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氧化二砷在实体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

叶向楠

关键词:
摘要: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03,AT)为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发现其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特效,1999年As203 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临床治疗APL,并于2000作为治疗复发性及耐药性APL的新药通过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的审批.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室内照明光源对热舒适和热感觉的作用及其生理学基础

    1 前言热舒适是指人们对所处空间产生的不冷不热的主观感觉,也就是对室内热环境的满意程度.对热感觉起主要作用的因素,除人们本身的着装、活动强度外,就是室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局部气流速度,研究热舒适目的在于为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提供佳热舒适的环境,所以受到相当的关注[1].

    作者:石路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p21-ras、p53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ras、抑癌基因p5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lacto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6例乳腺癌,8例乳腺纤维腺瘤中p21-ras、p53及VEGF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p21-ras、p53及VEGF的过度表达;VEGF的表达与p21-ras、p53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p21-ras、p53、VEGF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VEGF的表达与p21-ras、p53表达显著相关,可能受其调控.

    作者:王玉彬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2例,分为小剂量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125mL,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250mL,两组使用频率及使用疗程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量及中国卒中评分(CSS).结果 治疗15d后甘露醇小剂量组血肿体积较对照组显著缩小;治疗30d后小剂量组CSS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小剂量甘露醇较常规剂量治疗脑出血有良好疗效.

    作者:王薇;车玉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519例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EBV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提高对EBV感染的认识.方法 对519例经实验室确定为EBV感染的住院患儿,回顾性分析临床症状、疾病诊断和治疗转归.结果 EBV感染患儿起病症状不一,症状以发热多见396例(76.30%),其它依次为咽痛363例(69.94%)、颈淋巴结肿大256例(49.33%)、咳嗽156例(30.06%)、皮疹110例(21.19%)、眼睑水肿37例(7.13%)、肉眼血尿7例(1.35%)、惊厥4例(0.77%)等;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引起疾病多种多样,FBV感染所致的典型表现307例(59.15%),非典型表现212例(40.85%).结论 儿童EB病毒感染症状多样,累及系统多,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及早作相应的检查才能减少误诊率,并进行合理治疗.

    作者:王亚军;王尚昆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已确诊的3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症状评分,并根据治疗对象能够接受的治疗方案分成A、B治疗组.A组101人接受抗生素+短波+中成药治疗;B组279人接受抗生素+前列腺按摩+中成药治疗.治疗期间观察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结果 二组经治疗后NIH-CPSI症状评分及前列腺液的白细胞计数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总有效率达76.31%,其中A组更有效,有效率为85.15%,二种方法治疗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慢性前列腺炎需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在不同的物理治疗方法中,电热疗法更有利于前列腺血液的增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代谢产物的排出,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和疗效的提高.

    作者:叶建;谢卫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EHP)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32例上消化道Dieulafoy病患者接受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其中病灶位于贲门8例,胃底部10例,胃体上部5例,胃窦部3例,十二指肠球部4例,十二指肠降部1例,吻合口1例.结果 早期止血率:为100%;再出血率:为3.13%.未出现并发症.无1例需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本研究显示,EHP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能迅速止血,止血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无并发症.

    作者:许鸣;梁彪;郭婉薇;王翠华;王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分析

    目的 青海地处高原,是骨质疏松症高发地区,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本文分析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方法 对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观察、BMD测定,应用XT-2000B型骨质疏松症治疗仪产生的复合脉冲磁场(C-PEMFs)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30次后,按照疗效判断标准、BMD测定统计分析疗效,治疗总有效率达96.7%.结论 C-PEMFs能缓解症状,减轻疼痛,提高BMD,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作者:张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56例儿童眼球穿通伤的临床护理

    我院自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儿童眼球穿通伤56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刘书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总结异位妊娠的相关病因学和腹腔镜术中所见特点,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异位妊娠215例,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60例(1例患者因术中大出血而中转开腹),开腹手术34例,非手术治疗21例.对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6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手术方法和术中所见.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腹腔镜检查及治疗,其中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25例,占15.6%;保留输卵管手术(保守手术)135例,占84.4%.1例患者因术中大出血而中转开腹,其余159例均成功经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术中发现异位妊娠不同比例地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器官畸形、盆腔炎及手术后瘢痕粘连.术后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0.62%.结论 异位妊娠发生率上升与人工流产、剖宫产率增高、盆腔感染、盆腔手术史、合并盆腔内膜异位症等高危因素有关.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异位妊娠快速、安全、有效.故可作为一种常规手术加以推广.

