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邓应忠;曹晨;郑兴萍

关键词:高血压, 辛伐他汀, 高敏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早期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方法 140例原发性高血压低危、中危患者,根据个体情况控制血压达标后,加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hs-CRP、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体重指数(BMI)、血压等指标.结果 加用辛伐他汀片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可明显降低hs-CRP、LDL、BMI、血压,升高H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异常等参与高血压病发病过程,早期加用辛伐他汀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改善脂质代谢等,防治或延迟高血压痛发生靶器官损害,以期改善其进程.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3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儿科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3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也可引起全身各个系统不同程度损害,36例患儿经阿奇霉素和支持治疗后全部临床痊愈.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要警惕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使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宫宏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卡维地洛与缬沙坦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与缬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7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病例,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卡维地洛与缬沙坦联合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肖荣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虎力散胶囊外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验证虎力散胶囊外用治疗骨性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并分为A组(虎力散胶囊组)54例,B组(理疗组)27例进行临床时比观察.结果 A组和B组CR+PR率分别为92.6%和33.3%,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虎力散胶囊外用是缓解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凯;雷仲民;黄明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扁桃体剥离术72例临床分析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黏膜和淋巴组织炎症,而慢性扁桃体炎多是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及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1].扁桃体剥离术是手术治疗急性及慢性扁桃体炎的常用方法,但是临床上务必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及禁忌症,同时一旦发生了术后并发症要积极正确处理.目的 总结扁桃体剥离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积累临床经验提高手术技能.方法 对2010年2月-2011年11月我院收入的72例符合手术的患者行扁桃体剥离术,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部分患者出现了手术并发症.结论 扁桃体剥离术是扁桃体切除的常见方法,效果显著,但需要小心谨慎;对术后出现出血、切口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等要积极防治.

    作者:计学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创面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远端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5月-2012年3月我院选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足创面的病例45例,术后38倒随访6个月-3年不等.结果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45例,完全成活41例;1例改行其他术式(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其中3例患者边缘有部分坏死,在经皮片移植后完全愈合,皮瓣携带股外侧皮神经并将其与受区皮神经吻合15例.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手足创面的良好方法.

    作者:吴昌盛;付义刚;李平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联合曲美他嗪(TMZ)治疗对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老年心力衰竭(HFNE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入选96例HFNEF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与曲美他嗪组(TMZ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TMZ组在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使用曲美他嗪20mg口服,3次/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及6月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T-前端B型钠尿肽(NT-proBNP).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AEDD)、hsCRP、NT-proBNP明显降低,LVEF、VE/VA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TMZ组3个月及6个月后hsCRP、NT proBNP、LAEDD明显降低,LVEF、VE/VA升高明显(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在TMZ组有降低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TMZ治疗可能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抗炎等机制提高老年患者心功能,可能有改善左室重构作用.

    作者:黄惠敏;张在勇;张稳柱;梁伟杰;李健豪;陈国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PACS诊断工作站主机使用小机箱故障分析与排除

    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磁共振、平板DSA等影像设备投入使用,PACS系统网络影像数据量激增,大部分数年前配置的诊断工作站硬件已不能满足大批量影像数据下载和分析诊断的要求,同时部分前期配置的诊断工作站硬件老化需要更新.在升级诊断工作站过程中,正确合理选择主机箱对保证诊断工作站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现将我院升级PACS诊断工作站过程中因选用小机箱出现的故障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苏伟;卢德玮;王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坤泰胶囊在卵巢早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早衰(POF)患者的中药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6年9至2012年8月收治的43例无生育要求的卵巢旱衰患者,于旱卵泡期进行内分泌激素测定,经阴道B超检查,给予中药坤泰胶囊治疗.结果 治疗后38例患者有月经来潮,血清性激素水平较前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结论 坤泰胶囊可改善卵巢早衰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缓解卵巢功能.

    作者:马新想;张富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目的 了解“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为构建新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调查医护人员、住院患者、分管副院长及护理部主任就对“整体护理”的认知和态度.结果 医务人员认为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为服务态度,患者认为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为医疗技术.结论 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更有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DAVID系统探测射野大小和剂量偏差能力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 检测DAVID系统对射野大小和剂量偏差的探测能力,为IMRT治疗中的实时验证提供依据.方法 西门子ARTISTEZ直线加速器,选择6MVX线,每次出束照射100 MU,确定DAVID的小测量射野.选择小测量射野以及5×5、10×10、20×20、30×30、40×40 cm×cm射野,改变射野大小和剂量,利用DAVID进行测量.结果 小测量射野为2 cm×2 cm.射野2×2、5×5、10×10 cm×cm,分别在X和Y方向变化1mm,测量的偏差值在1.01%-37.62%之间.射野20×20、30×30、40×40 cm×cm,分别在X方向上变换1和2mm,偏差在-0.94%~0.95%之间;在X方向上变换3mm,偏差分别为1.59%、1.23%和-1.13%;在Y方向上改变1 mm,偏差分别为3.07%、3.52%和-3.46%.剂量从100MU变为98MU和99MU,偏差在-1.03~-2.07%之间;变为101MU,偏差在0.86~1.28%;变为102MU,偏差在1.58~2.00%.结论 对于射野2×2、5×5、10×10 cm×cm,DAVID在X和Y方向上探测射野偏差的能力均为1 mm;对于20×20、30×30、40×40 cm×cm的射野,在X和Y方向上探测偏差的能力分别为3mm和1mm.DAVID在Y方向上探测射野大小的偏差的能力强于X方向;对射野及剂量的增大和减小具有判断能力,若增大则偏差值为正,反之则为负.

