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海玉;胡素萍;王岩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鼻咽癌的远期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1986年~2000年本院收治的儿童鼻咽癌35例,单纯放疗18例(RT组),诱导化疗+放疗17例(C+RT组);放疗剂量≤60 Gy 13例,>60 Gy 22例.治疗后失败13例,均予以补救性化疗±放疗.结果:儿童鼻咽癌占同期治疗的所有鼻咽癌患者的0.4%,病理以低分化鳞癌为主,占94.1%,人院时Ⅲ+ⅣV期占88.6%,全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57.1%.C+RT组与RT组相比,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明显增高,(94.1% vs 44.4%,P=0.003),从而提高OS(76.5% vs 38.9%,P=0.04).肿瘤剂量>60Gy的5年局部无复发率(locally relapse-free survival,LFRS)及OS均优于≤60 Gy的患者,LFRS分别为72.7% vs 30.8%,P=0.02,OS分别为90.9% vs 53.8%,P=0.004.治疗后失败率37.1%,再治疗后平均继续生存32个月.严重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14.3%,均发生于>60Gy的患者,而且80%见于C+RT组.结论:儿童鼻咽癌预后较好,尽管人院时多数已属晚期.诱导化疗可以减低远处转移率,从而提高总生存率.肿瘤剂量以>60Gy为宜,为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剂量不宜过高,建议60Gy~65Gy.治疗失败患者经积极补救治疗仍可望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建武;潘建基;林少俊;杨凌;陈梅;郑崴;陈传本;张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α)和金属硫蛋白(MT)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乳腺癌标本中MT和TopoⅡα的表达.结果:MT和TopoⅡα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48.61%.MT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及有否巴结转移有关(P<0.05).TopoⅡα阳性表达率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检测MT和TopoⅡα对提示预后和临床选择化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作者:周宁;薄爱华;张晓丽;邢立强;吴迎爽;王发亮;赵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EP方案与PC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93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EP方案组应用足叶乙甙加顺铂静脉滴注,PC方案组应用紫杉醇加卡铂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EP组45例,有效率14/45(31.1%),PC组48例,缓解率17/48(35.4%),中位生存时间(MST)EP组9.1个月,PC组8.9个月,1年生存率EP组34.3%,PC组30.8%,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症状主要为毒性反应,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EP方案与PC方案相比生存率无差异.然而紫杉醇加卡铂组有较好的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均可耐受.
作者:王慧智;张宇;高源;桑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膀胱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行膀胱全切术,术后均行放疗或免疫疗法,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者至今仍生存1例,为结合免疫治疗患者,1例死亡者由于恶性肿瘤转移.行膀胱全切术者6例,至今生存2例,3例死亡,此3例均由于恶性肿瘤多发转移,1例失访.结论:膀胱鳞癌的预后较差,大多数患者在被诊断时已属晚期,膀胱鳞癌的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行膀胱全切术效果较确实,术后结合免疫疗法可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王东耀;宋彦;宋永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人源幼虫巨大致死性基因Hugl-1基因表达与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探讨Hugl-1基因表达与肺癌肿瘤细胞发生、侵袭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NSCLC标本(含癌旁组织)和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Hugl-1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RT-PCR方法检测NSCLC中Hugl-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肺癌肿瘤组织中Hugl-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Hugl-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结论:Hugl-1基因表达下降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作者:杨勇;邹良建;周栋;郎希龙;金海;黄盛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像相关因素.方法:对20例复发性和98例非复发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CT、MRI影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蕈形及结节形者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圆形者(P<0.01);中度和重度水肿组复发率显著高于无水肿和轻度水肿组(P<0.05);无钙化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有钙化肿瘤(P<0.01);骨质溶解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骨质增生肿瘤(P<0.01);有肿瘤内坏死复发率显著高于无肿瘤内坏死肿瘤(P<0.01);非均一强化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有均一强化肿瘤(P<0.01).结论:CT、MRI表现为蕈形及结节形者、严重瘤周水肿、无钙化、周围骨质溶解、肿瘤内坏死及肿瘤非均一强化者具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复发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周围骨质溶解、肿瘤内坏死、蕈形及结节形者、肿瘤非均一强化、无钙化、严重瘤周水肿.其中有周围骨质溶解者复发率远远高于其它(P<0.01).
作者:贾栋;高国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方法:应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抗原含量测定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放疗中和结束的血清TGF-β1进行测量.结果: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0Gy)、中(28Gy~30Gy)和结束(56Gy~60Gy)时患者血清的TGF-β1为11.56±2.16μg/L、10.46±1.64μg/L、9.32±1.57μg/L,正常组血清的TGF-β1为8.35±1.19μg/L;PLC组病人放射治疗前TGF-β1与正常人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LC组病人放射治疗前TGF-β1与放疗中(P<0.05)、放疗结束(P=0.0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正常人TGF-β1与放疗中(P=0.000)、放疗结束(P=0.02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LC近期有效组放疗结束的TGF-β1为8.814±0.975μg/L,无效组放疗结束的TGF-β1为10.723±0.581μg/L.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调节TGF-β1水平,使患者TGF-β1水平趋向正常;PLC近期有效组放疗结束的TGF-β1水平趋向正常人,无效组趋向PLC放疗前水平.
