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髓瘤自体干细胞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复发1例报道和文献复习

王学文;翟勇平;刘海宁;曹红琴;周晓钢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干细胞移植, 中枢神经系统骨髓瘤
摘要:目的:报道1例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SCT)后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1例IgA λ型MM患者经VAD方案3个疗程后进行Auto-SCT,2-3个月后临床和生化指标提示复发.病程中反复发作的溶骨性破坏性疼痛和多发性浆细胞皮下结节、肿块,遍及头部、肢体、躯干体表皮下及胰头部.采用多种联合系统化疗(SC)、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咪及放射治疗,化疗方案包括VAD、MOP、TCD、TDCEP方案,显示耐药、难治和复发.CNS MM的发病以MM明显缓解为契机,经鞘内化疗(IT)CSF瘤细胞和生化转阴.胰头浆细胞瘤梗阻性黄疸和CNS MM复发是该例死因.结果:本例自MM至CNS MM发病历时26个月,自Auto-SCT至CNS MM15个月.总生存期33.5个月,自Auto-SCT至死亡22.5个月,自CNS MM至死亡7.5个月.结论:MM患者CNS的累及是罕见的并发症,CNS MM的预后很差,据报道中数生存期仅1.5-2个月.CNS MM采用各种治疗措施(SC、IT和CI)的联合.CNS MM有效的治疗方案尚不明了,但颅照射(CI)应包括在任何方式的治疗中.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进展

    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已经日渐明确,临床研究证实,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子宫肿瘤、前列腺癌等有一定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而对其它肿瘤的作用也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对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林云华;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XRCC1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基因.XRCC1基因中存在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各位点多态对各种肿瘤易感性的影响不一.目前,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分歧.

    作者:吴昊;谢裕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肝胚胎性肉瘤1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岁.因发现右上腹包块3天,于2007年10月13日入院.3天前洗澡时发现右上腹无痛性包块.门诊腹部B超检查示:肝右叶实质性占位,性质待定.询问病史:无任何不适症状,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作者:杨安军;潘晓琳;杨安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可调控输液器在晚期顽固性癌痛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应用可调控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吗啡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应用可调控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吗啡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18例,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持续静脉滴注吗啡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8.72±1.21和2.72±1.54 (P<0.05);其中完全缓解(CR)4 例(22.2 %),部分缓解(PR)9 例(50.0%),轻度缓解(MR)5例(27.8%).疼痛缓解率(CR+PR)为 72.2%.疼痛开始明显缓解时间为0.5-2小时,平均1.2小时.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和轻度呼吸抑制.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应用可调控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吗啡能有效缓解晚期顽固性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经济、简单、易行的方法.

    作者:杜志强;秦健勇;张艳玲;刘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LFO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HLFO方案(HCPT+CF+替加氟+L-OHP)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 36例羟基喜树碱10mg,亚叶酸钙100mg,替加氟700mg,d1-5静滴;艾恒130mg/m2,静滴 ,d1;每3周为1个周期,2-3 个周期评价疗效.对照组24例采用HLFP方案化疗:顺氨氯铂25mg/m2,静滴,d1-3,羟基喜树碱6mg/m2,静滴,d1-5;甲酰四氢叶酸钙100mg,静滴2小时,d1-5;5-氟尿嘧啶400mg/m2静滴,d1-5;每21日为1周期,完成3周期后判定疗效,有效病例4周后确认.结果:治疗组36例患者,总有效率(CR+PR)为58.3%(21/3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4.2%(13/ 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的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和外周感觉神经异常.治疗组的周围神经毒性较对照组高 (P<0.05),对照组的恶心呕吐反应较治疗组高(P<0.05),其余不良反应均相似.结论:HLFO方案是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确切且毒性较小的联合化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姜立喜;靳庆燕;肖军;任海华;栾丽娟;王小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5例,肿瘤直径3.5cm-5.0cm,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的囊腔构成,囊腔内衬上皮样肿瘤细胞,细胞呈透明状,间隔内肿瘤细胞呈巢状.Fuhrman分级为Ⅰ-Ⅱ.免疫组化标记:CK(+)、EMA(+)、Ki67(<3%+)、CD68(-).5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是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预后良好,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

