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

周红芳;龚光明;陆雁;刘继斌

关键词:化疗, 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CVC-RI)发生率的影响,寻找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46例中心静脉置管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通过采用不同的皮肤消毒剂、皮肤消毒方法、换药时间、肝素帽更换时间分组进行护理,对各组感染率作比较.结果:B组与A组相比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D组与A组相比感染率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组感染率较低.结论:选用酒精、碘伏消毒剂、采用顺-逆-顺时针螺旋形皮肤消毒法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肠道间质瘤2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诊断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诊断方法、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21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男性13例,女性8例,男女之比为1.63:1,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50.6岁,40岁以上者17例,占81.0%.发生于胃和小肠分别为11例和8例,占85.7%,结肠2例,肠系膜1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以腹部不适、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困难,确诊依赖于手术或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肿瘤大小和核分裂象是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主要指标.

    作者:张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抑癌候选基因NDRG2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抑癌候选基因NDRG2在人类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正常组织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小鼠抗NDRG2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NDRG2在不同甲状腺组织的表达,并分析NDRG2在不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甲状腺癌组织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NRG2的表达相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癌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DNRG2的表达相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DNRG2的表达相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DRG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提示其可能对甲状腺癌的发生或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不仅为研究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提供了线索,而且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华栋;付强;张健;鲁建国;何显力;王青;南菁;杨媛;药立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透射比浊法测定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TSGF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血清TSG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期TSGF水平恢复正常,未缓解和复发患者TSGF水平与初诊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TSGF水平变化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病情判断,可作为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作者:章正华;张霞;杨华强;姜铧;夏云金;万楚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胰腺癌组织中CD44s和ES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CD44s和ESA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癌旁组织和50例胰腺癌组织中CD44s和ESA的表达.结果:CD44s和ES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CD44s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P<0.05);而ESA的表达仅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P=0.017,rs=5.747).结论:CD44s和ESA在胰腺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密切相关,发挥重要作用,两者可作为胰腺癌浸润、转移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作者:刘茗露;刘斌;陈一伟;郭峰;刘美荷;张鹏江;付藏红;朱宏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研究现况

    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目前仍有争议,尤其是对N2期的患者完全切除术后是否应放疗争议较多,本文就近年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方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作一综述.

    作者:谢晔明;张晓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ATM在人胃癌细胞系的表达及其在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DNA损伤剂对ATM基因缺陷和正常的胃癌细胞系的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blot方法检测6株胃癌细胞系ATM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DNA损伤剂顺铂作用于ATM基因缺陷的MKN28细胞系和ATM基因正常的BGC823细胞系,采用Western-blot、DNAladder、Hoechest 33258 /PI双荧光染色等方法观察凋亡相关激酶的表达和细胞的应答反应.结果:Western-blot显示,ATM蛋白在胃癌细胞系MGC803、MKN28、MKN45、SGC790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GC823和AGS细胞系,BGC823细胞在CDDP作用后,ATM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磷酸化chk1和chk2活性24小时后增强,而Cdc25C表达减少;MKN28细胞中G2期检测点蛋白ATM、p-chk1、p-chk2表达较低,Cdc25C表达较高,但在CDDP作用前后无明显变化.MKN28细胞在DNA损伤剂作用后出现显著凋亡,而BGC823细胞在DNA损伤剂作用48小时后未见显著凋亡.结论:ATM在细胞周期的多个环节均有调控作用,特别是在细胞周期检测点和DNA损伤的修复中有重要的监视和启动作用.

    作者:王莉;尹芳;杜昱蕾;杜文琪;陈蓓;张永国;陈铮;乔泰东;樊代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周剂量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1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 60mg/m2分两次静脉滴入,d1、d8;顺铂25mg/m2 静脉滴入,d1-3;亚叶酸钙150-200mg/ m2静滴d1-5,静滴2小时后,氟尿嘧啶750mg/ m2持续静滴6小时以上或口服卡培他滨1000mg/m2,d1-14.21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21例可评价疗效,结果PR 5例,SD 9例,总有效率 66.7%.患者KPS及QOL评分改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III/IV度骨髓抑制28.8%,消化道反应多为III度,均为可逆性.结论: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赵亚宁;耿熠;刘晓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诊断乳腺恶性叶状肿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3岁,左乳发现无痛性肿块约2年.查体: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一类圆形肿块,直径约4cm,界清、光滑、质硬、活动,无触痛,无乳头溢液,乳头及乳腺皮肤未见异常,体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作者:付春林;李军川;赵会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D117和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117和 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和CD34在46例GISTs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和24例真性平滑肌瘤(对照组)中的表达,并观察GISTs的病理学特征.结果:GISTs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在光镜下主要由数量不等的梭形和(或)上皮样细胞组成,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编织状或旋涡状,上皮样细胞多呈弥漫片状、束状或巢状排列,两种细胞可按不同比例混合性或单一性组成肿瘤的实体.GISTs组织中CD117、 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84.8%,对照组真性平滑肌瘤组织中CD117和CD34均无表达.GISTs主要发生在胃(52.2%,24/46)和小肠(26.1%,12/46).结论:CD117和CD34是诊断GISTs比较特异性的抗体,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温建成;王延红;黄小萍;苏少雪;刘俊斌;郑淑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肿瘤化疗辅助中药研究进展

    中药可通过改善免疫功能、保护造血功能、协同增效、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起到化疗辅助作用,但其确切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柏茂树;伍治平;王熙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胸腺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目的:观察胸腺瘤组织及瘤旁组织端粒酶的活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改良的TRAP法检测18例侵袭性胸腺瘤、39例非侵袭性胸腺瘤和瘤旁组织以及20例正常胸腺组织端粒酶活性,用Tecan酶免分析仪连续测定其450-630nm的OD值.结果:18例侵袭性胸腺瘤及其瘤旁组织端粒酶阳性率及活性强度OD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胸腺瘤.结论:端粒酶的检测有可能作为判别胸腺瘤良、恶性的新指标.

