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新
目的 总结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结合17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中误诊为冠心病10例,结核性心包积液1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病窦综合征1例.部分患者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体征为主,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全部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合理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谢鸿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腹腔镜冲洗吸引装置在术中结肠灌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左半结肠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切除肿瘤肠段,应用腹腔镜冲洗吸引装置行术中灌肠后一期吻合.结果 19例患者均无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0~14天痊愈出院.结论 只要合理选择病例,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得当,左半结肠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术中应用腹腔镜冲洗吸引装置灌洗结肠,可达到省时省力、肠道清洁更加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太平;赵汗青;朱惠东;李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采血恢复期母乳喂养安抚措施对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足底采血时采取俯卧位,采血后立刻给予母乳喂养15分钟,伴随皮肤抚摸、言语安慰;对照组足底采血时也采取俯卧位,采血后侧卧于婴儿床,采血恢复期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采血恢复期哭泣持续时间、疼痛面容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采血恢复期不同时间段啼哭例数、依然存在疼痛面容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在采血后24小时睡眠时间、惊醒次数、易于安抚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采血恢复期母乳喂养干预,能显著缩短新生儿足跟采血恢复期啼哭及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减少啼哭及依然存在疼痛面容的例数,增强新生儿采血后24小时睡眠时间,母婴交流,有利于新生儿的心理发育.
作者:罗宏;曹学华;李华明;张晓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特点及处置方法.方法 明确诊断后,隔离和转运,积极药物治疗.结果 13例甲型H1NI流感确诊病例,经门诊或住院治疗均痊愈.结论 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点与季节性流感相同,表现温和,预后良好.我们所采用的处置方法简单易行,切实有效.
作者:刘佳易;李效全;张钲;孟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对幻肢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4例存在幻肢痛的5·12汶川1地震伤员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方法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方法治疗.以简明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SF-MPQ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SF-MPQ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针灸和康复治疗联合运用对幻肢痛有很好的疗效,远期疗效稳定.
作者:杨玉龙;常有军;潘福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缺损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而软骨损伤后修复能力有限,因此如何解决软骨缺损的修复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就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并指出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李林;王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联用托吡酯(TPM)治疗难治性癫痫(IE)的疗效.方法 32例连续正规治疗2年以上仍频繁发作的IE患者,在原用抗癫痫药的基础上加用TPM治疗,以加用TPM前3个月的月均发作频率为基数,与加用TPM后3个月的稳定期月均发作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加用TPM后月均发作频率(6±6)次,与加用TPM前3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月均发作减少<50%有8例(25.00%),发作减少≥50%有24例(75.00%),发作减少≥75%有15例(46.88%),发作完全停止6例(18.75%).结论 联用TPM对IE基础药物治疗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作者:魏大萍;陈峰;雷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乐山市艾滋病感染者/药物依赖患者目前的生存环境,为确定综合干预防复吸的干预重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法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艾滋病感染者/药物依赖患者普遍感受到来自社会生存环境的严重歧视,住房问题、医疗保健问题、自助自救是该群体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 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社区宣传教育,进一步消除歧视,加大对艾滋病感染者/药物依赖患者的关怀支持;政府应就针对目标人群的廉租房补贴、医疗救助、低保机制及自助自救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政策开发.
作者:王勇胜;廖菁;范子煊;郑世凡;邱学朴;陈均;钟若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WHO关于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新诊断标准明确了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影像学指标.一般甲型H1N1流感病例X射线胸片多以正常或没有明显影像征象表现;重症甲型H1N1流感可以出现异常影像学表现(在X射线胸片或CT胸部扫描).影像学诊断中除影像征象外,有无甲型H1N1流感病史尤为重要.
作者:蒋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女性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评估我院住院的95例老年女性患者营养状况,筛选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老年女性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5.3%,恶性肿瘤、感染、长期卧床可能为住院老年女性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恶性肿瘤、感染、长期卧床可能为住院老年女性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正确的认知和处理对住院老年女性营养不良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作者:程小尧;杨荣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运动控制是当前对脑和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研究的核心.应用运动控制的理论,按照运动发生的模式,利用低频电刺激产生功能性活动,达到恢复或改善脑和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再控制,是目前以及未来神经康复的研究热点.
作者:燕铁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结核病/艾滋病(TB/HIV)双重感染防治联合行动参与者社区干部及感染者同伴骨干的相关需求,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联合行动,修订完善相关培训指导资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小组访谈、匿名问卷调查方式.结果 调查对象在政策支持、培训和指导、消除歧视及医疗救助4个方面有较为强烈的需求;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社区干部和感染者同伴骨干表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03).结论 应针对社区干部和感染者同伴骨干的需求制订联合行动方案,及时修订印发相关培训资料以指导联合行动的开展.
