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确应用标准化整体输血方案处理危及生命的产后出血

陈蜀岚;陈廉

关键词:应用, 标准化, 输血, 处理, 危及生命, 产后出血, 凝血机制异常, 血循环, 血发生, 可预防, 分娩后, 病死率, 子宫, 胎盘, 产妇
摘要: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病死率发生的重要原因,而通常可预防的产后出血应定义为分娩后24小时内发生的出血.在这段时期,子宫胎盘血循环每分钟估计有700ml,所以产后正常凝血机制异常导致出血发生而危及生命的现象并不足为奇.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巨噬细胞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

    单核-巨噬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员.近年来巨噬细胞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尤其是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水平有预后意义.本文复习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展,旨在探讨巨噬细胞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吴克复;郑国光;马小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外伤病人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1 引言外伤是导致南非非自然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总死亡原因中仅次于HIV相关疾病.防止外伤的发生不是外伤专家的任务,医务人员主要涉及伤者损伤后的处理.

    作者:洪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骨髓增生综合征治疗现况

    骨髓增生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恶性克隆性疾病,不同亚型之间的发病机制差异很大,发病机制不同决定了临床转归的不同,低危MDS生存期可达数年,高危患者仅能存活半年至1年,大多数转为急性白血病.

    作者:高冲;陈宝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正确应用标准化整体输血方案处理危及生命的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病死率发生的重要原因,而通常可预防的产后出血应定义为分娩后24小时内发生的出血.在这段时期,子宫胎盘血循环每分钟估计有700ml,所以产后正常凝血机制异常导致出血发生而危及生命的现象并不足为奇.

    作者:陈蜀岚;陈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人类疱疹病毒8型感染的研究现状

    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也称为卡波氏肉瘤(KS)相关性疱疹病毒.近年的研究发现一些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受体存在HHV-8感染.然而,目前对于HSCT传播HHV-8的可能性及HHV-8感染是否引起HSCT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等仍存争议.本文就HSCT后,HHV-8感染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普楠;江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及其涉及的信号转导途径

    儿童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治疗效果差、易复发,复发的根源为体内微小残留病(MRD)的存在,而MRD的根除需要有效启动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免疫反应.然而,AML白血病细胞MHC、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表达量低或不表达,不能将白血病抗原有效地提呈给T细胞,从而启动机体特异性抗白血病免疫应答.清除MRD而达到防止复发和根治白血病的关键是将白血病抗原有效地提呈给T细胞,并激活T细胞介导的抗白血病免疫应答.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功能强,也是唯一可直接活化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其独特的功能在肿瘤免疫中备受关注.因此,如何有效培养、扩增、活化DC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现将DC的体外诱导培养及其涉及的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昆;李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树突状细胞缺陷及免疫治疗影响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免疫功能障碍的B细胞恶性肿瘤,目前仍难以治愈.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内重要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在诱发抗肿瘤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树突状细胞的缺陷与其体内免疫状态有着复杂的联系,对抗肿瘤免疫及免疫治疗极具影响.

    作者:贾丽;谢晓宝;邱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标危型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无需早期脐血穿刺的产前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

    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胎儿或者足月新生儿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也是新生儿出生时发生颅内出血的常见原因.

    作者:陈雪;朱易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异常的疾病,尽管近年来在发病机制、规范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诸多进展,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仍是MDS重要的治疗方式,乃至唯一的治愈手段.

    作者:陈育红;黄晓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急性粒-单核及单核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MoL)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分属于FAB分类的M4和M5亚型,它们无论在临床表现、细胞形态还是细胞遗传学方面都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传统的治疗方案相同.但即使是同一亚型病人对相同治疗方案的反应也存在很大差异,促使研究者寻找更为精确的诊断、预后标准.不断积累的现代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知识使得对AML的认识深入到基因水平.染色体畸变、融合基因、基因异常表达、单核苷酸多态性、启动子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等分子事件在AML病例中频频出现,提示AML的本质是涉及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基因失活或功能改变.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发现不少与AML治疗、预后相关的靶点基因.从分子遗传学水平重新细分AML亚型并依据不同的发病机制对症下药是未来AML治疗学的发展趋势.

    作者:程译帜;金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液有核细胞冷冻干燥保存的研究进展

    细胞冷冻干燥保存与传统的常温保存和低温保存相比,具有储存期限长、储存运输方便等优点.目前,冷冻干燥技术多见于对血小板、红细胞保存的研究上,而应用于血液有核细胞的研究较少.本文就冷冻干燥对细胞的损伤机制、冷冻干燥保存需要解决的问题、血液有核细胞冷冻干燥保存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王珍;钱欢;李睿;孙洁;黄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1988年和1996年,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发起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NCI-WG)发表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临床试验设计与管理的指南,以促进不同治疗的比较以及确定进行疾病生物学科学研究时可以使用的概念.

    作者:徐卫;孙雪梅;李建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新进展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征为外周血中血小板明显增多并多伴功能异常,临床常表现为出血和(或)血栓形成.研究发现多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存在jak2基因和mpl基因突变,引起相关蛋白功能发生改变.现就国内外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敬德;付建非;梁爱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利妥昔单抗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外血液病中的应用进展

    研究发现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发病与体液免疫有关,传统治疗如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切脾治疗常无效而使病程迁延难治.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作为抗B细胞表面CD20抗体,除应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外,目前较多用于其他免疫相关性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朱翠敏;郝长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发病主要表现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异常,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及发热.其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本文将对此方面的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汪安友;董宁征;阮长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人血小板抗原检测及其在胎儿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是一类表达于血小板外膜的复杂抗原系统,现已发现多种抗原.HPA的同种差异性可引起血小板免疫性疾病发生,如胎儿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FNAIT)等.本文就HPA种类、定位和遗传概况,HPA血清学检测,HPA基因分型及其在FNAIT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梁晓浏;王保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由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外周血血细胞减少,骨髓病态造血为特征,有明显的白血病转化倾向.

    作者:徐卫;李建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肿瘤微环境——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新方向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至今尚未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对于 CLL细胞的生长和生存起了重要的作用.免疫调节药物反应停及其类似物,能以肿瘤细胞微环境为靶向,通过下调某些细胞因子、调节免疫效应细胞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一些临床试验正在评估这些药物治疗CLL的疗效.

    作者:陈丽;李军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JAK-STAT途径与白血病

    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包括JAK激酶和转录因子STAT两大家族,主要参与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介导的信号转导.随着对JAK-STAT信号途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此途径的异常激活在造血紊乱,尤其是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地位.这不仅使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得到进一步阐明,也为其防治研究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本文就JAK-STAT信号途径的组成、激活和调控,以及在白血病发病和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佳瑶;陈芳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昆明市健康人群4项血细胞主要参数参考值调查

    昆明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1800米以上,大气中氧含量较海平面低.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又是多少数民族聚集地.因此,诸多因素可能引起昆明市健康人群血细胞参考值与高海拔有关,有必要建立本地区健康成人的血细胞参考值.

    作者:陈正辉;陈玲玲;李洪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