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宁;耿熠;刘晓凤
目的:建立一种经济并且纯化率高的人外周血NK细胞分离方法.方法:对用RosetteSepR法直接从全血分离NK细胞的方法进行改进,先从全血中获得单个核细胞(PBMC),与红细胞按比例混合后再进行分离,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纯度,并且用CCK-8法检测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改进后分离每毫升血所需RosetteSep抗体复合物用量仅为直接分离法的1/50;NK细胞的纯度由纯化前的(11.02±3.15)%提高到(96.52±2.42)%,细胞回收率为(70.24±10.51)%;纯化的NK对靶细胞K562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与直接分离法比较杀伤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NK细胞,该分离方法不影响NK的杀伤活性,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分离成本.初步建立了一种经济高效,快速简便,并且纯化率高的人外周血NK细胞纯化方法.
作者:王新利;李卿;高婷;姜又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经不同途径使用rAdp53对小鼠大肠癌肿瘤模型生长抑制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应用人大肠癌-174细胞株经体外培养传代后,接种到SPF级BALB/c-nu裸鼠皮下,建立大肠癌动物模型;分别经由腹腔、静脉以及瘤内注射rAdp53,动态测量不同使用途径下肿瘤体积及肿瘤重量的变化.结果:经三种不同途径应用rAdp53后,大肠癌动物模型的生长明显较对照组减缓,但腹腔注射组与静脉注射组、瘤内注射组的抑瘤作用有统计学的差异性;同样经三种不同途径给药后,肿瘤模型瘤重抑制率均达50%以上,其中静脉注射组及瘤内注射组高达70%以上,与腹腔注射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经不同途径应用rAdp53均可以抑制大肠癌肿瘤模型的生长,但静脉注射组及瘤内注射组的抑瘤效果较腹腔注射组明显增强.
作者:王建华;张涛;贡桑明久;毛智军;李文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现已证实,环氧化酶2(COX-2)不仅参与炎症反应,在多种恶性肿瘤亦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目前许多临床前期实验皆证实COX-2通过多种致癌机制在肾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此,COX-2成为当前研究治疗肾癌的新靶点之一.国外学者已针对COX-2抑制剂在肾癌治疗的应用进行了临床试验.本文就COX-2与肾癌的关系和COX-2抑制剂在肾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孙航;张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 放射线致肺损伤放射线肺损伤的结果: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这两种并发症如治疗不彻底就会导致肺的损伤.
作者:蔡英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20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以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B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B和MMP-2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CB和MMP-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无关.二者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B和MMP-2表达升高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分化、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CB和MMP-2基因有可能成为治疗卵巢癌的新靶点
作者:戴宇;王永来;焦伊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国乳腺癌诊断年龄并比较与美国乳腺癌诊断年龄的差异.方法:收集从1975年-2005年间西京医院收治的乳腺癌病例,对诊断年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美国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数据比较.结果:获得乳腺癌患者3074例,诊断年龄范围17-91岁,平均48.65岁;高峰集中在45-54岁年龄段,共1006例,占总患病人数的 32.73%;<35岁的年轻型乳腺癌297例,占9.67%.而美国SEER数据显示,2002年-2005年间美国乳腺癌平均诊断年龄为61岁;高峰集中在55-64岁年龄段,占总患病人数的23.7%;<35岁的年轻型乳腺癌占总患病人数1.9%.同期中美乳腺癌平均诊断年龄及总体年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我国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年龄较美国年轻,与美国SEER公布数据相比,乳腺癌诊断平均年龄和高峰年龄段明显提前,年轻型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增高.
作者:臧丹丹;崔颖;师建国;王文勇;王瑞安;闫庆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 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大类生物学行为迥异的一族疾患,瘤变后的局部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也极易循环至全身,通过相应的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仍有少部分原发化疗抗拒(难治性)或短暂缓解即复发的病例,预后不佳,需要寻找新的解救方案或治疗手段以控制肿瘤的生长.本文就近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李禹兵;刘延香;路喻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指标的变化预示不同的预后.将这些变量分为4类并用于肝癌分子分期:发生期、早期、进展期和转移复发期.寻找各期敏感、特异、客观、实用的变量,构建肝癌分子分期系统将是肝癌分期的未来.
