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黔;郑德林;梅永良
目的 分析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和单纯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诊断为癫痫以及癫痫合并偏头痛的患者190例,其中单纯癫痫患者(E组)154例,偏头痛合并癫痫患者(EM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EM组女性比例、癫痫发作频率、平均癫痫病程与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分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痫与偏头痛可能存在相互联系及作用,偏头痛可能加重癫痫疾病严重程度,给癫痫治疗带来负面效果.
作者:王明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我院临床使用的12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QNS)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搜集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门、急诊及住院部使用12种FQNS(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莫昔沙星、加替沙星、芦氟沙星、司帕沙星、伊诺沙星)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192例中男性患者113例(58.9%),高于女性患者79例(41.1%),31~4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高(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涉及12种FQNs,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循环、皮肤、泌尿、消化、呼吸、血液等,其中以神经、循环、皮肤系统症状较多也较突出;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共137例(71.4%).结论 FQNS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马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成都市城乡结合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40例无大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40例合并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组)及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浓度.结果 2型糠尿病患者无论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其hs-CRP、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hs-CRP、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P<0.01),且hs-CRP水平与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5),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hs-CRP及LDL-C可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危险性的重要实验室指标,联合检测ha-CRP及LDL-C对预测及早期诊断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荣春;钟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非插管全麻联合骶麻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0例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分成非插管全麻加骶管阻滞(Ⅰ组)和插管静脉麻醉(Ⅱ组)各30例.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5、10、30、60 min,手术结束时,苏醒时和回病房时各时间点监测记录血压(BP)、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心率(HR)、呼吸状态和次数.术后恶心呕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结果 全麻药的用量,Ⅱ组比Ⅰ组明显增多[咪唑安定:(1.30±0.30)mg vs(0.78±0.28)mg,芬太尼:(76.10±24.61)μg vs(61.33±24.67)μg,丙泊酚:(402.33±78.59)mg vs(206.00±60.90)mg,P<0.05)];Ⅰ组较Ⅱ组苏醒时问短[(10.13+3.95)min vs(35.17+4.47)min,P<0.05)],手术后呕吐疼痛发生率低(6.67%vs 16.67%,P<0.05),面部表情疼痛评分低[(2.20±1.77)分vs(5.26 4±1.11)分,P<0.05].结论 非插管全麻联合骶麻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较插管静脉麻醉费用少,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任静华;何常佑;姚洪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近年来生物制剂的应用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增添了新的手段,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但应用本品的风险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现将我科在使用依那西普(益赛普)治疗RA的过程中出现的肺部感染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勇;李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Fiesta序列在磁共振排粪造影中的应用,使用GE HDel.5T磁共振设计一种新的磁共振排粪造影方法,并分析结果.方法 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使用Fiesta序列完成的27例磁共振排粪造影,评价应用Fiesta序列完成的磁共振排粪造影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显示情况和诊断价值.结果 27例磁共振排粪造影均能良好显示盆底结构,通过动态观察,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结果 为:排便困难的26例中,显示直肠黏膜脱垂7例、直肠前突13例、盆腔器官脱垂20例、盆底痉挛综合征7例,大便失禁1例显示直肠前突.结论 Fiesta序列应用于磁共振排粪造影可清晰显示盆底结构,通过动态观察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了充足的诊断信息,可弥补直肠镜检查和X射线排粪造影检查的不足.
作者:冯克;高玲;陈标;刘强;陈祥明;王庭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床旁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7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7例、B组41例,A组行床旁纤支镜肺泡灌洗术,B组用负压经口鼻常规吸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的变化、治疗7天后肺部感染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两组的氧合指数及肺部感染评分在治疗后均改善,A组改善程度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重大不良反应.结论 床旁纤支镜肺泡灌洗是控制重症肺部感染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段,护理配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淑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贡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时间分布特征,为科学调配院前急救资源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07~2009年自贡市急救中心出诊的院前急救数据库中国际疾病分类(ICD-10)诊断排名前六位疾病,以及院前急救疾数的时间分布,包括周、时刻、月份以及季节分布特征.结果 院前急救周分布无高峰点及高峰段(P>0.05);院前急救分布高峰点为15点42分,损伤中毒、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疾病高峰点与全年分布情况类似,精神和行为障碍高峰点为:05分,前急救月份分布高峰点为12月6日,损伤中毒、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精神和行为障碍等各类疾病高峰全年分布情况相似,神经系统疾病高峰点为9月25日;院前急救季节分布以冬季较多(P<0.05),其中损伤中毒和外因些其他后果、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与全年季节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神经系统疾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本地院前急救时间分布规律可以妥善安排人力、物力,做到院前资源合理化、科学化、人性化,充分发挥院前急救功能.