    作者:杨胜生;曾志勇;程先进;庄聪文;张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吉非替尼联合胸腔内化疗治疗伴有恶性胸水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胸腔内化疗治疗伴有恶性胸水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6例伴有中、大量恶性胸水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胸腔置管引流尽量放干胸水后,胸腔内注射化疗药物顺铂(DDP)40mg/m2、香菇多糖2mg、地塞米松10mg,从胸腔内化疗后的第3天口服吉非替尼250mg/d,直到病变进展或其他原因停药.每3个月对病灶进行1次CT检查.结果:第3个月CT复查结果显示:全组胸水控制有效率为69.2%(18/26),肿瘤病灶治疗有效率为34.6%(9/26),疾病控制率73.1%(19/26),临床受益反应为88.5%(23/2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8.2个月(95%可信区间:1.8-14.2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2.4个月(95%可信区间:3.1-37.4月),1年生存率为46.2%(12/26).主要不良反应是Ⅰ、Ⅱ度皮肤毒性.结论:吉非替尼联合胸腔内化疗治疗伴有恶性胸水的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潘德键;周锡建;王东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 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大类生物学行为迥异的一族疾患,瘤变后的局部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也极易循环至全身,通过相应的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仍有少部分原发化疗抗拒(难治性)或短暂缓解即复发的病例,预后不佳,需要寻找新的解救方案或治疗手段以控制肿瘤的生长.本文就近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李禹兵;刘延香;路喻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重楼复方与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的体外协同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重楼复方(Chong Lou Fu Fang, CLFF)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对胃癌细胞有无体外协同作用及CLFF对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 TS)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基于中位效应原则的联合指数法评估CLFF与5-FU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BGC-823的相互作用;Annexin-Ⅴ-FITC和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TS和β-actin mRNA表达.结果:CLFF在两株细胞中与5-FU均产生较好的协同细胞毒性,两药合用亦以协同方式诱导肿瘤细胞凋亡;CLFF作用24 h后,SGC-7901和BGC-823细胞中TS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0.30±0.03)倍和(0.46±0.03)倍,用药前后两株细胞中TS mRNA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LFF与5-FU有较好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二者协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CLFF可下调胸苷酸合成酶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刘永萍;凌扬;胡文静;谢丽;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38例恶性肿瘤患者SCL-90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 238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的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其严重程度分级多为轻度.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三因子得分较全国常模低,而强迫、敌对、恐怖等因子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问题,有必要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

    作者:耿熠;赵亚宁;邬德东;刘晓凤;汪华;闫晓红;周海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经不同途径应用rAdp53对大肠癌裸鼠模型生长抑制差异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经不同途径使用rAdp53对小鼠大肠癌肿瘤模型生长抑制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应用人大肠癌-174细胞株经体外培养传代后,接种到SPF级BALB/c-nu裸鼠皮下,建立大肠癌动物模型;分别经由腹腔、静脉以及瘤内注射rAdp53,动态测量不同使用途径下肿瘤体积及肿瘤重量的变化.结果:经三种不同途径应用rAdp53后,大肠癌动物模型的生长明显较对照组减缓,但腹腔注射组与静脉注射组、瘤内注射组的抑瘤作用有统计学的差异性;同样经三种不同途径给药后,肿瘤模型瘤重抑制率均达50%以上,其中静脉注射组及瘤内注射组高达70%以上,与腹腔注射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经不同途径应用rAdp53均可以抑制大肠癌肿瘤模型的生长,但静脉注射组及瘤内注射组的抑瘤效果较腹腔注射组明显增强.

    作者:王建华;张涛;贡桑明久;毛智军;李文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转移性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转移性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转移性肝癌患者30例,通过全身麻醉、超声肿瘤定位进行HIFU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的百分率及sIL-2R的变化.采用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HIFU治疗后CD3+、CD4+、NK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NK细胞杀伤活性较治疗前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sIL-2R的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FU具有免疫激活作用,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吴发伟;冯蕾;党亚正;曹玮;齐涛;蔡永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及自行设计的多项目调查表对8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前后评定.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轻重不等的抑郁症状,化疗前占45.5%,化疗后占33.3%.虽然化疗后评分有降低趋势,但化疗前后SDS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情绪低落、纳差、易怒、疲乏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结论:抑郁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选用高效低毒的化疗药物,同时辅助有效心理干预措施,对缓解抑郁情绪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惠云;周芙玲;张瑞丽;张娟丽;吴明霞;臧昕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CVC-RI)发生率的影响,寻找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46例中心静脉置管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通过采用不同的皮肤消毒剂、皮肤消毒方法、换药时间、肝素帽更换时间分组进行护理,对各组感染率作比较.结果:B组与A组相比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D组与A组相比感染率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组感染率较低.结论:选用酒精、碘伏消毒剂、采用顺-逆-顺时针螺旋形皮肤消毒法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红芳;龚光明;陆雁;刘继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蟾毒灵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蟾毒灵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MTT方法检测蟾毒灵单体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FCM法检测蟾毒灵单体诱导HepG2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蟾毒灵单体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作用.结果:蟾毒灵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该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蟾毒灵能够诱导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蟾毒灵对HepG2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可能与cyclinB1、CDK1的表达下调有关.结论:蟾毒灵能够通过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诱导HepG2细胞阻滞于G2/M期.

    作者:张宁;汪晨;顾伟;凌昌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