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射治疗配合微波热疗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应用

黄梅芳;张灿珍;杨丽芳;郎平;郑红霞;张志军;邓省益;王振波

关键词:放射治疗, 温热疗法, 颈部转移癌,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热疗配合放射治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局部控制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5月收治的资料较全的5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N2~N3)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行单纯常规放疗,局部总剂量DT(66~70)Gy/6.5W~7W;联合组除常规放疗外同期配合微波热疗每周3次(周1、3、5),温度控制在(42±1)℃,每次(30~40)分钟,(2~3)周为一疗程,平均每人7.3次.结果:联合组总显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在起效时间上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波热疗对放疗有协同增敏作用,二者配合对颈部较大的淋巴结转移癌可明显提高局控率,减少局部放疗剂量,减轻放疗反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后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个可能对化疗后获得性肺炎产生影响的研究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我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晚期NSCLC化疗后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过60岁、吸烟史、基础疾病、肿瘤压迫气道、重度骨髓抑制是晚期NSCLC化疗后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选择化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降低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邓晓芳;张秀萍;徐岗;黄赖机;邓瑾;蔡霞;冼乐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鸡血藤升白汤对放疗引起的小鼠骨髓抑制的影响

    目的:研究鸡血藤升白汤对放疗引起的小鼠骨髓抑制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雌性Bal b/c小鼠32只,全身均匀照射DT550cGy引起小鼠放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模型,造模后4小时内开始服用鸡血藤升白方汤药(简称鸡血藤升白汤),随机分作4组:对照组:8只,灌胃纯净水250 mg/kg体重,低剂量组:8只,灌胃鸡血藤升白汤150mg/kg体重,中剂量组:8只,灌胃鸡血藤升白汤250mg/kg体重,高剂量组:8只,灌胃鸡血藤升白汤350mg/kg体重,每日2次,早晚各1次,中间间隔10小时,连续用药7天.照射前1天、及给药后第7天、13天、19天、25天、31天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结果:骨髓抑制后小鼠白细胞明显下降,照射后1周为明显;服药后2~3周白细胞明显恢复,中剂量组较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第四周基本恢复正常,鸡血藤升白汤明显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恢复.结论:鸡血藤升白方对放疗引起的小鼠骨髓抑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马缠过;曹小菊;卫雪贞;郭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化疗联合低剂量放疗对小儿复发性或转移性髓母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低剂量放疗对小儿复发性或转移性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复发性或转移性小儿髓母细胞瘤患者用替尼泊苷100mg/m2人液静滴,连用3天,10~14天重复;平阳霉素4 mg/m2人液静滴,每周1次;甲氨蝶呤10 mg鞘内注射,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达CR者,继续原方案化疗1个疗程;未达CR者,给予原方案化疗联合同步低剂量放疗.结果:一个化疗疗程后复查,8例CR,7例PR,2例SD.全部治疗结束后复查,17例病例均达CR.结论:化疗联合低剂量放疗对小儿复发性或转移性髓母细胞瘤具有明显的疗效,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探讨.

    作者:周嘉云;牟善兰;梁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TSA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TSA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利用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Tunel试验研究TSA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作用;利用western研究TSA对肝癌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TSA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可阻滞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周期于G0/G1期.可增加p53,p21,bax等基因的表达,降低BCL-2的表达.结论: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TSA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其主要通过调控一些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起作用.

