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76例疗效观察

周敬荣;陈诚;孙绍武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 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 严重心律失常, 扩张性心肌病, 潜在发展, 临床表现, 病原体, 泵衰竭, 症状, 猝死, 阿斯
摘要:柯沙奇病毒、埃可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因严重心律失常致阿斯综合征或急性泵衰竭而猝死,其潜在发展者致扩张性心肌病.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430株小儿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性的情况.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鉴定及药敏仪,对我院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708例小儿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430株细菌,占60.7%,其中分离株数占前6位的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占22.6%、流感嗜血杆菌占19.8%、大肠埃希菌占19.5%、肺炎克雷伯菌占6.5%、卡他布兰汉菌占5.6%、金葡菌占4.9%.结论:细菌是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有条件的医院开展呼吸道感染细菌学及药敏检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杨亚静;张砺;夏万敏;鄢力;谢诚;樊映红;黄成;王小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口服及肌注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1对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疗效比较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皮肤病,它以水疱及疼痛为主要表现,临床上采用抗病毒等治疗后,其皮肤症状基本可以得到缓解.但部分病人神经痛却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而传统治疗方法是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

    作者:陈前明;吴波;蒋存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教育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办法,以往的人工流产手术几乎都在无麻醉下进行,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恐惧,且易致人工流产综合征.采用无痛人流术可有效地缓解疼痛及减少或避免人流综合征的发生,能解除早孕妇女人工流产时的痛苦,提高对手术的顺应性.

    作者:徐艳琼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02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之一,其发生率国内报道为0.3%~7.2%[1].近年来随着B超的普及以及高龄产妇的增加,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及诊断率均有上升趋势.本文对我院199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0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刺配合手法和针刺配合牵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显效率78.34%,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显效率61.66%,总有效率93.33%.两组在治愈显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针刺配合牵引治疗.

    作者:郑崇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改良式剖宫产术1 366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选择有剖宫产手术指征、无下腹部手术史的产妇共1 366例,同时选取与其指征相同的行传统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 366例进行对照观察.两组在年龄、孕周、手术指征及麻醉方法选择上基本相同,其构成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好且美观,手术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44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子宫动脉预处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预先处理子宫动脉后再切除子宫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4例腹腔镜下先游离阻断子宫动脉后行子宫切除术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156.7 min,平均出血116.1 mL,平均29 h开始排气,平均住院4.6 d.结论:腹腔镜手术中预先游离、阻断子宫动脉后再切除子宫,可减少术中出血,利于术中暴露,是一种实用、简便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月芳;何雯;胡金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58例严重踝关节旋前类骨折脱位临床分析

    我院外科1991年1月至2004年11月共收治严重踝关节旋前类骨折脱位58例,根据受伤情况和骨折分度的不同,分别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大部分病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现针对该类型病人的受伤机理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孙永胜;管锡普;冯祥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TCD对62例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分析

    目的:探讨TCD对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AIV)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诊断为VBAIV的患者进行TCD常规检查及转颈时基底动脉流速的变化.结果:62例中老年人VBAIV异常率为82.2%,转颈后基底动脉流速明显下降,转颈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转颈后基底动脉血流下降大于20%者提示椎基底动脉系统代偿能力差,存在椎基底动脉狭窄等病变的可能.TCD检查简单、方便,对脑血管和脑血流状态反映较灵敏,对该病的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作者:黄红英;翟秀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76例疗效观察

    柯沙奇病毒、埃可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因严重心律失常致阿斯综合征或急性泵衰竭而猝死,其潜在发展者致扩张性心肌病.

