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润泽;张喜成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探讨中国人脑图谱Chinese2020检测中国人群帕金森病(PD)患者灰质体积改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15例PD患者(PD组)和15名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基于中国人群的脑图谱Chinese2020和基于高加索人群的脑图谱MNI152进行空间标准化,比较配准到这2种标准空间所引起的脑结构形变差异,并采用VBM方法比较2种图谱检出PD患者灰质体积萎缩的脑区以及萎缩脑区灰质占比的差异.结果 采用MNI152脑图谱发现PD患者灰质萎缩脑区包括双侧颞叶并扩展至同侧脑岛/海马/海马旁回、左侧枕上回/楔叶/楔前叶及右侧壳核;采用Chinese2020图谱后,除上述脑区外,右侧额中回亦可见灰质体积萎缩.PD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脑结构配准到Chinese2020空间发生形变小于配准到MNI152空间,且基于Chinese2020检测灰质萎缩脑区灰质占比高于采用MNI152图谱(t=2.502,P=0.037).结论 基于中国人群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应该采用中国人脑图谱进行空间标准化,其脑结构形变更小、所识别出的脑区灰质占比更高,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作者:贾秀琴;高帅;张卫国;蒋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n=103)、颈部淋巴结转移组(n=109).分析2组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及转移性淋巴结的颈部分布区域.结果 颈部淋巴结转移组颈部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且淋巴门消失、回声增强,淋巴结长短径比<2,淋巴结短径>5 mm,淋巴结内多个点状强回声,淋巴结血流呈混合型或周围型,淋巴结血流丰富者分别占86.24%(94/109)、70.64%(77/109)、41.28%(45/109)、17.43%(19/109)、53.21%(58/109)、48.62%(53/109);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上述征象分别占16.50%(17/103)、2.91%(3/103)、11.65%(12/103)、1.94%(2/103)、17.48%(18/103)、16.50%(17/103),2组间各超声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以手术所见分区为标准,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术前超声对淋巴结分区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颈Ⅵ区57.58%(38/66)、颈Ⅴ区75.00%(3/4)、颈Ⅳ区81.25%(13/16)、颈Ⅲ区76.92%(10/13)、颈Ⅱ区70.00%(7/10).结论 术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频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外科确定颈部淋巴结处理策略有指导作用.
作者:卜锐;杨娜;夏春娟;马峻峰;陆健斐;丁昱;易晓佳;赵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维全自动左心容积定量技术(HM)测量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80例患者行三维HM图像采集,采用HM技术和传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手动调整(HME)部分HM自动确定的心内膜边界不符合实际边界者,并进行比较,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HM、HME、RT3DE测量LVEDV、LVESV和LVEF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M测值均大于RT3DE,HME测量LVEDV和LVESV均大于RT3DE(P均<0.05),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E与RT3DE测量差值(△HM-RT3DE)小于HM与RT3DE测量差值(△HME-RT3DE,P均<0.05).根据图像质量将患者分为A组(图像质量较好,n=54)和B组(图像质量较差,n=26),除LVESV外,A组△HM-RT3DE和△HME-RT3DE均小于B组(P均<0.05).HM与RT3DE有良好的一致性,手动调整后一致性提高.HM和HME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好,组内相关系数均>0.9.结论 HM自动评价左心室容积及射血分数与RT3DE一致性好,手动调整心内膜边界可提高测量准确率,图像质量对HM测值准确率有一定影响.
