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少细胞骨架红细胞微囊的免疫介导的凝集反应

J.C.Jaime;高晖;孙国栋

关键词:细胞骨架, 红细胞, 免疫介导, 凝集反应, 抗原决定簇, 致敏, 相互缠结, 细胞表面, 随机碰撞, 生化现象, 抗体, 常规试验, 保存血液, 细胞间
摘要:红细胞凝集反应是复杂的生化现象,他被视为大多数常规试验的终点,这对于保存血液尤为重要.免疫介导凝集反应包括两个阶段:不可见的致敏阶段,即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的结合;和可见的凝集反应,即由包被的抗体和致敏的红细胞的随机碰撞而导致红细胞间的相互缠结.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输血有足够的安全性吗?

    输血安全吗?血液是内科治疗中危险的方法吗?Glynn 和Ling等人的观点精辟又矛盾:输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安全,当必须输血的时候,通常情况下的安全概念是不必要的.

    作者:Harvey G.Klein;张爱红;王鸿捷;葛红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四川省30个血站2000年度HIV抗体检验室间质评

    摘要 HIV抗体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是主持单位发放HIV抗体质控血清,对参加的各实验室进行HIV抗体检验质量考评.本质评组于2000年度对四川省30个血站每季度发放一套抗-HIV-1室间质控品,每套含质控血清3份(包括HIV-1抗体阳性和阴性).要求各血站在收到质控品后,尽快将质控血清随同常规检验的献血者血清标本一起检测,并将结果按表格规定填写完整后,尽早将表格寄回主持单位,以便进行室间检验质量评价.四川省30个血站在2000年度获得满分的占60%(18/30),其他血站未获满分有多种原因,其中操作技术和试剂质量问题是重要因素.

    作者:贾桂芳;邱练芬;孙启凤;甘德明;郑鹏;周琼秀;刘福荣;杨明清;季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研究进展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是一类由750~795个氨基酸组成的DNA结合蛋白,有α、β和γ三种亚型.STAT3广泛表达于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中,参与细胞生长、恶性转化、凋亡等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的调控.现已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白血病、肿瘤等多种疾病中发现STAT3表达及活化异常.

    作者:李玲;章崇杰;蔡美英;张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细胞制品的细菌污染:加拿大的透视

    虽然在加拿大,未对所有的血细胞制品进行常规的细菌培养,但在供者筛选、血液采集和制备、以及质量保证中已采取一些措施.

    作者:Mindy Goldman;Graham Sher;Morris Blajchman;洪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D40一CD40L在移植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CD40-CD40L交联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是一条重要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参与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调节.近年在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中应用anti-CD40/CD40L单克隆抗体或基因敲除等手段来干预CD40-CD40L的异常表达,发现阻断CD40-CD40L共刺激信号可诱导免疫耐受和抑制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因此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途径将成为临床移植领域中防治排斥反应的新途径.本文就CD40/CD40L及其交联作用在移植免疫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纯;黄绍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信号传导及对策

    信号传导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号传导链中任何一种蛋白出现异常均会对细胞产生重大的影响.细胞信号传导异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ABLBCR融合蛋白是一典型的酪氨酸激酶,能够激活胞浆内许多蛋白酶,对胞内信号的传导产生重要的影响,是CML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而针对此机制而设计的治疗方法正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陈捷;周淑芸;冯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在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显像作为生物医学影像学的一种高新技术,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应用方面日益为人们瞩目,它以将形态改变和功能代谢变化有机结合的特点在早期发现疾病的病理变化、监测疗效、评估预后、替代多项检查诸方面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本文对PET显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治领域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高蕾;陈琪;杨希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Kidd血型系统研究进展

    Kidd(JK)血型是一种重要的红细胞血型系统,JK抗体结合补体产生溶血会导致严重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症,从分子水平了解Kidd血型的基因结构有助于对其正确定型和及早防治新生儿溶血症.近期的研究还表明,JK蛋白多肽链起着尿素转移因子作用,可能与肾单位尿素浓缩功能有关.本文主要对Kidd血型系统的蛋白质、基因结构以及基因分型方法等进行综述.

    作者:许先国;严力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使用特制输血腕带提高输血安全

    前言作者报道用特制输血腕带来避免ABO血型人为的错误.该系统花费低廉,可迅速在医院应用.

