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夏枯草及抗炎一号注射液经肝动脉联合灌注治疗大鼠肝癌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张海波;周荣耀;章晓鹰;吴万垠

关键词:夏枯草注射液, 抗炎一号注射液, 大鼠肝癌,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探讨夏枯草及抗炎一号注射液经肝动脉联合灌注治疗大鼠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30只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晚期原发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中药组、化疗组和盐水组,每组各10只.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至肝固有动脉分别灌注生理盐水0.5ml、夏枯草注射液0.6g/kg+抗炎一号注射液0.45g/kg、顺铂(DDP)4mg/kg+羟基喜树碱(HCPT)1.5mg/kg+5-氟尿嘧啶(5-FU)34mg/kg.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治疗后各组大鼠肝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盐水组、化疗组和中药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现象,与盐水组比较,中药组和化疗组肝癌细胞凋亡百分率均显著增高(P<0.01),但化疗组和中药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夏枯草与抗炎一号注射液可诱导大鼠肝癌细胞凋亡,其程度与化疗药物相似.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nip3L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的Bnip3L进行检测,探索Bnip3L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组织芯片技术对128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和64例非瘤性肺部疾病患者手术标本中的Bnip3L进行检测,并对Bnip3L的表达情况与疾病生物学特点、患者生存时间等关系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在128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Bnip3L阳性表达45例(35.16%);64例非瘤性肺部疾病患者手术标本中Bnip3L阳性表达53例(82.81%),两者之间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8.78,P<0.01).Bnip3L的表达与肿瘤T分期及患者生存时间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Bnip3L在各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均有表达,可以作为外科术后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预后较好的标志.

    作者:梁晓华;李小飞;朱少君;韩勇;王雨;苏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左上颌肌纤维母细胞肉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5月前感左侧眶下区不适,伴右上唇麻木,近两月来出现鼻阻,左上后牙齿松动,左侧面部肿胀于2005年5月10日前来就诊.行CT检查发现左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右侧上颌窦炎.5月13在局麻下行左上颌骨包块活检,病理为梭形细胞肿瘤,不排除高分化平滑肌肉瘤,5月20日遂行局部放疗,常规单侧上颌窦野设计照射,DT2400cGy.

    作者:方利华;任宏轩;沈丽达;赵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康莱特联合化疗药物增敏的佳时机的实验研究

    目的:寻找康莱特联合化疗药物健择和顺铂的佳时机.方法:采用MTT比色的方法.结果:康莱特对人肺腺癌95D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和化疗增敏作用;康莱特先于健择,顺铂加入对95D的抑制强.结论:康莱特先于健择或顺铂加入优于两药同时加入.

    作者:李瑛;焦顺昌;杨俊兰;孙胜杰;魏秀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陕西地区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分析

    目的:研究陕西地区食管癌的发生与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ERα)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陕西地区31例食管癌患者及76例对照人群的外周血,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ERα基因PVUⅡ和XbaⅠ限制性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ERα基因PVU Ⅱ位点和XbaⅠ位点基因型在食管癌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携带Xba Ⅰ位点的XX基因型患者较其它基因型患者患食管癌的危险性更大,而PVUⅡ位点等位基因可能为保护性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Pp>PP>pp.食管癌的发生和患者的年龄有关,而与吸烟、性别无关.结论:陕西地区食管癌的发生与ERα基因PVU Ⅱ位点和Xba Ⅰ位点基因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淑芳;张伟;苏勤;朱少君;李爱宁;刘贵秋;张周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白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白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A组:白介素-2 100万单位+顺铂40mg/m2+生理盐水30ml,每周1次.B组:顺铂40mg/m2+生理盐水30ml,每周1次.病人治疗3周期以上后参与疗效评价.结果:治疗30天后CR率A组为93.3%(28/30),B组为80%(24/30);90天后CR率A组为80%(24/30),B组为70%(21/3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80天后CR率A组为76.67%(23/30),B组为50%(15/30),两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短期缓解率无明显差异,但长期完全缓解率有显著差异.

