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菊;雷小芹;苏捷;谭焕明;赵银丽
目的:评价肋间神经冷冻镇痛、静脉自控镇痛泵及肌注杜冷丁三种方法对胸部肿瘤手术后患者镇痛效果、镇痛相关并发症及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38例开胸患者术前随机分为:A组(46例)肋间神经冷冻组;B组(46例)静脉自控给药组;C组(46例)肌注给药组.观察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咳嗽咳痰、镇痛相关并发症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VAS 明显低于B组(P<0.05)和 C组(P<0.01);A组咳嗽、咳痰明显优于B组和C组;A组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17%)明显低于B组(10.87%)及C组(23.91%);A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和C组(P<0.01).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是开胸术后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优于静脉自控给药及肌注给药,并可有效减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涛;潘铁成;李军;郑智;胡敏;刘立刚;汪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XIAP相关因子1(XAF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86例AL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初诊未治患者56例,治疗后完全缓解期(CR)患者22例,缓解后复发患者8例,应用RT-PCR方法检测骨髓细胞中XIAP mRNA和XAF1mRNA表达.对照组为20名门诊非恶性血液病患者.结果: 对照组、初治组、缓解组和复发组的XIAP mRNA平均表达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58.77,P<0.01);对照组的XIAP mRNA平均表达水平为0.29±0.13,明显低于AL初治患者(0.98±0.30)(P<0.01)和缓解组(0.45±0.17)(P<0.05);缓解组的平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初治组(P<0.01);复发组的XIAP mRNA平均表达水平高(1.23±0.30),不仅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1),也高于初治组(P<0.05). 对照组的XAF1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100%,明显高于初治组(51.79%)(P<0.01)和缓解组(77.27%)(P<0.05);初治组和复发组的阳性表达率(25%)明显低于缓解组(P<0.05),但初治组与复发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XIAP mRNA和XAF1 mRNA表达在初治AML和ALL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XIAP异常高表达和XAF1异常低表达可能在急性白血病发病和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为AL 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张丽娜;魏旭东;李玉富;张龑莉;朱兴虎;左文丽;宋永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腮腺癌的诊断及手术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并随访的264例腮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8.5%、65.3%.单纯手术组同手术+放疗组相比统计学无明显差异,可能为手术+放疗组分期较晚,恶性程度高有关.结论:及早诊断、首次成功的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学明;唐亿华;魏运辉;罗文政;邓莅霏;史俊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检测NOK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率与病理分型、分级及临床TNM分期间的关系,为研究NOK的功能及其机制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nsion法检测NOK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OK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质中.NSCLC中NOK总阳性率68.1%,癌旁组织阳性率只有12.1%,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0);肺鳞癌和腺癌总阳性率分别为60.49%、78.33%,两者差异显著(P=0.009);鳞癌中分化、低分化阳性率分别为51.1%、72.22%,差异显著(P=0.01),腺癌的高、中、低分级的阳性率分别是 20.0%、79.5%、100%,经Kruskal-Wallis H检验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1);NSCLC(鳞癌、腺癌)TNM分期Ⅱa、Ⅱb、Ⅲa、Ⅲb的阳性率,经Kruskal-Wallis H检验其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0).结论:NOK在肺鳞癌、腺癌中高表达,表达的高低与病理分型、分级及临床TNM分期(转移)有关.
