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F-Ⅱ型固定加Cage椎体间植入治疗腰椎滑脱31例疗效观察

邹岩山

关键词:椎体间, 植入治疗, 腰椎滑脱, 现报告如下, 内固定, 应用, 随访
摘要: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RF-Ⅱ型内固定加Cage椎体间植入治疗腰椎滑脱31例,并随访1~6年,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干预

    20世纪70年代带锁髓内钉的出现使胫骨骨折的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胫骨骨折,以往考虑糖尿病本身并发症多、手术耐受性差、易感染等因素,而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治疗效果极差.为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合并糖尿病胫骨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我院2002年2月至2005年3月对16例该类病例使用自带锁髓内钉治疗,经过临床护理配合,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就该类病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敬雪梅;刘俊英;何平;周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8例分析

    目的:分析食管癌手术治疗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探讨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其中机械吻合102例,手工吻合87例,共发生吻合口瘘8例(4.2%).结果:机械吻合时间145±16 min,手工吻合170±22 min,机械吻合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而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口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8例吻合瘘的病例与无吻合口瘘的营养状况作出比较分析,吻合口瘘组血白蛋白(36.0±7.1 g·L-1)较无吻合口瘘组(38.7±7.1 g·L-1)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操作不当是造成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通畅引流和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是吻合口瘘的主要治疗手段.延误诊断和不能有效及时地治疗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对于无临床症状的吻合口瘘,一般瘘口较小且局限,经抗炎、禁食、营养支持等治疗多可治愈.

    作者:刘青;王学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显微镜下输卵管吻合术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宫外孕保守性手术新途径. 方法:回顾我院2002~2004年收治的21例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宫外孕患者,对其行切除病灶、显微镜下输卵管吻合术.结果:21例手术,19例吻合成功,17例输卵管通液及碘油造影证实再通,再通率88.9%.结论: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切除妊娠区域的同时行输卵管吻合术是一种积极、有效、可行的途径,值得推广.

    作者:牛剑峰;李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速涡轮钻在下颌阻生牙拔除中的应用体会

    下颌第三磨牙的拔除是口腔科门诊中常见的手术操作,特别是对近中低位水平阻生牙的拔除,因其位置的特殊性,用常规的拔除方法往往导致拔牙创口大,操作时间过长,术中术后出血较多,特别是术后反应较重.近年来,笔者在复杂阻生牙的拔除中,运用高速涡轮牙钻辅助常规方法拔牙,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世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Remifentanil)在腹腔镜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观察组(N=30)和芬太尼对照组(N=30).麻醉方法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并观察诱导前1 min、诱导后3 min、气管插管后1 min、气腹后5 min、放气后5 min及停药后5 min的HR、SPO2及无创SBP、DBP,同时观察麻醉苏醒时间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的血压、心率在插管后1 min、气腹后5 min、放气后5 min及停药后5 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儿的血压、心率较对照组平稳,且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使用瑞芬太尼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术后苏醒快,认为瑞芬太尼在腹腔镜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麻醉中具有比芬太尼更佳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许春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自拟参斛开胃汤配合灸法治疗儿童厌食症110例临床观察

    儿童厌食指由脾胃失调、不欲进食甚至拒食的疾病.长期厌食严重影响儿童体格发育及健康.笔者于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应用自拟参斛开胃汤配合灸足三里、中脘穴治疗小儿厌食症11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宁;黄乐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82例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做好心理护理、预防感染、生活护理及功能锻炼.结果:82例患儿中51例症状明显缓解, 28例病情好转,96.3%预后良好.结论:加强整体护理比单独药物治疗更有利于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缓解症状,康复身体.

    作者:尹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RF-Ⅱ型固定加Cage椎体间植入治疗腰椎滑脱31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RF-Ⅱ型内固定加Cage椎体间植入治疗腰椎滑脱31例,并随访1~6年,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岩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25例余肺切除术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余肺切除是同侧剩余肺的全部切除,指患侧曾经接受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原始肺叶切除、再次开胸将该侧剩余肺叶全部切除的手术方式.虽其终结果也属于一种全肺切除,但其手术指征、手术操作和术后并发症均与一期全肺切除有所不同.

    作者:张顺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泰素分别与卡铂及顺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泰素(TAX)加卡铂(CBP)及泰素加顺铂(DDP)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泰素加卡铂18例及泰素加顺铂20例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泰素联合卡铂组近期有效率为38.9%,泰素联合顺铂组为40.0%,两组均无完全缓解病例;两组的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及呕吐、脱发等.结论:泰素加卡铂及泰素加顺铂均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安全的化疗方案,毒性反应可耐受.两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别.

