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热休克蛋白(HSP)是机体在应激刺激下合成的一类蛋白,主要参与蛋白质折叠、跨膜转运,促进不稳定蛋白降解,保护细胞的生存和功能.HSP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预后和耐药性密切相关.本文就HSP70与白血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何璐璐;符仁义;廖清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任何确定的止血障碍都有其典型的特定临床表现.比如,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会产生皮肤粘膜出血(瘀斑、鼻出血、月经过多).典型性血友病(先天性缺乏Ⅷ因子或Ⅸ因子)表现为关节或肌肉的出血.我们认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中的大分子量(HMW)多聚体的细微缺失--称为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2A型(VWS-2A)-临床表现为黏膜下层血管异常所致的胃肠道(GI)的出血,即血管发育异常.因为是解剖学意义上的出血,所以不能说明其与止血障碍的潜在关系.我们对该问题的讨论主要是围绕着主动脉狭窄与出血性胃肠道血管发育异常之间的关联,特别是以VWS-2A解释这种关联,以及置换狭窄性瓣膜术治疗出血性血管发育异常效果显著这一事实.我们的观点是未被研究透彻的VWS-2A能够解释许多老年病人的出血性GI血管发育异常,特别是由除严重主动脉狭窄外的心血管疾病引起的VWS-2A.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微量残留病(MRD)检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几种常见的白血病移植治疗采用PCR检测MRD的临床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王国蓉;徐燕;冯四洲;邱录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染色体的缺失可见于各型肿瘤中,包括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存在于5q、6q、8q、9q、11q、13q和17q.杂合性缺失分析是一有效的检测染色体缺失的方法,从而进一步研究在染色体的特定区域是否有可能存在抑制基因,达到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的目的.
作者:肖农;倪婧;蔡学杰;夏瑞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巨细胞病毒 (CMV) 感染是移植后患者死亡的重要的感染性原因.敏感性及特异性强的CMV检测方法在CMV感染的防治方面可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对目前移植后CMV感染的诊断方法--血清学方法、培养法、抗原血症法、聚合酶链反应、核糖核酸序列扩增法和核酸杂交法等作一综述.
作者:魏国庆;林茂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多数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预后,但随之产生的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免疫缺陷可引发致命的系统性真菌感染.因此早期诊断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成为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措施.此外,一些具有毒性小,抗菌谱更广的新的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及开发,也为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作者:唐晓文;阮长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95%的CML细胞内均存在特征性的BCR-ABL癌基因,它表达p210,后者具有很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改变细胞的黏附性,激活细胞传导途径,抑制凋亡等导致细胞恶性转化,因此,CML是分子靶向治疗理想的疾病.针对CML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主要在DNA/RNA、蛋白质和免疫水平上进行,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陈波斌;林果为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