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性氧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介导高糖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姜丁文;刘畅;王筠;梅晰凡;王欣燕

关键词:高糖, 活性氧, P53, 心肌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和p53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通路在高糖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25mmol/L)、高糖+抗氧化剂组(抗氧化剂浓度为10mmol/L)和高糖+p53抑制剂组(p53抑制剂浓度为50μmol/L).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分光光度计检测上清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对各组细胞p53和Caspase-9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和ROS明显升高(P<0.01),上清液中的SOD含量明显降低(P<0.01),Caspase-9(P<0.01)和线粒体蛋白p53表达增多(P<0.01).与高糖组相比,高糖+抗氧化剂组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和ROS明显降低(P<0.01),上清液中SOD明显升高(P<0.01),Caspase-9(P<0.01)和线粒体蛋白p53表达减少(P<0.01).与高糖组相比,高糖+p53抑制剂组的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和ROS明显降低(P<0.05),上清液中SOD含量升高(P<0.05),Caspase-9(P<0.01)和线粒体蛋白p53表达减少(P<0.01).结论 高糖可能通过产生的活性氧介导p53转位到线粒体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病人的抢救护理

    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主要发生于胆碱能危象高峰之后和诱发神经毒性之前,临床上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涉及部位有屈肌、肢体近端肌、颅脑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引起中枢性和周围性呼吸衰竭而致死.现将我科近几年来收治的中间综合征病人的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闫桂花;谢秀霞;王钦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儿科疾病中的诊断体会

    目的 总结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体会,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我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送检的68例儿童骨髓穿刺合格标本的细胞形态学诊断或细胞化学染色的结果并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骨髓细胞学诊断结果符合率高的分别是缺铁性贫血91.67%,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占88.89%,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占86.5%.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多种血液病可直接诊断.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儿科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对于临床上原因不明的发热,肝脾肿大,贫血,恶病质血涂片发现可疑细胞或血细胞不明原因的增多或减少等情况,更能体现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作者:莫和国;隋洪;陈光辉;郭周庆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疾病谱改变,肺癌、食管癌等肿瘤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作者:袁俊建;郭杨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78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胫骨远端内侧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后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跟踪随访6-24个月,疗效评定采用Ovadia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功能评价为标准,优42例,良2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1.0%.结论 胫骨远端内侧型解剖钢板在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具有操作技术简单、疗效确切、创伤小、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法,适合医院推广采用.

    作者:王秀士;孙建;刘烨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中医综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4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慢性腰肌劳损患者43例,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慢性腰肌劳损患者43例,本组患者给予以下治疗.①中药:根据具体分型辩证用药.寒湿型采用独活寄生汤.湿热型采用四妙汤.肾虚型患采用肾气丸加减.淤血型采用身痛逐淤汤加减.②腰部肌肉锻炼:采用拱桥、飞燕式、双手攀足、拧腰后举等锻炼方法.③外用药涂抹患处:采用本院自制中药药酒涂抹患处.主要成分有乳香、没药、血竭、自然铜、穿山甲、木瓜、肉桂、川芍等组成.本组患者疗程为2周,治疗结束后,患者继续行功能锻炼.并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前视觉疼痛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部功能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腰肌劳损疼痛症状和腰部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熊翊华;陈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519例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EBV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提高对EBV感染的认识.方法 对519例经实验室确定为EBV感染的住院患儿,回顾性分析临床症状、疾病诊断和治疗转归.结果 EBV感染患儿起病症状不一,症状以发热多见396例(76.30%),其它依次为咽痛363例(69.94%)、颈淋巴结肿大256例(49.33%)、咳嗽156例(30.06%)、皮疹110例(21.19%)、眼睑水肿37例(7.13%)、肉眼血尿7例(1.35%)、惊厥4例(0.77%)等;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引起疾病多种多样,FBV感染所致的典型表现307例(59.15%),非典型表现212例(40.85%).结论 儿童EB病毒感染症状多样,累及系统多,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及早作相应的检查才能减少误诊率,并进行合理治疗.

