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龙;常有军;潘福琼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女性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评估我院住院的95例老年女性患者营养状况,筛选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老年女性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5.3%,恶性肿瘤、感染、长期卧床可能为住院老年女性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恶性肿瘤、感染、长期卧床可能为住院老年女性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正确的认知和处理对住院老年女性营养不良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作者:程小尧;杨荣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特点及处置方法.方法 明确诊断后,隔离和转运,积极药物治疗.结果 13例甲型H1NI流感确诊病例,经门诊或住院治疗均痊愈.结论 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点与季节性流感相同,表现温和,预后良好.我们所采用的处置方法简单易行,切实有效.
作者:刘佳易;李效全;张钲;孟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局部自体骨移植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Adult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AIS)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无明显骨质疏松的AIS患者,采用术中切除的滑脱椎棘突、椎板、关节突行椎间支撑植骨融合及非万向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随访观察该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41例患者均采用四钉二棒的非万向螺钉系统行单节段融合(L3.42例,L4.5 23例,L5S116例);合并滑脱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椎间不稳定及椎管狭窄需行开窗减压神经根探查者均不予固定融合7例;手术时间2.5~3.5小时,出血量200~800 ml,平均出血量320 ml;术中置钉时发生钉道破裂3次,发生硬膜囊破裂3例,神经根袖破裂2例;33例随访3月至4年,平均2.3年,腰背痛明显减轻28例,腿痛减轻或消失16例,残余肢体麻木3例,足背伸肌力Ⅲ~Ⅳ级2例,腰椎疾患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由术前(13.3±4.O)分恢复到末次随访时(26.6±3.3)分;X射线片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9例;滑脱复位有部分丢失3例,植骨块脱出于椎体后缘1例,钉棒系统断裂1例.结论 局部自体骨移植结合非万向椎弓根螺钉系统牢固固定,取材和植入方便,来源丰富,是AIS患者椎间融合方法之一.
作者:王清;王松;钟德君;王高举;文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智能下肢假肢、生物信息源控制的上肢假肢、有机硅人体仿生材料等假肢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促进了假肢矫形器临床应用的新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应围绕伤员康复目标应用假肢矫形器.应用临时假肢装配技术、全接触接受腔技术可有效促进伤员康复.安装矫形器既要遵循生物力学原则,又要从医学角度注意可能发生的问题.科学的功能评价是应用假肢矫形器的基础.
作者:方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四川汶川地震转运骨科伤员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2008年5月13日至6月10日收治的129例汶川地震转运骨科伤员进行检伤分类,记录内容主要包括:转运人次,伤员的主诉,诊断,损伤部位及类型,是否伴有感染以及接诊后的处理,治疗效果等.结果 129例伤员中,骨折伤员9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35例51处,闭合性骨折60例139处;26例(20.2%)39条神经损伤;54例(31.8%)并发感染;110例伤员行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1例院外截肢伤员因残端感染严重多次行残端清创、修整;其余伤员伤口均愈合;无术后切口感染.结论 四川汶川地震转运骨科伤员的临床特点明显,必须根据其临床特点予以个体化救治,同时要积极防治相关并发症.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卢旻鹏;蒋电明;张华;权正学;黄伟;倪卫东;江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WHO关于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新诊断标准明确了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影像学指标.一般甲型H1N1流感病例X射线胸片多以正常或没有明显影像征象表现;重症甲型H1N1流感可以出现异常影像学表现(在X射线胸片或CT胸部扫描).影像学诊断中除影像征象外,有无甲型H1N1流感病史尤为重要.
作者:蒋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介绍香港康复的现状,包括康复性质,公立医院康复的设置层次和康复流程,医院康复人员的构成和各自的职责,康复部门的设置,各级医院康复的运作,从业人员的管理和考核;比较香港和内地康复的异同,总结香港康复对四川康复发展的启示.
作者:潘福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结合17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中误诊为冠心病10例,结核性心包积液1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病窦综合征1例.部分患者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体征为主,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全部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合理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谢鸿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腹腔镜冲洗吸引装置在术中结肠灌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左半结肠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切除肿瘤肠段,应用腹腔镜冲洗吸引装置行术中灌肠后一期吻合.结果 19例患者均无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0~14天痊愈出院.结论 只要合理选择病例,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得当,左半结肠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术中应用腹腔镜冲洗吸引装置灌洗结肠,可达到省时省力、肠道清洁更加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太平;赵汗青;朱惠东;李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用药规律.方法 建立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中药复方数据库,以access、excel结合VB编程对中药复方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913个中药复方共用242味药,总共用药10457次;使用次数多的10类中药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清热药、安神药、消食药、解表药、理气药、开窍药,其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共用7703次,占总用药次数的73.66%.结论 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核心药物.
