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发伟;冯蕾;党亚正;曹玮;齐涛;蔡永胜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3岁,左乳发现无痛性肿块约2年.查体: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一类圆形肿块,直径约4cm,界清、光滑、质硬、活动,无触痛,无乳头溢液,乳头及乳腺皮肤未见异常,体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作者:付春林;李军川;赵会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CVC-RI)发生率的影响,寻找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46例中心静脉置管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通过采用不同的皮肤消毒剂、皮肤消毒方法、换药时间、肝素帽更换时间分组进行护理,对各组感染率作比较.结果:B组与A组相比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D组与A组相比感染率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组感染率较低.结论:选用酒精、碘伏消毒剂、采用顺-逆-顺时针螺旋形皮肤消毒法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红芳;龚光明;陆雁;刘继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 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大类生物学行为迥异的一族疾患,瘤变后的局部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也极易循环至全身,通过相应的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仍有少部分原发化疗抗拒(难治性)或短暂缓解即复发的病例,预后不佳,需要寻找新的解救方案或治疗手段以控制肿瘤的生长.本文就近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李禹兵;刘延香;路喻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经济并且纯化率高的人外周血NK细胞分离方法.方法:对用RosetteSepR法直接从全血分离NK细胞的方法进行改进,先从全血中获得单个核细胞(PBMC),与红细胞按比例混合后再进行分离,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纯度,并且用CCK-8法检测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改进后分离每毫升血所需RosetteSep抗体复合物用量仅为直接分离法的1/50;NK细胞的纯度由纯化前的(11.02±3.15)%提高到(96.52±2.42)%,细胞回收率为(70.24±10.51)%;纯化的NK对靶细胞K562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与直接分离法比较杀伤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NK细胞,该分离方法不影响NK的杀伤活性,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分离成本.初步建立了一种经济高效,快速简便,并且纯化率高的人外周血NK细胞纯化方法.
作者:王新利;李卿;高婷;姜又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颅内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和治疗的特点.方法:对我院1993-2007年收治的10例颅内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7例,女性3例;发病部位:鞍区8例,基底节区2例.经手术或脑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确诊5例,经诊断性放疗拟诊5例.5例行肿瘤部分或全部切除术;5例行放疗,其中3例联合化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多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放射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压迫症状明显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作者:李子强;陈世伟;张峰;刘永军;赵宪林;刁焕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RhoC蛋白在喉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与喉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间关系.方法:2004年2月-2006年6月期间在解放军463医院耳鼻喉科首次进行手术的原发喉癌,共5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hoC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喉癌内组织RhoC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组RhoC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结论:RhoC蛋白表达在喉癌的发生、浸润以及淋巴结转移中起促进作用,发挥了癌基因的作用,可作为喉癌发生、浸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对预测喉癌的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侯艳鹏;王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喉鳞癌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的活化和Skp2 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STAT3和Skp2蛋白在56例喉鳞状细胞癌和30例喉全(或近全)切除者癌旁(>2.0 cm)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应用Metamorph/DP10/BX41显微图象分析系统测定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相比较,p-STAT3和Skp2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过表达(P<0.01);p-STAT3和Skp2蛋白过表达与喉鳞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P<0.01);在喉鳞癌组织中p-STAT3蛋白和Sk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041(P<0.01).结论:p-STAT3和Skp2蛋白过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关,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
作者:刘亭彦;彭华光;吴正虎;张美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病理确诊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合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0例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不清(39例)、形态不规则(37例)、边缘毛刺(20例)或成角(14例)、内部回声为低回声(35例)、后方回声衰减(33例).结论:超声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弥补钼靶X线不足.
