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辅助化疗对食管癌围手术期影响的临床研究

何光明;王启斌;吕必宏;朱卫东;陈建忠;何建明;杨军;奚小祥

关键词:食管癌, 新辅助化疗,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食管癌围手术期的影响,并对化疗后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方法:将扬州大学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同一手术组医生施行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癌160例,按时间段分成新辅助化疗组(NC组)和常规手术组(对照组),NC组化疗后1-3天手术,对照组直接常规手术.按照UICC标准进行临床病理分期.比较两组的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NC组术中出血量略多,但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引流量、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不高于对照组.结论:新辅助化疗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治疗相关死亡率,化疗后立即手术是可行的.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华蟾素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华蟾素注射液20ml+5%葡萄糖50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5天;希罗达1g-1.5g,每日两次,口服,连用14天.对照组30例用希罗达1g-1.5g ,1日两次,口服,连用14天.21天为1周期,共用2周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53.3%,疼痛缓解率为63.3%;对照组有效率46.7%,疼痛缓解率为56.7%;两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显著性(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3.3%,白细胞下降率为16.8%;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26.7%,白细胞下降率为46.7%;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配合希罗达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能明显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作者:黄景玉;赵志华;樊青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胸乳入路的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体会

    目的:探讨影响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成功施行的因素.方法:采用经胸部乳晕入路行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21例,其中甲状腺腺瘤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甲状腺癌1例.结果:成功完成手术19例,行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14例,甲状腺腺叶大部切除术5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手术时间90-160分钟,平均110.5分钟,无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出现皮肤淤斑1例,术后住院时间5-7天,平均6.1天,患者对手术的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内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马富平;安东均;晁延军;张成;董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一例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文献,了解该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先天的、单发的皮损,好发于四肢,常伴有疼痛或多汗;镜下观察,该肿瘤主要由成熟的小汗腺及增生的血管组成;免疫组化显示:血管成分内皮标记CD34(+),小汗腺腺体S-100、CEA和GCDFP-15(+).结论: 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临床上要注意与血管瘤进行鉴别.

    作者:张全武;赵驰;赵红梅;肖艳景;乔思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47D细胞,溴化标记尿嘧啶(BrdU)掺入法测定细胞核酸合成的抑制作用;平皿克隆形成法测定细胞锚定依赖生长能力的抑制作用;人乳腺癌T47D裸鼠移植瘤模型治疗实验,观察EVn-50在体内对T47D细胞生长抑制作用,HE染色观察乳腺癌组织和细胞形态改变.结果:EVn-50抑制体外培养T47D细胞核酸合成和生长,呈剂量依赖性;EVn-50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EVn-50 80 mg/ kg实验组对移植瘤的瘤重抑制率为51.4% (P<0.001);镜下观察EVn-50 80 mg/ kg实验组肿瘤组织坏死组织较多,细胞异型性较少.结论: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乳腺癌有生长抑制作用.

    作者:陈雪莲;姜浩;曹建国;尹婵;肖集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柴胡皂甙-d对DEN致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致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n=20),对照组(n=10)与SSd大、中、小剂量治疗组(各组n=20).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2g/L二乙基亚硝胺(DEN,10 mg/kg)灌胃,每周5次,同时各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不同浓度SSd(2.0,1.5,1.0 mg/kg),至16 周停药.分别于第6、12、16周处死大鼠,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和白蛋白(albumin,ALB)含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实验大鼠各期肝组织病理学结构的改变.结果:SSd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SSd能够改善大鼠血清各项肝功指标,增加体重,明显减轻大鼠肝细胞的变性坏死,降低死亡率,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SSd各治疗组大鼠癌结节数及灶的大小均小于模型组,镜下单纯造模组癌细胞呈多形性,异形性明显;相反,SSd各干预组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形性较低.结论:SSd对实验性大鼠肝癌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程延安;王宝峰;马红兵;王顺达;高宁;白明华;马小斌;党双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Hedgehog(HH)信号通路是一个信号级联放大反应,对大多数动物胚胎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在成人组织中的异常激活能导致肿瘤的发生.研究发现,HH信号通路与胰腺胚胎发育密切相关,其传导异常可导致胰腺癌的发生.探讨HH信号通路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将为研究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代军涛;艾开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多叶光栅与挡铅联合设野在斗蓬野布置中的研究

