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059.输注自体胎盘血红细胞的效果,回收及安全:52例新生儿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输注, 自体, 胎盘, 血红细胞, 安全, 新生儿
摘要: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表型和多向分化能力,脂肪组织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在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孙昭;姜学英;赵春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73.输入IgA缺乏有抗-IgA的供血者的单采血小板成份不增加输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COX-2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的一个限速酶,其至少有两种同功酶:COX-1和COX-2 .COX-2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多数组织内检测不到,但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刺激下可使COX-2诱导性表达.近来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现有COX-2的表达上调,COX-2的过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仍然不十分清楚,COX-2抑制剂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COX-2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钟海莹;张广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作为一种天然的抗凝物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来源、结构、基因组成及其表达调控机制已基本明确.研究表明TFPI-1除了抑制凝血的功能外,还有促进血小板聚集、调节细胞增值和迁移等作用.一些血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患者血浆中TFPI-1的水平均有明显升高,研究TFPI-1与这些疾病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伟;朱广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66.未处理或经去白细胞同种输血后实验动物脾T细胞Fas配体及Fas的表达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胃肠道出血、血管发育异常、心血管疾病和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

    任何确定的止血障碍都有其典型的特定临床表现.比如,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会产生皮肤粘膜出血(瘀斑、鼻出血、月经过多).典型性血友病(先天性缺乏Ⅷ因子或Ⅸ因子)表现为关节或肌肉的出血.我们认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中的大分子量(HMW)多聚体的细微缺失--称为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2A型(VWS-2A)-临床表现为黏膜下层血管异常所致的胃肠道(GI)的出血,即血管发育异常.因为是解剖学意义上的出血,所以不能说明其与止血障碍的潜在关系.我们对该问题的讨论主要是围绕着主动脉狭窄与出血性胃肠道血管发育异常之间的关联,特别是以VWS-2A解释这种关联,以及置换狭窄性瓣膜术治疗出血性血管发育异常效果显著这一事实.我们的观点是未被研究透彻的VWS-2A能够解释许多老年病人的出血性GI血管发育异常,特别是由除严重主动脉狭窄外的心血管疾病引起的VWS-2A.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恶性血液病患者系统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多数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预后,但随之产生的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免疫缺陷可引发致命的系统性真菌感染.因此早期诊断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成为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措施.此外,一些具有毒性小,抗菌谱更广的新的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及开发,也为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作者:唐晓文;阮长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斑马鱼:一种造血系统的遗传学研究模型动物

    斑马鱼是研究脊椎动物器官发育和人类疾病的重要遗传学模型动物之一.它具有独特的生理特征:如体积小、生殖周期短、生殖能力强、体外受精且胚胎发育透明等特点,适宜于作大规模的突变筛选.斑马鱼已成为造血系统研究的重要的模式生物体.

    作者:程烽;陈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输血传播西尼罗病毒

    西尼罗病毒(WNV)属黄病毒科黄热病毒属.黄热病毒属的其它成员包括登革热病毒、扁虱热传播性脑炎、黄热病,日本脑炎和圣·路易斯大脑炎病毒.1937年Smithburn及其同事首先从白尼罗河源头乌干达北部的西尼罗河地区一例37岁妇女的血液中分离出WNV,按照当时的情况,新分离的虫媒病毒的命名以获得该病毒的地理名称命名.那例妇女参与了昏睡病监视项目,并且在抽血的当天有38.1℃的发热,分离出的病毒在恒河猴大脑内和鼻内接种以后导致发热和脑炎(但是当给予静脉注射时只有发烧)以及诱导了免疫.非洲绿猴脑内接种该病毒没有使其患上脑炎,仅有发热,感染该病毒后做鼠生物实验,发现3只恒河猴中有2只血液中含有该病毒达9天.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过继免疫治疗中树突状细胞的研究现状

    与目前的流行趋势相反,阻碍过继免疫治疗中树突状细胞(DCs)发展的大问题并不是缺少疾病或肿瘤特异性靶点,不是无法辨认真正的排斥肿瘤的抗原,也不是无法平息到底是体液还是细胞免疫起到了关键作用的争论.同样也不是是否刺激了MHCⅡ(包括MHCI)分子的抗原,是皮内注射还是外周淋巴结注射,或者怎样精心培养以获得后的DC表型,这些都不是问题所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的大障碍不是一劳永逸地确定抗原的佳形式、载体或佐剂的类型.讨论四聚物是否适用于不明靶点的研究,意见达成一致却可能迷失要点.相信动物模型的研究人员无法确定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什么.看过大部分用DC进行各种临床治疗报道的人或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是基础研究的一些障碍阻碍了其大好前景,其实这些是不是问题的问题.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86.VWF-分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严重缺乏定义为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独特群体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染色体缺失分析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染色体的缺失可见于各型肿瘤中,包括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存在于5q、6q、8q、9q、11q、13q和17q.杂合性缺失分析是一有效的检测染色体缺失的方法,从而进一步研究在染色体的特定区域是否有可能存在抑制基因,达到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的目的.

    作者:肖农;倪婧;蔡学杰;夏瑞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58.Barcode技术:增加输血安全性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69.Hy-红细胞表达弱Joa抗原的证据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75.Rhce基因中精氨酸密码子229的缺失改变e和f而不改变c抗原的表达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80.用HCV RNA阳性和抗体为阴性检测供血者HCV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76.用非标记抗体测定抗-D的亲和力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70.儿科大容量白细胞单采:一个单位的肝素与枸橼酸抗凝的经验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61.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献血期间大脑氧合及血液动力学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77.使用INTERCEPT血液系统制备血浆的临床前安全试验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