作者:李萌;金炫佚;马春燕;王永槐;李光源;孟平平;孔凡鑫;杨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患者男,72岁,因“下腹疼痛3天”入院.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既往高血压史15年,药物控制效果良好.超声检查:左侧腹股沟区可探及多发结节状不均匀团块回声,大者直径约1.0 cm,其内可见散在血流信号,病灶随腹压改变无移动,与精索组织分界不清.CT检查:平扫示左侧盆部精索走行区多发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及絮状脂肪密度影,边界尚清晰(图1A),大结节直径约1.1 cm;增强扫描静脉期病灶内实性成分呈轻中度欠均匀强化(图1B);双侧睾丸及阴囊未见明显异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作者:于保婷;刘硕;治南;丁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腺外佩吉特病(EMPD)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EMPD患者的超声资料及声像图特征.结果 41例中,病灶位于外阴33例,腹股沟2例,肛周2例,上胸壁1例,下腹壁1例,额部1例,拇指1例.超声检出病变36例,根据形态可分为弥漫型和肿块型.弥漫型31例,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的弥漫性病变,超声显示皮肤增厚30例,无增厚1例;病灶呈低回声8例,稍低回声23例;CDFI血流分级0级2例,1级6例,2级11例,3级12例;腹股沟淋巴结异常9例.肿块型5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晰的肿块样病变,超声显示皮肤增厚1例,无增厚4例;肿块内部呈低回声3例,稍低回声2例;形态规则4例,不规则1例;CDFI血流分级0级1例,1级2例,2级1例,3级1例;腹股沟淋巴结异常3例.5例(5/41,12.20%)超声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超声可敏感识别EMPD病变区回声异常及血流异常,诊断EMPD需结合临床表现.
作者:汪健;陈琴;罗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年龄和月经状态对成年女性骨盆骨髓ADC值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成年女性骨盆骨髓ADC值,其中未绝经组51例,32例年龄>40岁,19例≤40岁;绝经组73例,27例年龄>60岁,46例≤60岁.比较不同月经状态及不同年龄女性之间骨盆骨髓ADC值的差异.结果 未绝经组女性骨盆骨髓ADC值高于绝经组(P<0.001);未绝经组中,≤40岁者ADC值高于>40岁者(P<0.001);绝经组≤60岁ADC值与>60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骨盆骨髓ADC值整体上与年龄呈负相关(rs=-0.581,P<0.001),未绝经女性二者呈负相关(^=-0.301,P=0.032),而绝经后女性二者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成年女性骨盆骨髓ADC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这种趋势在绝经前女性中尤为显著.
作者:庞慧婷;张晓苗;董越;罗娅红;于韬;刘凡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1例乳腺病变患者(300个病灶)的二维超声、CDFI及SMI图像,对所有病灶进行Adler血流分级,比较CDFI与SMI检出血流的能力,观察乳腺病灶在CDFI及SMI下血管形态分布特征,并对乳腺病灶血管分布模式进行分型,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差异.结果 CDFI对乳腺病灶血流检出率为78.33%(235/300),SMI为90.33%(27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6.066,P<0.001).CDFI及SMI对良性与恶性病变血流Adler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DFI与SMI模式间乳腺病灶血流Adler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722,P<0.001).CDFI及SMI检测良恶性乳腺病变间血管形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良性病灶多表现为乏血管型、线性或曲线型以及树枝状,恶性病灶多表现为血管粗大扭曲、蟹足状.结论 SMI可以提高乳腺病灶的血管检出率,以SMI观察病灶Adler血流分级和血管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作者:薛雯;杨柳茵;范丽;冯思仪;林珍珍;彭雄强;张建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脑模板是能代表一个群体的大脑模型,包含大脑结构及分区标签等信息,在脑神经影像学分析领域具有重要作用.脑模板可为群体分析提供标准归一化空间,将先验知识如分割图谱和解剖标识映射到新图像上进行分析.构建脑模板包括图像预处理、图像配准和模板构建三步.随着脑影像学处理和分析技术的提高,脑模板的质量逐渐提升、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本文对人脑模板的构建方法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邹静;王德峰;石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RI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IFIS患者(IFIS组)和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MRI资料.于轴位脂肪抑制T2WI测量坐骨股骨间隙(IFS)宽度、股方肌间隙(QFS)宽度,于轴位TIWI测量坐骨角,于冠状位T2WI测量股骨颈干角,比较2组间的差异,分析IFS宽度与其他3个指标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对IFIS的诊断效能.对IFIS组患者股方肌水肿和脂肪浸润程度进行分级,比较不同级别间IFS宽度的差异.结果 IFIS组患者IFS宽度、QFS宽度、坐骨角及股骨颈干角分别为(11.76±2.22)mm、(8.33±2.20)mm、(132.59±1.39)°和132.70(131.18,134.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IFS宽度、QFS宽度、坐骨角度及股骨颈干角诊断IFI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0、0.999、0.996和0.975(P均<0.001).IFS宽度与QFS宽度呈正相关(r=0.743,P<0.001),与坐骨角度及股骨颈干角呈负相关(r=-0.273,P=0.022;r=-0.332,P=0.005).IFIS组患者不同股方肌水肿、脂肪浸润分级间IFS宽度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FIS患者IFS、QFS均明显狭窄;股方肌水肿及脂肪浸润是IFIS常见MRI表现.