    目的:探讨多叶光栅(MLC)与挡铅联合设野,在霍奇金淋巴瘤(HL)斗蓬野布置中的可行性及特点.方法: 同一病人分两组设野,A组为常规整体挡铅,B组只对危及器官(肺、肱骨头等)制作小挡铅,外周沿靶区轮廓布置MLC.对6例HD患者两组射野内剂量,进行点测量对比.结果: 六组P值都大于0.05,在剂量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LC联合挡铅设野,不仅发挥挡铅适形性和剂量学上的优势,较好的保护了危及器官,又体现MLC在设野上机动灵活,操作简便的特色,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睿;裴红蕾;沐金明;王国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例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病常短期内出现高颅压症状且病情进展较快, MRI T1加权像肿瘤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一或握拳状强化.5例肿瘤中全切3例,近全切除、大部分切除各1例,术后均无新的脑局灶损害症状 .3例术后给予大剂量MTX(3.5g/m2)为主的化疗+全脑放疗(30-40Gy),1例行化疗,随访4例15个月,3例现存活.结论:对脑非重要功能区的单发病灶、高颅压症状、肿瘤占位效应明显者应积极切除肿瘤,术后结合放化疗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作者:陈大伟;顾卫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SKP2、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SKP2、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KP2、p53蛋白在89例非小细胞肺癌,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SKP2、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52±13.57)%、( 50.58±24.15)%,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2.91±1.27)%、(2.83±1.01)%(P=0.000、0.000).SKP2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病理类型,TNM分期密切相关(P=0.000,0.000,0.000),而与淋巴转移无统计学联系(P=0.051).p53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TNM分期密切相关(P=0.000,0.004),而与细胞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无统计学联系(P=0.386,0.644).NSCLC组织中SKP2、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91,P=0.000),二者同时高表达率20.22%(18/89),与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07),而与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转移无统计学联系(P=0.197,0.547,0.302).单因素分析显示SKP2蛋白高表达的NSCLC患者5年生存率较SKP2蛋白低表达的患者降低(P=0.042/0.031);p53蛋白高表达的NSCLC患者5年生存率较p53蛋白低表达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89/0.154);SKP2、p53蛋白同时高表达的NSCLC患者5年生存率较其他患者明显降低(P=0.015/0.015);多因素分析显示NSCLC患者5年生存率与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术后放/化疗密切相关.结论:SKP2、p53蛋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可能存在某种协同作用,但它们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君;丁卫忠;刘景义;王鹏航;柳致平;张欢;杨春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改良时辰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观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时辰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96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时辰化疗和常规化疗组.时辰化疗组46例,采用持续静脉滴注,并按时辰调节给药速度;常规化疗组44例,常规静脉给药.时辰化疗组有效率45.7%;常规化疗组有效率25.0%.奥沙利铂联合CF/5-FU双周方案采用时辰给药方式,可提高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作者:陈昕;杨健;龚光;袁泉;邓红梅;贾钰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检测系统检测80例肺癌患者以及72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Ferritin、β-HCG、AFP、f-PSA、PSA、CA125、CA153及HGH)的水平.结果:肺癌组的芯片阳性率为92.50%,显著高于良性肺病组(50.00%)和对照组(23.68%)(P<0.001);肺癌组中CA199、CEA、CA242、Ferritin、CA125和HGH6项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和血清水平要显著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对照组 (P<0.05);乌鲁木齐CA199和HGH两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与长沙、广州和重庆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其C-12芯片检测阳性率与长沙和重庆相比也均有显著行差异(P<0.001).结论: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的应用对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CA199、CEA、CA242、CA125和HGH联合检测可能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肺癌诊断组合.

    作者:何江;余伍忠;刘丽;仇东辉;邹红云;刘鸿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放射性肠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放射性肠炎是腹腔、盆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累及小肠及结、直肠.腹腔或盆腔放疗期间,约60%-70%病人出现急性胃肠道症状.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尚无药物预防及治疗的标准策略.西医主要以营养支持、高压氧治疗、手术及对症治疗为主要手段.中医学认为,肿瘤病人正气不足,加之毒邪入侵,正虚邪盛,致脏腑、气血、津液受损是放射性肠炎的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证.治疗以扶正祛邪,急则治标为基本原则,临床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中药灌肠及针灸疗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汪华媛;华海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全食管切除胃咽吻合治疗颈段食管癌和食管瘢痕狭窄8例报告

    目的:探讨全食管切除胃咽吻合治疗颈段食管癌及全段食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全组共8例,其中7例为颈段食管鳞癌,TNM分期IIa期;1例为化学烧伤致全食管狭窄.采用左侧颈、胸径路切除食管,清除淋巴结,从小弯侧缩胃呈管状,与咽部行端侧吻合.结果:除1例术后7天发生吻合口瘘及肉芽肿,经引流、内镜微波治疗痊愈,其余7例无并发症发生,进食顺畅,术后平均18天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至5年,1例失访,存活5年、3年者各2例, 3例已超过6个月.结论:胃咽吻合治疗颈段食管癌及食管瘢痕狭窄,方法可行,并发症少,发生吻合口瘘容易控制.