    作者:刘维民;闫凯麟;吴智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纤维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附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X线及CT诊断周围型肺癌50例,经纤维气管镜观察、活检及刷检明确诊断.结果:肺癌20例、小细胞癌10例、鳞癌5例.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对周围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白桦;侯敏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手术加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胰腺癌56例

    目的:探讨手术加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3月~2003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胰腺癌病人56例,采用姑息手术加泵植入区域化疗健择为主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行姑息手术加术后以健择为主的化疗方案的患者,分别生存0.5~3年,中位生存期19个月.复发和转移率19.64%,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及Ⅳ度不良反应.结论:该方法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有效、安全和低毒,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姜凤元;陈晓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乳腺癌术后60C0放疗摆位的质量控制

    目的:通过自制乳腺癌术后放疗稳定器达到摆位的质量控制.方法:要求体位为仰卧位(相当于立正位)分别按常规组和稳定组以不同的摆位进行测量;自制稳定器板置患者背后,稳定器手柄与患者上肢垂直并使患侧上肢外展90°,记好相关标记,弯曲肘关节,手握稳定器手柄;模拟定位机定位,确定放疗界线,水平仪确定前胸向上水平位以内线确定移位状况,把放射用角尺短臂按要求置于体下,长臂紧贴体侧,用带标记线向健侧延伸,用小米尺测量超过切线外健侧.头部按摆位要求确定角度并固定,用角尺(带活动卡者)将头按要求卡在短臂与活动卡之间,卡外靠8cm×8cm×8cm大小的铅块.常规组:胸壁患侧手抱头或抓耳,患侧锁骨上、下、腋下野,双手置于双侧髂前上脊上,头不作固定,测量方法同稳定器组.结果:胸壁切线野:常规摆位3min后即100%出现明显的射野误差,随时间的延长越明显,10min后患者出现自主移动.而稳定器组则无1例出现.结论:1、常规摆位很难保证乳腺癌术后60C0放疗摆位的质量控制2、自制稳定器可较好的保证乳腺癌术后60C0放疗摆位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缠均;亓芳迎;张玉丽;何晓丽;马小侠;朱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以抗血管生成为基础的节律化疗研究进展

    除增殖的肿瘤细胞和其它多种正常细胞外,传统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也影响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当给予节律化疗,即频繁或持续给予低剂量化疗药物且不伴较长间歇期时,化疗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强,尤其是与特异性抗血管生成药物合用时.现就其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制、联合用药及临床试验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王云;杜伟;李醒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Hug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人源幼虫巨大致死性基因Hugl-1基因表达与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探讨Hugl-1基因表达与肺癌肿瘤细胞发生、侵袭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NSCLC标本(含癌旁组织)和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Hugl-1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RT-PCR方法检测NSCLC中Hugl-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肺癌肿瘤组织中Hugl-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Hugl-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结论:Hugl-1基因表达下降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作者:杨勇;邹良建;周栋;郎希龙;金海;黄盛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EP方案与PC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EP方案与PC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93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EP方案组应用足叶乙甙加顺铂静脉滴注,PC方案组应用紫杉醇加卡铂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EP组45例,有效率14/45(31.1%),PC组48例,缓解率17/48(35.4%),中位生存时间(MST)EP组9.1个月,PC组8.9个月,1年生存率EP组34.3%,PC组30.8%,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症状主要为毒性反应,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EP方案与PC方案相比生存率无差异.然而紫杉醇加卡铂组有较好的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均可耐受.

    作者:王慧智;张宇;高源;桑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胃癌放射治疗进展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效果好,中、晚期胃癌虽然手术可做大部分、或局部切除,但愈后效果仍很差,5年生存率仍难以提高.综合治疗、多学科参与可提高胃癌的5年生存率.现就胃癌的放射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蔡英全;王天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光动力作用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研究对象,以血卟啉衍生物(HpD)为光敏剂,630nm波长的激光为光源,MTT法绘制MDA-MB-231PDT后不同时间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PDT对人乳腺癌细胞阻滞的细胞周期,免疫组化观察PDT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结果:生长曲线示PDT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DT作用后早期(12h)G0/G1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变化;免疫组化示:实验组PDT后各时间段PCNA阳性细胞蛋白表达率较对照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光动力疗法可阻滞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DT阻滞细胞于G0/G1期和降低PCNA的表达有关.

