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核医学在代谢性骨病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邓燕;章宏

关键词: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代谢性骨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增多趋势.传统上认为骨骼仅为身体的支持保护组织,但现发现骨骼也是人体代谢十分旺盛的代谢器官.代谢性骨病既是骨骼某些内在缺陷所致的原发性普遍性骨骼病变,也可以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骨损害.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EHP)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32例上消化道Dieulafoy病患者接受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其中病灶位于贲门8例,胃底部10例,胃体上部5例,胃窦部3例,十二指肠球部4例,十二指肠降部1例,吻合口1例.结果 早期止血率:为100%;再出血率:为3.13%.未出现并发症.无1例需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本研究显示,EHP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能迅速止血,止血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无并发症.

    作者:许鸣;梁彪;郭婉薇;王翠华;王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中国正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基于股骨颈的解剖特点,骨折后极易导致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患者需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褥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商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p21-ras、p53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ras、抑癌基因p5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lacto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6例乳腺癌,8例乳腺纤维腺瘤中p21-ras、p53及VEGF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p21-ras、p53及VEGF的过度表达;VEGF的表达与p21-ras、p53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p21-ras、p53、VEGF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VEGF的表达与p21-ras、p53表达显著相关,可能受其调控.

    作者:王玉彬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门诊戒烟者戒烟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戒烟门诊成功戒烟者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参加门诊戒烟者的有关资料.结果 共有32人参加戒烟,在随访的28人中,有7人成功戒烟,成功率25%,6人戒烟失败的,有4人失访.结论 良好的毅力和坚持口服戒烟药物是戒烟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红;罗纯青;向忠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进展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作为经典手术已基本取代了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成为胆囊切除的常规择期手术.因此,其围手术期的护理的重点同传统护理方式也有所转变,并仍在不断完善中,现就LC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潘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2例,分为小剂量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125mL,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250mL,两组使用频率及使用疗程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量及中国卒中评分(CSS).结果 治疗15d后甘露醇小剂量组血肿体积较对照组显著缩小;治疗30d后小剂量组CSS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小剂量甘露醇较常规剂量治疗脑出血有良好疗效.

    作者:王薇;车玉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糖尿病并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4层CT血管成像分析

    目的 采用64层CT血管成像(CTA)探讨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特点.方法 100例临床确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高血压组(HP)及糖尿病并高血压组(DM+HP);分别为32例、31例和37例.使用64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A检查,采用动脉造影的12分段积分法将下肢动脉分为12节段,分析各个血管节段的癍块分布情况(斑块检出率)及斑块性质,并分别对各个节段的官腔狭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膝部以上大动脉(腘动脉及其以上血管)病变中,三组血管的斑块检出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以混合斑块为主,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三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膝部以下小动脉病变中,三组血管的斑块检出率中DM+HP组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DM组(P<0.05)及HP组(P<0.05),且DM+HP组的狭窄积分高于DM组(P<0.05)及HP组(P<0.05),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M+HP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较单纯DM组及HP组患者更为严重,以膝下终末血管受累明显,钙化斑块多见.

    作者:明小敏;张祥林;郑石磊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疾病谱改变,肺癌、食管癌等肿瘤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作者:袁俊建;郭杨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脾破裂保守治疗36例体会

    目的 探讨脾破裂在临床上保守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36例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脾破裂保守治疗的价值.结果 36例脾破裂患者经积极地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脾破裂在一定程度上可保守治疗,从而避免脾切除手术及影响免疫功能.

    作者:时建鑫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髁突骨折5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根据髁状突骨折的不同临床表现分别选择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并比较两种疗法的效果,为适应证合理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总结1994年1月~2009年10月我科收治的50例(61侧)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情况,根据骨折的部位,移位的方向、程度,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和意愿选择治疗方法,21例(25侧)保守治疗,29例(36侧)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总体优良率为81.3%,手术治疗效果总体优良率为92.6%.结果 结论两种疗法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应严格适应证选择,才能提高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效果.

    作者:常立军;皇甫胜利;邓刚;慕娟;赵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40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症状、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本院50例急性良性肌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疗情况.结果 42例患者1~3d内疼痛消失,6例3~7d内恢复正常,2例8d后恢复正常.2例治愈后自行出院,其余48例患者随访6个月,1例于6个月复发,其余无复发无后遗症.结论 急性良性肌炎发病前大多为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不典型者可无呼吸道症状或仅有轻微呼吸道症状但可直接表现为多脏器损伤的临床症状,另急性良性肌炎易与吉兰巴雷综合症、多发性肌炎等疾病混淆,在诊断及治疗时应当注意鉴别.

    作者:罗树荣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哮喘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呼吸科门诊和呼吸科病房收集婴幼儿哮喘70例,随机分为孟鲁司特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病情予相应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比较二组6月、1年、2年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喘息发作次数、咳嗽和喘息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年随访中,治疗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哮喘长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崔建坡;赫延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三氧化二砷在实体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

    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03,AT)为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发现其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特效,1999年As203 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临床治疗APL,并于2000作为治疗复发性及耐药性APL的新药通过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的审批.