    作者:王亚军;王尚昆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MRI在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RI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02例膝关节损伤后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02例患者中,同时发现上述3类损伤的复合性损伤患者共52例(50.9%),发现上述三类中两者的复合损伤患者25例(24.5%),发现三者之一的单纯损伤患者仅20例(19.5%).结论 MRI是膝关节损伤后不可或缺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作者:余晓莉;李晓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是肝脏移植、肝脏肿瘤切除及失血性休克等疾病和手术共同经历的一个多因子参与的病理过程[1].是缺氧器官细胞损伤在恢复氧供后损伤加重的现象,是术后肝功能异常、原发性肝移植无功能、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作者:庞世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IGF-2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1],S100B蛋白是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反映神经细胞损伤的标记物,目前国内外尚无报道给予IGF-2后脑缺血灌注区S100B蛋白的动态观察,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剂量IGF-2对缺血性卒中脑缺血再灌注区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研究其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 取66只SD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n=6)、脑缺血再灌注组(n=15)、IGF-2治疗组(低剂量组n=15、中等剂量组n=15、高剂量组n=15),按再灌注时间分为3个亚组,亚组15只(12h组5只、1d组5只、3d组5只);脑缺血1h后开始再灌注.免疫组化采用SABC法,检测脑缺血不同时间大脑皮层S100B蛋白,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缺血中心和周围区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结果 凋亡检测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IGF-2中等剂量治疗组与高剂量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IGF-2低剂量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S100B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IGF-2中等剂量治疗组与高剂量组S100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IGF-2低剂量组S100B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在凋亡细胞与S100B蛋白表达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GF-2可促进S100B蛋白表达减少,凋亡细胞教明显减少,可能是IGF-2产生脑保护机制的原因之一;推测IGF-2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存在量效关系,随治疗剂量增加可能疗效改善.

    作者:周铁柱;车玉琴;康志伟;张晓光;陈雪;胡晓颖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脑外伤导致癫痫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资料,探讨外伤后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外伤性癫痫与颅脑损伤类型,以及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损伤部位的关系.结合临床资料,研究癫痫与损伤类型、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脑电图检查情况及损伤部位的关系.结果 开放性脑损伤癫痫发生(27.41%),明显高于闭合性脑损伤(8.52%);重伤癫痫发生率(22.09)明显高于轻伤(4.96%);顶叶损伤癫痫发生率高(54.77%);外伤性癫痫首次脑电图检查异常率为80.85%.结论 开放性颅脑损伤与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癫痫的发生率分别为29.73%和5.64%,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1);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及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的癫痫发生率分别为16.94%、20.51%和10.53%,明显高于CT检查未见颅内明显异常的颅脑损伤患者的癫痫发生率1.02%(P<0.05).脑外伤后继发性癫痫以开放性损伤、重度损伤发生率高,顶叶损伤易发生癫痫,以部分性发作居多,脑电图检查在本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凹陷性颅骨骨折可能是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

    作者:衣服新;栗文彬;白敬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糖尿病并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4层CT血管成像分析

    目的 采用64层CT血管成像(CTA)探讨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特点.方法 100例临床确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高血压组(HP)及糖尿病并高血压组(DM+HP);分别为32例、31例和37例.使用64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A检查,采用动脉造影的12分段积分法将下肢动脉分为12节段,分析各个血管节段的癍块分布情况(斑块检出率)及斑块性质,并分别对各个节段的官腔狭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膝部以上大动脉(腘动脉及其以上血管)病变中,三组血管的斑块检出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以混合斑块为主,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三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膝部以下小动脉病变中,三组血管的斑块检出率中DM+HP组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DM组(P<0.05)及HP组(P<0.05),且DM+HP组的狭窄积分高于DM组(P<0.05)及HP组(P<0.05),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M+HP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较单纯DM组及HP组患者更为严重,以膝下终末血管受累明显,钙化斑块多见.

    作者:明小敏;张祥林;郑石磊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3例IABP应用过程中故障观察与处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心血管内外科抢救泵衰竭时重要的辅助循环方法[1].本文回顾性分析23例IABP泵辅助治疗中出现故障的原因,探讨出现故障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平;徐锦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哮喘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呼吸科门诊和呼吸科病房收集婴幼儿哮喘70例,随机分为孟鲁司特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病情予相应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比较二组6月、1年、2年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喘息发作次数、咳嗽和喘息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年随访中,治疗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哮喘长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崔建坡;赫延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已确诊的3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症状评分,并根据治疗对象能够接受的治疗方案分成A、B治疗组.A组101人接受抗生素+短波+中成药治疗;B组279人接受抗生素+前列腺按摩+中成药治疗.治疗期间观察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结果 二组经治疗后NIH-CPSI症状评分及前列腺液的白细胞计数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总有效率达76.31%,其中A组更有效,有效率为85.15%,二种方法治疗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慢性前列腺炎需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在不同的物理治疗方法中,电热疗法更有利于前列腺血液的增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代谢产物的排出,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和疗效的提高.