    作者:蔡君;叶青青;李晶晶;杨继元;刘剑仑;黄卓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BCRP生物学特性与乳腺癌耐药性的形成与逆转

    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是新近发现的耐药相关蛋白,属于ATP结合盒式(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家族的G亚家族成员,又名ABCG2.BCRP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以二硫键连接形成二聚体发挥转运功能.在体外诱导的乳腺癌细胞中BCRP表达明显增强,但在临床样本中表达较不一致.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BCRP可以从胞膜向胞浆内移位.BCRP的底物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多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有一定重叠,低氧和低pH值环境可以影响其转运功能.BCRP介导的耐药与Arg482位点密切相关,如何逆转这种作用也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方向.

    作者:王金丽;魏敏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原发脑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报道

    1 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52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MRI检查诊断左小脑占位,于2006年3月31日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小脑非霍奇金淋巴瘤(B免疫母细胞型).术后直线加速器照射DT3660 cGy/19次.2006年6月12日因出现伴左侧肢体乏力半个月入我院.查体: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头部强化CT示:右侧脑室旁、右桥脑多发转移性淋巴瘤.胸部、腹部CT、浅表淋巴结彩超检查未见异常,骨髓涂片为正常骨髓像.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12年,原田氏病史7年.此患者入院后即行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给予化疗.

    作者:穆海玉;胡素萍;王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611例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手术或放化疗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本文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30日,对61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了病原学调查.结果:在引起病原学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7.2%,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泊菌,大肠埃希氏杆菌,不动杆菌属等;革兰氏阳性细菌占7.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合并真菌感染占25.2%,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准确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对于及时做出临床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荣华;高燕;孙晓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康莱特增加肺癌细胞对健择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康莱特联合化疗药物健择抑制人肺腺癌细胞95D生长的作用,同时寻找康莱特联合化疗药物健择作用的佳时机.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进行检测.结果:康莱特单药对人肺腺癌95D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联合健择的抑制率高于单药组;康莱特先于健择加入对95D的抑制强.结论:康莱特体外对肺癌细胞有抗肿瘤和化疗增敏作用;康莱特先于健择加入对95D的抑制强.

    作者:李瑛;焦顺昌;戴广海;孙胜杰;魏秀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国产与进口多西紫杉醇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多西紫杉醇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含国产多西紫杉醇(艾素)与进口多西紫杉醇(泰索帝)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6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化疗方案为TAC(多西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28天为1个周期,化疗2周期后手术,国产与进口组患者分别为35和3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化疗,两组均无疾病进展病例.其中国产组3例(8.6%)获得完全缓解(CR),26例(74.3%)部分缓解(PR),6例(17.1%)病变稳定(SD);进口组CR 4例(11.%),PR 25例(73.5%),SD 5例(14.7%).国产与进口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和8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病例.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神经毒性和过敏反应等.国产与进口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为100%,Ⅲ度以上发生率分别为38.6%(27/70)、54.4%(38/68),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相似.结论:国产多西紫杉醇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容易处理,与进口多西紫杉醇相似,且价格远低于进口多西紫杉醇,值得推广.

    作者:代志军;王西京;刘小旭;桂琳;董济民;康华峰;管海涛;薛锋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鼻咽癌发生发展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及其相互作用所致的平衡失调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鼻咽癌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拟对这些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及相关候选癌基因和候选抑癌基因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丁洁琼;何志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内胆管囊腺瘤(附14例报告)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内胆管囊腺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76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14例病例临床资料.结果:14例全部采用肝叶切除术,病理检查发现10例癌变(71.42%).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囊腺瘤以肝叶切除为佳的治疗方法,并可预防癌变.

    作者:赵文新;杨映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组织因子与肿瘤

    近年来认为肿瘤的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与凝血高度相关,其中一个关键蛋白就是组织因子(TF).TF可作为细胞内信号传导介质,改变基因表达形式和细胞行为,明确参与肿瘤相关性血管生成,其表达量与多种肿瘤转移相关.抗血管生成和TF靶向治疗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法.

    作者:安志明;王杰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