作者:张百红;王湘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转移性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转移性肝癌患者30例,通过全身麻醉、超声肿瘤定位进行HIFU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的百分率及sIL-2R的变化.采用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HIFU治疗后CD3+、CD4+、NK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NK细胞杀伤活性较治疗前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sIL-2R的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FU具有免疫激活作用,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吴发伟;冯蕾;党亚正;曹玮;齐涛;蔡永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中PR及UPA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中PR的阳性率为61.43%(43/70),UPA的阳性率为64.29%(45/70),二者的表达成低度相关,r=0.083.PR在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UPA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浸润型乳癌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浸润组(P<0.05).结论:PR和UPA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检测PR和UPA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指导意义.
作者:冯丹;薄爱华;张彦;吉艳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 238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的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其严重程度分级多为轻度.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三因子得分较全国常模低,而强迫、敌对、恐怖等因子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问题,有必要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
作者:耿熠;赵亚宁;邬德东;刘晓凤;汪华;闫晓红;周海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肿瘤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 pyruvate kinase,TU M2-PK)在结直肠癌血浆中的浓度变化,及其作为肿瘤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Elisa方法测定16例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浆TU M2-PK浓度,以及40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血浆TU M2-PK浓度(其中22例追踪测定术后血样浓度,7例追踪肿瘤复发转移后进行XELOX方案化疗1次后血样浓度).同时期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浓度.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浆TU M2-PK值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血浆TU M2-PK值与Dukes分期较晚(P<0.01)以及复发远处转移(P<0.01)明显相关.在接受手术的患者中血浆TU M2-PK在原发肿瘤的病理分级不良(P=0.047)、淋巴转移阳性(P=0.030)、有远处转移(P=0.022)、Dukes D期(P=0.048)情况下明显升高.在特异性相同的情况下,血浆TU M2-PK敏感性比血清CEA高(80% vs 52.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明显上升.追踪术后及化疗后患者血浆TU M2-PK浓度变化,发现其浓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浆TU M2-PK水平在罹患结直肠癌,尤其是发生浸润转移的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且在术后及化疗后下降明显,有望成为筛选和提示进展的诊断指标,并在检测疾病动态变化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维洁;金冶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就常用激光在喉癌治疗中的特点,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手术切除的大安全范围,疗效等作一综述.
作者:陈婕;王家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颈前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疗效,临床经验和手术注意事项,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术前确诊的单发大直径小于4cm的26例行颈前超低位小切口切除的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具有可比性的30例传统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肿块均被完整切除,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无声音嘶哑、呛咳、继发血肿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超低位小切口组患者的疤痕长度、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手术创伤小、切口美观、费用低、能有效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常东民;张勇;陈德强;朱琨;李康;党诚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对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的特点.方法:报告2例CNL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脾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无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骨髓粒系增生,无病态造血和明显纤维化依据,排除了如类白血病反应、其他克隆性血液病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其中1例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2.5年后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结论:CNL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预后差,治疗无标准方案,年轻患者应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达到治愈目的.
作者:王建宁;宋敏;张柳波;孟庆奇;候艳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的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1例PXA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观察与预后分析.结果:Ki-67增殖指数(PI)为3.87%,偶见病理核分裂像,本例于手术确诊后半年死于复发.结论:PXA的Ki-67增殖指数的增高(一般<1%)及病理核分裂像对评估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高平;宗阳如;车东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加入CNE1或CNE2细胞冻融液,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TT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活性高于CIK细胞(P<0.05);杀伤CNE1细胞活性高于CNE2细胞(P<0.05).结论: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显著,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作者:方慧云;程伟民;李晓玲;季明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间断性头痛3个月,加重半天,于2008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每日1-2次,持续约1分钟,自感行走不稳,无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黑蒙及耳鸣等症状伴随.在当地医院就诊,经头颅CT及MRI检查诊断为左小脑半球血管母细胞瘤,未做其他治疗.为求进一步治疗收住我科.足月顺产,其哥哥曾患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手术治愈.
作者:张少华;李会文;牛海涛;李军鹏;谢文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OX-2和MMP-9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COX-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76.9%(40/52),MMP-9阳性表达率为82.7%(43/52),COX-2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MMP-9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8,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高表达,且两者具相关性.COX-2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的表达上调,增加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力,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
作者:孙春雷;王祥军;周士福;时伟锋;孟东;吕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食管支架放置方法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三种方法,即X线透视下放置、胃镜直视下放置和胃镜结合X线透视下放置,我院内镜室自2005年12月起至2008年12月三年中对食管癌狭窄患者实施胃镜直视下置入金属支架38例,疗效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
作者:杨晓军;顾喜明;王征球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