作者:葛晓东;王光宪;张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进展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单侧MCA狭窄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MRI资料.根据入院时及入院7天内全脑DWI表现将患者分为进展组20例及无进展组11例.分别在标记后延迟(PLD)时间为1.5s及2.5s条件下对2组行全脑3D-pcASL扫描,检测2组患侧(MCA狭窄侧)、健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皮层和前外分水岭区、后外分水岭区、内分水岭区、基底核区侧支循环代偿脑血流量(△CBF)值,比较上述△CBF值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患侧各脑区侧支循环△CBF值对单侧MCA狭窄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进展的诊断效能.结果 进展组患侧、健侧后外分水岭区侧支循环△CBF值均较无进展组相应脑区降低(P均<0.05).患侧后外分水岭区侧支循环△CBF值诊断脑卒中影像学进展的AUC为0.750,敏感度为0.85,特异度为0.64;内分水岭区的AUC为0.709,敏感度为0.95,特异度为0.55.结论 3D-pcASL可评价单侧MAC狭窄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脑卒中影像学进展.
作者:汪雪枫;肖新兰;唐小平;黄少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血友病是一种性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和关节反复出血.血友病肌肉病变可致急性筋膜间隔综合征、假性肿瘤形成、肌肉萎缩及骨化性肌炎等.超声检查具有实时、无创、简单快捷、可重复性强及分辨率高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诊断血友病肌肉病变.本文就超声在血友病肌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付茗;张群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诊断标准尚未统一.目前影像学检查在髂静脉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主要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和血管造影等.本文针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病因学及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韦润泽;张喜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性肌肉质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的综合征,病因复杂多样,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影像学技术定量和定性评估肌肉质量是诊断肌少症的重要依据,可为早期诊断、治疗干预及预防提供参考.本文对肌少症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丰哲;孙鹤;李琦;王磊;潘诗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亚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方法 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经病理证实的193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Luminal A-like型(n=46)、Luminal B-like型(n=98)、HER-2过表达型(n=22)和基底样型(n=27)4种分子亚型.回顾性分析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包括肿块形状、边缘、方向、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血流及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193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4种分子亚型间,肿块大小(<2 cm、2~3 cm、≥3 cm)和淋巴结转移(有、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分级(Ⅰ、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分子亚型间6个超声征象(形状、边缘、方向、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的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有其特征性,Luminal A-like型与Luminal B-like型超声声像图表现差异较小,鉴别有一定困难.
作者:郭玉萍;裴书芳;刘娟娟;吴丽桑;肖美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囊肿型胆道闭锁(CBA)的MRI和MR胰胆管造影(MRCP)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BA患儿术前MRCP及MRI资料,结合术中造影及病理结果,分析CBA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4例CBA,MRI均显示肝门区囊状结构,11例出现肝门区门静脉周围T2WI高信号,23例显示胆囊宽径明显小于长径,1例胆囊未显示;5例显示肝门区纤维斑块.24例CBA患儿MRCP均可见肝外胆总管区囊性结构,位于肝门区22例,位于左右肝管区2例;18例肝门区囊肿与胆囊管相通.结论 肝门区囊肿及纤维斑块、胆囊大小、形态及MRCP显示的肝外胆管情况是诊断CBA的重要征象.MRCP对于早期诊断CBA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吴慧莹;徐文彪;鹿连伟;张虹;刘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制备一种载血卟啉单甲醚(HMME)的多功能分子探针,评估其体外光声成像及声动力治疗(SDT)效果.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载HMME的聚乳酸-乙醇酸(PLGA)纳米粒(HMME@PLGA),观察纳米粒的基本表征和体外增强光声显像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与HMME@PLGA共孵育后在超声辐照下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并在细胞水平验证其SDT效果.结果 所制备的HMME@PLGA纳米粒大小均一,形态规则,平均粒径为(333.67±17.50)nm,表面电位为(-10.57±1.98)mV,包封率为75.62%,载药量为2.90%,浓度为1 mg/ml的纳米粒与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共孵育24 h的细胞存活率为87.21%.随浓度增加,纳米粒光声信号逐渐增强.经超声辐照,HMME@PLGA纳米粒能使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产生大量活性氧,并产生明显细胞毒性作用,使细胞大量死亡,Calcein-AM/PI染色呈红色荧光;通过吖啶橙染色观测到细胞溶酶体结构消失.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包裹HMME的高分子纳米粒,可实现体外光声成像引导下的SDT.
