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键;周锡建;王东林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 238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的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其严重程度分级多为轻度.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三因子得分较全国常模低,而强迫、敌对、恐怖等因子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问题,有必要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
作者:耿熠;赵亚宁;邬德东;刘晓凤;汪华;闫晓红;周海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喉鳞癌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的活化和Skp2 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STAT3和Skp2蛋白在56例喉鳞状细胞癌和30例喉全(或近全)切除者癌旁(>2.0 cm)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应用Metamorph/DP10/BX41显微图象分析系统测定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相比较,p-STAT3和Skp2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过表达(P<0.01);p-STAT3和Skp2蛋白过表达与喉鳞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P<0.01);在喉鳞癌组织中p-STAT3蛋白和Sk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041(P<0.01).结论:p-STAT3和Skp2蛋白过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关,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
作者:刘亭彦;彭华光;吴正虎;张美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影响患者总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FP水平、有无包膜、TNM分期、肿瘤分布、血管侵犯和围手术期输血;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性别、AFP水平、有无包膜、TNM分期、肿瘤数目、肿瘤分布和围手术期输血.结论:肝癌手术切除患者预后与肿瘤进展程度以及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有关.术前积极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术中有效控制出血,减少输血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可能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建民;吕铁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加入CNE1或CNE2细胞冻融液,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TT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活性高于CIK细胞(P<0.05);杀伤CNE1细胞活性高于CNE2细胞(P<0.05).结论: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显著,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作者:方慧云;程伟民;李晓玲;季明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抑癌候选基因NDRG2在人类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正常组织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小鼠抗NDRG2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NDRG2在不同甲状腺组织的表达,并分析NDRG2在不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甲状腺癌组织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NRG2的表达相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癌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DNRG2的表达相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DNRG2的表达相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DRG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提示其可能对甲状腺癌的发生或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不仅为研究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提供了线索,而且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华栋;付强;张健;鲁建国;何显力;王青;南菁;杨媛;药立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是细胞角蛋白18片段上的M3抗原决定簇,血清中TPS含量的高低是衡量肿瘤细胞分裂和增殖活性的一个较为特异的指标.研究表明TPS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告复发和转移、评价预后方面有独特的价值.本文将从TPS的结构特性、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高洪波;巩平;李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Claudin是维持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重要的蛋白分子,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诊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收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Claudin的分子结构及在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新文献并作综述.
作者:邱江锋;张志奇;吴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同时加量调强放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3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设定原发灶和预防照射区进行SIB-IMRT(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计划设计.定义2个靶区:PTV1为需要加量照射的淋巴结靶区,给予69Gy(2.3×30次);PTV2为预防照射区,给予54Gy(1.8×30次)的剂量,设计等角度5野调强计划.结果:5野调强获得了满意的剂量分布,患者可在6周内完成治疗计划,所有患者完成了放疗,治疗后3个月复查CT,病灶达CR(complete response)占66.7%(36/54),PR(partial response)占 33.3%(18/54),总有效率(CR+PR)达到100.0%.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患者进行同时加量调强放射治疗物理学优势明显,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急性放射治疗反应可耐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于长华;朱振亚;韩济华;朱卫国;潘鹏;李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指标的变化预示不同的预后.将这些变量分为4类并用于肝癌分子分期:发生期、早期、进展期和转移复发期.寻找各期敏感、特异、客观、实用的变量,构建肝癌分子分期系统将是肝癌分期的未来.
作者:张百红;王湘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病理确诊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合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0例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不清(39例)、形态不规则(37例)、边缘毛刺(20例)或成角(14例)、内部回声为低回声(35例)、后方回声衰减(33例).结论:超声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弥补钼靶X线不足.