    作者:曹薇;杨向红;高霭峰;徐灿;姜卫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不同镇痛方式对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评价肋间神经冷冻镇痛、静脉自控镇痛泵及肌注杜冷丁三种方法对胸部肿瘤手术后患者镇痛效果、镇痛相关并发症及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38例开胸患者术前随机分为:A组(46例)肋间神经冷冻组;B组(46例)静脉自控给药组;C组(46例)肌注给药组.观察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咳嗽咳痰、镇痛相关并发症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VAS 明显低于B组(P<0.05)和 C组(P<0.01);A组咳嗽、咳痰明显优于B组和C组;A组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17%)明显低于B组(10.87%)及C组(23.91%);A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和C组(P<0.01).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是开胸术后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优于静脉自控给药及肌注给药,并可有效减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涛;潘铁成;李军;郑智;胡敏;刘立刚;汪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下切除误诊为肺癌的巨大炎性假瘤1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7岁,以胸闷、胸痛、进食梗咽4年,加重半年为主述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胸闷、胸痛、进食梗咽,2年前于当地医院行胸CT检查,显示右肺下叶巨大的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侵犯胸壁、心脏、食管,考虑为恶性肿瘤.于上级医院会诊,仍考虑为恶性肿瘤,因肿瘤侵犯较重未行手术治疗.今年患者来我院就诊,再次行胸CT检查(图1,2)发现肿瘤有所增长,明显侵犯胸壁、心脏及食管,与右肺静脉关系紧密且肿块密度不均一,边缘不规整,纵隔内可见肿大的淋巴结仍考虑为恶性肿瘤.建议患者行超声定位下取病理活检,病理回报为炎性假瘤.患者以炎性假瘤为诊断收入院(不排除肺癌的可能),拟行手术治疗.

    作者:黄波;王晓东;刘志良;郎贤平;肖旭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PTE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PTEN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77个中国北方汉族肺癌患者及104个健康人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537343和rs701848位点的基因型.结果:基因型频率分析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病例对照分析显示rs2735343与肺癌相关,而rs701848与肺癌不相关,单倍体型分析表明rs2735343-rs701848单倍体型与肺癌不相关.结论:PTEN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癌密切相关:rs2735343的等位基因分布与肺癌具有相关性,可能通过调节 PTEN基因的表达影响疾病的发生.

    作者:史桂兰;卿海燕;陈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ML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AML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呈不同比例构成,部分平滑肌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偶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HMB45(+)、Vimentin (+)、 actin (+)、S-100(+) 、EMA(-).结论:AML是肾脏少见的良性肿瘤,HMB45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应香岚;文小凤;应亚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女性生殖器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8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治疗的11例女性生殖器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1例患者,经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3例目前尚健在,1例失访,其余7例均在治疗后1年内死亡.结论:神经内分泌癌是非常罕见的一种疾病,预后很差.顺铂(DDP)和足叶乙甙(VP16)为较有效的化疗药物.

    作者:杨宏英;卢玉波;杨谢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64例腮腺癌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腮腺癌的诊断及手术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并随访的264例腮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8.5%、65.3%.单纯手术组同手术+放疗组相比统计学无明显差异,可能为手术+放疗组分期较晚,恶性程度高有关.结论:及早诊断、首次成功的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学明;唐亿华;魏运辉;罗文政;邓莅霏;史俊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脑肿瘤放疗的体位固定

    目的:头颈肩膜固定体位治疗脑肿瘤的效果评价.方法:脑肿瘤患者用头颈肩膜固定后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包括疗程治疗结束后采集EPID验证片,比较摆位重复性的情况.结果:用头颈肩膜固定对脑肿瘤患者实施IMRT放疗,经验证片与模拟定位片比较基本无误差. 结论:由于头颈部是个多变易动的部位,且脑肿瘤患者大多意识不够清楚,单单头架不足以固定患者体位,患者身体不自主的移动会造成头架的移动,头颈肩膜的使用有助于体位的固定.提高了摆位精度.

    作者:邱梅;傅深;张志红;王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肾细胞癌中Egfl7表达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组织中Egfl7的表达对肾细胞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SP 法对82 例肾癌及6例正常肾组织标本进行Egfl7和CD34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Egfl7表达和CD34 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分析Egfl7表达和MVD之间,及其与肾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82 例肾癌病例中,57 例Egfl7表达阳性,总阳性率为69.5%.Egfl7表达与肾癌组织学分类、分期、分级和静脉浸润有关(P<0.05).Egfl7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组织中MVD 值分别为127.3±31.3和79.4±27.2, 差别有显著性(P=0.001),且MVD 和Egfl7的表达呈正相关(r=0.875,P<0.05).结论:Egfl7可能在促进肾细胞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许韩峰;刘学锋;殷晓鸣;刘先东;吴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及文献回顾

    子宫平滑肌肉瘤约占子宫恶性肿瘤的1%,属于少见肿瘤[1],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可依据高危因素的情况给予综合治疗;化疗可改善晚期患者的预后.

