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腺病毒介导的ING4联合化疗药物增强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

陆向东;谭洁;杨吉成;程晓赪;周俊东;李汉冲

关键词:ING4, 胃癌, 基因治疗, 化学疗法, 氟尿嘧啶, 顺铂
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ING4基因(Ad-ING4)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增强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抑制效果.方法:用Ad-ING4感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RT-PCR法检测ING4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转录,用Ad-ING4分别联合化疗药物氟尿嘧啶(fluorouracil 5-FU)和顺铂(cisplatin DDP)处理培养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Ad-ING4感染SGC-7901细胞后,RT-PCR结果提示有目的基因的转录.MTT 结果显示,100 MOI Ad-ING4与25μg /ml 5-FU联合应用后120小时,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达(94±0.50)%,显著高于单用Ad-ING4组的(65.05±2.03)%和 5-FU组的(62.54±0.73)%(均P<0.05); 100 MOI Ad-ING4与6.25μg /ml DDP联合应用后120小时,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达(97.54±0.54)%,显著高于单用Ad-ING4组的(65.05±2.03)%和DDP组的(55.14±1.21)%(均 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d-ING4与5-FU或DDP联合应用明显导致细胞S期减少、G2/M期阻滞;Ad-ING4联合5-FU组细胞凋亡率为(16.2±1.18) %,显著高于单用Ad-ING4组的(8.17±0.85)% 和5-FU组的(7.4±0.89) %(均 P<0.05);Ad-ING4联合DDP组细胞凋亡率为(14.17±1.77)%,显著高于单用Ad-ING4组的(8.17±0.85)%和DDP组的(5.93±0.87)% (均P<0.05).结论:Ad-ING4与5-FU或DDP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术后复发的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的综合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手术后局部复发的直肠癌患者14例单纯采用常规放射治疗(单放组),21例在常规放射治疗后化疗(序贯组),15例在常规照射40Gy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化疗(适形同步组),化疗方案主要有5-FU/LV,草酸铂+5-FU,草酸铂+希罗达.结果:症状缓解率单放组为7/9,序贯组11/13,适形同步组9/10(P>0.05).单放组、序贯组、适形同步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4.3%、71.4%、86.7%(P>0.05).单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7.1%、28.6%、14.3%;序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42.9%、23.8%;适形同步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6.6%、38.8%;适形同步组与单放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61).3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化疗可延长术后复发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是有效的综合治疗方式.

    作者:马剑波;施健;季斌;陈不尤;顾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Caspase-3、p53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与Caspase-3、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BTCC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蛋白与Caspase-3蛋白、p53蛋白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在BTCC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76.0%(38/50),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预后显著相关(均P<0.05),但与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0.05);p53阳性表达率为68.0%(34/50),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30%(3/1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为36.0%(18/50),与对照组阳性率90%(9/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与Caspase-3表达呈显著负性相关(r=-0.457,P<0.05),survivin与p53表达呈显著正性相关(r=0.317,P<0.05).结论:survivin在BTCC中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在BTCC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Caspase-3失表达、p53突变与survivin阳性表达可能在BTCC的形成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对于判断BTCC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陈智彬;曹建伟;宋彦;祝兴旺;宋永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重组腺病毒载体pAdBM5-GFP-hIL-2的构建及病毒滴度测定

    目的: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pAdBM5-GFP-hIL-2,并测定病毒滴度.方法:从Jurkat细胞中提取mRNA,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法扩增hIL-2基因全编码区序列.将测序正确的片段用Bgl II和Pme I双酶切定向插入到pAdBM5-GFP腺病毒载体中.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法将线性化重组质粒和腺病毒骨架共转染HEK293A细胞,扩增纯化重组腺病毒,TCID50法测定重组腺病毒滴度.结果:成功构建出表达hI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BM5-GFP-hIL-2),获得了高滴度表达hI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结论: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pAdBM5-GFP-hIL-2)的成功构建及重组腺病毒的获得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肝癌的转基因治疗研究.

    作者:匡志鹏;李安娜;罗小玲;谢裕安;梁安民;尚俊英;吴继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分段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晚期宫颈癌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回顾23例全盆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患者的护理资料,由于采取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营养和饮食护理,照射野皮肤护理,及阴道冲洗等护理对策.患者均未出现Ⅱ-Ⅲ不良反应.

    作者:蔡守平;施春明;刘蓉;陈曾燕;杨晓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国产吉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吉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给予GCF方案(吉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21天为1周期;对照组9例,给予FAM方案(5-氟尿嘧啶联合阿霉素、丝裂霉素),21天为1周期,均至少化疗2周期.结果:1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临床受益反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0% vs 22%,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均较对照组轻,其它不良反应两组相似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胰腺癌近期临床疗效较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张美菊;雷小芹;苏捷;谭焕明;赵银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及文献回顾

    子宫平滑肌肉瘤约占子宫恶性肿瘤的1%,属于少见肿瘤[1],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可依据高危因素的情况给予综合治疗;化疗可改善晚期患者的预后.