    作者:叶向楠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高血压的中医疗法及作用机制

    原发性高血压指的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前瞻性研究表明,早期干预高血压状态能够降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中医疗法对本病的控制有着独特的效果和优势,本文分析了近10年来的文献资料,总结了具有试验证据支持的一些中医疗法以及中医治疗本病的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病提供一些线索.

    作者:娄肖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早期胆囊癌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胆囊癌误诊率高的原因.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27例Nevin Ⅰ、Ⅱ期胆囊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中,误诊13例(48.1%),术前、术中诊断胆囊癌14例(51.9%),其中术前B超诊断12例(85.7%),术中探查诊断2例(14.3%);胆囊癌合并结石15例(55.6%),误诊9例,误诊率60%,胆囊癌无合并结石12例(44.4%),误诊4例,误诊率33.3%.结论 早期胆囊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合并结石是其误诊率高的主要原因.超声和术中探查是诊断早期胆囊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耿英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上颌后牙区种植过程中骨相关问题的研究

    由于金属钛与骨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瑞典科学家BRANEMARK教授于20世纪中叶首次将钛材料应用于口腔种植系统中,使人工种植技术修复牙齿缺损成为可能.在口腔环境中,上颌后牙区由于上颌窦的存在、骨吸收、先天发育不足、上颌骨炎症、外伤、牙和牙槽骨粘连、骨质疏松以及上颌窦气化[1]等原因,常常导致上颌窦底与牙槽嵴之间的距离(窦嵴距)过短、上颌窦底骨量过少、上颌骨的骨质密度降低等情况,因而在进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体植入时,较难获得初期稳定性,致使种植体松动、种植体周围炎症,情况严重时甚至导致种植体脱落.

    作者:马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对200例该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并发心律失常92例(46.00%),大多数以室上性心律失常为主.均有低氧血症,大部分患者有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一部分患者有肺心病的其他并发症,经治疗肺心病的原发病和其他并发症后59例心律失常自行消退,13例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3例死亡.结论 该病合并心律失常多表现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具特点,治疗肺心病的原发病和其他并发症大部分心律失常可自行消失,根据其特点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纯伟;陶登保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及其评估关节软骨破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5例早期RA患者及18例健康人血清COMP水平,并测定RA组患者其他实验室指标:抗环瓜氨酸抗体(CC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记录关节晨僵时间、关节肿胀、疼痛数目、DAS28评分,分析它们与COMP的相关性.同时记录39例RA患者治疗缓解后的各项指标,与其活动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28例RA惠者记录随访1年后双手X线分级与COM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12.41±5.26ug/L)相比,早期RA组(27.07±13.77ug/L)COMP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早期RA活动期COMP值(29.76±4.55ug/L)明显高于缓解期(17.50±5.26 u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8).缓解期RA患者COMP值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活动期RA患者COMP与ESR、CRP具有正相关,与RF无相关性,缓解期COMP与ESR、CRP、RF均无相关性.而COMP与关节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DAS28评分呈正相关.其中28例RA患者完成1年的放射学随访,Ⅰ期、Ⅱ期、Ⅲ期、Ⅳ期:13例,9例,4例,2例.RA患者COMP值水平与放射学进展相关(rs=0.922,p=0.000).结论 COMP作为软骨破坏的一种生物标记物,在早期RA患者血清中异常增高,可用于反映RA早期关节软骨破坏程度及预测疾病进程.

    作者:丛翠翠;朱芸;马晶晶;赵雪丽;李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子宫肌瘤发生机理研究进展

    子宫肌瘤(uterine leiomyoma,UL)是女性生殖器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妇女,发病率为20%-30%,占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的52%.其常见的症状有月经不调、腹部肿块、疼痛、压迫症状等,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迄今为止,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其为激素依赖性肿瘤,与基因、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异常、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催乳素、生长因子等有关.本文对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静;许建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活性氧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介导高糖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和p53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通路在高糖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25mmol/L)、高糖+抗氧化剂组(抗氧化剂浓度为10mmol/L)和高糖+p53抑制剂组(p53抑制剂浓度为50μmol/L).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分光光度计检测上清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对各组细胞p53和Caspase-9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和ROS明显升高(P<0.01),上清液中的SOD含量明显降低(P<0.01),Caspase-9(P<0.01)和线粒体蛋白p53表达增多(P<0.01).与高糖组相比,高糖+抗氧化剂组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和ROS明显降低(P<0.01),上清液中SOD明显升高(P<0.01),Caspase-9(P<0.01)和线粒体蛋白p53表达减少(P<0.01).与高糖组相比,高糖+p53抑制剂组的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和ROS明显降低(P<0.05),上清液中SOD含量升高(P<0.05),Caspase-9(P<0.01)和线粒体蛋白p53表达减少(P<0.01).结论 高糖可能通过产生的活性氧介导p53转位到线粒体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姜丁文;刘畅;王筠;梅晰凡;王欣燕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