作者:刘建辉;曹灵红;徐平;章成;江从兵;许子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近年来,心肾疾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心肾综合征(CRS)概念的提出,流行病学提示CRS临床较常见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新的研究认为,CRS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中心静脉充血、神经激素作用、贫血、氧化应激和肾交感神经兴奋等.为更好的了解CRS,本文就CRS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梁馨苓;史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肾功能急剧恶化为临床特征,病理为新月体肾炎.早期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免疫学检查及尽早肾活检.早期治疗应根据病理类型及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强化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
作者:陆晓青;刘章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胚胎碎片的产生是体外胚胎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现象,碎片的多少、大小和分布是胚胎评级的主要条件之一,与辅助生殖(artificial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密切相关.碎片的生成是细胞凋亡的征象,当胚胎受到自身原因或体外环境压力时,会产生DNA修复机制,排出对机体有害的细胞成分,导致碎片的生成.本文就胚胎碎片的形成机制和影响碎片生成的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廖梅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急性肾损伤(AKI)发病率逐年递增,其概念、诊断及分期日趋准确,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但仍无法完全替代血肌酐.AKI的预防在于早期发现并祛除危险因素;其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肾脏替代治疗.早期透析可以改善患者预后,血液透析对小分子物质的清除及酸中毒的纠优于腹膜透析,小儿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可选择腹膜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被广泛应用于AKI的治疗,但其与间断性血液透析(IHD)互为补充,可随AKI的不同阶段和病情变化而转换,CRRT的治疗剂量仍然推荐传统剂量,对于某些特殊疾病高剂量CRRT可能有效.
作者:杨秀川;洪大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患者,男,38岁,体壮,估计体重85 kg.左颈、左胸、左腰四肢多处刀刺伤40分钟,由120救护车于2011年10月25日12:05分接回我院,直接送入手术室,估计院前失血3000 ml.查体:患者昏迷、重度失血貌,左颈、口唇、左上胸三肋间、左胸季肋部7~8肋间、左腰背部、左上肢、左大腿多处刀刺伤、左耳廓穿通伤,共有伤口17个,伤口3~15 cm,左胸腔有3个创口为穿通伤;脉搏13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BP)70/30 mmHg.
作者:徐鹏;王波;丁孝东;闫斌;唐秀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米非司酮及地西泮注射液在乳酸依沙吖啶中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孕12~28周)30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常规行乳酸依沙吖啶100 na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组米非司酮50 rag每日2次,连服3日,服药第3天行乳酸依沙吖啶100 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当阵痛加剧时,静脉缓慢推注地西泮注射液10 mg.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胎儿排出时间分别为(16.30±2.50)h、(8.50±1.36)h,阴道流血量分别为(85.00±15.50)ml、(83.30±13.30)ml,月经复潮时间分别为(35.10±6.10)天、(34.80±5.10)天.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胎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流血量,不良反应及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乳酸依沙吖啶100 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前后配用米非司酮及地西泮注射液,能明显缩短胎儿排出时间且不增加阴道流血量及不良反应,不影响月经复潮时间.
作者:贺正蓉;熊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内源性的大小在20~23核苷酸的一类非编码的RNAs,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并在进化中高度保守.其中一些miRNA在心血管系统中高度表达和特异表达,它们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中也起重要的作用,其中miR-126与miR-21参与内皮细胞功能的调节,miR-15和miR-320的下调可预防缺血诱导的细胞凋亡,miR-221/miR-222、miR92a参与调节血管的再生,miR-29的下调可抑制梗死后的纤维化.本文简要概述近年来有关miRNA与冠心病研究的部分进展并进行相应的展望.
作者:熊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消化道出血抗栓治疗的方法.方法 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立即停用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在他汀类、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治疗,有黑便患者亦停用氯吡格雷治疗,待大便转黄后恢复氯吡格雷治疗,大便潜血消失后1周在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结果 经治疗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死于泵衰竭,其余24例患者在治疗1~3周后好转出院.有黑便患者在3~5天大便转黄,所有患者在5~9天大便潜血转为阴性,院外继续予质子泵抑制剂加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治疗,随访6~12月,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征象.结论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中,相对积极使用氯吡格雷抗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
作者:高元平;周德均;郝卫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挤压综合征相关急性肾损伤是地震等重大灾难后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这些患者常常容易出现多种复杂的临床问题,包括大量出血,休克,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通过早期筛查,及时诊断,积极采取包括肾脏替代等合理治疗,可以使患者得到康复.
作者:李贵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我院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和应用频度分析法对我院2008~2010年度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我院抗组胺药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逐年上升,DDDs排序前3位依次是左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咪唑斯汀,占抗组胺药销售总额的80%以上.用药金额2009年较2008年增长45.09%,2010年较2009年增长12.50%.结论 安全、高效的第二、三代抗组胺药成为我院抗过敏治疗的主要药物.
作者:赵大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造影剂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发病率逐年增加,其预后差、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多学科专家共同努力,积极防治,完全可以改变此症的防治现状.
作者:张景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率高.其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有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连续肾脏替代治疗(tontinuou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以及腹膜透析(PD),但PD在AKI中的作用常被忽略.与HD相比,PD更方便、经济、无需抗凝,尤其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具有一定优势.近年一些研究显示PD治疗AKI存在潜力.本文将探讨PD在AKI应用的利弊,透析时机、剂量、模式的选择和透析处方的建立及在AKI中的应用.
作者:陈雅;倪兆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