    作者:权宽宏;罗宏伟;张伟;焦海峰;韩英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新抑癌基因肺癌肿瘤抑制物1(TSLC1)与消化系肿瘤的关系

    TSLC1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其失活与消化系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关系.TSLC1的失活重要机制之一是基因甲基化.TSLC1定位于11q23.2上,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质区组成,其结构与抑癌功能有关.TSLC1的抑癌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明确,认为与细胞黏附,细胞间信号传导,参与肿瘤免疫,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生长周期有关.

    作者:王碧荣;梁启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53、C-erbB-2及nm23在肾盂输尿管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p53, C-erbB-2及nm23在肾盂输尿管癌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它们在肾盂输尿管癌发生、进展及预后估计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 C-erbB-2及nm23在47例肾盂输尿管癌(其中肾盂癌21例,输尿管癌26例)中的表达情况,并将各指标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53、C-erbB-2及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64%和62%,p53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C-erbB-2表达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nm23表达与肿瘤分级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53与C-erbB-2表达间呈正相关,p53与nm23及C-erbB-2与nm23表达间无相关性.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p53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肾盂输尿管癌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在肿瘤形成的早期事件及晚期事件中的作用相同.C-erbB-2可能在肿瘤的晚期突变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nm23表达降低是肿瘤恶性程度增高的标志,且与肿瘤的浸润及转移有关,可以做为临床判断肿瘤恶性程度、预后及转归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秀丽;王乃玉;王朝晖;吕申;李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KAI1基因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

    KAI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其表达产物能与多种转录因子结合,对肿瘤的转移产生抑制作用.本文对KAI1基因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张正良;范开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侵袭转移与β-catenin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从β-catenin(β-cat)在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高低转移细胞株HO-8910PM及HO-8910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卵巢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分别运用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ting以及RT-PCR检测细胞中β-catenin表达水平,MTT法、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结果:β-catenin在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高低转细胞株中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β-catenin的表达与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盛青松;辛晓燕;周晓光;张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硒对乳腺癌细胞株p21WAF1/CIP1启动子的调控作用

    目的:研究硒对p21的转录调控及其调控位点.方法:通过向转染了重组质粒pGL3- p21p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先后加入不同的p21因子启动子的负调节因子和乳酸硒,对比分析荧光素酶表达活性,以确定硒对p21的转录调控及调控位点,并验证硒对癌细胞的生长的负调控作用.结果:perifosine、depsipeptide、apicidin、butyrate与硒共同诱导荧光素酶,酶活性表达无显著差异;而C-Myc与醋酸硒先后诱导酶活性表达差异显著.结论:硒对癌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转录调节位点在p21启动子的sp1结合位点.

    作者:申社林;李兵;李朝争;李建广;郭靠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MDS-RCMD 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BA)十分罕见,易并发各种肿瘤,治疗困难.通过1例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BA)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增生异常(MDS-RCMD)治疗转归及文献复习,并认识DBA.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例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MDS进行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并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在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康力龙、活性维生素D3及肾上腺皮质激素、霉酚酸酯(MMF)等治疗后好转.结论: DBA虽然是一种罕见疾病,当并发恶性肿瘤后,预后极差,但经过综合治疗仍然可以好转.

    作者:张文娟;曹星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肾腺瘤的临床诊治分析(附9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肾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肾腺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方式进行讨论.结果:所有病例均行超声、IVP、CT检查,其中IVP仅4例提示占位性病变,而超声、CT均误诊为肾癌,仅2例CT提示不除外肾腺瘤可能.临床表现2例有腰痛,1例有肉眼血尿,余6例为体检发现.9例均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肾腺瘤.其中7例镜下胞质内有大量红染嗜酸性颗粒诊断为嗜酸细胞腺瘤;1例镜下见肿瘤由密集小管(或腺泡)构成,瘤细胞小而一致,并可见肾小球样结构,诊断为后肾腺瘤;1例镜下可见乳头状腺样结构诊断为乳头状腺瘤.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无瘤生存至今.结论:肾腺瘤分为乳头状腺瘤、嗜酸细胞腺瘤、后肾腺瘤3种类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均与肾癌相似,术前难定性,易误诊,临床上应提高认识,综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断.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保留肾单位手术应优先考虑,其预后良好,但应密切随访.

    作者:祝兴旺;殷小明;宋永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