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线粒体是细胞内带有遗传信息的细胞器,在产生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介导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以及调节细胞内环境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线粒体的功能异常几乎可对所有器官产生有害作用.本文就线粒体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赵艳霞;刘文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树突状细胞(DCs)是体内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不仅是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有力启动者,还在机体对自体和外来抗原产生耐受中起着关键作用.DCs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及耐受中起着双向调节作用,不同来源以及发育中处于不同阶段的DCs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所起作用不同,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作者:曹俊杰;李彩霞;吴德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世纪70~80年代应用粒细胞输注治疗患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原因是当时难以从健康献血者体内采集到足够数量的粒细胞.然而,自1995年以来,随着连续采集粒细胞的离心技术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 CSF)的临床应用,粒细胞输注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应用G-CSF动员采集献血者粒细胞的研究显示G-CSF动员能使粒细胞采集量平均达到4.1×1010,而使用类固醇作为动员剂只能采集到1.5~2.5×1010个粒细胞.目前临床输注经GCSF动员而采集的浓缩粒细胞控制感染和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仅见个例报告,但由于rHuG-CSF在动员献血者粒细胞中的明显作用,人们对浓缩粒细胞的输注又产生了新的兴趣.
作者:Mattox KL;徐立;陈会友;田兆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是1993年发现的反式转录激活因子,被认为是MHCⅡ类分子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本文就CⅡTA的结构、功能以及对MHC基因调节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宋玉华;徐开林;潘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与多种基因异常以及白血病细胞的细胞生物学改变密切相关,其急变的机理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新敏;冯文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流式细胞术是研究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工具,具有快速、灵敏、客观和重复性好等特点.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可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细胞免疫表型检测,以及微小残留病的监测等,有助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分型、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
作者:吴冠宇;李建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流行病学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在西方国家很常见,占65岁以上白血病患者的65%.中位发病年龄65~70岁.30岁以下极为罕见,但20%~30%病例于55岁前发病,年发病率约3/10万.欧洲、澳大利亚、北美白人以及黑人的发病率是印度、中国及日本的20~30倍.男女之比约2:1.无确凿证据显示,接触化学物质和射线、饮食、吸烟、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为本病的高危因素,但患者一级和二级亲属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高.许多家族尚存在患者后代发病年龄更早、病情更重的现象.经治和未治患者第二肿瘤发病率增高.
作者:Oscier D;Fegan C;Hillman P;Illide T;Johnson S;Maguir P;Matutes M;Milligan D;孙蕾;高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