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60例报告

杨敏;尹军;杨汉新

关键词: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诊断和治疗, 胆囊结石症, 现报告如下, 诊断标准, 同期完成, 术后病理, 临床症状, 临床诊断, 临床条件, 病例, 学诊断
摘要: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CAC)的临床症状与胆囊结石相似,术前的诊断较为困难,确诊需靠术后病理学诊断.因此,对CAC的临床诊断一直存在着争论.为了探索CAC的诊断标准,笔者对我院2000年1~12月诊断和治疗的60例CAC病例进行了分析,并与同期完成的临床条件相似的60例胆囊结石症病例进行了对照,现报告如下.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40例临床分析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为相对独立的疾病,DU较GU多见,两者之比约为3∶1,其病因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其他因素如遗传及应激因素,其治疗药物主要趋向选择性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与抗菌药合用.儿童消化性溃疡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其临床表现与成年人无明显差异,治疗方法相似.2000~2002年3年中,我院对儿童消化性溃疡40例使用二联或三联用药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张敏;彭毓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骶椎结核4例报告

    我院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5骶1椎结核4例,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晓光;刘德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洛赛克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共收治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3例,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洛赛克+垂体后叶素为治疗组,法莫替丁+垂体后叶素为对照组,将两组止血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伟民;许晴晴;彭爱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43例肺癌磁共振成像分析

    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笔者收集了我院1997~2001年行MRI检查,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43例作一浅析,旨在探讨磁共振对肺癌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映华;俞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报告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我们自2000年3月至2003年3月采用经后路第二代椎间盘镜(MED-Ⅱ)手术治疗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勇;刘德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氟喹诺酮类药物自20世纪70年代就逐渐应用于临床,主要有:诺氟沙星(氟哌酸)、依诺沙星(氟啶酸)、氧氟沙星(氟嗪酸)、氟罗沙星、托氟沙星、盐酸洛美沙星、那氟沙星、培氟沙星、芦氟沙星、司氟沙星、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氨氟沙星等等.因具有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确切,且因构效独特,与其他抗菌药物几无交叉耐药性等优点,所以深受医患双方的青睐.然而由于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至今尚未引起高度重视,因此造成了某些滥用的现象[1~8].笔者试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简要论述如下,仅供参考.

    作者:刘兴莉;卢海波;戴德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小儿氯胺酮麻醉严重并发症12例抢救体会

    1993年11月至2003年3月,我院在对5岁以下患儿实施手术时发生氯胺酮(Ketamin)麻醉并发呕吐造成窒息致呼吸循环骤停12例,现将抢救及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忠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8例临床分析

    笔者1995~2002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共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振远;万宝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药效及临床应用

    喹诺酮类(Quinolone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属人工合成抗菌药.自1962年人工合成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Nalidixic Acid)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开发出第二代的吡哌酸(Pipemidic Acid)、第三代的氟哌酸(诺氟沙星,Norfloxacin)等4-氟喹诺酮类新品种应用于临床.本文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按照药品开发年代及其化学结构、抗菌作用、体内过程、临床应用及毒副反应等特点进行分类概述.

    作者:戴德银;郁杰;黄成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4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797例脑血管病中41例继发癫痫的资料. 结果: 脑血栓20例,脑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栓塞3例,TIA0例.脑叶病变30例,非脑叶病变11例.14d以内发病25例,14d以后发病16例.需长期服药治疗者10例,其中7例是于14d后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 结论: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与脑血管病类型、位置以及癫痫发作时段相关.癫痫发作形式与病变类型相关.

    作者:卢丽翔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全科医疗中医患交流的技巧

    医患交流不仅是一种信息交流,也是一种情感传递和行为调节,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全科医生每次接诊的10~15分钟内,约有2/3的时间在与服务对象交流;此外还有晚间的电话咨询甚至网上交谈等.因此,全科医生必须同时也是一个娴熟的谈话艺术家,交流或沟通技巧是其服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作者:彭阳;张霓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青霉素皮试判定相关因素探讨

    青霉素G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剂量选择幅度大,故至今仍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针对敏感细菌的首选药物.但其水溶液极不稳定,易分解,分解产物易致人体变态反应.为预防和减少皮试变态反应的发生,现就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18例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的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探讨青霉素变态反应的相关因素.

    作者:陈川蓉;江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研究进展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引起血管、关节等多系统疾病已有研究[1,2].特别是CT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更是被人们普遍重视.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导致生殖器官炎症、不孕、异位妊娠、流产、早产、死胎、低体重儿、胎膜早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等,目前已将其列为性病范畴.

    作者:孔栋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ZZ型肛肠治疗仪治疗肛瘘127例观察

    肛瘘是肛管及周围感染性疾病,临床上较常见.我科自1999~2002年应用ZZ型肛肠治疗仪(杭州大力神公司生产)治疗肛瘘127例,经临床观察,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德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临床应用概况

    免疫组织化学是免疫学原理和技术在细胞和组织研究及诊断中的应用.该项技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用已知的抗体检测组织和细胞中待测的抗原(蛋白表达水平),以确定病变组织的某些属性(细胞来源、细胞分化、细胞增殖活性、激素受体存在状况、组织细胞内的病原体等).在诸多外科病理学的特殊技术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日趋完善,已经成为各大中型医院临床病理诊断的必检项目.免疫组化与常规病理技术的结合,已取代并废弃了某些传统的特殊染色,并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电镜在诊断中的多种应用.该项技术所涉及的常用抗体标记的意义已逐渐被病理工作者了解、熟悉和掌握.但该项技术受益的相关科室的临床医师,尤其是中小医院的临床医师对病理报告中所涉及的各项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不太了解,因此本文就临床病理工作中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进行简单的归纳介绍.

    作者:黄晓赤;罗克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164例疗效观察

    泌尿系结石多发生于青壮年,男多于女,我国南方发病率较北方为高,以钙结石多见,90%含不同量的草酸钙[1].临床多以剧烈疼痛或梗阻、感染而就诊.尿常规检查均能发现较多红细胞,X线片和B超检查均能见到结石征象.笔者自1996年1月至2003年5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尿路结石16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莉莎;刘江;李莉新;王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31例胰腺癌的CT诊断

    胰腺癌发病率较高,占所有胰腺肿瘤的75%~90%,CT检查是目前发现胰腺肿瘤并作出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螺旋CT在我国的普及和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胰腺癌的发现率有所提高.据报道,动态CT扫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和分期的准确率>90%,成为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2].1998~2002年我院经CT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朱大华;贺利;李铮;林安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瑞美隆治疗抑郁症25例临床观察

    笔者对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在我院经瑞美隆治疗的25例抑郁症进行观察,并与盐酸氟西汀治疗的34例和氯丙咪嗪治疗的21例作对照,报道如下.

    作者:张明秀;胡世辉;王茜;杨汉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24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 (54.03%)、胃癌 (27.4%)、胃黏膜病变 (16.94%).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无症状黑便为首发而重要的症状,消化性溃疡以胃溃疡多见.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疾病的急重症 ,积极的内科治疗和及时手术 ,能使大多数病人的出血停止.

    作者:陈忠玉;袁辉;邓飞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46例流行性腮腺炎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其潜伏期约为14~24d,传染性强,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易于暴发流行,所以医护人员对发病患儿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做好护理及健康教育,避免疾病再传染.我院儿科住院部1999年11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儿46例,我们发现其并发症有增多加重趋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蒙智慧;况静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成都市医学信息所、成都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