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贵;方建培;黄绍良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是1996年Ohta等[1]克隆的抑癌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p14.2,含有脆性部位FRA3B.FHIT mRNA长约1.1Kb,由10个外显子构成,外显子5-9为编码区,编码16.8KD的Fhit蛋白.Fhit蛋白是一种Ap3A水解酶.FHIT基因具有抑癌基因活性,在白血病中有异常表达或表达缺失.
作者:王莉;董陆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流体静力学高压法(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可灭活血浆及血液制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其中包括S/D等血浆常用病毒灭活方法无法灭活的非脂质包膜病毒.同时该方法不会影响血浆及血液制品中有效成分的治疗功效,因此流体静力学高压法有可能成为一种经济、高效和广谱的血液制品中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方法.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韩立中;高峰;钱开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FDA已经批准静脉输注Rh免疫球蛋白(IV RhIG)用于治疗未进行脾切除术的D阳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ITP).人们认为其作用机理是: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被外源性抗-D与自身D阳性红细胞结合的复合物暂时阻断.
作者:J.Rushin;D.H.Rumsey;C.A.Ewing;李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传统的化疗、骨髓移植或细胞因子介导的系统的免疫治疗,对其它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特异性免疫治疗因具有杀伤性强,副作用小,能显著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拟就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杜娟;陈宝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作者采用分子技术、首先用PCR-混合血清法对1993年~2000年间湖北地区库血中传播HCV的危险度进行了评估,提出各地采血应考虑当地献血人群HCV抗体流行率背景,对湖北地区抗-HCV阴性献血者进行HCV RNA监测结果表明:无偿献血者中HCV RNA阳性率为0.19%(1/520),显著性地低于定期供全血者中2.15%(45/2096)和定期供血浆者的7.29%(29/398).湖北地区定期供血者HCV基因型主要为Ⅱ型.研究结果表明,HCV RNA检测用于献血者筛查对于大限度控制输血传播HCV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国胜;黄鹏;周庆申;孙丽君;王军;周剑英;何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亦即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在机体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既往对FⅩⅢ缺陷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方面研究较多,近年来发现FⅩⅢa亚单位2号外显子上的Val 34 Leu变异与血栓性疾病成负相关性,亦即ⅩⅢVal 34 Leu为血栓性疾病的一种保护因子.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戴崇文;张广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微小残留病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复发的根源.本文综述CGL患者Alllo-BMT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时间、频率、转录本数量与复发的关系,bcr/abl转录本的临床意义,bcr/abl融合基因持续阳性而保持缓解的原因以及健康人中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等.
作者:梁效功;羊裔明;郝玉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耐药逆转剂是目前克服多药耐药(MDR)的主要方法.本文简介了耐药逆转剂valsponder(PSC-833)的耐药逆转作用、作用机制、毒副作用及其在临床各种肿瘤中的研究应用.
作者:周云;陈宝安;林果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氨磷汀(amifostine)是一种广谱的选择性的细胞保护剂,它能保护多种正常组织免受化疗和放疗的损伤,并且不影响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本文就氨磷汀的药理特性及其降低化疗药物对正常骨髓造血的抑制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周敏;孙载阳;陈宝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MPTP)是一种跨膜多蛋白孔,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MPTP的结构、特征、MPTP与凋亡的关系和MPTP在血液病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孟文彤;羊裔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疾病,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AL)转化(转白).本文综述了细胞形态学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CD34抗原异常表达、细胞培养及凋亡异常、某些癌基因异常、端粒与微卫星的不稳定性、血清胸苷激酶水平同MDS转白的关系.
作者:施均;邵宗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随着对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Ⅱ(HTLV-Ⅰ/Ⅱ)tax基因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其可能通过输血传播而使受血者致病.这一观点引起相当的关注,因为它可能使传统的输血相关传染病概念发生重要变化.
作者:蒋光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证实了弱D2型红细胞可以产生原发免疫性同种抗-D. 病例报告受血者受血者是一72岁的D阴性白人,本次住院前,无输血史和大手术史,患有膀胱癌、心肌缺血、房颤等病症.1998年2月和5月,由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胆红素升高、网织红细胞升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被认为是溶血性贫血而输血.1998年6月,病人血清中检出无法解释的抗-D和DAT阳性.
作者:W.A.Flegel;S.R.Khull;F.F.Wagner;孙国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重复的PBPC移植和异基因粒细胞输注,大限度地增加异基因祖细胞的量,将移植后血细胞减少期减为短,以开发低的相对无毒的预处理方案,异基因PBPC的动员和移植.
作者:John F.Dipersio;Hanna Khoury;Jeff Hang;洪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趋化因子是血液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对趋化因子在造血干/祖细胞动员和归巢以及白血病细胞播散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这些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本文就SDF-1/CXCR4趋化因子及受体的基本结构和在造血系统中的表达及其与干祖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彩霞;张学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综述了凝血酶调节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基因结构与表达调控、生理及临床意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淑敏;王学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DIC颅内出血,全反式维甲酸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不仅有诱导分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迅速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本文综述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凝血障碍及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作者:程韵枫;邓承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恶性血液病发生发展与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骨髓血管生成情况、血液VEGF水平的观察结果,及其与疾病的诊断、预后的关系;并介绍了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恶性血液病应用的初步结果.抗血管治疗有可能成为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一个新的靶点.
作者:刘洪涛;褚建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脾脏与抗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和致敏血小板的破坏有关,脾切除可使部分患者痊愈.可根据血小板动力学研究和对HDIVIgG的反应来预测脾切除的疗效.脾切除的方法有多种,可根据患者病情和医院水平进行选择.但脾切除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应严格选择手术指征.
作者:王红美;沈柏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4.1质量保证的概念质量保证是近20年才在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个共用术语,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它的含义.它常与全程质量控制GMPs和质量控制这两个术语混淆,(表4.1).
作者:Anthong F.H.Briten;Fereydoun A.Ala;Mohamed El-Nageh;李执如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