作者:陈均;廖菁;郑世凡;邱学朴;王勇胜;钟若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细胞分化阻滞、凋亡障碍、恶性增殖是白血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Wnt5a在细胞分化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到白血病的发病过程,并与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有关.现就Wnt5a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和预后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白峰岩;李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常规与辨证针刺取穴配合特定电磁波、按摩及药物治疗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疗程.方法 选取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辨证组各36例.两组按摩、TDP配合糖尿病标准化治疗方案相同,在此基础上,常规组常规取穴针刺,辨证组辨证取穴针刺.结果 4个疗程后,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531,P>0.05,);8个疗程后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088,P<0.05);两组痊愈患者疗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29,P<0.05).结论 常规与辨证取穴针刺配合按摩、TDP治疗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辨证取穴针剌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愈显率,缩短疗程.
作者:万军;张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100例,按患者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评分值将患者分为A组31例(SAPSⅡ20~30分)、B组40例(SAPSⅡ30~40分)和C组29例(SAPSⅡ>40分),分析3组患者血清PAB水平和预后;再根据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清PAB水平和SPASⅡ评分值.结果 3组患者病死率(0%、5%、3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空腹血清PAB水平[(200.05±64.49)mg/1)]明显高于B、c组[(173.79±42.47)mg/1、(140.55±30.18)mg/1](P<0.05),B组明显高于C组(P<0.05);死亡组SAPSⅡ评分值较生存组高[(44.42±2.71)分vs(32.75±6.43)分,P<0.05],空腹血清PAB水平较生存组低[(137.36±26.43)mg/1 vs (177.05±53.55)mg/1,P<0.05].结论 空腹血清PAB水平对评估老年AECOPD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水平低者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
作者:张杰;张颖;马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5·12汶川大地震催生了巨大的康复需求,中国以及四川的康复力量面临挑战.康复医学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康复医学模式也得到了更新,对伤员的治疗经验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现代康复医学的临床水平.
作者:何成奇;杨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四川地震催化了我国康复医疗发展的动力,医疗体制改革为此提供了舞台.本文浅析当前康复医学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述康复医疗与医保、康复医学能力建设和康复教育的关联,以及工伤康复的发展;扼要介绍目前新技术的发展及其给康复医疗带来的影响,包括运动反馈、运动控制、运动分析、脑高级功能、康复机器人、康复工程、干细胞应用以及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等.
作者:励建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sulfonic acid,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结肠炎模型.SD大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8),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血清内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学染色检测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相关蛋白occludin 的分布.结果 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和正常组比较,TJ结构遭到破坏,TJ相关蛋白的表达亦减少,结肠组织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和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P<0.05).结论 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TJ相关蛋白occludin表达下降,肠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低下,促发炎症反应.
作者:姜伟炜;张文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焦虑、抑郁状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计划生育门诊手术室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妇女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SAS评分A组(40.07±7.01)分,B组(51.35±6.26)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9,P<0.05);SDS评分A组(41.13±8.38)分,B组(61.73±9.8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3,P<0.05);焦虑情绪发生率比较,SAS>50分A组占32%,B组占3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35,P>0.05);抑郁情绪发生率比较,SDS>50分A组占54%,B组占6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4.75,P<0.05);抑郁焦虑情绪与婚姻状况、年龄、是否采取避孕措施、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对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既往妊娠史有关(P<0.05),与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无关(P>0.05).结论 对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应在术前提供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指导,特别应重视降低未婚者人工流产抑郁焦虑情绪.
作者:李渠;贺晓春;梅花;梁均华;恒丽丽;谭琴;钟洪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局部自体骨移植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Adult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AIS)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无明显骨质疏松的AIS患者,采用术中切除的滑脱椎棘突、椎板、关节突行椎间支撑植骨融合及非万向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随访观察该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41例患者均采用四钉二棒的非万向螺钉系统行单节段融合(L3.42例,L4.5 23例,L5S116例);合并滑脱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椎间不稳定及椎管狭窄需行开窗减压神经根探查者均不予固定融合7例;手术时间2.5~3.5小时,出血量200~800 ml,平均出血量320 ml;术中置钉时发生钉道破裂3次,发生硬膜囊破裂3例,神经根袖破裂2例;33例随访3月至4年,平均2.3年,腰背痛明显减轻28例,腿痛减轻或消失16例,残余肢体麻木3例,足背伸肌力Ⅲ~Ⅳ级2例,腰椎疾患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由术前(13.3±4.O)分恢复到末次随访时(26.6±3.3)分;X射线片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9例;滑脱复位有部分丢失3例,植骨块脱出于椎体后缘1例,钉棒系统断裂1例.结论 局部自体骨移植结合非万向椎弓根螺钉系统牢固固定,取材和植入方便,来源丰富,是AIS患者椎间融合方法之一.
作者:王清;王松;钟德君;王高举;文睿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