    作者:尹晓然;王西京;刘小旭;康华峰;代志军;马小斌;梁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硬化性胸腺瘤合并前纵隔成熟囊性畸胎瘤和异物肉芽肿1例

    1 临床资料男,10岁,间断性胸痛二月,加重半月于2007年12月13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心肺腹未见异常.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比值为41.6%,淋巴细胞比值升高为51.4%,血红蛋白正常,红细胞压积39%.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 胸部增强CT显示前纵隔内一团块状密度影 8.0cm×5.0cm×7.0cm,不均匀,左胸腔见少量积液.于2007年12月24日经胸正中切口行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前纵隔,和左侧胸腺相连,侵及心包和左膈神经,大小约7.0cm×6.5cm×7.0cm,质硬.左膈神经被完全包绕.完整切除左侧胸腺、肿瘤、受累心包.

    作者:张毅;潘铁成;魏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不同镇痛方式对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评价肋间神经冷冻镇痛、静脉自控镇痛泵及肌注杜冷丁三种方法对胸部肿瘤手术后患者镇痛效果、镇痛相关并发症及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38例开胸患者术前随机分为:A组(46例)肋间神经冷冻组;B组(46例)静脉自控给药组;C组(46例)肌注给药组.观察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咳嗽咳痰、镇痛相关并发症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VAS 明显低于B组(P<0.05)和 C组(P<0.01);A组咳嗽、咳痰明显优于B组和C组;A组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17%)明显低于B组(10.87%)及C组(23.91%);A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和C组(P<0.01).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是开胸术后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优于静脉自控给药及肌注给药,并可有效减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涛;潘铁成;李军;郑智;胡敏;刘立刚;汪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肺干细胞、肺癌细胞和肺癌干细胞

    干细胞和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是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细胞中的某些亚群具有干细胞的特性.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的发生、生长、耐药以及转移、复发的根源,并且可能是由机体的正常干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在一系列内外因素作用下增殖分化失常形成的.因此,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目前人们已经能够成功分离白血病干细胞、乳腺癌和脑肿瘤干细胞[1-3].对其他一些实体瘤的研究也提示有相应的肿瘤干细胞存在[4-6],这其中包括肺癌干细胞[7-8]. 现就目前对正常肺干细胞和肺癌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谢彤;茅乃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LFO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HLFO方案(HCPT+CF+替加氟+L-OHP)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 36例羟基喜树碱10mg,亚叶酸钙100mg,替加氟700mg,d1-5静滴;艾恒130mg/m2,静滴 ,d1;每3周为1个周期,2-3 个周期评价疗效.对照组24例采用HLFP方案化疗:顺氨氯铂25mg/m2,静滴,d1-3,羟基喜树碱6mg/m2,静滴,d1-5;甲酰四氢叶酸钙100mg,静滴2小时,d1-5;5-氟尿嘧啶400mg/m2静滴,d1-5;每21日为1周期,完成3周期后判定疗效,有效病例4周后确认.结果:治疗组36例患者,总有效率(CR+PR)为58.3%(21/3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4.2%(13/ 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的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和外周感觉神经异常.治疗组的周围神经毒性较对照组高 (P<0.05),对照组的恶心呕吐反应较治疗组高(P<0.05),其余不良反应均相似.结论:HLFO方案是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确切且毒性较小的联合化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姜立喜;靳庆燕;肖军;任海华;栾丽娟;王小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在乳腺癌X线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比较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系统对不同临床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程度,评价CAD系统在乳腺癌X线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1例患者的251幅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采用ROC曲线在应用CAD和不应用CAD系统两种条件下,分别统计中级、初级影像诊断医生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中级、初级影像诊断医生在使用CAD进行辅助检测之后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提高2.39%和7.57%;ROC曲线提示,中级、初级影像诊断医生应用CAD前后的乳腺X线摄影BI-RADS分级准确率分别提高2.5%和10.8%.结论:应用CAD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影像诊断医生,特别是初级影像诊断医生的乳腺X线摄影诊断的准确度,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韬;罗娅红;赵英杰;何翠菊;曲宁;王菲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腺病毒介导的ING4联合化疗药物增强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ING4基因(Ad-ING4)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增强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抑制效果.方法:用Ad-ING4感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RT-PCR法检测ING4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转录,用Ad-ING4分别联合化疗药物氟尿嘧啶(fluorouracil 5-FU)和顺铂(cisplatin DDP)处理培养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Ad-ING4感染SGC-7901细胞后,RT-PCR结果提示有目的基因的转录.MTT 结果显示,100 MOI Ad-ING4与25μg /ml 5-FU联合应用后120小时,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达(94±0.50)%,显著高于单用Ad-ING4组的(65.05±2.03)%和 5-FU组的(62.54±0.73)%(均P<0.05); 100 MOI Ad-ING4与6.25μg /ml DDP联合应用后120小时,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达(97.54±0.54)%,显著高于单用Ad-ING4组的(65.05±2.03)%和DDP组的(55.14±1.21)%(均 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d-ING4与5-FU或DDP联合应用明显导致细胞S期减少、G2/M期阻滞;Ad-ING4联合5-FU组细胞凋亡率为(16.2±1.18) %,显著高于单用Ad-ING4组的(8.17±0.85)% 和5-FU组的(7.4±0.89) %(均 P<0.05);Ad-ING4联合DDP组细胞凋亡率为(14.17±1.77)%,显著高于单用Ad-ING4组的(8.17±0.85)%和DDP组的(5.93±0.87)% (均P<0.05).结论:Ad-ING4与5-FU或DDP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陆向东;谭洁;杨吉成;程晓赪;周俊东;李汉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泽菲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泽菲(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作用.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泽菲1000mg/m2静滴第1,8天.顺铂80 mg/m2静滴第 1天,每21日为一个周期,每例至少完成2个周期以评价疗效.结果:26例肺癌至少观察2个化疗周期.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6例,进展(PD)9例,有效率42.3%.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Ⅲ-Ⅳ度白细胞下降者占23.1%(6/26),血小板下降者占30.7%(8/26),贫血占19.2%(5/26).结论:泽菲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可耐受.

