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血小板冷藏会使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受体复合物(von Willebrand factor receptor complex)聚集成簇.巨噬细胞αMβ2整合素结合在成簇复合物的GPIbα亚基,导致输注的冷藏血小板被快速清除.因此输注用血小板不能冷藏,但现在的室温保存方式也存在很大缺点.我们已证明αMβ2是一种凝集素,它能识别GPIbα的N-连接葡聚糖上暴露的β-N-乙酰葡萄胺.冷藏血小板的酶促半乳糖苷化阻止了αMβ2的这种识别,延长了有功能的冷藏血小板的循环时间.当加入二磷酸尿苷半乳糖(UDP-半乳糖),血小板相关性半乳糖转移酶能有效地促进半乳糖苷化过程,这提供了一个强大而又简单的冷藏条件下保存血小板的方法.
作者:Hoffmeister KM;Josefsson EC;Isaac NA;余晋林;卢瑾;徐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BMI-1基因产物Bmi-1是Polycomb组蛋白家族成员,调节同源盒基因的转录,对哺乳动物的骨骼、造血及神经发育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BMI-1对于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及分化潜能的维持至关重要,并在部分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包括白血病及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周春林;王建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C/EBPα是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家族的第一位成员,诱导着粒系的分化.近年已有报道表明C/EBPα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以及预后的判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C/EBPα活性的靶向调节可能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赵晋梅;王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是1993年发现的反式转录激活因子,被认为是MHCⅡ类分子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本文就CⅡTA的结构、功能以及对MHC基因调节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宋玉华;徐开林;潘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低血压是少见的输血并发症,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为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细菌感染及输血过敏的反应综合征的一部分.缓激肽(BK)和血管性激肽(des-Arg-BK)为血管性激肽,半寿期短(大约30sec至8min),在低血压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物存在的条件下,激肽的蓄积更加容易,ACE是BK的主要代谢酶.已证实,在ACE抑制物引起的先天性血管水肿的病人降解激肽的能力先天性缺陷.血液经过负电荷表面时,可产生激肽,如床旁白细胞过滤器,大多数低血压病例都是这类过滤器引起的.因此,保存前白细胞过滤,相对床旁滤过可阻止输血性低血压的发生.我们报道两例接受保存前去除白细胞(LR)和手术期间自体采集的血液后发生低血压.所有血制品均加温至37 C,通过170μm在线高分子中性滤器快速输入,未用床旁白细胞过滤器.两例患者都接受了ACE抑制剂和低血压反应发生时正在接受根治性前列腺手术.
作者:Arnold D M;Molinaro G;Wavketin TE;杨晓芬;赵凤绵;武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线粒体是细胞内带有遗传信息的细胞器,在产生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介导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以及调节细胞内环境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线粒体的功能异常几乎可对所有器官产生有害作用.本文就线粒体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赵艳霞;刘文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血液血管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内外发育过程中,能够分化成为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近年来,血液血管干细胞在起源、生物学特性、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体外诱导分化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对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作者:王建;卢光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