作者:周晓芳;周鲁;钟萍;王文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为加强妇幼保健功能和质量,促进妇幼保健信息共享,提高妇幼保健管理效率,为政府妇幼卫生领域决策提供准确数据,成都市开发、建设了纵向连接国家、省、市、县四级,横向连接辖区内各医疗保健机构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构建覆盖市、县、乡的高效畅通、科学规范的妇幼保健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妇幼卫生网络信息化管理,有效地提升了妇幼卫生工作质量.
作者:李亚斌;何杰;李九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三乙醇胺乳膏预防乳腺癌胸壁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50例术后需要胸壁放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第1次放疗后研究组就予三乙醇胺乳膏涂抹照射野皮肤,对照组只做常规放疗皮肤护理宣教,不涂任何药物.结果 两组均无Ⅳ级放射性皮肤损伤;研究组症状较轻的Ⅰ级皮肤损伤比对照组多(P<0.05),症状较重的Ⅲ级皮肤损伤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 三乙醇胺乳膏能有效地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明;陈琳;吴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对海洛因成瘾者高危行为的影响,为推广MMT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区MMT评估调查表,对接受MMT的125名海洛因成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MMT后,受治者静脉注射毒品的高危行为发生率、共用针头发生率均降低,违法行为率降低,高危性行为发生率降低;家庭关系得到改善,关系紧张发生率降低;治疗前后就业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MMT能有效的减少高危吸毒行为、违法行为、性行为的发生,能有效改善家庭关系.
作者:张华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结核病/艾滋病(TB/HIV)双重感染防治联合行动参与者社区干部及感染者同伴骨干的相关需求,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联合行动,修订完善相关培训指导资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小组访谈、匿名问卷调查方式.结果 调查对象在政策支持、培训和指导、消除歧视及医疗救助4个方面有较为强烈的需求;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社区干部和感染者同伴骨干表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03).结论 应针对社区干部和感染者同伴骨干的需求制订联合行动方案,及时修订印发相关培训资料以指导联合行动的开展.
作者:陈均;廖菁;郑世凡;邱学朴;王勇胜;钟若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运动控制是当前对脑和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研究的核心.应用运动控制的理论,按照运动发生的模式,利用低频电刺激产生功能性活动,达到恢复或改善脑和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再控制,是目前以及未来神经康复的研究热点.
作者:燕铁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四川地震催化了我国康复医疗发展的动力,医疗体制改革为此提供了舞台.本文浅析当前康复医学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述康复医疗与医保、康复医学能力建设和康复教育的关联,以及工伤康复的发展;扼要介绍目前新技术的发展及其给康复医疗带来的影响,包括运动反馈、运动控制、运动分析、脑高级功能、康复机器人、康复工程、干细胞应用以及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等.
作者:励建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IVF)与不同来源精子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所得胚胎在冻融及移植后的情况.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8月我院生殖中心进行复制的107例患者共131个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据FET胚胎来源分为IVF组、ICSI组;ICSI组又分射出精子组(A组)、附睾精子组(B组)、睾丸精子组(C组).结果 IVF组与ICSI组胚胎存活率、移植胚胎占解冻胚胎比例、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B、C组胚胎存活率、移植胚胎占解冻胚胎比例、平均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B、C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62.5%存在女方不孕因素,比例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 IVF和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所得的优质胚胎经受冷冻解冻的能力没有差异;ICSI所得胚胎行FET时,女方同时存在不孕因素是影响妊娠率的因素之一.
作者:贺贞;朱明辉;杨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缺损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而软骨损伤后修复能力有限,因此如何解决软骨缺损的修复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就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并指出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李林;王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救治汶川地震骨伤伤员的总体情况,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收集汶川地震后至2008年7月12日8时本院收治的骨伤伤员的入院信息及救治效果资料,经过二次交叉核对后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我院共收治563例地震伤员,包括门诊伤员249例,住院伤员314例,其中男287例,女276例;中位年龄门诊伤员42岁(28Y~57岁),住院伤员46岁(33~65岁),住院伤员年龄明显大于门诊伤员(P=0.003);住院伤员中骨伤231例,占73.56%,其中男108例,女123例;门诊伤员集中在震后前3天,占73.50%,而住院伤员震后前3天不足50%,住院伤员在震后72小时达高峰,持续至震后9、10天后明显减少,相应时段骨科医生与伤员数量比分别为(1:6.4,1:5.6,1:4.2);伤员主要来自都江堰市、阿坝州和彭州市;伤情分类前3位为骨科(69.3%),神经外科(15.6%),普外科(3.7%);住院骨科伤员死亡率为0,破伤风及气性坏疽发病率为0,骨筋膜室综合症3例4肢因转入我院时已发生坏死而行截肢术.结论 总结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经验,建立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硬件建设、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科学现场分检与信息平台建设,同时政府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医疗资源.
作者:陈勤;薛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5·12汶川大地震催生了巨大的康复需求,中国以及四川的康复力量面临挑战.康复医学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康复医学模式也得到了更新,对伤员的治疗经验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现代康复医学的临床水平.
作者:何成奇;杨霖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