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李贵全;吴本华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 预防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16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中转开腹44例,其中胆总管横断伤2例,肝、胆总管灼伤3例,其余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但手术操作困难,腔镜下难以顺利完成胆囊切除而中转开腹.急性胆囊炎中转开腹20例,慢性或没有炎症者中转开腹24例.有经验医生主刀600例,中转8例;初学者(指没有腹腔镜手术经验或初学腹腔镜、主刀手术未满30台的医生)主刀216例,中转开腹36例.结论 各医院应实行腹腔镜手术准入制度,实施系统、科学和严谨的岗前培训和重视实际手术操作的循序渐进是减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关键.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检测Epithelial Antigen、E-cadherin、CEA、TTF-1、CK5/6和Calretinin对胸腔积液中腺癌和间皮细胞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上皮细胞抗原(epithelial antigen,EA)、E-cadherin、癌胚抗原(co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5/6,CK5/6)、Calretinin 和甲状腺转汞因子(thyra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和/或组织学检查证实的34例转移性腺癌、29例反应性间皮增生的胸腔积液标本,每例均做细胞块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EA、E-cadherin、CEA及TTF-1在转移性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为91.2%、88.2.4%、85.3%、91.2%,特异性为100%、100%、96.6%、96.6%;而Calretinin和CK5/6诊断间皮源性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100%、93.1%,特异性为97.1%、94.1%.结论 EA、E-cadherin、CEA、CK5/6、Calretinin、TTF-1是适用于胸腔积液转移性腺癌和间皮源性细胞鉴别有价值的一组抗体.

    作者:肖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75例食管癌螺旋CT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的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 经病理及手术证实的食管癌75例口服76%泛影葡胺100 ml后行螺旋CT平扫或增强扫描、薄层扫描.结果 食管壁增厚,管腔变窄69例,累及周围结构25例,淋巴结肿大14例,双肺转移1例;管壁无增厚6例.结论 食管癌,特别是中晚期食管癌,螺旋CT能弥补常规检查的不足,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袁代清;文翠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52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5例,无效2例,死亡3例.结论 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后,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出血性脑梗死至关重要.

    作者:徐世成;刘鸣;徐大雄;李波;汪毅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液肿瘤的研究进展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作为人体基因组单个核苷酸变异所导致的 DNA 序列多态性,是第3代分子遗传标志,它决定基因的功能单位和人群遗传变异的内在特征.SNPs反映了个体表型、疾病易感性以及对药物、环境等影响因素反应的差异.血液肿瘤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涉及到多个遗传易感基因的相互作用.本文拟就近年来SNPs在血液肿瘤研究领域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宝安;许佩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相关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新进展

    新一代高通量基因组学技术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的应用,为AML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平台.随着AML相关突变和异常表达基因的发现,我们对AML的异质性和预后分级有了新的认识,也必将为AML分子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强有力依据.

    作者:邱林;马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成都市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抑郁/焦虑患病率调查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成都市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抑郁/焦虑障碍现况和神经内科医师的识别及处治现状.方法 随机抽取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调查日期,使用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和患者15项健康状况量表对门诊就诊者进行评估,所有HADS评分≥8分的就诊者由精神科医师用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进行评估确定诊断.结果 454例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加入了调查,有253例就诊者HADS≥8分,占55.73%,其中192例就诊者(75.9 %)完成了MINI量表的测定,诊断为抑郁/焦虑的患者有119例,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26.2%,发病年龄集中在30~45岁(40.1%),其次为18~30岁(23.4%),主诉多为头昏、头痛(48.7%),其次为失眠(10.1%)、上下肢麻木(5.2%)、肢体瘫痪无力(2.5%)、尿频(8.8%)、心悸(6.8%).神经内科医师对患者精神系统疾病的认识率仅有25.7%,患者愿意到精神科接受治疗仅占24.7%.结论 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抑郁/焦虑患病率高,而神经内科医师对患者精神系统疾病的识别率较低.

    作者:李晓佳;孙红斌;黄雨兰;张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PINCH-1蛋白与肾间质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 PINCH-1(particulary interesting new cysteine-histidine rich protein-1)蛋白与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活检标本36例,根据光镜下肾小管间质的病变程度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标本PINCH-1蛋白的表达,并将PINCH-1蛋白的表达与RIF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INCH-1蛋白主要表达于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并且随肾间质病变的加重表达量增加,范围增大.肾小管间质中PINCH-1蛋白表达量与RIF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48,P<0.05).结论 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PINCH-1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PINCH-1蛋白可能参与了 RIF 的进程.