作者:何英;季秀珍;吴云松;沈智勇;蒋晓娟;孙春娟;张福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对提高卵巢癌的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弱阳离子(WCX)磁珠纯化试剂盒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41例晚期卵巢癌(FIGOⅢ、Ⅵ期)、4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及40例健康人群对照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筛选出卵巢癌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质谱峰,并建立诊断模型;再用此模型对8例早期卵巢癌(FIGOⅠ、Ⅱ期)进行测试,检测其用于早期卵巢癌诊断的可行性.结果:在Mr 1 000-12 000区段,发现卵巢癌与对照组间差异表达蛋白峰8个(P<0.01或P<0.05),其中低表达的4个,Mr分别为1457,1857,2202,7761,高表达的4个,Mr分别为:2946,5333,5859,5901.用它们建立成卵巢癌的诊断模型,对8例早期卵巢癌患者进行预测,7例预测准确,准确率为87.5%.结论:MALDI-TOF-MS结合磁珠技术能直接检测出晚期卵巢癌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并且适用于早期卵巢癌患者的诊断,对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婷;余进进;徐明;黄玉政;浦红;郁春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探讨手术结合125I粒子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我们于2004年03月至2009年04月采用手术切除加术中永久植入125I粒子相结合方法治疗28例食管癌患者,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安红银;曹秀峰;顾立洪;朱素冈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近期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43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进行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治疗.患者均以仰卧位用负压袋固定、经CT扫描定位,将定位图像输入γ-TPS系统,由医师确定精确的靶区,由物理师设计靶点,调整剂量分布,尽量避开肝脏和胰腺、肾脏等正常组织,以50%-85%的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肿瘤边缘剂量DT 2.5-3.2Gy/f,3f/W,总量DT 20-32Gy/8-10f.CT定位及每次治疗前,患者均定量充盈胃腔.比较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及CT片中病灶的大小、临床症状,统计生存率并观察放疗反应.结果:伽玛刀放射治疗后,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上腹疼痛不适减轻23例,呕血黑便停止2例,进食改善17例,体重增加20例);3月时复查钡餐或CT,总有效率为72.09%,其中病灶完全缓解4.65%(2/43),部分缓解67.44%(29/43),无变化27.91%(12/43),恶化0.治疗后1年、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1.16%(22/43),25.58%(11/43),中位生存期为18.2月.放疗反应:腹痛腹胀55.8%(15例出现,9例加重,24/43),骨髓抑制18.6%(8/43),放射性胃炎4.7%(2/43).全部患者配合对症支持治疗后,放疗反应逐渐恢复,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并均按计划完成放疗.结论: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贲门癌有显著的近期疗效,放疗反应较轻,是中晚期贲门癌姑息治疗的可行方案之一.
作者:邵秋菊;赵品婷;梁军;齐宇红;袁慧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就常用激光在喉癌治疗中的特点,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手术切除的大安全范围,疗效等作一综述.
作者:陈婕;王家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诊断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诊断方法、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21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男性13例,女性8例,男女之比为1.63:1,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50.6岁,40岁以上者17例,占81.0%.发生于胃和小肠分别为11例和8例,占85.7%,结肠2例,肠系膜1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以腹部不适、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困难,确诊依赖于手术或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肿瘤大小和核分裂象是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主要指标.
作者:张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27例经内镜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且有可测量的、可评价的晚期胃癌,HCPT 10mg静滴3小时,第1-2天,奥沙利铂(L-OHP),85mg/m2(2小时静脉滴入),亚叶酸钙(CF)400mg/m2(2小时静脉滴入,第2天),5-FU 400mg/m2(静脉推注第2天),5-FU 2400mg/m2持续泵入48小时,第2天,14天重复,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7例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40.7%,12例肝转移患者中,肝转移灶有效率50%.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神经毒性,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HCPT联合mFOLFOX6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且相对安全.
作者:黄卫兵;朱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D44s和ESA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癌旁组织和50例胰腺癌组织中CD44s和ESA的表达.结果:CD44s和ES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CD44s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P<0.05);而ESA的表达仅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P=0.017,rs=5.747).结论:CD44s和ESA在胰腺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密切相关,发挥重要作用,两者可作为胰腺癌浸润、转移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作者:刘茗露;刘斌;陈一伟;郭峰;刘美荷;张鹏江;付藏红;朱宏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肿瘤干细胞是个令人激动的概念,其假说似乎回答了肿瘤起源的问题.然而从肿瘤中分离出的细胞是否为真正的肿瘤干细胞还存在理论、技术和数学方面的疑问.本文分析肿瘤干细胞不存在的可能性.
作者:张百红;王湘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立体种植在盆腔转移瘤中的疗效.方法:通过三维粒子TPS系统确定粒子数量、针距、层距,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永久性植入125I粒子在盆腔转移瘤内.结果:24例病人治疗后病灶不同程度缩小,疼痛程度明显缓解.结论:CT引导下永久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实体肿瘤具有微创、靶区剂量高、适形度好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倪蓉晖;张志敏;贾辉;王阁;马俊刚;王正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 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大类生物学行为迥异的一族疾患,瘤变后的局部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也极易循环至全身,通过相应的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仍有少部分原发化疗抗拒(难治性)或短暂缓解即复发的病例,预后不佳,需要寻找新的解救方案或治疗手段以控制肿瘤的生长.本文就近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李禹兵;刘延香;路喻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