    作者:周敬荣;陈诚;孙绍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速涡轮钻在下颌阻生牙拔除中的应用体会

    下颌第三磨牙的拔除是口腔科门诊中常见的手术操作,特别是对近中低位水平阻生牙的拔除,因其位置的特殊性,用常规的拔除方法往往导致拔牙创口大,操作时间过长,术中术后出血较多,特别是术后反应较重.近年来,笔者在复杂阻生牙的拔除中,运用高速涡轮牙钻辅助常规方法拔牙,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世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48例的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CRF)病人都有严惩贫血[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贫血的主要红物并且疗效确切,但若护理人员对药物掌握不当可给患者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作者:胥丽;杨俊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0 150例临床报告

    目的:报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分析自1991年4月至2006年2月10 15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情况,介绍两点关键技术,即自制深部打结器和缝扎胆囊三角系膜技术.结果:全组小切口手术成功9 785例(96.4%),延长切口365例(3.6%).严重并发症有:胆管损伤12例(0.12%),横结肠损伤4例(0.04%),术中大出血8例(0.08%),漏胆25例(0.25%),死亡4例(0.04%).结论: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的基础上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光全;徐荣华;廖忠;吴先麟;何方;廖国庆;程泰煦;何茂良;李玲;袁波;随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718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18例泌尿系结石病例.结果:纯中药治疗232例,排净率53.88%;中药加体外震波碎石加推按运经仪综合治疗486例,排净率96.09%.后者排净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①结石直径<0.4 cm不需碎石,用中药加推按运经仪治疗即可.②结石直径>0.8 cm应先行碎石,再用中药加推按运经仪治疗.

    作者:李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Barrett食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E)的病因、内镜下特征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探讨BE和食管腺癌的关系.方法:分析86例BE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诊断及病理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根据症状分为四组:烧心、反酸、吞咽不利、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在内镜下可分为全周型(40例)、岛型(28例)和舌型(18例).活组织检查结果示:胃底腺型上皮35例、胃贲门交界型上皮39例、特殊型柱状上皮12例.其中不典型增生者15例,尚未发现癌变.结论:BE是反流性食管炎发展的一种结果,其诊断需内镜和活组织检查,对BE的随诊观察可早期发现食管癌.

    作者:杨华元;雷健康;张明刚;韩春丽;卢家馨;施光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Remifentanil)在腹腔镜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观察组(N=30)和芬太尼对照组(N=30).麻醉方法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并观察诱导前1 min、诱导后3 min、气管插管后1 min、气腹后5 min、放气后5 min及停药后5 min的HR、SPO2及无创SBP、DBP,同时观察麻醉苏醒时间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的血压、心率在插管后1 min、气腹后5 min、放气后5 min及停药后5 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儿的血压、心率较对照组平稳,且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使用瑞芬太尼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术后苏醒快,认为瑞芬太尼在腹腔镜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麻醉中具有比芬太尼更佳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许春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雅皓乳膏对青少年慢性龈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雅皓乳膏对青少年慢性龈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慢性龈缘炎的青少年患者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雅皓乳膏)和对照组(普通牙膏),每组各24例.记录基线、用药后2周和4周时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和菌斑指数(PLI)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指标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雅皓乳膏局部应用对于青少年慢性龈缘炎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洛伟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8例分析

    目的:分析食管癌手术治疗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探讨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其中机械吻合102例,手工吻合87例,共发生吻合口瘘8例(4.2%).结果:机械吻合时间145±16 min,手工吻合170±22 min,机械吻合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而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口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8例吻合瘘的病例与无吻合口瘘的营养状况作出比较分析,吻合口瘘组血白蛋白(36.0±7.1 g·L-1)较无吻合口瘘组(38.7±7.1 g·L-1)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操作不当是造成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通畅引流和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是吻合口瘘的主要治疗手段.延误诊断和不能有效及时地治疗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对于无临床症状的吻合口瘘,一般瘘口较小且局限,经抗炎、禁食、营养支持等治疗多可治愈.

    作者:刘青;王学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哮喘91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哮喘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91例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老年哮喘患者年龄60~89 岁,呼吸道感染诱发78例(85.71%),有基础疾病者90例(98.90%),中重度及以上发作79例(86.81%);发生呼吸衰竭65例(71.43%).结论:老年哮喘患者基础疾病多,肺功能差,多为重症哮喘,易发生呼吸衰竭及多种并发症.系统正规治疗率低,应加强哮喘病人的教育和管理.

    作者:余阗;王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抗菌药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特性及临床应用

    抗菌药包括抗生素(含半成品)类及化学合成类抗感染药物.这类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挽救了许多重症感染者的生命,确实功不可没.

    作者:陈素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成都市医学信息所、成都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