作者:黄菊;李攀;王志刚;韩晓霞;刘逢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成人脊柱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成人脊柱LCH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评估脊柱病灶数目、分布、密度、边界及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果 9例LCH共18个病灶位于脊柱,6例单发,3例多发.其中16个病灶18F-FDG PET/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及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清晰,7个可见边缘硬化,3个病变累及椎管;另2个病灶分别表现为片状稍高密度影及局部骨密度正常.所有病灶18F-FDG摄取均有不同程度增高,SUVmax为9.07士4.99.结论 成人脊柱LCH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作者:张彦彦;张卫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中,不同ROI和弹性模量值的选择对诊断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43枚颈部肿大淋巴结,于术前行常规超声及SWE检查,设置3种不同ROI:直径2 mm的小圆形ROI(ROI-I)、不超出淋巴结边缘的大切圆ROI (ROI-2)及手动勾勒整个淋巴结边缘的ROI(ROI-3),均包含淋巴结的硬区域,分别测量大弹性值(Emax)、平均弹性值(Emean)和弹性标准差(SD)并进行对比分析,构建ROC曲线获得各弹性值诊断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AUC,并进行比较.结果 恶性淋巴结3种ROI测量的Emax、Emean和SD均高于良性淋巴结(P均<0.001).3种ROI测量的良性淋巴结、恶性淋巴结及总淋巴结Emax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mean和SD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3种ROI测量的Emax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I-1测量的Emean的AUC高于ROI-2和ROI-3 (P均<0.05),SD低于ROI-2和ROI-3(P均<0.05),而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WE能够对颈部良恶性淋巴结进行鉴别,但其诊断效能随ROI及弹性模量值的选择而不同.选择较小ROI时,建议使用Emax和Emean;选择较大ROI时,建议使用Emax和SD.
作者:杜宗艳;孙咏梅;宁春平;王宏桥;董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DWI和小ADC值鉴别诊断儿童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与室管膜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及室管膜瘤的MRI资料,其中室管膜瘤8例、间变性室管膜瘤14例,所有患儿术前均接受MR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小ADC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间变性室管膜瘤小ADC值为(0.579士0.245)×10-3mm2/s,室管膜瘤小ADC值为(0.943±0.12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1,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84(P=0.003),以小ADC值=0.695×10-3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2种肿瘤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1.4%.结论 小ADC值在儿童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作者:任翔;吴于淳;杨秀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ADNEX模型、简单规则风险估计模型及恶性风险指数(RMI)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6例卵巢肿瘤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图像,分别以ADNEX模型、简单规则风险估计模型及RMI评估卵巢肿瘤的良恶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绘制ROC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结果 286例卵巢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42例,恶性肿瘤144例.ADNEX模型、简单规则风险估计模型、RMI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83.33%(120/144)、80.56%(116/144)、65.97%(95/144),特异度分别为89.44%(127/142)、92.96%(132/142)、90.14%(128/142).ADNEX模型与简单规则风险估计模型间敏感度及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52、1.784,P=0.554、0.182),ADNEX模型及简单规则风险估计模型的敏感度均高于RMI(x2=16.691、7.533,P均<0.001),而特异度与RMI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561,P=1.000、0.454).ADNEX模型、简单规则风险估计模型及RMI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AUC分别为0.864、0.868和0.788(P均<0.001).结论 ADNEX模型及简单规则风险估计模型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效能在一定程度上优于RMI.
作者:和平;吴青青;孙丽娟;王晶晶;王莉;韩吉晶;张铁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