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DS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相关因素

施均;邵宗鸿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白血病, 转化
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疾病,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AL)转化(转白).本文综述了细胞形态学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CD34抗原异常表达、细胞培养及凋亡异常、某些癌基因异常、端粒与微卫星的不稳定性、血清胸苷激酶水平同MDS转白的关系.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相关文献
  • 砷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继中国学者发现As2O3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及部分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后,大量研究表明,砷化合物通过开放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道,破坏线粒体跨膜电位,改变胞质钙离子(Ca2+)浓度及氧化还原电位,活化caspase家族,与巯基氧化或交联及下调Bcl-2活性等选择性诱导某些肿瘤细胞凋亡,为临床使用砷化合物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及实体肿瘤提供了新的理论.

    作者:王韫芳;李昕权;孙红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应用PCR对MRD的监测

    微小残留病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复发的根源.本文综述CGL患者Alllo-BMT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时间、频率、转录本数量与复发的关系,bcr/abl转录本的临床意义,bcr/abl融合基因持续阳性而保持缓解的原因以及健康人中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等.

    作者:梁效功;羊裔明;郝玉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恶性血液病

    恶性血液病发生发展与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骨髓血管生成情况、血液VEGF水平的观察结果,及其与疾病的诊断、预后的关系;并介绍了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恶性血液病应用的初步结果.抗血管治疗有可能成为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一个新的靶点.

    作者:刘洪涛;褚建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凝血因子ⅩⅢVal 34 Leu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

    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亦即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在机体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既往对FⅩⅢ缺陷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方面研究较多,近年来发现FⅩⅢa亚单位2号外显子上的Val 34 Leu变异与血栓性疾病成负相关性,亦即ⅩⅢVal 34 Leu为血栓性疾病的一种保护因子.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戴崇文;张广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凝血酶调节蛋白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凝血酶调节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基因结构与表达调控、生理及临床意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淑敏;王学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Bcl-2和Bax调节细胞凋亡的研究

    Bcl-2和Bax是凋亡调节基因Bcl-2家族的两个重要成员,二者可通过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来调节细胞凋亡.Bcl-2和Bax调节凋亡的机制与线粒体内信号传递系统、Bcl-2蛋白磷酸化和Bax转位有密切关系,并且,Myb、CREB、P53、Gif-1和WT1等多种基因均对Bcl-2的表达或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车晓芳;罗颖;刘云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影响造血干细胞归巢机制的研究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成为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一个活跃领域,是目前治疗一些难治性血液病及急重度放射病的有效措施.造血干细胞(HSC)植入率是影响HSCT成功的关键之一,干细胞归巢的能力反映其植入效率,归巢受HSC性能和受体造血微环境影响,其中主要涉及细胞粘附分子(CAMs)表达、细胞周期状态、基质细胞与细胞因子作用和龛位腾空等.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宏贵;方建培;黄绍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氨磷汀对骨髓造血细胞的保护作用

    氨磷汀(amifostine)是一种广谱的选择性的细胞保护剂,它能保护多种正常组织免受化疗和放疗的损伤,并且不影响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本文就氨磷汀的药理特性及其降低化疗药物对正常骨髓造血的抑制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周敏;孙载阳;陈宝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MDS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相关因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疾病,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AL)转化(转白).本文综述了细胞形态学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CD34抗原异常表达、细胞培养及凋亡异常、某些癌基因异常、端粒与微卫星的不稳定性、血清胸苷激酶水平同MDS转白的关系.

    作者:施均;邵宗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MPTP)是一种跨膜多蛋白孔,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MPTP的结构、特征、MPTP与凋亡的关系和MPTP在血液病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孟文彤;羊裔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流体静力学高压法灭活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流体静力学高压法(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可灭活血浆及血液制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其中包括S/D等血浆常用病毒灭活方法无法灭活的非脂质包膜病毒.同时该方法不会影响血浆及血液制品中有效成分的治疗功效,因此流体静力学高压法有可能成为一种经济、高效和广谱的血液制品中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方法.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韩立中;高峰;钱开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脾切除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脾脏与抗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和致敏血小板的破坏有关,脾切除可使部分患者痊愈.可根据血小板动力学研究和对HDIVIgG的反应来预测脾切除的疗效.脾切除的方法有多种,可根据患者病情和医院水平进行选择.但脾切除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应严格选择手术指征.

    作者:王红美;沈柏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传统的化疗、骨髓移植或细胞因子介导的系统的免疫治疗,对其它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特异性免疫治疗因具有杀伤性强,副作用小,能显著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拟就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杜娟;陈宝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SDF-1、CXCR4在造血系统中的表达与生物学功能研究

    趋化因子是血液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对趋化因子在造血干/祖细胞动员和归巢以及白血病细胞播散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这些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本文就SDF-1/CXCR4趋化因子及受体的基本结构和在造血系统中的表达及其与干祖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彩霞;张学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湖北地区抗-HCV阴性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流行率研究(1 993年~2000年)

    本文作者采用分子技术、首先用PCR-混合血清法对1993年~2000年间湖北地区库血中传播HCV的危险度进行了评估,提出各地采血应考虑当地献血人群HCV抗体流行率背景,对湖北地区抗-HCV阴性献血者进行HCV RNA监测结果表明:无偿献血者中HCV RNA阳性率为0.19%(1/520),显著性地低于定期供全血者中2.15%(45/2096)和定期供血浆者的7.29%(29/398).湖北地区定期供血者HCV基因型主要为Ⅱ型.研究结果表明,HCV RNA检测用于献血者筛查对于大限度控制输血传播HCV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国胜;黄鹏;周庆申;孙丽君;王军;周剑英;何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中的新方法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重复的PBPC移植和异基因粒细胞输注,大限度地增加异基因祖细胞的量,将移植后血细胞减少期减为短,以开发低的相对无毒的预处理方案,异基因PBPC的动员和移植.

    作者:John F.Dipersio;Hanna Khoury;Jeff Hang;洪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临床输用血浆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

    临床上对血浆需用量很大,而未经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浆常常传播病毒,影响输血安全.本文就SD、MB等灭活的临床输用血浆灭活的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忠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液质量保证

    4.1质量保证的概念质量保证是近20年才在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个共用术语,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它的含义.它常与全程质量控制GMPs和质量控制这两个术语混淆,(表4.1).

    作者:Anthong F.H.Briten;Fereydoun A.Ala;Mohamed El-Nageh;李执如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弱D2型红细胞免疫诱导产生原发性抗-D

    本文证实了弱D2型红细胞可以产生原发免疫性同种抗-D. 病例报告受血者受血者是一72岁的D阴性白人,本次住院前,无输血史和大手术史,患有膀胱癌、心肌缺血、房颤等病症.1998年2月和5月,由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胆红素升高、网织红细胞升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被认为是溶血性贫血而输血.1998年6月,病人血清中检出无法解释的抗-D和DAT阳性.

    作者:W.A.Flegel;S.R.Khull;F.F.Wagner;孙国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B7-CD28共刺激途径的研究进展

    B7-CD28介导的共刺激是T淋巴细胞活化的重要辅助信号.共刺激家族成员在精确调节T细胞活化中起不同的作用.干预共刺激途径可能为临床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器官移植等提供某些可能的策略.

    作者:李续建;于力;楼方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