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梓铭
腹膜内型膀胱破裂多以急腹症入院,多有明确外伤史,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中强调早诊早治.现将应用美蓝灌注法诊断腹膜内型膀胱破裂共26例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盼;林世庆;李锦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根除率高、价廉、安全适用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方案.方法200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法莫替丁20 mg、四环素500 mg、呋喃唑酮100mg均为每日2次,疗程14天.对照组:洛赛克20 mg、四环素500 mg、甲硝唑400 mg每日2次,疗程7天.抗HP治疗结束后1月复查胃镜并检测HP.结果试验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一年后溃疡复发率分别为77.7%、80.9%、3.2%,与对照组的83.3%、87.5%、4.5%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6.4%,低于对照组14.6%.结论试验组方案是根除HP有效、安全、适用、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措施.
作者:何庆玲;甘德春;陈扬;陈忠华;刘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低温喷雾配合药物治疗面部皮炎的疗效.方法96例面部皮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口服氯雷他定,赛庚啶,维生素B6等,治疗组增加低温喷雾疗法.采用台湾产Chliti-na冷喷机,洁面后用纱布保护眼睛,喷雾蒸气10 min,每日1~2次,1周为1疗程,1疗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2.6%,对照组治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低温喷雾配合抗组胺类药物治疗面部皮炎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萍;张培华;张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因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有所不同.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还有部分肺炎病因不明.同一病原可在不同个体引起不同类型的肺料,同一肺炎病例可同时存在几种病原的混合感染.目前国内外大多依靠临床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依靠实验室检查作出病原学诊断受到很大限制.本文介绍了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常见病因、临床特征、不同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作者:陈昌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华法林与氯吡格雷预防心房纤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93例心房纤颤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6例给予华法林治疗,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控制在1.8~2.5之间;47例给予氯吡格雷治疗.随访时间为2年,观察两组脑卒中、周围血管栓塞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缺血性脑卒中总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30).华法林组心源性脑栓塞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26).结论华法林降低了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周围血管栓塞危险性且优于氯吡格雷,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心源性脑栓塞危险性实现的,但可能同时伴随有出血危险性的增加.
作者:赖金川;李英;姜荣建;唐英蓉;代红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分析成都市儿童医院新生儿住院疾病谱和病死患儿资料,了解疾病构成和死亡分布的变化.方法将1981~2000年成都市儿童医院20年来住院患儿的第一诊断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并按照4个年段,进行疾病构成和病死率比较.结果感染性疾病的构成比由89%降至72%;母乳性黄疸已升至近五年来非感染性疾病住院的第二位;两大类疾病的总病死率第1、2年段与第3、4年段相比,感染性疾病呈下降趋势(P<0.05),非感染性疾病的总病死率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成都地区母婴卫生保健水平整体有所提高;窒息、先天畸形、早产、颅内出血等非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仍较严峻,大力提倡产前检查、监测及住院分娩,可能会使以上疾病的发生率下降.
作者:江砚颖;屈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57岁,因反复畏寒、发热、胸痛、气紧、肝脾肿大1年,近期出现心慌、下肢水肿入院.入院查体:T 38.8℃,P110次/分,R 23次/分,慢性消耗病容,营养较差,消瘦.双肺散布粗湿罗音,无哮喘音,心界不大,心率齐.右肋部叩压痛,上腹膨隆,腹壁浅静脉曲张.肝剑下12 cm,肋下13 cm,质硬,叩压痛;脾肋下6 cm,质硬,叩压痛,双下肢Ⅱ度凹陷性水肿.血常规:WBC 2.9×109/L,RBC 2.94×1012/L,HB 79g/L,PLT 98×109/L.白蛋白26.3 g/L,球蛋白29.8 g/L,ALT 68 U/L,AST 125 U/L.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右肺含气不良及气管心影右移.CT示右侧胸膜炎,右肺上叶纤维结节灶,肝脾肿大.