作者:李龄;梁新强;黄启芳;杨云莉;刘颖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辅助化疗给骨肉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保肢率和5年生存率.本文对骨肉瘤的新辅助化疗的应用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今后该领域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作者:张志才;邵增务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是新近发现的耐药相关蛋白,属于ATP结合盒式(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家族的G亚家族成员,又名ABCG2.BCRP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以二硫键连接形成二聚体发挥转运功能.在体外诱导的乳腺癌细胞中BCRP表达明显增强,但在临床样本中表达较不一致.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BCRP可以从胞膜向胞浆内移位.BCRP的底物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多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有一定重叠,低氧和低pH值环境可以影响其转运功能.BCRP介导的耐药与Arg482位点密切相关,如何逆转这种作用也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方向.
作者:王金丽;魏敏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病历报告患者,女,22岁,因体检发现胰腺肿物3周入院.既往健康.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作者:刘星野;周默巍;王军;丁保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解决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164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在化疗时针对恶心呕吐,分别采取循证护理方法和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对病人有益,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循证护理可减轻化疗患者恶心呕吐.
作者:纪鹏云;范丽丽;岑爱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疲劳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翻译的FSI量表及自行编制的疾病及一般情况登记表,对121例住院肿瘤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式调查,计算FSI量表各维度得分,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肿瘤病人化疗前不同性别、不同肿瘤分期疲劳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疲劳评分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不同化疗方案的患者化疗后疲劳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化疗过程中有恶心呕吐症状者化疗后疲劳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肿瘤病人化疗后疲劳评分明显增高.女性、肿瘤分期晚、联合化疗、化疗中有恶心呕吐症状疲劳评分较高,不同的化疗药物所导致的疲劳程度不同.
作者:杨守梅;陈磊;潘跃银;郝吉庆;熊福星;陈振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探讨如何应用现代放射治疗机的佳摆位技术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计算机数显辅助摆位技术提高了摆位准确性,能为有效的放射治疗提供了质量保证.
作者:梁增奇;王笃平;刘美社;王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1].药物由上腔静脉直接进入心脏,降低了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避免了化疗药物局部渗漏引起的严重后果.PICC留置时间长,符合肿瘤患者长期治疗的需要.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其原因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廖建鄂;谷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资料患者,女,45岁,因发现右颈前肿物半月伴喘憋症状9天收入院.既往体健,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锁骨上窝触及一直径约2cm肿大淋巴结,质硬,界清,无压痛,不活动,余组未触及.右颈前触及一直径约3cm肿物,质中,界清,无压痛,随吞咽活动.腹部彩超未见异常,颈部彩超:甲状腺右叶可见大小1.6cm×1.1cm低回声反射区,边界欠清,回声不均匀,内部点状钙化伴声影,血流信号丰富.甲状腺左叶下极可见0.5cm×0.4cm低回声反射区,边界欠清,回声不均匀,内部点状钙化伴声影,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作者:王海龙;陈立军;洪立立;刘名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胃癌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方法: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B组(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及术前未予化疗的对照C组,全身静脉给药,A组奥沙利铂(L-OHP)130mg/m2,VD/2h,d1;氟尿嘧啶(5-FU)400mg/m2,VD快速;600mg/m2,VD缓慢维持22h,d1~d2;亚叶酸钙(CF)300mg,Ⅳ,d1~d2.B组氟尿嘧啶(5-FU)400mg/m2,VD快速;600mg/m2,VD缓慢维持22h,d1~d2;亚叶酸钙(CF)300mg,Ⅳ,d1~d2.化疗结束后一周内行胃癌根治术.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对上述3组患者的胃癌标本进行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检测.结果:A组胃癌细胞凋亡率为15.75±4.29,B组11.79±3.46,C组6.51±3.24,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率:A组为26.04±9.02,B组为39.49±13.58,C组为57.33±15.89.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均可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化疗不含奥沙利铂方案.
作者:牛子长;王为忠;张洪伟;李孟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配合放射治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局部控制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5月收治的资料较全的5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N2~N3)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行单纯常规放疗,局部总剂量DT(66~70)Gy/6.5W~7W;联合组除常规放疗外同期配合微波热疗每周3次(周1、3、5),温度控制在(42±1)℃,每次(30~40)分钟,(2~3)周为一疗程,平均每人7.3次.结果:联合组总显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在起效时间上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波热疗对放疗有协同增敏作用,二者配合对颈部较大的淋巴结转移癌可明显提高局控率,减少局部放疗剂量,减轻放疗反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梅芳;张灿珍;杨丽芳;郎平;郑红霞;张志军;邓省益;王振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除增殖的肿瘤细胞和其它多种正常细胞外,传统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也影响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当给予节律化疗,即频繁或持续给予低剂量化疗药物且不伴较长间歇期时,化疗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强,尤其是与特异性抗血管生成药物合用时.现就其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制、联合用药及临床试验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王云;杜伟;李醒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低剂量放疗对小儿复发性或转移性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复发性或转移性小儿髓母细胞瘤患者用替尼泊苷100mg/m2人液静滴,连用3天,10~14天重复;平阳霉素4 mg/m2人液静滴,每周1次;甲氨蝶呤10 mg鞘内注射,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达CR者,继续原方案化疗1个疗程;未达CR者,给予原方案化疗联合同步低剂量放疗.结果:一个化疗疗程后复查,8例CR,7例PR,2例SD.全部治疗结束后复查,17例病例均达CR.结论:化疗联合低剂量放疗对小儿复发性或转移性髓母细胞瘤具有明显的疗效,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探讨.
作者:周嘉云;牟善兰;梁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效果好,中、晚期胃癌虽然手术可做大部分、或局部切除,但愈后效果仍很差,5年生存率仍难以提高.综合治疗、多学科参与可提高胃癌的5年生存率.现就胃癌的放射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蔡英全;王天权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