作者:李小飞;张志培;王小平;周勇安;姜涛;韩勇;王英禹;汪建;邓迎春;王银银;常智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以自行合成的mPEG-PCL(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为原料,制备负载汉防己甲素的高分子纳米微球,并全面考察其性质.方法: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采用优化的o/w乳化扩散/挥发法,制备负载汉防己甲素的纳米粒子.优化制备工艺并考察载体的结构、分子量,纳米粒子的形态、粒径分布、体外释药特性等性质.结果:通过开环聚合法合成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测定分子量和设计分子量相近.通过乳剂-挥发法制备的空白粒子呈规整的球形,在冻干前后的平均粒径为(272.6±3.2)nm及(285.8±4.2)nm,载药粒子在冻干前后的粒径分别为(281.5±3.8)nm及(287.6±6.0)nm. 汉防己甲素的高载药量为14.38%.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药粒子具有缓释特征,在6h、12h、48h分别释放48%、58%、71%.结论:本文报道的汉防己甲素载药纳米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作者:朱陵君;李茹恬;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Fractalkine是趋化因子CX3C亚家族中的唯一成员,具有趋化作用,参与白细胞的游走和活化,介导免疫损伤.近年发现,Fractalkine在肿瘤中有多种潜在的作用,介导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浸润和转移等.CX3CR1是Fractalkine的受体,两者结合后通过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发挥作用.
作者:李锋;王作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比较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系统对不同临床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程度,评价CAD系统在乳腺癌X线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1例患者的251幅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采用ROC曲线在应用CAD和不应用CAD系统两种条件下,分别统计中级、初级影像诊断医生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中级、初级影像诊断医生在使用CAD进行辅助检测之后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提高2.39%和7.57%;ROC曲线提示,中级、初级影像诊断医生应用CAD前后的乳腺X线摄影BI-RADS分级准确率分别提高2.5%和10.8%.结论:应用CAD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影像诊断医生,特别是初级影像诊断医生的乳腺X线摄影诊断的准确度,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韬;罗娅红;赵英杰;何翠菊;曲宁;王菲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基因.XRCC1基因中存在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各位点多态对各种肿瘤易感性的影响不一.目前,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分歧.
作者:吴昊;谢裕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了解病人生存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KS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肿瘤特征、治疗方式、疗效和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5例均为少数民族,维族24例,哈族1例.经典型KS主要累及四肢,较少发生远处转移.艾滋病相关型KS病变广泛,除皮肤病变外,常多系统器官受累.7例经典型KS采用放疗,平均剂量为3771cGy,近期疗效完全缓解率71.4%(5/7);部分缓解率28.6%(2/7),有效率100%,放疗7例均存活.余11例经典型KS采用化疗,生物免疫等治疗,部分缓解率36.4%(4/11),无完全缓解率,6例存活.7例艾滋病相关型KS患者,以高效的抗逆转录治疗(HAART)以及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其中4例死亡.结论:新疆地区KS以少数民族常见,汉族罕见.放射治疗对K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剂量以40Gy左右为宜,同时加生物治疗和化疗可能提高疗效.艾滋病相关的KS治疗疗效和预后差.
作者:张莉;裴园丽;艾力·吐尔逊;玛依努尔·艾力;张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调节性T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 , Treg)是具有一定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群.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以及对FOXP3基因功能的明确,近年来对调节性T细胞的认识有了新的界定(即是一群CD 4+C D25highFOXP3+ regulatory T cell).其在临床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以及肿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文就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与肿瘤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段巧虹;王刚;胡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已经日渐明确,临床研究证实,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子宫肿瘤、前列腺癌等有一定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而对其它肿瘤的作用也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对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林云华;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我院抗肿瘤用药结构,掌握用药动态,提高药品使用价值.方法:根据我院微机系统数据分类统计2006年-2007年用药情况汇总分析.结果:抗肿瘤用药明显增加,增强免疫力的药品有所下降,其它用药比率较小,属专科用药偏差.结论:医院加强了住院患者的院内治疗,抗肿瘤用药量明显增加.
作者:梁素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8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治疗的11例女性生殖器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1例患者,经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3例目前尚健在,1例失访,其余7例均在治疗后1年内死亡.结论:神经内分泌癌是非常罕见的一种疾病,预后很差.顺铂(DDP)和足叶乙甙(VP16)为较有效的化疗药物.