    作者:尹晓然;王西京;刘小旭;康华峰;代志军;马小斌;梁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清IGF-Ⅱ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大肠癌及大肠腺瘤患者血清中IGF-Ⅱ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3例大肠癌患者、33例大肠腺瘤患者(其中伴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分别为13例,11例,9例)、10例健康人血清中IGF-Ⅱ水平.结果:IGF-Ⅱ在大肠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及健康人,三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GF-Ⅱ血清含量测定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指标.

    作者:王双双;谷万军;杨晓慧;孙诚;郝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腺病毒介导的ING4联合化疗药物增强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ING4基因(Ad-ING4)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增强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抑制效果.方法:用Ad-ING4感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RT-PCR法检测ING4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转录,用Ad-ING4分别联合化疗药物氟尿嘧啶(fluorouracil 5-FU)和顺铂(cisplatin DDP)处理培养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Ad-ING4感染SGC-7901细胞后,RT-PCR结果提示有目的基因的转录.MTT 结果显示,100 MOI Ad-ING4与25μg /ml 5-FU联合应用后120小时,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达(94±0.50)%,显著高于单用Ad-ING4组的(65.05±2.03)%和 5-FU组的(62.54±0.73)%(均P<0.05); 100 MOI Ad-ING4与6.25μg /ml DDP联合应用后120小时,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达(97.54±0.54)%,显著高于单用Ad-ING4组的(65.05±2.03)%和DDP组的(55.14±1.21)%(均 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d-ING4与5-FU或DDP联合应用明显导致细胞S期减少、G2/M期阻滞;Ad-ING4联合5-FU组细胞凋亡率为(16.2±1.18) %,显著高于单用Ad-ING4组的(8.17±0.85)% 和5-FU组的(7.4±0.89) %(均 P<0.05);Ad-ING4联合DDP组细胞凋亡率为(14.17±1.77)%,显著高于单用Ad-ING4组的(8.17±0.85)%和DDP组的(5.93±0.87)% (均P<0.05).结论:Ad-ING4与5-FU或DDP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陆向东;谭洁;杨吉成;程晓赪;周俊东;李汉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的防治

    目的:探讨木塞支撑加张口锻炼预防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作用.方法:83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初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2例,放疗开始即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木塞支撑加有一定强度的张口功能锻炼;对照组41例没有规定张口强度,仅行一般张口功能锻炼.在放疗前、放疗结束后1个月和以后的每3-6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观察门齿距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放疗后张口缩小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47±0.94) cm、(1.16±0.83) cm ,(P<0.01).结论:在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行木塞支撑加张口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放疗所致的张口困难.

    作者:赵静;刘刚;宁博;杨朝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3月至2003年4月,我院收治上皮性卵巢癌90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后,再行系统性腹膜后淋巴结切除.观察所切除淋巴结数量、转移数目、转移部位与分期、组织分化及病理类型的关系 .结果: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和组织分化差,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病理类型间淋巴结转移总体差异无显著性(P=0.79).结论:卵巢癌随着分期增加,其淋巴结转移率升高,淋巴结受累范围也增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卵巢癌分期的一个重要指标,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患者只有切除淋巴结,才有可能治愈.

    作者:冯继良;姚焕玲;彭素蓉;马传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食管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 和细胞特异性增强子片段的检测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 E6、E7基因和细胞特异性增强子片段(CTSE).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40例食管鳞癌和2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HPV16 E6、E7基因和病毒长控制区内(long control region,LCR)的细胞型特异性增强子(cell type specific enhancer,CTSE).结果:在40例食管鳞癌中,HPV16 的E6、E7基因和CTSE片段的检出率分别是37.5%(15/40)、42.5%(17/40)和40%(16/40),2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E6、E7和CTSE的检出率分别为0%(0/20)、0%(0/20)和5%(1/20),两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TSE片段分别与E6和E7 基因有明显相关性(P<0.05).食管鳞癌中E6 、E7基因及CTSE的检出率在患者不同性别、年龄、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肿瘤中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E6和E7基因与CTSE 片段共存于HPV16感染的食管鳞癌组织中,三者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刘文康;张美萍;张镇西;楚雍烈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