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血传播西尼罗病毒

关键词:输血传播, 登革热病毒, 脑炎, 黄热病, 尼罗河, 恒河猴, 发热, 血液, 生物实验, 脑内接种, 名称命名, 静脉注射, 妇女参, 大脑, 虫媒病毒, 乌干达, 路易斯, 昏睡病, 传播性, 日本
摘要:西尼罗病毒(WNV)属黄病毒科黄热病毒属.黄热病毒属的其它成员包括登革热病毒、扁虱热传播性脑炎、黄热病,日本脑炎和圣·路易斯大脑炎病毒.1937年Smithburn及其同事首先从白尼罗河源头乌干达北部的西尼罗河地区一例37岁妇女的血液中分离出WNV,按照当时的情况,新分离的虫媒病毒的命名以获得该病毒的地理名称命名.那例妇女参与了昏睡病监视项目,并且在抽血的当天有38.1℃的发热,分离出的病毒在恒河猴大脑内和鼻内接种以后导致发热和脑炎(但是当给予静脉注射时只有发烧)以及诱导了免疫.非洲绿猴脑内接种该病毒没有使其患上脑炎,仅有发热,感染该病毒后做鼠生物实验,发现3只恒河猴中有2只血液中含有该病毒达9天.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相关文献
  • 074.输血后的存活率:美国多个州的分析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88.供血者核酸检测法筛查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可预防输血相关传染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87.荧光细胞计数免疫血液学实验方法的改进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56.应用一种新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献血者总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73.输入IgA缺乏有抗-IgA的供血者的单采血小板成份不增加输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聚合酶链反应微量残留病检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

    微量残留病(MRD)检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几种常见的白血病移植治疗采用PCR检测MRD的临床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王国蓉;徐燕;冯四洲;邱录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表型和多向分化能力,脂肪组织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在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孙昭;姜学英;赵春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70.儿科大容量白细胞单采:一个单位的肝素与枸橼酸抗凝的经验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DF-1/CXCR4轴与血管新生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特异性受体CXCR4所构成的SDF-1/CXCR4轴,在骨髓造血干细胞回髓以及恶性血液肿瘤的浸润、耐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方面的研究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SDF-1/CXCR4与血管新生过程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曾东风;孔佩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又名骨髓纤维化伴髓样化生等,是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中预后差的一种,中位生存期5年.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为巨核细胞及单核细胞克隆性增生释放的细胞因子介导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骨髓纤维化的唯一方法.近年来针对病因的研究使改善症状的治疗效果也有所提高.应根据患者的预后来选择治疗方法.本文对骨髓纤维化的传统药物治疗及新的治疗手段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桂新;冯四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染色体缺失分析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染色体的缺失可见于各型肿瘤中,包括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存在于5q、6q、8q、9q、11q、13q和17q.杂合性缺失分析是一有效的检测染色体缺失的方法,从而进一步研究在染色体的特定区域是否有可能存在抑制基因,达到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的目的.

    作者:肖农;倪婧;蔡学杰;夏瑞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恶性血液病患者系统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多数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预后,但随之产生的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免疫缺陷可引发致命的系统性真菌感染.因此早期诊断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成为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措施.此外,一些具有毒性小,抗菌谱更广的新的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及开发,也为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作者:唐晓文;阮长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77.使用INTERCEPT血液系统制备血浆的临床前安全试验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59.输注自体胎盘血红细胞的效果,回收及安全:52例新生儿的临床经验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保存12周的红细胞

    现代液体红细胞保存体系运行良好,使一个国家供应的异体红细胞安全、廉价,并且有效率达到95%.现代红细胞保存系统在临床上用途广泛,如可为自身输血提供血液,可为战场上的手术输送血液,避免献血者接触新生儿,显然如果延长红细胞的保存期将会有更大的益处.然而,由于衰老的红细胞具有使血流不畅,细胞破裂后一些有毒性的脱出物可能使外伤病人的死亡率增加和导致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进一步研究建立更好的红细胞保存体系仍然很重要.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COX-2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的一个限速酶,其至少有两种同功酶:COX-1和COX-2 .COX-2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多数组织内检测不到,但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刺激下可使COX-2诱导性表达.近来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现有COX-2的表达上调,COX-2的过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仍然不十分清楚,COX-2抑制剂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COX-2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钟海莹;张广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69.Hy-红细胞表达弱Joa抗原的证据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输血传播西尼罗病毒

    西尼罗病毒(WNV)属黄病毒科黄热病毒属.黄热病毒属的其它成员包括登革热病毒、扁虱热传播性脑炎、黄热病,日本脑炎和圣·路易斯大脑炎病毒.1937年Smithburn及其同事首先从白尼罗河源头乌干达北部的西尼罗河地区一例37岁妇女的血液中分离出WNV,按照当时的情况,新分离的虫媒病毒的命名以获得该病毒的地理名称命名.那例妇女参与了昏睡病监视项目,并且在抽血的当天有38.1℃的发热,分离出的病毒在恒河猴大脑内和鼻内接种以后导致发热和脑炎(但是当给予静脉注射时只有发烧)以及诱导了免疫.非洲绿猴脑内接种该病毒没有使其患上脑炎,仅有发热,感染该病毒后做鼠生物实验,发现3只恒河猴中有2只血液中含有该病毒达9天.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DNA启动子甲基化与白血病的关系

    甲基化修饰是哺乳动物DNA的一种正常自然修饰方式,在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结构的稳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异常甲基化,尤其是启动子高甲基化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甲基化研究可用于抑癌基因的筛选、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及预后判断,去甲基化治疗已成为白血病治疗的又一重要途径.本文就近年来白血病异常甲基化在白血病机制研究、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明;楼方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63.以2种密度生物素标记红细胞可同时和重复测定循环红细胞容量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