作者:胡晓明;彭端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2001年至 2004年6月住院治疗的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102例,采用75 mg米非司酮口服2天联合肌注甲氨喋呤50 mg5天,对照134例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单纯肌注甲氨喋呤0.450 mg 5天.观察两组的疗效、血β-HCG、手术方式、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疗效.结果A组患者中有81例显效(79%),B组患者有98例显效(7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与单用甲氨喋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成功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延;王滟;陈廉;罗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OX)、埃可病毒(ECHO 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ms)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感染多见.本文从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针对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叶鸿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对1例乳腺分泌型癌进行光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乳腺分泌型癌在任何年龄及性别均可发生.病理形态学的主要特点为癌细胞异型性较小,癌细胞能产生大量分泌物,对PAS染色出现阳性反应.结论乳腺分泌型癌为预后较好的乳腺癌.根据其组织学特点,可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作者:王西川;赵剑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轮状病毒(Rotavirus,简称RV)感染是波及全球的一种常见疾病,常发生在婴幼儿,近年研究发现RV也可引起肠道外其他系统感染.本文从病原学的不同群和类型,主要经粪-口或口-口传播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症状,采用经典检测技术、免疫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等方法诊断RV感染以及适宜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防止并发症、合理用药等方面的预防和治疗进行阐述.预防轮状病毒肠炎的理想的措施是服用RV疫苗,发展新一代更高效、更廉价、肠道外接种的疫苗是将来的方向.
作者:刘崇海;魏钰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的微创穿刺治疗效果.方法32例颅内血肿患者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2例穿刺成功31例,其中存活30例,2~7天血肿基本清除,术后短期病情均明显好转,意识障碍程度减轻20例,头痛减轻22例,血压增高明显好转24例.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死残率显著低、生存质量提高等优点.
作者:杨志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小儿结核病与成人结核病在发病、临床类型、诊断、治疗等诸多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从儿童感染结核菌的自然过程、传统的诊断方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PCR)、血清学检测、免疫学检查等新的诊断方法进行阐述及评价,特别提示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小儿结核病的临床意义.
作者:万朝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和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是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能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化脑)、肺炎、败血症和急性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因此,在儿童人群中,预防这两种细菌感染尤显重要.已经投入应用的Sp和Hib结合疫苗已经通过临床研究,能有效预防儿童Sp和Hib疾病,降低发病率,保障儿童健康.在我国,医务和预防工作人员应共同努力,加强对Sp和Hib疾病的研究,为疫苗研制和应用提供必要和充分的依据.
作者:姚开虎;杨永弘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纳米细菌肾结石是结石形成机制中的新学说.纳米细菌有肾趋向性(renotropic),可致肾慢性感染,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小管梗阻并介导磷灰石成核心,由于该菌具有独特的生物矿化能力使结晶生长形成肾结石,目前正在进行研究的目标是解决纳米级的生物矿化问题.
作者:何梓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23岁,农民,藏族,G1P0.因停经41+4周,腹部阵痛11小时,于2002年7月3日20点30分入院,入院查体:无特殊.既往无特殊病史.产科检查:宫高35 cm,腹围96cm,估计胎儿体重3500 g左右,先露为头,已入盆.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值均在正常范围,入院半小时后胎膜自破,羊水清亮,7月4日凌晨2点15分宫口开全(活跃期11小时),于3点15分因羊水粪染,胎心率156次/分,阴道口可见胎头拔露,此时产妇较疲劳,产力差,阴道检查:胎方位为左枕横位,故行会阴侧切,胎吸助产,娩出1女活婴,体重3750 g,身长52 cm,阿氏评分1分钟8分,5分钟10分.胎盘胎膜自然完整娩出,产后出血150 ml,BP 120/80 mmHg,在产房观察2小时无异常后送回母婴同室.产后11小时还未自解小便,经多次流水声诱导,并鼓励产妇下床小便,均无效.
作者:郑定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各种混合感染及新的病原与病原变异体的 出现,临床上病因诊断及病原学诊断均较困难,治疗上易造成过度使用抗生素引起细菌耐药菌株增加.本文从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研究进展、临床特征与病因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该病的诊断方法并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作者:刘恩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按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是否伴过敏性鼻炎及是否在检测前应用抗过敏制剂等状况,对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检测前应用抗过敏制剂者阳性率显著低于未应用抗过敏制剂者(P<0.05),伴过敏性鼻炎者过敏原阳性率高于不伴过敏性鼻炎者(P<0.005).血清IgE定量增高,过敏原检出率亦增高.结论血清过敏原特性IgE测定可受多种临床因素的影响.
作者:张志方;朱培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尿病合并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32例中,治愈19例,好转9例,无效4例,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该病有典型眼部临床表现时诊断不难,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对症处理神经系统病变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唐胜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凝血酶局部给药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31例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加用凝血酶250 U加用0.9%生理盐水5~10 ml经胃管注入,8 h后再用250 U,连用1~2天;对照组加用去甲肾上腺1 ml加用0.9%生理盐水10 ml经胃管注入,8 h后再用1 ml,连用1~2天.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08).结论胃管注入凝血酶是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晓贞;范慧海;彭丰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