作者:杨宏英;卢玉波;杨谢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高龄肺癌患者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12月>70岁手术治疗后一年以上的212例肺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93例,行肺叶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B组119例,行肺内包块局部切除术及局部淋巴结清扫术.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及肺癌专用量表EORTC QLQ-LC13测评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与术前相比,出院时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所下降,于3-12月之内逐渐恢复.两组间比较,在整体健康状态、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疲劳、疼痛、呼吸困难、气促与咳嗽症状等方面B组优于A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龄肺癌患者术后近期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在术后一年内逐渐恢复;肺叶切除术并淋巴结清扫术比局部切除术对高龄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更大.
作者:朱以芳;闫小龙;谷仲平;汪健;倪云峰;余咏;姜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0例,使用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至病情有进展时停药;对照组24例,仅接受支持治疗.每1个月进行1次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无CR,3例PR,2例NC,15例PD.总有效率为15%.对照组中无CR、PR,4例NC,20例PD.总有效率为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中位TTP为5个月,对照组为2.5个月,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 P<0.05),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奥曲肽可延长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蒋伯刚;臧家兰;孙贵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7岁,以胸闷、胸痛、进食梗咽4年,加重半年为主述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胸闷、胸痛、进食梗咽,2年前于当地医院行胸CT检查,显示右肺下叶巨大的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侵犯胸壁、心脏、食管,考虑为恶性肿瘤.于上级医院会诊,仍考虑为恶性肿瘤,因肿瘤侵犯较重未行手术治疗.今年患者来我院就诊,再次行胸CT检查(图1,2)发现肿瘤有所增长,明显侵犯胸壁、心脏及食管,与右肺静脉关系紧密且肿块密度不均一,边缘不规整,纵隔内可见肿大的淋巴结仍考虑为恶性肿瘤.建议患者行超声定位下取病理活检,病理回报为炎性假瘤.患者以炎性假瘤为诊断收入院(不排除肺癌的可能),拟行手术治疗.
作者:黄波;王晓东;刘志良;郎贤平;肖旭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当前,生命科学领域已经绘制出蕴涵人类生命奥秘的人类基因组图谱.随后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物研发、临床研究及疾病预测等领域针对癌症的研究也由横向向纵深不断拓展.
作者:杜益群;赖仁胜;许红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与Caspase-3、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BTCC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蛋白与Caspase-3蛋白、p53蛋白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在BTCC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76.0%(38/50),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预后显著相关(均P<0.05),但与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0.05);p53阳性表达率为68.0%(34/50),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30%(3/1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为36.0%(18/50),与对照组阳性率90%(9/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与Caspase-3表达呈显著负性相关(r=-0.457,P<0.05),survivin与p53表达呈显著正性相关(r=0.317,P<0.05).结论:survivin在BTCC中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在BTCC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Caspase-3失表达、p53突变与survivin阳性表达可能在BTCC的形成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对于判断BTCC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陈智彬;曹建伟;宋彦;祝兴旺;宋永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检测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细胞H446/CDDP差异表达片段I-2PP2A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了解I-2PP2A基因的表达分布特点及功能特征,为进一步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Northern杂交与半定量RT-PCR相结合的方法检测I-2PP2A在H446、H446/CDDP、A549、A549/CDDP、SK-HEP-1、Namalwa、SGC7901等7种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I-2PP2A在H446细胞、H446/CDDP细胞及Namalwa细胞中均有表达,经进一步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表明I-2PP2A在H446/CDDP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在H446细胞中的表达量(P<0.01),在H446/CDDP与Namalwa间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H446细胞来说,I-2PP2A在其耐药细胞株H446/CDDP中有差异高表达.I-2PP2A可能参与了H446/CDDP多药耐药性的形成,其参与途径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李昆霖;吴国明;戢福云;徐智;黄桂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给予多西他赛70mg/m2,21天为1个周期,完成至少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随访至疾病进展和死亡,长随访两年.结果:24例可评价的病例中,总有效率为33.3 %,临床收益率为79.1%,中位生存时间为10.9个月,1年生存率为41.7%,2年生存率12.5%.不良反应以粒细胞减少、疲劳乏力、脱发为主,分别为70.8%、75%、100%.结论:多西他赛单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李蔚;朱寿兴;朱为民;章烨;张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