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宏;徐鸣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的免疫学特征是B淋巴细胞多克隆活化,T细胞活化增加.
作者:雷贞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对更昔洛韦与病毒唑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60例诊断确切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更昔洛韦或病毒唑治疗,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更昔洛韦组有效率达97.5%,而病毒唑组有效率为35.0%,住院时间更昔洛韦组较病毒唑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更昔洛韦是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史宏;徐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和胆囊癌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研究了4 320例胆囊切除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诊断资料、病理报告和术中发现.仅有34例证实为Mirizzi综合征的病人被纳入本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3~2002年4 320例胆囊切除中有34例(0.8%)为Mirizzi综合征,这些病人中有10例(29.4%)符合胆囊癌,4 320例胆囊疾患病人中48例(1.1%)作出胆囊癌诊断,与Mirizziz综合征的发生率(29.4%,10/34)比较有明显差异.Mirizzi综合征的患者中28例伴有肿瘤抗原CA19-9水平升高,而其中10例胆囊癌患者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Mirizzi患者应作术中冰冻切片,做出可靠诊断以避免二次手术.
作者:宋念;杨汉新;刘金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院内中药制剂强筋续骨胶囊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外伤所致的20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采用院内中药制剂强筋续骨胶囊治疗.伤重者配合西药抗感染、消肿、止痛治疗.结果:200例患者中治愈184例,占92%;好转16例,占8%.总有效率100%.结论:强筋续骨胶囊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和强筋骨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效果满意.
作者:曹德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常需抗生素、激素、β受体兴奋剂、氨茶碱及补液等综合治疗.国内有用雾化吸入速尿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获得成功的报道[1].本文通过雾化吸入速尿来观察对支气管哮喘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王友文;陈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凯时注射液是以脂质微球为药物载体的静脉注射用前列地尔制剂,它能靶向地作用于脑部病变和痉挛的血管,改善局部组织的供血供氧,不引起盗血和全身血压下降.2002年11月至2003年4月,我院神经科开始应用此制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死、脑供血不足、颈动脉斑块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应用凯时注射液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严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臀坐式跌伤骶尾椎解剖形态特征对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总结我院1998~2001年198例臀坐式跌伤病人的X线平片,观察骶尾椎的解剖形态特征,测量病人的腰骶角、骶尾椎后弧弓中点、骶尾椎后弓弧深度和弧弓类型,分析骶尾椎的解剖形态特征对臀坐式跌伤骶尾椎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198例骶尾部跌伤病人中发生骨折64例,约占32.30%.骨折发生在骶3椎处占7.81%,在骶4椎以下约92.19%.以腰骶角34°为界分为两组观察,腰骶角≥34°骨折发生率为38.10%,腰骶角<34°骨折发生率为25.81%,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随骶尾椎生理弧度后弓中点(凸点)下移,骶尾椎骨折的发生率随之增高,但是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为在臀坐式外伤病人中骶尾椎骨折的影响因素除了特定的外伤作用力和特定的跌伤方式外,骶尾椎的解剖形态特征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徐庆;刘跃程;张锦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一直是许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服药治疗是在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诸多治疗中的首要问题.为探讨影响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情况,了解影响坚持服药的因素,我院根据中法城市精神卫生划区服务合作项目的要求,在成都市内两个城区开展精神病的流调工作,排查出精神分裂症病人384人.现对384病人服药治疗情况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江建慧;张明秀;许明;杨汉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来男性不育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而其中由于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引起者日见增多.我们对40例男性不育且精液常规检查异常患者的精液进行CT、UU检测,以探讨男性不育与这些病原体感染的关系.
作者:任洪进;李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30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测查,并与34例正常人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湿疹患者不成熟防御方式明显高于正常人组,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成熟防御、中间防御及掩饰因子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结论: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有缺陷.
作者:袁茵;郑苏蓉;张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自从Fitzgerald和Drumm首次报道超声记录脐动脉血流信号成功[1]以来,多普勒技术在产科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Divon在研究脐动脉血流分析后认为,异常图形与不良妊娠结果如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窒息及围生期死亡相关.尽管对胎儿心血管生理进行过广泛研究,但脐动脉多普勒血流速度测量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仍不十分清楚[2].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来探索脐动脉血流检测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刘普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宫颈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其发病与正常妊娠之比在1∶9 000左右,由于发病率低,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宫颈妊娠可能导致致命性的阴道大量出血,危及患者生命,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疾病转归和预后.我院近年以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2例宫颈妊娠,报告如下.
作者:付稼虹;柳怡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应用波长193 nm的ArE准分子激光对122例(242眼)屈光度在-1.00 D~-18.00 D的近视及近视散光行LASIK治疗.结果:对242眼随访6~24月,94%术后裸眼达到或超过术前好矫正视力,90.3%的术后屈光度在±1.0 D之间,欠矫19眼,欠矫率7.8%,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LASIK手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优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是一种更加准确有效和安全的屈光手术方法.
作者:吴凌;卢奕;刘少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早产儿是易发生多器官、多系统合并症的危险人群,其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存活者常出现多种临床问题及后遗症.预防和减少早产儿合并症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对155例早产儿分析如下.
作者:任树华;马文蓉;柳怡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探讨早期进食对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影响,笔者对40例早期进食和32例未早期进食的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蒲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痔手术后配合内服加减三仁汤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疗程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痔手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加减三仁汤内服3~5 d.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痔手术后加用加减三仁汤内服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刘世茹;廖行忠;卢本银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眼外伤是常见的严重致盲原因,无论闭合性损伤或者开放性损伤,伤眼常伴有眼内复杂的组织损伤,大多数病例预后不佳,特别是眼球穿通伤不仅损害伤眼,还有殃及健眼的危险.因此,及早适时、准确恰当的手术治疗对保存伤眼、恢复视功能极其重要.本文对本院2001年4月至2003年7月期间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展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特异性血清Rotv-IgM、IgG及大便Rotv-Ag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以150例轮状病毒肠炎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特异性血清Rotv-IgM、IgG及大便Rotv-Ag.结果:①血清Rotv-IgM、IgG及大便Rotv-Ag阳性率分别为70.00%、71.33%、89.33%,三者同时阳性50.67%.三者均与病情轻重无关(P>0.05).②血清Rotv-lgM在病后1~3 d即可产生,血液Rotv-IgG比Rotv-IgM出现晚,随着病程延长,其阳性率逐渐升高.③大便Rotv-Ag在病后1~3 d即可存在,急性期每天大便都能排毒,其检出率较血清Rotv-IgM、IgG高(P<0.01).结论:血清Rotv-IgM及大便Rotv-Ag检测是诊断轮状病毒肠炎较敏感的方法,它们对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作者:刘泉波;朱朝敏;张爱华;刘作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真菌医院感染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真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结果:40份含医院真菌感染的病历中,医院感染例次为58次,病原微生物61株.误诊、错报6例次,漏诊、漏报19例次,漏报病原微生物22株.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学习,特别应提高真菌医院感染诊断水平.
作者:林俊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大多继发于宫缩乏力.临床上采用缩宫素或麦角新碱,对加强宫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缩宫素的敏感性的个人差异较大,而麦角新碱又具有升压作用,致使此两种药物对部分病人无效或禁用.我院对10例顽固性产后出血产妇加用口服或阴道用米索前列醇以加强宫缩治疗,临床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宗琼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