    作者:谭兴超;陈洪明;邓中华;金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阿司匹林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16例疗效观察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免疫系统活化和内皮细胞广泛损害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血管炎,可引起多器官损害和代谢紊乱.我院采用阿司匹林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甘雨新;李泸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TCD对62例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分析

    目的:探讨TCD对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AIV)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诊断为VBAIV的患者进行TCD常规检查及转颈时基底动脉流速的变化.结果:62例中老年人VBAIV异常率为82.2%,转颈后基底动脉流速明显下降,转颈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转颈后基底动脉血流下降大于20%者提示椎基底动脉系统代偿能力差,存在椎基底动脉狭窄等病变的可能.TCD检查简单、方便,对脑血管和脑血流状态反映较灵敏,对该病的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作者:黄红英;翟秀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02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之一,其发生率国内报道为0.3%~7.2%[1].近年来随着B超的普及以及高龄产妇的增加,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及诊断率均有上升趋势.本文对我院199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0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改良式剖宫产术1 366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选择有剖宫产手术指征、无下腹部手术史的产妇共1 366例,同时选取与其指征相同的行传统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 366例进行对照观察.两组在年龄、孕周、手术指征及麻醉方法选择上基本相同,其构成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好且美观,手术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44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子宫动脉预处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预先处理子宫动脉后再切除子宫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4例腹腔镜下先游离阻断子宫动脉后行子宫切除术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156.7 min,平均出血116.1 mL,平均29 h开始排气,平均住院4.6 d.结论:腹腔镜手术中预先游离、阻断子宫动脉后再切除子宫,可减少术中出血,利于术中暴露,是一种实用、简便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月芳;何雯;胡金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和瘦素动态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瘦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它们与脑梗死病情严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在发病后24 h内入院.分别在入院后d 1、d 3、d 7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动态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及瘦素的水平,采用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ESS)评价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同时检测3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和瘦素水平在发病后d 1、d 3、d 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SS评分与IL-8水平间有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8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肿瘤坏死因子-α和瘦素水平增高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标志.

    作者:陈国芳;耿德勤;蔚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对48例慢阻肺急性期病人的生存质量调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为慢性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致使生存质量(QOL)下降.QOL是反映患者疾病及治疗对其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和社会活动等方面影响的综合指标,评价COPD病人的QOL能全面了解疾病对病人的影响.本文对48名COPD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价影响COPD病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明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0 150例临床报告

    目的:报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分析自1991年4月至2006年2月10 15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情况,介绍两点关键技术,即自制深部打结器和缝扎胆囊三角系膜技术.结果:全组小切口手术成功9 785例(96.4%),延长切口365例(3.6%).严重并发症有:胆管损伤12例(0.12%),横结肠损伤4例(0.04%),术中大出血8例(0.08%),漏胆25例(0.25%),死亡4例(0.04%).结论: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的基础上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光全;徐荣华;廖忠;吴先麟;何方;廖国庆;程泰煦;何茂良;李玲;袁波;随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笑气吸入无痛分娩对母儿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用于无痛分娩的有效性和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分娩的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及内科合并症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临产后按五点口述分级评分法,将评分分娩疼痛在3级及3级以上者80例,自愿接受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的产妇40例作为笑气组,无要求镇痛的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笑气组给予吸入50%笑气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对照组间断吸入氧气.观察分娩镇痛的有效率(参考Mulleetr镇痛强度评分法)、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新生儿出生情况、产妇桡动脉与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笑气组分娩镇痛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1);笑气组剖宫产率15.22%,明显低于对照组26.3%,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总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笑气可有效缓解分娩疼痛,大大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影响,是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简便的分娩方法.

    作者:陈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Barrett食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E)的病因、内镜下特征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探讨BE和食管腺癌的关系.方法:分析86例BE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诊断及病理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根据症状分为四组:烧心、反酸、吞咽不利、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在内镜下可分为全周型(40例)、岛型(28例)和舌型(18例).活组织检查结果示:胃底腺型上皮35例、胃贲门交界型上皮39例、特殊型柱状上皮12例.其中不典型增生者15例,尚未发现癌变.结论:BE是反流性食管炎发展的一种结果,其诊断需内镜和活组织检查,对BE的随诊观察可早期发现食管癌.

    作者:杨华元;雷健康;张明刚;韩春丽;卢家馨;施光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成都市医学信息所、成都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