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ovsky MA;张建伟;田兆嵩
DNA疫苗作为第三代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对其安全性的评价主要包括DNA疫苗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的可能性,接种后诱导宿主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病的可能性,以及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耐受性等方面.本文就DNA疫苗安全性研究进展和相应法规的制定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王道毅;刘勇;陈静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异常早幼粒细胞异常增殖伴分化受阻为特点,>95%的患者有t(15;17)/PML-RARα融合基因,全反式维甲酸(ATRA)为APL特异相关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对ATRA诱导APL分化的分子机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就细胞内PKC、cAMP/PKA信号途径、维甲酸受体、融合蛋白、核体、端粒酶、细胞周期与癌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珺;梁勇;宋文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前言免疫血液学领域的重要的目的是保证给病人提供成功的血液输注.对于红细胞输注而言,这主要包括血红蛋白水平的预期提高和避免发生速发或迟发输血副作用.上个世纪,大量重要的发现使该领域有了显著的发展,血液供者和受者之间的血型相容性有了显著提高.很明显其中突出的部分包括ABO血型分型、交叉配血、抗人球蛋白试验及后来与输血前检测相关的ABO之外多种其它的血型抗原和抗体的阐明.在20世纪后期,血清学方法学上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如低离子强度溶液、蛋白酶处理、自动化装置、增强剂、单克隆抗体和新的检测系统如凝胶和固相方法.另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兴起的分子生物学革命开始影响免疫血液学,从而给这个经典的学科开拓了崭新的时代.
作者:Olsson ML;秦斐;傅启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清洗式血液回收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出血量较大的手术中.血液回收机清洗后的回收血液是红细胞比容为50%左右的红细胞悬液,其它血液成分被大量清除.手术种类、术野情况及血液回收过程中的一些操作会对清洗后血液的质量产生一些影响,目前关刎于回收血液质量的研究较多,但对残留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功能尚有争议,本文就清洗后回收血液的成分特点作一综述.
作者:梁辉;王保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APC)多采用人工载体或异种动物细胞,化学交联或基因重组表达MHC:抗原肽复合物及共刺激分子,模拟T淋巴细胞活化信号在体外或体内活化T淋巴细胞.并通过人为控制AAPC上MHC:抗原肽复合物及共刺激分子的种类和数量,来实现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调控,可用于对肿瘤或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过继性细胞治疗、抗原提呈和T淋巴细胞活化信号的研究等.
作者:周昌华;蔡美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T细胞去除(TCD)对allo-HSCT的疗效具有双重性,既能预防GVHD,又会导致移植排斥、白血病复发率的升高及免疫重建延迟和EB病毒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增加,因此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通过改进TCD技术有望达到既预防GVHD又不影响植入、抗白血病活性及免疫重建的目的.
作者:何祎;韩明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血小板细菌污染需室温保存浓缩血小板和其生物成分及其介质是细菌的理想培养基.从浓缩血小板中分离出的细菌大多是正常皮肤菌群,说明血小板污染菌多来源于供者的皮肤,也可能来自无症状菌血症供者,但后者较罕见.
作者:Blajchman MA;Goldman M;Baeza F;洪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有复杂的染色体异常,尤其是染色体缺失,提示抑癌基因可能在MDS向白血病演变中起作用.近年来,人们利用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寻找染色体上的共同缺失区,逐步缩小了候选基因的数目.本文综述近年来与MDS的染色体共同缺失区及其候选基因相关的一些研究进展.
作者:樊剑飞;陈赛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TNF超家族新成员,它可以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毒性作用,这种特性使其可能在肿瘤治疗中发挥巨大潜力.本文就TRAIL及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白血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冯丽华;李大启;崔为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CSH)1990年曾修订了口服抗凝剂指南以反映医学的发展并结合了医学评估的结果,1993年又发表了肝素指南,两份指南包括口服抗凝剂的适应范围和对抗凝治疗安排的建议.本次发表的新指南是考虑到需长期抗凝的患者数量迅速扩展,对其进行安全监控存在着实际困难.在过去5年中,临床抗凝治疗的患者数量增加了两倍多,并有继续增多的趋势,相应地就出现了组织上的问题.血液学家有责任帮助地方确定实验室检测方法与恰当的口服抗凝剂的治疗剂量,这需要国家和地方参与质量评估计划以及对临床工作的评估.
作者:吴淑燕;王兆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