    作者:F.Y.Lau;R.Wong;C.H.Chui;E.Ng;G.Cheng;廖耘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AC133:一个新的人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

    AC133是近识别的一个新的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本文就其抗体制备、蛋白表达分布及其与CD34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作者:翟琼莉;邱录贵;韩忠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缺少细胞骨架红细胞微囊的免疫介导的凝集反应

    红细胞凝集反应是复杂的生化现象,他被视为大多数常规试验的终点,这对于保存血液尤为重要.免疫介导凝集反应包括两个阶段:不可见的致敏阶段,即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的结合;和可见的凝集反应,即由包被的抗体和致敏的红细胞的随机碰撞而导致红细胞间的相互缠结.

    作者:J.C.Jaime;高晖;孙国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RARα-PLZF在t(11;17)(q23;q21)APL发病中的作用

    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病人具有非随机染色体t(15;17),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融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病人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敏感.变异型t(11;17)(q23;q21)APL对ATRA不敏感,是一种独特的APL类型,患者产生的t(11;17)(q23;q21)使11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PLZF)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RARα基因融合[13],而且与经典APL不同的是,所有病人体内同时表达PLZF-RARα和RARα-PLZF二种融合蛋白,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对融合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并借助转基因动物研究,现已基本明确RARα-PLZF融合蛋白在t(11;17)(q23;q21)APL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融合基因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中是不可空缺的.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曹文俊;陈赛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aspase-3在凋亡中的作用及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Caspase-3是哺乳动物细胞凋亡中的关键蛋白酶,经常被活化,并能催化许多重要的细胞蛋白分解.Caspase-3是正常脑发育所必需的,也是形成某些凋亡典型标志所必需的,如细胞凋亡时形成核浓缩、核断裂等都需要caspase-3.本文主要综述caspase-3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出现的特征性的细胞形态和生化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以及caspase-3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剑;宫兆华;王季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乳腺癌耐药蛋白及其介导的多药耐药研究进展

    近发现的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是一种不同于P-糖蛋白等的新型多药耐药蛋白,属于ATP结合盒转运子蛋白亚家族成员,为半转运子,以二聚体形式形成活性转运复合体.药敏细胞中转染或过度表达BCRP可导致该细胞耐药,可预示白血病患者的化疗敏感性及预后.

    作者:吴书庆;邹正辉;李建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纤维蛋白原Bβ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纤维蛋白原Bβ基因有许多多态性位点,有些被认为可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性危险因素.本文主要综述这些多态性位点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蔡月明;龚五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胚胎干细胞及其在移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能在体外不断被扩增的特点,自发现起就受到生命科学领域关注.本文综述了胚胎干细胞的来源,生物学特性,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及人ES应用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

    作者:付劲蓉;李成荣;周雅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献血者反复献血行为分析

    在美国,由于公众缺乏对献血动机的了解以及对献血者的组织不力,同时也可能是由于对献血者反复献血的行为缺乏理解,从而给供应安全、足够的血液造成了制约.

    作者:H.E.Ownby;F.Kong;K.Watanabe;Y.Tu;C.C.Nass;牛志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研究进展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是蛋白C的特异性受体,其基因定位于第20号染色体长臂(20q11.2),基因组全长约6kb,编码一个238个氨基酸的跨膜糖蛋白.它不仅可与蛋白C和APC特异结合,调节蛋白C系统活性;还参与抵御炎症反应和感染性休克,因此EPCR是一个多功能的糖蛋白.

    作者:李招权;蒲晓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在凋亡调控中的作用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是生物体内进行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参与了细胞内许多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如DNA修复、细胞周期的运转、信号传递、抗原的提呈、蛋白的跨膜定位等).近年来,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之相关的调控机制也被广泛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在体外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的凋亡,为人类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就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中各成分与凋亡的相关性、其可能的调控机制以及相关的体内实验做一综述.

    作者:兰雨;杨平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网织血小板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s,RPs)代表由骨髓巨核细胞释放入外周血新生成的血小板,RP百分率及其绝对值计数对于分析血小板生成动力学和血小板减少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就RPs在临床上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徐磊;赵小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