    作者:徐慧军;李玉;张素静;刘小亮;吴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痉挛性脑瘫4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讨论痉挛型脑性瘫痪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疗效.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所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进行治疗,具体流程为中药熏洗-康复训练-针灸按摩-蜡疗(康复训练和中药熏洗相结合).结果 本组428例,802个下肢,随访平均3.3年,优124例,良243例,差61例,优良率85.7%.结论 针对痉挛性脑瘫所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采用“康复训练和中药熏洗相结合”,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小,效果满意.

    作者:刘洪峰;毛泽军;郑春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滋阴通淋汤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滋阴通淋汤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2月 2012年1月收治的慢性尿路感染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滋阴通淋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随访6个月,比较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随访期间复发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滋阴通淋汤治疗慢性尿路感染效果显著,可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腕部电烧伤患者创面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近3年(2009.4-2012.4)来收治的46例腕部电烧伤患者的创面处理方法与功能恢复程度或截肢之间的关系.结果 早期行切开减压、清创,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患肢较非手术疗法或晚期手术患肢的功能恢复好,愈合时间短,早期切开减压比未切开减压截肢率降低.结论 早期切开减压、扩创、皮瓣修复是腕部电烧伤创面修复的较好方法,可降低截肢率.

    作者:于新国;郭瑜峰;李梅;陈浩杰;赵琳;宋新刚;朱维平;陈国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1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早期血象分析

    目的 了解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早期血象变化情况,探讨其辅助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 对11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发病早期采集EDTA-k2抗凝静脉血,使用Sysmex XT-2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分析,同时对符合复检要求和医生申请镜检的共76份标本推片作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两种结果进行整体综合分析.结果 11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早期血常规结果中,WBC计数高同时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高者58例,占50%; WBC计数低同时淋巴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高者46例,占39.7%.76份血涂片镜检结果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比例>5%者28份,其中在20%-30%范围者3份;异型淋巴细胞比例>2%者32份,其中在5%-10%范围者12份,大于10%者4份.红系和血小板系无显著变化.结论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A组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但血常规结果显示早期大约有50%的患者合并细菌感染,血涂片结果显示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双重性.及时检查患者血象可辅助临床医生鉴别诊断疱疹性咽峡炎及感染类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赵理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目的 探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于2009年4月-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护理,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负面情绪改善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及负面情绪改善效果明显要好,对医护人员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更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效果较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较高.

    作者:吴翠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改善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疼痛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与镇痛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h与72h疼痛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疼痛抑制效果显著改善.观察组术后72h镇痛药物应用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讨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显著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对于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素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早产儿132例的产科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3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经过临床精心的护理以及医生正确的治疗,除2例严重窒息合并肺炎死亡,其余130例均痊愈出院,存活率为98.48%.结论 早产儿的护理工作是一项全面、细致、动态的连续过程,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掌握护理技术,认真、仔细的做好护理的每一项工作.

    作者:宋兴英;刘东敏;路宜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60例肺系疾病胸部X线表现与支气管镜检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肺部疾病患者胸部X线表现与支气管镜检查之间的关联性,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60例肺部疾病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与支气管镜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临床诊断、X线表现、支气管镜检查发现等方面研究其特点.结果 60例病例中鉴别诊断为多,占50%(30/60),肺结核占40%(24/60).肺部其它疾病者占10%(6/60);检出肺部肿瘤6例,占总数的10%.X线表现多数同时出现2种或2种以上病变形态,以斑片、结节、索条状阴影居多(占40%);X线表现有病灶者,支气管镜检均有异常发现,支气管镜栓出肺部肿瘤的病例在胸部X线呈肺不张、块状影及弥漫性病变的病例中占40%(6/15).在60例病例中发现有4组病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2例诊断Ⅲ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病例均为中、青年女性,X线检查病灶多在中、下肺野,镜下多见干酪样坏死物,占总病例的20%.5例支气管镜检发现粘膜呈纵行皱襞样变的病例年龄大于60岁,X线表现为肺不张及肺化脓症.6例镜后病理检查出“炎性上皮细胞”的病例镜下发现相应病变部位支气管管腔狭窄及管腔内结节凸起,X线表现不一.6例检出肺癌的病例其X线表现相应肺部病变部位与支气管镜检阳性发现部位基本一致.结论 胸部X线表现与支气管镜检阳性发现有明显的关联性,胸部X线影像学检查可确定支气管镜检查的重点病变部位.

    作者:何琪;刘艳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00例在治疗期间给予药物、饮食、运动及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指导,对照组100例只进行常规护理,在患者治愈过程中进行调查随访.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指导的试验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生活行为、服药依从性)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治疗老年高血压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冯宇翔;陈利静;张静;陈亚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子宫颈癌前病变宫颈局部治疗和切除性治疗对转归的影响分析

    目的 子宫颈前病变宫颈局部治疗和切除性治疗对归转的影响分析.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7月入院门诊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2-3的15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的是子宫颈癌前病变切除性治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宫颈局部治疗.结果 切除性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消失几率高于与局部治疗.结论 对于CIN2-3的患者,宫颈切除性治疗的效果要明显高于宫颈局部治疗,该方法普遍具有操作简单,微创,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点,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朱红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