    作者:李增云;马庆彤;崔言刚;邵书元;陈述泉;王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人胶质瘤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基因芯片分析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建立恶性胶质瘤和其对应的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图谱,分析其差异表达基因,从基因表达水平上揭示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含13824个基因位点的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SBC-R-HC-100-20)对WHOⅢ级和WHOⅣ级的胶质瘤和相应的瘤周组织进行检测.结果:筛选出包括与DNA结合、转录和转录因子、蛋白质翻译、细胞周期、转移等相关的表达差异的基因共275个,其中143个表达上调,132个表达下调.结论:恶性胶质瘤的发生过程中存在许多基因表达的改变.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恶性胶质瘤演化相关基因研究,可以方便快速地缩小研究范围,有效地筛选出目的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程迎新;唐文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p53、c-erbB-2、nm23及CEA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P53、c-erbB-2、nm23及CEA在未经治疗的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5例癌旁肺组织(距癌灶5cm)中P53、c-erbB-2、nm23及CE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P53、c-erbB-2、CEA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5/87(51.7%)、37/87(42.5%)和41/87(47.1%),高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nm2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49/87(56.3%)低于正常肺组织的86.7%(13/15);p53的表达在不同的分化程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3);CEA的表达在不同的病理类型之间以及在腺癌的不同TNM分期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nm23表达在不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以及在不同的TNM分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1,P=0.035);p53与c-erbB-2两者的表达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0.319,P=0.003).结论:p53、c-erbB-2、nm23及CEA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并具有协同作用,它们的综合检测在非手术临床分期的判断及指导肺癌的临床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孙志勇;余宏宇;刘会敏;李玉莉;何金;孙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20例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疗效,以同期15例术前单纯放疗作为对照组,分析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0例局部晚期直肠癌给予术前放化疗(DT40~46GY/20~23次)加同步化疗(静滴5-FU和优福定口服剂),对照组为同期15例局部晚期直肠癌给予术前放疗(DT40~50GY/20~25次).结果:两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5%(15/20)和46.7%(χ2=4.98,P=0.036),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8%和55.4%(χ2=0.49,P=0.483).结论:术前同步放化疗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和生存时间,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白新宽;张宁;王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放疗同步多西他赛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放疗同步多西他赛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7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放疗同步多西他赛化疗组(放化组),单纯放疗组(单放组);两组放疗方法相同,放疗肿瘤量DT60Gy~65GY,每次2Gy,每周5次,放化组在放疗同时每周予多西他赛40mg化疗一次.结果:放化组和单放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1.1%和75.7%(P>0.05),两组的完全缓解率是32.4%和10.8%(P<0.05),放射性肺炎及食管炎发生率放化组高于单放组(P<0.05).结论:放疗同步多西他赛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副反应虽增加,但能耐受.

    作者:陈群;丁纯志;赵景胜;徐朝久;涂向阳;龙剑;向志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全量放疗后复发性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全量放疗后食管癌复发的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76例全量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率86.0%,并发症40.8%,死亡率17.1%.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1%、23.7%、14.5%.结论:对全量放疗后复发性食管癌行外科手术是可行的,但手术适应症应严格掌握.

    作者:韩泳涛;彭林;方强;李强;陈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及MRI诊断

    目的:探讨MRI对肝硬化结节(再生结节、退变结节)与小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0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MRI资料,其中32例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全部病例均见再生结节,其中合并退变结节14例、原发小肝细胞癌18例,再生结节为肝内弥漫的小于1.0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略低信号影;退变结节为直径1.0cm~3.5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影;小肝细胞癌为直径小于3.0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影.Gd-DTPA动态增强扫描见小肝癌于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消退.结论:根据结节大小、信号改变MRI可区分大部分再生结节、退变结节及小肝细胞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困难的退变结节及小肝细胞癌.

    作者:郭海梅;张学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126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适宜的切除范围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00年7月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126例,并对肿瘤残留和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行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或全甲状腺切除术的5年复发率为6.76%,对侧腺叶的复发率为1.35%.局部肿块切除或腺叶部分切除的肿瘤残留率为61.54%,5年复发率为19.23%.局部肿块切除或腺叶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再次手术后的复发率显著高于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或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P<0.05).结论: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或全甲状腺切除术应作为甲状腺癌首选手术治疗方式,局部肿块切除或腺叶部分切除术肿瘤残留率较高,再次手术是必要的.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李宝忠;李晓江;武要洪;李国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癌患者痰脱落细胞检查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肺癌患者痰脱落细胞检查的因素,探讨提高痰脱落细胞检查准确率的方法.方法:对69例确诊肺癌患者的痰脱落细胞检查结果与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解剖部位或病期的患者痰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率有差异.结论:肺癌患者痰脱落细胞检查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解剖部位和病期可影响患者痰脱落细胞检查结果.

