.笔者自2001年7月至2006年1月运用电针加中药治疗面瘫9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蓉;宋建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口服及肌注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1对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疗效比较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皮肤病,它以水疱及疼痛为主要表现,临床上采用抗病毒等治疗后,其皮肤症状基本可以得到缓解.但部分病人神经痛却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而传统治疗方法是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

    作者:陈前明;吴波;蒋存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速涡轮钻在下颌阻生牙拔除中的应用体会

    下颌第三磨牙的拔除是口腔科门诊中常见的手术操作,特别是对近中低位水平阻生牙的拔除,因其位置的特殊性,用常规的拔除方法往往导致拔牙创口大,操作时间过长,术中术后出血较多,特别是术后反应较重.近年来,笔者在复杂阻生牙的拔除中,运用高速涡轮牙钻辅助常规方法拔牙,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世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笑气吸入无痛分娩对母儿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用于无痛分娩的有效性和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分娩的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及内科合并症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临产后按五点口述分级评分法,将评分分娩疼痛在3级及3级以上者80例,自愿接受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的产妇40例作为笑气组,无要求镇痛的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笑气组给予吸入50%笑气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对照组间断吸入氧气.观察分娩镇痛的有效率(参考Mulleetr镇痛强度评分法)、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新生儿出生情况、产妇桡动脉与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笑气组分娩镇痛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1);笑气组剖宫产率15.22%,明显低于对照组26.3%,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总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笑气可有效缓解分娩疼痛,大大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影响,是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简便的分娩方法.

    作者:陈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电刀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电刀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01年11月至2005年11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105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电刀组和手术刀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放置引流管的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指标.结果:电刀组手术时间较手术刀组有明显缩短(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电刀组较手术刀组显著减少(P<0.01).电刀组术后24 h引流量较手术刀组有显著减少(P<0.01).电刀组引流管放置时间较手术刀组明显缩短(P<0.01),电刀组和手术刀组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电刀在乳腺癌根治术中,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中视野清晰,术后引流量也明显减少,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未见增多.电刀在乳腺癌根治术中操作方便、简单、安全可行.

    作者:吴先麟;蔡巍;张光全;廖忠;马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鉴别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

    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血清CRP检测是损伤、炎症和感染的非特异性指标,可鉴别细菌和非细菌感染[1].

    作者:姜红;钟薇;舒丽红;郑洪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性角膜炎36例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是眼部带状疱疹病变的部分表现,是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的鼻睫神经时在角膜引起的病变,严重时还可引起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等.

    作者:宇成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抗菌药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特性及临床应用

    抗菌药包括抗生素(含半成品)类及化学合成类抗感染药物.这类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挽救了许多重症感染者的生命,确实功不可没.

    作者:陈素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Remifentanil)在腹腔镜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观察组(N=30)和芬太尼对照组(N=30).麻醉方法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并观察诱导前1 min、诱导后3 min、气管插管后1 min、气腹后5 min、放气后5 min及停药后5 min的HR、SPO2及无创SBP、DBP,同时观察麻醉苏醒时间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的血压、心率在插管后1 min、气腹后5 min、放气后5 min及停药后5 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儿的血压、心率较对照组平稳,且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使用瑞芬太尼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术后苏醒快,认为瑞芬太尼在腹腔镜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麻醉中具有比芬太尼更佳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许春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8例分析

    目的:分析食管癌手术治疗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探讨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其中机械吻合102例,手工吻合87例,共发生吻合口瘘8例(4.2%).结果:机械吻合时间145±16 min,手工吻合170±22 min,机械吻合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而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口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8例吻合瘘的病例与无吻合口瘘的营养状况作出比较分析,吻合口瘘组血白蛋白(36.0±7.1 g·L-1)较无吻合口瘘组(38.7±7.1 g·L-1)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操作不当是造成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通畅引流和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是吻合口瘘的主要治疗手段.延误诊断和不能有效及时地治疗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对于无临床症状的吻合口瘘,一般瘘口较小且局限,经抗炎、禁食、营养支持等治疗多可治愈.

    作者:刘青;王学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Barrett食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E)的病因、内镜下特征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探讨BE和食管腺癌的关系.方法:分析86例BE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诊断及病理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根据症状分为四组:烧心、反酸、吞咽不利、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在内镜下可分为全周型(40例)、岛型(28例)和舌型(18例).活组织检查结果示:胃底腺型上皮35例、胃贲门交界型上皮39例、特殊型柱状上皮12例.其中不典型增生者15例,尚未发现癌变.结论:BE是反流性食管炎发展的一种结果,其诊断需内镜和活组织检查,对BE的随诊观察可早期发现食管癌.

    作者:杨华元;雷健康;张明刚;韩春丽;卢家馨;施光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对48例慢阻肺急性期病人的生存质量调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为慢性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致使生存质量(QOL)下降.QOL是反映患者疾病及治疗对其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和社会活动等方面影响的综合指标,评价COPD病人的QOL能全面了解疾病对病人的影响.本文对48名COPD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价影响COPD病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明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成都市医学信息所、成都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