    作者:刘晓惠;张和平;冯江超;廖华伟;樊雷;涂丽荣;张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32例气胸患者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气胸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气胸患者(气胸组)的胸片及心电图,测量心电图同一胸导联的QRS波振幅绝对值变化的差值(以V1及V5为主),计算左侧气胸胸导联大/小QRS波振幅绝对值的比值,分析其与左侧气胸压缩百分比的相关性;并以胸片确定的年龄相当的非气胸患者32例(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 气胸组28例(87.5%)出现胸导联QRS波的振幅周期性改变,QRS波振幅平均差值为(0.53 ± 0.20)mV,对照组为(0.07±0.09)mV,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气胸以SV1或SV2的振幅改变较为显著,且胸导联QRS波呈逆递增及顺钟转位(100%),胸导联QRS波振幅大/小的比值与气胸肺组织压缩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右侧气胸以RV5的振幅改变较为显著.结论 左、右侧气胸有各自的心电图改变特征,可根据胸导联QRS波振幅大/小的比值评估左侧气胸的严重程度,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刘学兵;林家弟;欧阳征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D4+/CD8+T细胞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CD4+T、CD8+T细胞表达变化及其在腹主动脉血管钙化和不良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血液透析方式和透析器均相同的MHD患者为试验组,以侧腹部X射线平片评价腹主动脉钙化情况,再分为钙化组(男8例,女7例)和非钙化组(男7例,女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为对照组(男女各5例).分别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患者静脉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超敏C反应蛋白(sCRP).以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MHD两组患者年龄、血压、血钙、血磷、血sCRP和血清甲状旁腺素(iPTH)以及CD3+T细胞和CD4+CD3+T细胞百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CD8+CD3+T细胞百分数为(23.54±4.62)%,较非钙化组的(39.22±7.21)%明显下降(P<0.01);钙化组CD4+/CD8+T细胞比值为(1.81±0.30),较非钙化组的(1.26±0.39)上升(P<0.01),其中CD4+/CD8+T细胞比值在1.5以上及1.5以下血管钙化发生率分别是73%和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D4+/CD8+T细胞比值在1.5以上和以下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CD4+/CD8+T细胞表达变化,CD4+/CD8+T细胞参与血管钙化的发生,但CD4+/CD8+T细胞在血管钙化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丁涵露;王莉;洪大情;何强;廖常志;邹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的关系

    目的了解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CagA蛋白的关系.方法 采用14C尿素呼吸试验对正常成人和ITP患者进行Hp检测后,对Hp阳性的ITP患者进行CagA蛋白抗体检测.依据急性ITP,慢性ITP,难治性ITP对ITP患者进行分类.结果 223例正常患者中123例Hp阳性,感染率为55.2%,而CagA蛋白抗体阳性为42例,占34.1%.278例ITP患者中Hp阳性176例,感染率63.3%,其中CagA蛋白抗体阳性83例,占47.2%,ITP患者的Hp感染率与正常人相似,但CagA蛋白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Hp感染率及CagA蛋白抗体阳性率在急性ITP患者中分别为62.2%和46.4%,慢性ITP为63.2%和47.0%,难治性ITP为64.7%和48.5%,比较显示不同类型的ITP患者Hp感染率及CagA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入研究的ITP患者的Hp感染率与正常人相似,但CagA蛋白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CagA蛋白在成人ITP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进一步分析也显示不同类型的ITP患者Hp感染率及CagA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晋琳;李慧;王晓冬;王春森;吴良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D147/Basigin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CD147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D147在54例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与肿瘤复发、组织病理学分型等预后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33例卵巢上皮细胞癌组织和21例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检测到CD147蛋白表达,卵巢上皮细胞癌组织的荧光强度远高于良性上皮性肿瘤,而Ⅳ、Ⅲ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Ⅱ、Ⅰ期(P<0.05);表达强度与肿瘤组织病理学分期有关(P<0.05),良性肿瘤的表达明显低于恶性肿瘤(P<0.05).结论 CD147在卵巢上皮细胞癌中高表达,且表达强度与卵巢上皮细胞癌的分期相关;CD147蛋白的表达对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促进作用,可以作为预测卵巢上皮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滟;杨业洲;谢兰;杨年;郭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婴幼儿疥疮79例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婴幼儿疥疮的诊治经验.方法 无感染及渗出的患儿直接应用蜈黛软膏皮损处外涂;发生感染、渗出、疥疮结节者,联合抗感染、0.1%利凡诺溶液湿敷及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结果 79例患儿全部痊愈,无不良反应.结论蜈黛软膏治疗婴幼儿疥疮疗效显著,是一种较理想的疥疮外用药.

    作者:李玉萍;万永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内科保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确诊急性胰腺炎76例患者分为抗凝治疗组(39例)及对照组(37例),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抗凝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4100 IU皮下注射,1次/12小时,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抗凝治疗组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总有效率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P<0.001).抗凝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率、纤维蛋白原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出血倾向.结论 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是安全、有效的,初步观察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作者:徐莉琼;康长明;侯晓林;黄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辅助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高渗盐水(0.9%氯化钠液2.5 ml和10%浓氯化钠1.5 ml)雾化吸入.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咳嗽、喘息、呼吸急促、三凹征、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婴儿毛细毛细支气管炎同时加用高渗盐水雾化能较快缓解症状,增强疗效,缩短病程,并且安全、有效、简便.