    作者:陈小红;刘爱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74例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74例乳腺癌骨转移好发部位、病灶特点、发生时间、激素受体分布情况等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乳腺癌骨转移预后因素分析.结果:乳腺癌骨转移好发部位在胸部与脊柱,尤其是肋骨和腰椎,几乎均为溶骨性病灶.骨转移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33.4个月.骨转移患者中激素受体阳性率比例较高.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雌激素受体状况、病理类型和初发单/多发骨转移情况是影响乳腺癌骨转移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雌激素受体状况、病理类型和初发单/多发骨转移情况是影响乳腺癌骨转移预后的独立因素.对乳腺癌骨转移规律的认识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科;钟美佐;李建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与化疗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与化疗耐药的关系,以及与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OX-2和p53表达.结果:COX-2和p53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1%和59.3%,正常卵巢组织均未见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OX-2和p5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COX-2表达与患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年龄无关,与术后残留灶直径有显著相关性(P<0.01).COX-2和p53阳性表达率,耐药组和非耐药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别(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卵巢癌患者COX-2、p53表达和术后残留灶直径是与化疗耐药密切相关的独立因素.结论:COX-2表达是与化疗耐药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COX-2过表达与抑癌基因p53的突变可能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潘珊;吴绪峰;陈惠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抑癌基因p16和转移抑制基因nm 2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及转移抑制基因nm 23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卵巢,5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及50例卵巢癌组织中P16蛋白和nm23蛋白,并分析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关系.结果:nm23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0.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43.3%)及良性肿瘤组(44.0%)(P<0.05);在浆液性癌(87.5%)和粘液性癌(47.8%)中的阳性差率也有显著差异(P<0.05);特别是在有淋巴结转移(39.1%)和无淋巴结转移(92.6%)的中检出率相非常显著(P<0.01),而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16蛋白在卵巢癌中的检出率(26.0%)明显低于正常卵巢(80.0%)和良性上皮性肿瘤(52.0%)(P<0.01),在晚期肿瘤中的表达率(20.5%)也远低于早期肿瘤(63.6%),而且在高度恶性组织中表达水平(11.1%)与中低度恶性组织的表达水平(43.5%)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m 23基因的表达与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关,p16基因可作为临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nm 23、p16基因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李艳红;张伟;朱少君;巩丽;杨瑛;李爱宁;兰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Fas/FasL系统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即程序性细胞死亡,由死亡受体与其配体相互作用是引起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中Fas/FasL系统是被认为是主要的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的调节失衡有关.本文就Fas/FasL系统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相关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吴志刚;马庆久;何显力;赖大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的诊治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来3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中19例进行了再次或多次手术,相应延长了生存时间或减轻了症状.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定期随诊,早期发现,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受累器官的正确估计,是预防再次复发的关键.

    作者:孟勇;刘敏;马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胃癌骨髓转移3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胃癌骨髓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报告3例胃癌骨髓转移病例,分析其诊断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确诊前均被误诊,确诊主要靠骨髓涂片和胃镜组织病理活检.3例中2例接受联合化疗,症状缓解,生存期延长.1例未治,2个月后死亡.结论:胃癌骨髓转移发病率低易误诊且预后差,联合化疗能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作者:梁宪斌;王云;纪媛媛;李醒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放疗前后宫颈癌细胞凋亡及Fas、p53及bcl-2的表达

    目的:探讨Fas、p53及bcl-2放疗前后的变化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分别检测40例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后同一位点凋亡阳性率及Fas、p53和bcl-2的表达.结果:放疗前后凋亡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放疗后Fas与p53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1);放疗后p53与Fas及bcl-2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Fas、p53及bcl-2对放射线诱导的宫颈癌细胞凋亡均具有重要调控作用.p53可能通过上调Fa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参与了放疗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作者:朱青;韩苏夏;李明众;苏宝山;马瑾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