作者:何英;季秀珍;吴云松;沈智勇;蒋晓娟;孙春娟;张福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抑癌候选基因NDRG2在人类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正常组织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小鼠抗NDRG2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NDRG2在不同甲状腺组织的表达,并分析NDRG2在不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甲状腺癌组织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NRG2的表达相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癌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DNRG2的表达相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DNRG2的表达相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DRG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提示其可能对甲状腺癌的发生或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不仅为研究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提供了线索,而且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华栋;付强;张健;鲁建国;何显力;王青;南菁;杨媛;药立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区域淋巴结及外周血Lunx mRNA表达对肺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43例初治NSCLC患者、2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的外周血和术前经TBNA所获得的区域淋巴结,及10例健康人外周血的Lunx mRNA表达.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Lunx mRNA表达阳性率为51.16%(22/43);术前获得的64枚区域淋巴结Lunx mRNA阳性率为93.75% (60/64),与病理阳性率70.31%(45/64)比较有显著差异;区域淋巴结Lunx的检出率要比常规病理和外周血Lunx的检出率高(P<0.01).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与细胞分化程度、术前临床分期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而对照组的所有标本只有1枚淋巴结检出Lunx mRNA.结论:检测外周血和术前区域淋巴结Lunx mRNA表达可作为诊断早期NSCLC患者微转移的参考指标,有助于完善病理C-TNM分期并指导临床综合治疗.
作者:刘静;荣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干扰RNA质粒载体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制备了针对FGF3基因的干扰RNA质粒载体(pRNATU6.1/NeoGFP-FGF3),并选用大肠癌细胞株HT-29为实验对象,流式细胞仪观察干扰RNA质粒载体对HT-29细胞周期和凋亡活性的影响.结果:细胞周期分析发现转染pRNATU6.1/NeoGFP-FGF3后,HT-29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凋亡实验表明干扰RNA质粒载体有明显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结论:干扰RNA质粒载体能明显抑制HT-29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且能显著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黄丽华;杜雪;张孝卫;李铁军;王兵;王丽珍;史世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道1例极少见的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结果:大体见4.5cm×3.5cm×2cm大小的灰白色结节,与周围界限较清.镜下见肿瘤主要为梭形细胞成分与腺样成分互相融合的双相分化表现.免疫表型Keratin、EMA和Vim阳性.结论: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肿瘤,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无功能改变,确诊需结合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鉴别诊断包括甲状腺未分化癌、滑膜肉瘤、间质高度增生呈结节状筋膜炎样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等.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作者:张宁兰;徐玉乔;王映梅;杨守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是细胞角蛋白18片段上的M3抗原决定簇,血清中TPS含量的高低是衡量肿瘤细胞分裂和增殖活性的一个较为特异的指标.研究表明TPS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告复发和转移、评价预后方面有独特的价值.本文将从TPS的结构特性、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高洪波;巩平;李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肿瘤干细胞是个令人激动的概念,其假说似乎回答了肿瘤起源的问题.然而从肿瘤中分离出的细胞是否为真正的肿瘤干细胞还存在理论、技术和数学方面的疑问.本文分析肿瘤干细胞不存在的可能性.
作者:张百红;王湘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探讨手术结合125I粒子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我们于2004年03月至2009年04月采用手术切除加术中永久植入125I粒子相结合方法治疗28例食管癌患者,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安红银;曹秀峰;顾立洪;朱素冈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肿瘤的生成、转移、复发和预后均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随着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发,大量研究证实部分中药有效成分可能具有较强的肿瘤新生血管抑制作用,很可能会为肿瘤的防治,特别是为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开发提供新的策略和方向.
作者:季秀海;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睾丸原发不典型类癌非常罕见,2009年4月13日我科收治1例,现结合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邹传涛;刘光贤;王志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 放射线致肺损伤放射线肺损伤的结果: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这两种并发症如治疗不彻底就会导致肺的损伤.
作者:蔡英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楼复方(Chong Lou Fu Fang, CLFF)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对胃癌细胞有无体外协同作用及CLFF对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 TS)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基于中位效应原则的联合指数法评估CLFF与5-FU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BGC-823的相互作用;Annexin-Ⅴ-FITC和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TS和β-actin mRNA表达.结果:CLFF在两株细胞中与5-FU均产生较好的协同细胞毒性,两药合用亦以协同方式诱导肿瘤细胞凋亡;CLFF作用24 h后,SGC-7901和BGC-823细胞中TS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0.30±0.03)倍和(0.46±0.03)倍,用药前后两株细胞中TS mRNA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LFF与5-FU有较好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二者协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CLFF可下调胸苷酸合成酶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刘永萍;凌扬;胡文静;谢丽;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Claudin是维持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重要的蛋白分子,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诊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收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Claudin的分子结构及在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新文献并作综述.
作者:邱江锋;张志奇;吴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