    作者:温慧芬;孟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三维超声在诊断不同类型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先天性子宫畸形经阴道进行三维超声成像,与二维超声检查相比较,并和宫腔镜、腹腔镜手术的结果做对照.结果 超声共诊断子宫畸形58例,二维超声诊断52例,符合率89.7%(52/58);三维超声诊断58例,符合率98.3%(57/58).三维超声能更清晰显示子宫内部结构,特别是子宫腔及内膜的形态和结构.结论 三维超声能从不同角度直观显示各种位置的子宫内部构造及宫底外观形态,能更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

    作者:王宇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对某机关单位中高龄高血压患者的宣教体会

    目的 为机关单位中高龄高血压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保健.方法 2007-2010年,选择我单位已建立健康档案的35例高血压病患者为干预对象,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健康宣教干预,指导其合理用药,配合定期监测血压.并将随机选取10名高血压患者3年来血压值做统计学描述.结果 干预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维持稳定.结论 有效的健康宣教干预配合定期血压监测可以帮助机关单位的高血压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作者:唐安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 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模式及脱机参数.方法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意义.结果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Pa02.Pac02)有明显改善;心肌酶(AST.LDH.CK及CK-MB),呼吸浅快指数,APACHEⅡI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胆碱酯酶活力明显升高.结论 正确选择机械通气模式及脱机参数对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治疗意义.

    作者:姜咏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神经胶质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肿瘤细胞的起源与增生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枢神经肿瘤细胞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对神经干细胞(NSCs)不断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肿瘤干细胞(TSCs)的概念,并且脑胶质瘤干细胞(GSCs)的分离与鉴定成功,为脑胶质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作者:陈方周;衣服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RGD修饰纯钛表面对兔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羰基二咪唑(CDI)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修饰纯钛表面后对兔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羰基二咪唑将含RGD肽共价连接到肽表面,研究修饰后的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的生长的影响,观察成骨细胞的生长及钙结节的形成,MTT法和扫描电镜分别检测材料表面对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的影响.结果 扫描电镜见,成骨细胞在RGD修饰的纯钛表面比未修饰钛表面伪足面细胞充分铺展扁平,形态丰满,胞体界限不清,细胞间融合膜状.RGD修饰组ALP活性明显高于未修饰组.结论 采用羰基二咪唑化学固定法可将RGD肽接枝于纯钛表面,修饰后种植材料的细胞早期黏附、增殖等生物学行为有明显改善.

    作者:郑璐;王稚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10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改变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对10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改变及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 对102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进行FBA分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G显带技术对68例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02例患儿中15.7%表达T淋巴细胞表型(T-ALL),84.3%表达B淋巴细胞表型(B-ALL).35.3%患儿存在髓系抗原阳性(My + - ALL),其中以CD13阳性率高,达27.8%.88接受核型检查的患儿发现核型异常41例(51.3%).T-ALL组患儿与B-ALL组患儿相比显示出更高的白细胞总数(>50×109/L)和髓外浸润表现.结论 免疫分型是对细胞形态学诊断的有力补充,能够更加全面了解白血病细胞的起源和分化阶段,帮助对患儿进行临床危险的评估,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并有效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王弘;迟昨非;张欢;顾敏;王秀丽;郝良纯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中国正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基于股骨颈的解剖特点,骨折后极易导致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患者需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褥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商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红霉素胸膜固定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研究

    目的 评价红霉素作为胸膜硬化剂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价值.方法 对反复发作的持续性漏气的自发性气胸、于胸膜腔注入红霉素1g+50%GS60mL,转动体位,使红霉素溶液均匀涂布胸膜腔,侧重胸膜破裂口区域促使胸膜粘连固定.结果 各文献报道均提示该方法临床治愈率高,副反应少,疗效较满意.结论 红霉素胸膜固定术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全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目标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现在护理资源,其中护士长1名、初级护理人员4人、中级护理人员6名、高级护理人员3名.以上均有注册护理资格证书;产科护理经验丰富.对产科护理人力资源实施目标管理进行管理,首先建立目标体系、建立责任分配体制、实施专人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建立相关管理激励机制、实施物质奖励等.结果 自从实施目标管理方法以来,实现了制定的管理目标,护理差错事故无1例发生;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98%以上;本护理组人员在国家正规医学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圆满完全相关成果鉴定并活动相关奖项.结论 实施目标管理办法不但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本身素质,极大的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管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陆小丽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78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胫骨远端内侧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后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跟踪随访6-24个月,疗效评定采用Ovadia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功能评价为标准,优42例,良2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1.0%.结论 胫骨远端内侧型解剖钢板在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具有操作技术简单、疗效确切、创伤小、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法,适合医院推广采用.

    作者:王秀士;孙建;刘烨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PRP与Bone对修复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实验研究

    目的 本实验将自体骨(Bone)和富血桥板血浆(PRP)单独作用于兔下颌骨种植体周围处,观察其对兔下颌骨组织再生的促进作用;初步探讨PRP和Bone促进骨再生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雄性日本大耳兔18只,分别在兔下颌骨植入种植体并且覆盖预成型钛板,随机分为PRP组(A组)、PRP+Bone组(B组),Bone组(对照组),分别于4,8,12周各处死3只动物,通过X线观察新骨的高度,血清学检查测定钙浓度.结果 术后2,4周,A组、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但不显著(0.01<P<0.05);与A组比较,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8周,与对照组比较A组合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A组相比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仍有差异但无显著性(0.01<P<0.05).术后12周,以上3组差异消失(P>0.05).结论 P可以加速骨组织再生,对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有良好的促进作用;PRP/Bone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可以修复实验性骨量不足,促进骨再生;本实验Bone单独用于种植体周围,未表现出良好的成骨效应,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作者:张亮;王稚英;张亚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