    作者:叶建;谢卫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息肉39例的内镜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经内镜下射频治疗十二指肠息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39例经胃镜检查证实的十二指肠息肉53颗进行内镜下射频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39例53颗息肉经内镜下根据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不同分别采用射频活检钳钳灼、点灼、射频圈套电凝电切治疗,切除成功率100%,2例并发治疗局部渗血,出血率5.1%.无穿孔并发症发生.结论 射频治疗十二指肠息肉具有简便安全,损伤小、痛苦少、费用低及可重复实施等特点,为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经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翔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核医学在代谢性骨病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代谢性骨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增多趋势.传统上认为骨骼仅为身体的支持保护组织,但现发现骨骼也是人体代谢十分旺盛的代谢器官.代谢性骨病既是骨骼某些内在缺陷所致的原发性普遍性骨骼病变,也可以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骨损害.

    作者:邓燕;章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机采新鲜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制剂临床输注比较研究

    目的 观察比较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输注血小板患者200例,分为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两组.观察输注后24h的血小板数量,与输注前血小板数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两组出血情况是否得到改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输注后血小板数量均明显上升,但机采新鲜血小板组疗效优于冰冻血小板组.结论 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比冰冻血小板更能有效控制及预防出血,提升血小板数量,但冰冻血小板可用于紧急情况下抢救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作者:戴芳;李建武;黄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中国正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基于股骨颈的解剖特点,骨折后极易导致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患者需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褥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商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地黄寡糖对糖尿病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 研究地黄寡糖对糖尿病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用药组(500 mg/kg)、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地黄寡糖治疗组(100 mg/kg、500 mg/kg);定期检测动物体重及血糖;11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随后取海马组织,测定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 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都明显减轻,血糖也明显升高,海马组织中谷氨酸水平分别提高了30.8%(P<0.05),32.5%(P<0.01)和29.9%;同时模型组比对照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明显降低;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在原平台象限的游泳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明显增加,并且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高出模型组13.7%和14.8%;正常用药组和对照组相比,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糖尿病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地黄寡糖对其学习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可能与其提高海马组织中γ-氨基丁酸的相对水平,防止高水平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过度兴奋有关.

    作者:于涛;宋扬;杨菁;庞磊;王翠瑶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经皮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76例

    目的 评价经皮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Ultrasound 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UGTI)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对动脉置管术后出现的PSAs进行UGTI治疗,PSAs瘤腔封闭后平卧4~6小时,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72h内复查超声,30天临床随访,2个月超声随访.结果 76例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40例,年龄34~82岁(平均63.4±10.8岁).单瘤腔PSA67个,复合瘤腔(≥2个腔)PSAs 9个,瘤腔平均大小为(3.01±1.27)×(1.65±0.67)cm,UGTI前93.4%(71/76)的患者应用了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凝血酶注射剂量为619±259(150~1400)u.69例患者一次UGTI即刻闭合瘤腔,其中1例瘤腔封闭后股浅动脉内血栓形成,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患者需第2次注射凝血酶封闭瘤腔,5例注射凝血酶后瘤腔未完全封闭,在超声引导下压迫2~5min闭合.UGTI治疗PSAs总成功率为98.7%(75/76).术后72h内复发4例,1例超声引导压迫后瘤腔闭合,另3例再次UGTI封闭瘤腔成功,UGTI治疗PSAs复发率为5.3%(4/75),30天临床随访无复发,15例患者UGTI治疗后2月进行了超声随访,瘤腔明显缩小无复发.结论 UGTI治疗医源性PSAs是一简单、安全、快速、耐受好的方法,是临床治疗PSA的首选方法.

    作者:郭金成;孙文清;马长生;王萍萍;许敏;张学坤;张海滨;刘长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