    作者:李志彪;陈文晟;吴迪;刘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5例卡波西肉瘤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了解病人生存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KS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肿瘤特征、治疗方式、疗效和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5例均为少数民族,维族24例,哈族1例.经典型KS主要累及四肢,较少发生远处转移.艾滋病相关型KS病变广泛,除皮肤病变外,常多系统器官受累.7例经典型KS采用放疗,平均剂量为3771cGy,近期疗效完全缓解率71.4%(5/7);部分缓解率28.6%(2/7),有效率100%,放疗7例均存活.余11例经典型KS采用化疗,生物免疫等治疗,部分缓解率36.4%(4/11),无完全缓解率,6例存活.7例艾滋病相关型KS患者,以高效的抗逆转录治疗(HAART)以及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其中4例死亡.结论:新疆地区KS以少数民族常见,汉族罕见.放射治疗对K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剂量以40Gy左右为宜,同时加生物治疗和化疗可能提高疗效.艾滋病相关的KS治疗疗效和预后差.

    作者:张莉;裴园丽;艾力·吐尔逊;玛依努尔·艾力;张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泰素帝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泰素帝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35例晚期胃癌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2-4周期.按照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35例中CR 1例,PR 16例,NC 10例,PD 8例,总有效率(RR)为48.6%(17/35);初治组RR为63.64%(7/11);复治组RR为41.67%(10/24).两组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泰素帝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可广泛应用.

    作者:蔡俊;杨武;于立江;马德;陆网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型汉防己甲素纳米微球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目的:全面考察我们前期工作中采用mPEG-PCL自行合成的汉防己甲素(Tetradrine,Tet)载药纳米微球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并评价mPEG-PCL作为药物载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作为载体, 采用乳化-挥发法,制备负载Tet的纳米微球.以MTT法,评价该纳米微球在体外对于胃癌细胞株MKN-28、BGC-823的抗肿瘤活性,并与汉防己甲素裸药相比较.在MKN-28、BGC-823及LO2细胞株上验证空白微球的毒性.采用荧光标记粒子细胞摄取实验,探讨Tet纳米微球抗肿瘤作用不同于裸药的机制.结果:Tet载药微球在作用48h后对于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与裸药相似,空白微球在极高浓度时,对于肿瘤细胞系及人肝细胞株LO2均无明显毒性.荧光标记粒子的细胞摄取实验证实,微球可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在细胞内释放药物,这是微球不同于裸药的抗肿瘤机制.结论:Tet微球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载体无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可能和细胞对于纳米粒子的直接摄取有关,因此可能提高汉防己甲素的体内抗肿瘤效果.

    作者:朱陵君;李茹恬;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CD 4+C 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调节性T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 , Treg)是具有一定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群.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以及对FOXP3基因功能的明确,近年来对调节性T细胞的认识有了新的界定(即是一群CD 4+C D25highFOXP3+ regulatory T cell).其在临床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以及肿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文就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与肿瘤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段巧虹;王刚;胡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MGMT和HSP70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和DNA修复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guanine-DNA methytransferase,MGMT)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1例大肠癌组织中MGMT与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MGMT与HSP70在大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0.82%和62.30%.其中,二者都与性别及分化程度相关性不明显(P>0.05);而与年龄和浸润深度有相关性(P<0.05),且二者呈正相关(P<0.05;r =0.32).结论:MGMT与HSP70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它们对大肠癌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吉艳荣;薄爱华;吉彦丽;张彦;牛书雷;冯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3DCRT治疗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2001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治25例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分割剂量视病情定为2-5Gy/次,治疗10-30次,90%以上的等剂量线包绕靶区,靶区总剂量50-70Gy. 观察肿瘤及癌栓的近期疗效,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原发灶肿瘤近期有效率 60.0%,癌栓有效率为76%.平均生存时间为(26.5±9.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4.0±8.4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肝功Child-Pugh 分级、卡氏评分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P<0.05).结论:3DCRT具有疗效好,损伤小,易耐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陈大朝;刘庆春;袁亚维;陈龙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是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肿瘤干细胞的残存是恶性肿瘤复发的根源.随着研究的深入,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者:郑璐玉;张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