    作者:冷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硼替佐米+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P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有13例MM患者接受了1~3个疗程的PAD方案(硼替佐米1.3 mg/m2,第 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脂质体阿霉素 40 mg/m2,第4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20 mg/d,静脉滴注,第1~4天,每4周1个疗程)化疗.其中,既往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疗效欠佳或对VD方案原发耐药者6例,VD方案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后复发患者5例,新诊断伴髓外浸润患者1例,髓外复发患者1例.结果 总反应率[完全缓解(CR)+接近完全缓解(nCR)+部分缓解(PR)+轻微反应(MR)]为92.3%,≥PR以上疗效为69.2%.其中,6例对VD方案疗效不佳或原发耐药的患者中有5例有效;PAD方案对髓外浸润的患者起效较快,但维持时间较短;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WBC)减少10例(83.3%),中性粒细胞减少9例(75%),血小板减少8(66.7%)例.其中有4例(33.3%)出现IV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缺持续时间为1~6(中位时间为3.5)天.3例(25%)患者出现IV级血小板减少,需要输注血小板1~2治疗单位.结论 PAD方案对VD方案治疗效果欠佳或原发耐药的MM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对VD序贯ASCT后复发患者也有一定疗效,对于伴有髓外浸润患者起效较快,但维持时间较短.

    作者:刘俊茹;李娟;陈媚;黄蓓晖;谷景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糖尿病与胰腺癌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胰腺癌的相关性,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1990年1月至2011年2月Medline、Pubme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糖尿病与胰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共收集到31篇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8篇,病例对照研究总人数为6481例(名),累计胰腺癌患者2158例.经Meta分析,与未患胰腺癌者相比,胰腺癌患者糖尿病发病的OR值为5.51(95%CI值:4.67,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 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两者具有相关性.

    作者:胡莹洁;李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金复康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生长转移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金复康(黄芪、北沙参等组成)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泌的影响,及抑制晚期NSCLC侵袭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化疗组(35例)、综合组(42例)和金复康组(38例).化疗组化疗后对症治疗,综合组化疗前后均服金复康,金复康组单纯服用金复康.治疗前后测定3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观察患者原发瘤灶、转移灶变化和新转移灶出现情况,评价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原发瘤灶瘤体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灶瘤体增大患者例数综合组少于金复康组和化疗组(P<0.05),而缩小患者例数高于金复康组和化疗组(P<0.05);新转移灶、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综合组显著低于金复康组和化疗组(P<0.05,P<0.01) ; 化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5).结论 中药金复康能够协同化疗起到抑瘤、防止复发转移的作用.

    作者:王志超;曾进龙;张海良;李杰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诱导免疫耐受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虽然经过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可以获得完全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经常复发,总体五年生存率很差,原因可能与AML细胞诱导形成免疫耐受有关.研究发现AML细胞可以通过表达白血病相关抗原以及TGF-β等细胞因子诱导免疫耐受,CD40、CD80分子表达缺失以及CD4+CD25+T调节细胞的增加在AML细胞诱导免疫耐受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近研究发现,吲哚胺-2,3-加双氧酶(IDO)以及糖皮质激素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GITR)与AML细胞免疫耐受有相关性.本文就AML细胞如何诱导免疫耐受从IDO、GITR 及CD4+CD25+T调节细胞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李玉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不同引流方法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通过比较中心负压、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吸引、单纯引流管引流三种引流方式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寻求佳的引流方式.方法 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4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中心负压吸引)与对照1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2组(单纯引流管引流),每组各48例,比较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观察组1例、对照1组4例、对照2组8例并发皮下积液,对照1组2例、对照2组5例并发皮瓣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负压吸引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

    作者:王双群;邓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丹参酮ⅡA乳剂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凋亡作用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乳剂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凋亡作用.方法 将丹参酮ⅡA乳剂与NB4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5天,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NBT还原能力,采用MTT比色法检测NB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及CD33和CD11b的表达.结果 6 μg/ml丹参酮ⅡA对NB4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生长抑制率为(73.9±3.2)%;丹参酮ⅡA乳剂对NB4细胞生长有明显诱导分化作用,诱导分化率为(92.4±1.2)%;NBT还原能力增强;CD33表达下降,CD11b表达升高.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NB4细胞经丹参酮ⅡA乳剂作用后,S期细胞数显著降低.结论 丹参酮ⅡA乳剂能抑制NB4细胞生长,诱导NB4细胞向终末分化;丹参酮ⅡA以乳剂形式给药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凋亡作用显著优于文献报道常用的丹参酮ⅡA二甲基亚砜溶液.丹参酮ⅡA乳剂有望用于人早幼粒白血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李慧;张晋琳;王晓冬;王春森;石华月;储婷;毛声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