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070.儿科大容量白细胞单采:一个单位的肝素与枸橼酸抗凝的经验

关键词:儿科, 大容量, 细胞单采, 单位, 肝素, 枸橼酸抗凝
摘要: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相关文献
  • 070.儿科大容量白细胞单采:一个单位的肝素与枸橼酸抗凝的经验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过继免疫治疗中树突状细胞的研究现状

    与目前的流行趋势相反,阻碍过继免疫治疗中树突状细胞(DCs)发展的大问题并不是缺少疾病或肿瘤特异性靶点,不是无法辨认真正的排斥肿瘤的抗原,也不是无法平息到底是体液还是细胞免疫起到了关键作用的争论.同样也不是是否刺激了MHCⅡ(包括MHCI)分子的抗原,是皮内注射还是外周淋巴结注射,或者怎样精心培养以获得后的DC表型,这些都不是问题所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的大障碍不是一劳永逸地确定抗原的佳形式、载体或佐剂的类型.讨论四聚物是否适用于不明靶点的研究,意见达成一致却可能迷失要点.相信动物模型的研究人员无法确定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什么.看过大部分用DC进行各种临床治疗报道的人或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是基础研究的一些障碍阻碍了其大好前景,其实这些是不是问题的问题.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成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代表一组造血异质性异常的疾病,多发于老年人(中位年龄69岁).总体发病率约4/10万,但在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上升至30/10万以上.造成MDS血液学异常的病理过程是:1.过强的细胞凋亡导致无效造血及外周血细胞减少.2.转变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虽然这些病理过程之间的确切关系尚不明确,但了解其中关系对设计针对其中之一或二者都包括的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Bowen D;Culligan D;Jowitt S;Mufti G;Oscier D;Parker J;陈鑫基;胡建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77.使用INTERCEPT血液系统制备血浆的临床前安全试验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67.舍弃离心步骤后的兼容性实验:玻片聚凝胺方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DNA启动子甲基化与白血病的关系

    甲基化修饰是哺乳动物DNA的一种正常自然修饰方式,在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结构的稳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异常甲基化,尤其是启动子高甲基化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甲基化研究可用于抑癌基因的筛选、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及预后判断,去甲基化治疗已成为白血病治疗的又一重要途径.本文就近年来白血病异常甲基化在白血病机制研究、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明;楼方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基因芯片在恶性血液系统肿瘤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生物学技术 ,已成为研究疾病基因组学的颇为有用的工具.本文就基因芯片技术在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的分类、发病机制、预后和可能的药物靶标的寻找等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郑培烝;陈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85.抗-Jra的临床意义:2例报导及文献综述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又名骨髓纤维化伴髓样化生等,是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中预后差的一种,中位生存期5年.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为巨核细胞及单核细胞克隆性增生释放的细胞因子介导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骨髓纤维化的唯一方法.近年来针对病因的研究使改善症状的治疗效果也有所提高.应根据患者的预后来选择治疗方法.本文对骨髓纤维化的传统药物治疗及新的治疗手段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桂新;冯四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58.Barcode技术:增加输血安全性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DF-1/CXCR4轴与血管新生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特异性受体CXCR4所构成的SDF-1/CXCR4轴,在骨髓造血干细胞回髓以及恶性血液肿瘤的浸润、耐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方面的研究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SDF-1/CXCR4与血管新生过程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曾东风;孔佩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78.光化学处理后添加液的成份影响红细胞的完整性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铁螯合剂的药物学作用

    铁螯合剂可显著影响细胞内外铁的水平.对铁螯合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地中海贫血患者因长期输血引起的慢性铁超载.此外,螯合剂还有抗氧化应激损伤、抗肿瘤细胞增殖和细胞毒、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其它有趣的药物学特性.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汤有才;廖清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IgM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高IgM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发病的分子机制涉及到CD40和CD40L.本文拟就高IgM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万长春;邱录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87.荧光细胞计数免疫血液学实验方法的改进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84.L-链N-末端及补体决定区3上的氨基酸残基改变增加人类N血型抗原重组F(ab)亲和力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输血传播西尼罗病毒

    西尼罗病毒(WNV)属黄病毒科黄热病毒属.黄热病毒属的其它成员包括登革热病毒、扁虱热传播性脑炎、黄热病,日本脑炎和圣·路易斯大脑炎病毒.1937年Smithburn及其同事首先从白尼罗河源头乌干达北部的西尼罗河地区一例37岁妇女的血液中分离出WNV,按照当时的情况,新分离的虫媒病毒的命名以获得该病毒的地理名称命名.那例妇女参与了昏睡病监视项目,并且在抽血的当天有38.1℃的发热,分离出的病毒在恒河猴大脑内和鼻内接种以后导致发热和脑炎(但是当给予静脉注射时只有发烧)以及诱导了免疫.非洲绿猴脑内接种该病毒没有使其患上脑炎,仅有发热,感染该病毒后做鼠生物实验,发现3只恒河猴中有2只血液中含有该病毒达9天.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072.手持注射器和小号针头输血为高钾血症的危险因子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染色体缺失分析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染色体的缺失可见于各型肿瘤中,包括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存在于5q、6q、8q、9q、11q、13q和17q.杂合性缺失分析是一有效的检测染色体缺失的方法,从而进一步研究在染色体的特定区域是否有可能存在抑制基因,达到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的目的.

    作者:肖农;倪婧;蔡学杰;夏瑞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抗白血病免疫

    白血病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应答,树突状细胞(DC)作为功能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高表达MHC-Ⅰ类、Ⅱ类抗原以及B7-1/CD80、B7-2/CD86、ICAM-1等共刺激分子,能有效递呈白血病抗原,逆转机体对白血病抗原的耐受,启动特异抗白血病的T细胞应答.DC疫苗用于白血病传统化疗后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清除微小残留病变和防止白血病复发的希望所在.

    作者:盛立霞;谢晓宝;邱国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